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裙竹荪的种植与前景

繁殖培育

夏秋季在竹林或园林地上群生或单生。

一种是人工制种栽培。就是人工采集长裙竹荪的菌蕾进行组织分离培养母种。长裙竹荪制作母种和原种的培养基主要成分是马铃薯、番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蛋白胨、玉米粉、竹叶粉、竹鞭粉、琼脂和微量元素等。制作栽培种用的培养基主要成分是木屑、竹屑、米糠或麸皮、红糖、石膏和微量元素等,再加适量的水。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与一般食用菌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接种后要放在全黑的培养室里培养,待菌丝发满全瓶时就可用来栽培。

长裙竹荪的种植与前景

另一种是挖取室外野生竹荪菌丝(将带菌丝的竹鞭和土壤一起挖来,要遮光保湿),剔除杂菌,带到室内栽在预先用腐殖质丰富的竹园土、死竹鞭段、竹叶等配成的培养床上,浇透水,在遮光下温度保持20~24℃,相对湿度65%~70%。一般经过1个月培养菌丝即可发好,然后将发好的菌丝和竹鞭段及土壤一道挖取,再播种到野外竹园内或室内培养箱内,播种量和培养料之比为1:10。每平方米约需600克栽培种。室外栽培播种深度以挖至见竹鞭细根和腐死竹鞭为宜。覆土厚度与出蕾快慢和子实体生长有关,若种在浅土层中腐死的竹鞭、竹节头、竹叶、竹蔸等处较易成活,生长也快;若种在深土层中,生长就较慢,竹荪产量也将明显减少。室内栽培的竹荪,在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冬季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70%~90%。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栽培,播种后1星期内都应特别注意保湿。

种植技术

竹荪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脆嫩可口,味清香,营养丰富。药用于降血压、降血脂、减肥、防治糖尿病,并有抗癌和抗炎症的作用。市场前景非常好广阔。以下为您介绍一下竹荪免棚生料开放式栽培新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是中国名贵山珍。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古田县首创野外阴棚畦床栽培竹荪成功之后,实现了春季接种,当年夏季收成,生产周期缩短2/3,单产提高10倍。近年来在栽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采取"免棚生料开放式栽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而且拓宽栽培领域,解决了"菇粮争地"的矛盾。

原料处理

栽培竹荪的原料来源广泛,各种竹、木、枝桠、碎屑,农作物秸籽,谷壳,山上苇芦等野草,均可利用。生料栽培的原料不需蒸煮杀菌,只要把竹、木原料切碎,晒干,置于水池中浸泡,并加入0.3%-0.5%的石灰,浸泡时间24-48小时后,捞起沥于含水量60%-70%,就可用于生产。采用蔗渣、棉籽壳、玉米芯、野草、黄豆秆、谷壳、花生秆、油莱秆等秸杆类栽培,可按上述比例的石灰水泼进料中,闷10一24小时后即可使用。

菌种选择

竹荪菌种有棘托长裙竹荪、红托短裙竹荪等。适于生料栽培的应选用棘托长裙竹荪,其抗逆力强,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可以分解吸收生料的养分。出菇快,接种后2个月可采收,每米2可产出竹荪干品250-350克,高产的达500克,比红托短裙竹荪单产提高3倍。菌株以D-古优1号最理想。

栽培要点

棘托长裙竹荪,属于高温型,其子实体生产发育期为每年夏季6-9月间。此时正值各种农诈物如大豆、玉米、高粱、瓜类等茎叶茂盛期;夏季果园、林场的林果树木郁蔽,遮阴条件良好;而且上述农作物及林果树木每天呼出大量氧气,对竹荪子实体生长发育十分有利,这些天然的环境为免棚栽培竹荪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有机结合形成生物链。下面介绍几种开放式栽培管理技术。

竹荪畦旁套种农作物

1.栽培季节。一般分春、秋两季。中国南北气温不同,具体掌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南方诸省竹荪套种作物,通常为春播,"惊蛰"开始堆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

2.场地整理。菇床先开好排水沟,床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以10一15米为好。床与床之间设人行通道,宽20一30厘米,床面"龟背形",距离畦沟25-35厘米,防止积水。

3.播种方法。竹荪播种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每米2培养料10公斤,菌种5瓶,做到一边堆料,一边播种。

4.覆土盖物。堆料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腐殖土,腐殖土的含水量以18%为宜。覆土后再用竹叶或芦苇切成小段,铺盖表面,并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

5.套种作物。在竹荪床旁边套种黄豆、脾豆、高粱、玉米、辣椒和黄瓜等高秆或蔓藤作物。当竹荪播种覆土后15一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农作物种子,按间隔50-60厘米套种一棵。

