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极一时的“飞信”为什么会被微信迅速取代?

全民听故事


铅笔道

重提飞信,我周围多数人都说,“啊?飞信?我都忘了它了”。


然后,思绪被这久远的名称唤醒,重回大学时期,那时年级、班级、社团发通知,一条飞信就能解决,格外方便。


飞信的兴盛与它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飞信诞生的2007年,诺基亚刚过巅峰没多久,仍旧称霸手机市场。那时,非智能机还在主沉浮,短信还是人与人远距离沟通的重要路径。飞信的出现,附带着免费短信、低资费语音、支撑多终端登陆操作等功能,尤其光免费短信这点,就足够吸引被短信费困扰的用户们。


中国移动看重飞信身为抢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打手”角色,不过,那时并非移动进军即时通讯市场最佳时期,论市场份额,腾讯QQ占半壁江山,还有MSN等竞品活跃在白领、办公人群……但凭借围绕移动核心业务方面的创新,拆除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间的藩篱,外加中国移动原有渠道优势,飞信火了。



以2009年Q2为例,虽说手机QQ活跃账户数市场份额仍居超6成的首位,飞信也是仅次腾讯的玩家。公开数据显示,飞信鼎盛时期注册用户接近5亿,活跃用户数达9000万。


与2007年飞信从生根到发芽、长叶、开花平行的世界里,有改变在手机市场悄然发生。同年,乔布斯带首代iPhone亮相,仅有屏幕和单个按键的搭配,开启重新定义“手机”认知的模式。也是那年,谷歌与一众合作伙伴推出改良Android系统,并公布源代码,次年第一部安卓手机面世。


由此,智能手机时代的闸门开启,开放、活跃、五彩斑斓的新世界接踵而至。


智能手机所具备的最底层“利其器”的硬件基础,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抛弃功能机,转投向多互动、操作体验佳的智能手机大军,追求“欲善其事”的功效。中国产业信息数据显示,2008年后,非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下滑,然后进入“回光返照”期,出货量又有一定程度上升,2011年达12.2亿部巅峰,随即转瞬即下。


同时,智能手机行情蒸蒸日上,2015年全球出货量已达到14.33亿部,远超非智能机。国内市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81亿部,占同期总手机出货量93.9%。



相照之下,飞信2G时代气息浓重,难再给用户更多打开它的缘由。飞信刚推出的那几年,功能没有新增过多少亮点。最遭诟病的是,飞信最初的设计限定在中国移动运营商圈里运行。这意味着,如果想享受飞信的免费短信,就必须是移动运营商用户,否则还是按常规短信收费。在当年短信满天飞的情况下,飞信或许还有傲娇的资本,可能还由此揽得尽管口中骂,身体却很诚实奔向移动怀抱的用户。




总的来说,2G时代“残余”的飞信,显得廉颇老矣。虽说有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好牌,却没能把用户留住,还限制条件,这时当窗外五光十色,消费者可选范围广了,自然会用脚投票。


不过,中国移动“另一只脚”还是有迈向3G时代的尝试。





36氪

怎么说呢?有些东西不是一定要早就能火,刚好那个时间,就像爱情,要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才能谈场欢愉的恋爱,其他时间都是给别人调教老公老婆,瞎操心,白费心。

飞信刚出道的时候,是除QQ外最知名社交工具。作为运营商中国移动旗下的一款明星产品,,飞信5年的研发费用就有足足30亿。

2011年,飞信活跃用户超过9000万,当年也是火过的,只是现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感觉就像个笑话。

只能说技不如人,竞争的社会,你不强大,只有被灭!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说起缘由,既有腾讯的飞速发展,又有移动的不作为。

再说移动,依仗着自己庞大的用户体量,不思进取。

第一个用户体验做的就非常差,用过的都知道,大概是怕挖自己墙角?

第二品牌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到最后都不清楚飞信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一个APP、还是一个手机号的附加功能?

第三不能跳出去看市场,还是把自己局限在通信服务商范围内,拒绝与其他运营商联合,飞信是发不到联通那里的。

也许移动一开始就没想做一个单独的APP,只是想为移动用户做一个福利吧?

