曾經紅極一時的“飛信”為什麼會被微信迅速取代?

全民聽故事


鉛筆道

重提飛信,我周圍多數人都說,“啊?飛信?我都忘了它了”。


然後,思緒被這久遠的名稱喚醒,重回大學時期,那時年級、班級、社團發通知,一條飛信就能解決,格外方便。


飛信的興盛與它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飛信誕生的2007年,諾基亞剛過巔峰沒多久,仍舊稱霸手機市場。那時,非智能機還在主沉浮,短信還是人與人遠距離溝通的重要路徑。飛信的出現,附帶著免費短信、低資費語音、支撐多終端登陸操作等功能,尤其光免費短信這點,就足夠吸引被短信費困擾的用戶們。


中國移動看重飛信身為搶奪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打手”角色,不過,那時並非移動進軍即時通訊市場最佳時期,論市場份額,騰訊QQ佔半壁江山,還有MSN等競品活躍在白領、辦公人群……但憑藉圍繞移動核心業務方面的創新,拆除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間的藩籬,外加中國移動原有渠道優勢,飛信火了。



以2009年Q2為例,雖說手機QQ活躍賬戶數市場份額仍居超6成的首位,飛信也是僅次騰訊的玩家。公開數據顯示,飛信鼎盛時期註冊用戶接近5億,活躍用戶數達9000萬。


與2007年飛信從生根到發芽、長葉、開花平行的世界裡,有改變在手機市場悄然發生。同年,喬布斯帶首代iPhone亮相,僅有屏幕和單個按鍵的搭配,開啟重新定義“手機”認知的模式。也是那年,谷歌與一眾合作伙伴推出改良Android系統,並公佈源代碼,次年第一部安卓手機面世。


由此,智能手機時代的閘門開啟,開放、活躍、五彩斑斕的新世界接踵而至。


智能手機所具備的最底層“利其器”的硬件基礎,使越來越多的人們拋棄功能機,轉投向多互動、操作體驗佳的智能手機大軍,追求“欲善其事”的功效。中國產業信息數據顯示,2008年後,非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下滑,然後進入“迴光返照”期,出貨量又有一定程度上升,2011年達12.2億部巔峰,隨即轉瞬即下。


同時,智能手機行情蒸蒸日上,2015年全球出貨量已達到14.33億部,遠超非智能機。國內市場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81億部,佔同期總手機出貨量93.9%。



相照之下,飛信2G時代氣息濃重,難再給用戶更多打開它的緣由。飛信剛推出的那幾年,功能沒有新增過多少亮點。最遭詬病的是,飛信最初的設計限定在中國移動運營商圈裡運行。這意味著,如果想享受飛信的免費短信,就必須是移動運營商用戶,否則還是按常規短信收費。在當年短信滿天飛的情況下,飛信或許還有傲嬌的資本,可能還由此攬得儘管口中罵,身體卻很誠實奔向移動懷抱的用戶。




總的來說,2G時代“殘餘”的飛信,顯得廉頗老矣。雖說有中國移動運營商的好牌,卻沒能把用戶留住,還限制條件,這時當窗外五光十色,消費者可選範圍廣了,自然會用腳投票。


不過,中國移動“另一隻腳”還是有邁向3G時代的嘗試。





36氪

怎麼說呢?有些東西不是一定要早就能火,剛好那個時間,就像愛情,要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才能談場歡愉的戀愛,其他時間都是給別人調教老公老婆,瞎操心,白費心。

飛信剛出道的時候,是除QQ外最知名社交工具。作為運營商中國移動旗下的一款明星產品,,飛信5年的研發費用就有足足30億。

2011年,飛信活躍用戶超過9000萬,當年也是火過的,只是現在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感覺就像個笑話。

只能說技不如人,競爭的社會,你不強大,只有被滅!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說起緣由,既有騰訊的飛速發展,又有移動的不作為。

再說移動,依仗著自己龐大的用戶體量,不思進取。

第一個用戶體驗做的就非常差,用過的都知道,大概是怕挖自己牆角?

第二品牌宣傳不到位,很多人到最後都不清楚飛信究竟是一個什麼東西?是一個APP、還是一個手機號的附加功能?

第三不能跳出去看市場,還是把自己侷限在通信服務商範圍內,拒絕與其他運營商聯合,飛信是發不到聯通那裡的。

也許移動一開始就沒想做一個單獨的APP,只是想為移動用戶做一個福利吧?