6.田间管理。播种后,正常温度培育25-33天,菌丝爬上料面,可把盖膜揭开,用芒箕或茅草等扦插在畦床上遮阳,有利于小菇蕾形成。菌丝经过培养不断增殖,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并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很快转为菇蕾,并破口抽柄形成子实体。出菇期培养基含水量以60%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为好。姑蕾生长期,必须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于90%。菇蕾膨大逐渐出现顶端凸起,继之在短时间内破口,尽快抽柄撒裙。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具体要求"四看"即一看盖面物。竹叶或秆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干燥天蒸发量大,多喷、阴雨天不喷。这样才确保长好蕾,出好菇,朵形美。

长裙竹荪的种植与前景

林果间套种竹荪

利用苹果、柑桔、葡萄、油柰、桃、梨等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林地的树木空间地,均可套种竹荪,提高土地利用率。具体技术:

1.园地整畦;选择平地或缓地坡的果林,含有腐殖质的沙壤土,近水源的果园。在播种前7-10天清理场地杂物及野草,最好要翻土晒白。果树头可喷波尔多液防病害虫。一般果树每间距3米x3米,其中间空地作为竹荪畦床。可顺果树开沟作畦,人行道间距30厘米,畦宽60-80厘米,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果树旁留40-50厘米作业道。

2.堆料播种;播种前把培养料预湿好,含水量60%左右。选择晴天将畦面土层扒开3厘米,向畦两侧推,留作覆土用;然后培养料堆在畦床上,竹荪菌种点播料上,再铺料一层,最后覆土。如果树枝叶不密,可在覆土上面铺盖一层稻草和茅草,避免阳光直射。播种后盖好薄膜,防止雨淋。畦沟和场地四周,撒石灰或其它农药杀虫。

3.发菌管理:播种后15-20天,一般不需喷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风30分钟左右,后期增加通风次数,培养料保持含水量60%-70%。春天雨水多,挖好排水沟,沟要比畦深30厘米。菌丝生长温度适应23-26℃。

4.出菇管理:播种后25-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再经10-15天菌丝体形成菌索爬上覆土,在正常温度20℃以上培育10-20天即可长出菇蕾,此时保持湿度80%-90%。再经过培育20一28天,菌蕾发育成熟,破蕾、抽柄、撒裙时,即可采收。

竹头无料仿生栽培竹荪

选择砍伐2年以上的毛竹,在竹头旁边上坡方向,挖一个穴位,大小5一6厘米,深20-25厘米,穴位填腐竹叶厚5厘米。播一层竹荪菌种后,填一层腐竹叶10厘米厚,再播种一层菌种,照此填播2-3层,最后用腐竹叶和挖出来的土壤覆盖2-3厘米厚,轻轻踩实。若土壤干燥,要浇水增湿,覆盖杂草、枝叶遮阳挡风,保湿保温。菌种下播时,注意下层少播,上层多播,使菌丝恢复后更好的走向死竹鞭。也可以采取在竹林里从高向低,每隔25-30厘米挖一条小沟,深7一10厘米,沟底垫上少许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种,然后盖土。每667米2毛竹有旧竹头180-200个,挖蔸花工费钱,留作又难腐烂,就地利用栽培竹荪,可以进行竹头分解,两全其美。

采收加工

1.采收菌蕾破壳开伞至成熟为2.5-7小时,一般12-48小时即倒地死亡。因此,当竹荪开伞待菌裙下沿伸至菌托、孢子胶质将开始自溶时(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采摘时用手指握住菌托,将子实体轻轻扭动拔起,小心地放进篮子,切勿损坏菌裙,影响商品质量。

2.加工竹荪子实体采回后,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胶质液污染柄、裙。然后,将洁白的竹荪子实体一只一只地插到晒架的竹签上进行日晒或烘烤。商品要求完整、洁白、干燥。

长裙竹荪的种植与前景

开发前景

中国是较早认识、食用竹荪,并最先实现人工栽培的国家。在发展竹荪烹饪原料市场供应的同时,针对约占总产量10%的残菇以及菌托、菌盖等副产品进行了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开发,开发了竹荪酒、饮料、罐头、面条等食品,同时还进行多糖口服液、天然防腐剂、化妆品之类产品的深度开发。

竹荪营养丰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其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未明之处,还需要加强其生理活性物质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其功效特性,以此带动竹荪的开发利用多方向发展。在以后的产品开发中应注意搞出特色,满足各方面消费者的品味需求,使竹荪得到全方位的合理开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