奈何这一进一退,就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姑婆那些事儿

飞信有可能不缺“张小龙”的产品经理;但是缺“腾讯”的互联网环境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以一名移动普通员工的身份说说自己的一点拙见,不足之处欢迎大家交流补充。

飞信最早在2007年产生,是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实现了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在手机、电脑端无缝对接,登录飞信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好友免费聊天,无限发送免费短信,利用流量加入多方语音通话,在初期确实是一大创举。

依托移动用户资源优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注册用户高的时候达到5亿多。在一段时间,无论是学校还是单位,喜欢通过飞信作为办公的交流通知工具。我在大学期间也是使用移动号码,因为当时qq不一定一直在线有的通知看不到,而加入飞信群以后群主可以群发通知,大家通过短信的形式接收,效果比较好。


大企业的通病,体制限制思维

作为国内最大的通信运营商,坐拥庞大的用户群,早期通过短信、彩信、通话取得了一定红利,在飞信发展上只是希望通过流量融合通信的一个尝试。另外,由于企业较大,决策层较多,审批繁琐,体制内有固步自封的客观条件局限,导致后续动力不足。这就是我开篇提到的飞信有可能不缺“张小龙”的产品经理;但是缺“腾讯”的互联网环境。

后期创新、投资力度不够

在飞信的发展中后期,实际上是在怎么依托现有用户进一步托宽渠道,丰富软件内容等方面尝试较少;由于飞信免费发送短信、通话对于移动的短信、通话收入实际是有冲突的,所以后期投资力度越来越少。

期初联通电信不免费,限制了发展

互联网思维,生态建设跟不上


目前,飞信现在也仅是内部人士平时使用,作为工作通知的一个工具。不过,近年来,移动意识到飞信的差距也在不断尝试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具体效果怎么样还得看市场的检验。

1.在用户体验方面,优化了界面的扁平化设计,多方电话通话质量;

2.在娱乐性方面,加入了流量红包、现金红包的互动;

3.在企业方面,通过企业通讯录、企业OA、统一邮箱等融合提升办公效率。


最后,我想说,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互联网时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机会稍纵即逝,每天都有新的企业注入,旧的企业倒闭,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谁真正拥有了客户,也就拥有了市场。


靠谱科技杂谈

同事看到这个问题,脱口而出:“因为飞信是国企啊”!


飞信诞生于2007年,在2009年达到了它的巅峰,当时有注册用户接近5亿,活跃用户数9000万以上。



飞信自视甚高


飞信属于移动公司的产品。而移动和联通、电信三家公司占领了中国通信市场,三方之间竞争不断。移动公司自视甚高,飞信业务在研发之初就不兼容联通和电信,只有移动用户之间才可以使用飞信。


或许移动认为可以趁此机会抢占联通和电信的市场,但是它错了。移动把联通和电信用户拒之门外,拒绝了称霸整个互联网即时通讯领域的机会。


飞信没有革命精神



如果让移动公司放弃这块收入,那将是很大的损失,几乎是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


移动公司是国企,如果短期内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在管理层的业绩考核上会成为减分项。没有人敢冒险放手一搏。



马老板自己革了自己的命,成功将用户从电脑端引导到移动端。


飞信缺少互联网理念支撑


移动公司做的是通讯业务和手机销售,从飞信研发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没把自己定义为互联网平台,而是单纯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短信、发语音消息的终端。没有互联网的包容理念,没有互联网的开放思想。闭门造车,孤芳自赏,不敢走出去。



综上,每一个产品的没落都有其原因,每一个产品的崛起也都有其理由。


金融谍报


子夜的风

飞信是中国移动的综合通信服务,是融合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的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的客户通信需求,实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飞信首次于2007年5月发行。


香香红屁股

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通信软件,于2007年5月上线,结合了语音、移动网络、短信于一体的通信方式,飞信不但可以免费从PC电脑给手机发短信,不受任何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与好友开始语聊,资费也很低,到2011年用户达到9000万,历时4年多。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我认为这两点是主要的。


北纬22度VIP

飞信假如想崛起,基于庞大的移动用户基数还是很容易,开展一些体验活动,飞信免流量等等。

但是,移动是央企,一些决策涉及到各省市,尤其是飞信是单独的分公司,在推广上,有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