奈何這一進一退,就導致瞭如今的局面。


姑婆那些事兒

飛信有可能不缺“張小龍”的產品經理;但是缺“騰訊”的互聯網環境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以一名移動普通員工的身份說說自己的一點拙見,不足之處歡迎大家交流補充。

飛信最早在2007年產生,是移動推出的“綜合通信服務”,實現了互聯網和移動網間的在手機、電腦端無縫對接,登錄飛信客戶端,就可以隨時隨地與好友免費聊天,無限發送免費短信,利用流量加入多方語音通話,在初期確實是一大創舉。

依託移動用戶資源優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註冊用戶高的時候達到5億多。在一段時間,無論是學校還是單位,喜歡通過飛信作為辦公的交流通知工具。我在大學期間也是使用移動號碼,因為當時qq不一定一直在線有的通知看不到,而加入飛信群以後群主可以群發通知,大家通過短信的形式接收,效果比較好。


大企業的通病,體制限制思維

作為國內最大的通信運營商,坐擁龐大的用戶群,早期通過短信、彩信、通話取得了一定紅利,在飛信發展上只是希望通過流量融合通信的一個嘗試。另外,由於企業較大,決策層較多,審批繁瑣,體制內有固步自封的客觀條件侷限,導致後續動力不足。這就是我開篇提到的飛信有可能不缺“張小龍”的產品經理;但是缺“騰訊”的互聯網環境。

後期創新、投資力度不夠

在飛信的發展中後期,實際上是在怎麼依託現有用戶進一步託寬渠道,豐富軟件內容等方面嘗試較少;由於飛信免費發送短信、通話對於移動的短信、通話收入實際是有衝突的,所以後期投資力度越來越少。

期初聯通電信不免費,限制了發展

互聯網思維,生態建設跟不上


目前,飛信現在也僅是內部人士平時使用,作為工作通知的一個工具。不過,近年來,移動意識到飛信的差距也在不斷嘗試創新,注入新鮮的血液,但是具體效果怎麼樣還得看市場的檢驗。

1.在用戶體驗方面,優化了界面的扁平化設計,多方電話通話質量;

2.在娛樂性方面,加入了流量紅包、現金紅包的互動;

3.在企業方面,通過企業通訊錄、企業OA、統一郵箱等融合提升辦公效率。


最後,我想說,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互聯網時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機會稍縱即逝,每天都有新的企業注入,舊的企業倒閉,用戶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誰真正擁有了客戶,也就擁有了市場。


靠譜科技雜談

同事看到這個問題,脫口而出:“因為飛信是國企啊”!


飛信誕生於2007年,在2009年達到了它的巔峰,當時有註冊用戶接近5億,活躍用戶數9000萬以上。



飛信自視甚高


飛信屬於移動公司的產品。而移動和聯通、電信三家公司佔領了中國通信市場,三方之間競爭不斷。移動公司自視甚高,飛信業務在研發之初就不兼容聯通和電信,只有移動用戶之間才可以使用飛信。


或許移動認為可以趁此機會搶佔聯通和電信的市場,但是它錯了。移動把聯通和電信用戶拒之門外,拒絕了稱霸整個互聯網即時通訊領域的機會。


飛信沒有革命精神



如果讓移動公司放棄這塊收入,那將是很大的損失,幾乎是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氣。


移動公司是國企,如果短期內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在管理層的業績考核上會成為減分項。沒有人敢冒險放手一搏。



馬老闆自己革了自己的命,成功將用戶從電腦端引導到移動端。


飛信缺少互聯網理念支撐


移動公司做的是通訊業務和手機銷售,從飛信研發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沒把自己定義為互聯網平臺,而是單純的認為自己是一個發短信、發語音消息的終端。沒有互聯網的包容理念,沒有互聯網的開放思想。閉門造車,孤芳自賞,不敢走出去。



綜上,每一個產品的沒落都有其原因,每一個產品的崛起也都有其理由。


金融諜報


子夜的風

飛信是中國移動的綜合通信服務,是融合語音(IVR)、GPRS、短信等多種通信方式,覆蓋三種不同形態(完全實時的語音服務、準實時的文字和小數據量通信服務、非實時的通信服務)的客戶通信需求,實現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網間的無縫通信服務。飛信首次於2007年5月發行。


香香紅屁股

飛信是中國移動推出的一項通信軟件,於2007年5月上線,結合了語音、移動網絡、短信於一體的通信方式,飛信不但可以免費從PC電腦給手機發短信,不受任何限制,能夠隨時隨地與好友開始語聊,資費也很低,到2011年用戶達到9000萬,歷時4年多。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但我認為這兩點是主要的。


北緯22度VIP

飛信假如想崛起,基於龐大的移動用戶基數還是很容易,開展一些體驗活動,飛信免流量等等。

但是,移動是央企,一些決策涉及到各省市,尤其是飛信是單獨的分公司,在推廣上,有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