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解剖的屍體是從哪裡來的?

遊者攝影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1、遺體捐贈

有些願意為醫學獻身的人在生前主動簽下遺體捐贈協議,有些是因病去世,親人主動捐獻(這類情況較少),為的更好的研究疾病幫助其它人,主動捐獻算是主要來源。

2、死刑犯或無人認領的屍體

一些死刑犯會要求捐獻,如果死刑犯家屬不想認領、或者一些沒有家屬認領的屍體,經公安局審核後會送到醫學院。

第一種基本是因病去世的屍體,第二種大多是健康的屍體,可以互為補充,用於研究病理和生理。不過,對於醫學院來說,這兩類加起來的數量也仍然供不應求,所以解剖課上基本都是6—10個人一具大體老師,甚至有的一個班才一具,很多大體老師都是供一屆又一屆的醫學生研究學習。

至於解剖屍體會不會害怕?

一般是不會的,真正進了解剖室,心理裝著的只有對大體老師的敬畏和對知識的渴求,而且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泡大體老師的福爾馬林真的很辣眼睛。


春雨醫生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名醫學院的學生,解剖學是他們的必備功課,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供他們解剖的屍體都是從哪來的呢?早期醫學院解剖屍體的主要來源是一些死刑犯的屍體。


平安悅生活


ShallowEdge

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的醫學院,可供解決的屍體非常少(以下稱為“大體”)。這是因為,國人不願意捐贈自己的遺體。現在醫學院用的大體,多是無名屍體,也有捐贈的。

蘇州大學有個教授楊汝傑,1986年因肺癌去世,按照他的心願,死後其遺體不但進行了解剖,更做成了一副骨架,直立講臺30餘年,供醫學院的學生學習、使用。

我在昆明醫學大學解剖室參觀時,也見到一個教授捐贈的遺體,同樣是做成了骨架,供後人學習。

解剖對醫學發展起到作用,是怎麼評價都不過分的。沒有解剖,不瞭解人體構造,沒有觀察過器官、組織,是無法治病的。醫學研究和教育依賴遺體,按照國際標準,每4個醫學生要有一具醫學遺體,而中國目前平均10-20個學生才有一具。
中國的“大體老師”(對屍體的尊稱)比較少,來源多是無名死者。只有那些頂級的醫學院,才有足夠的“無語良師”供未來的醫生們學習、觀摩。
中國人去世後講究入土為安,遺體捐獻雖然倡導多年,但一直響應者很少。其實,在100年之前,歐美國家對遺體捐贈也是牴觸到的。生活於16世紀的安德烈·維薩里,解剖學的奠基人,他的研究是從偷絞刑架下的屍體開始的,死刑犯不夠了,又去城郊的亂墳崗去盜墓。寫“醫林改錯”的王清任,解剖的是倒斃在路邊的瘟疫死者。我還在一本書中讀到,美國的醫生直到20世紀初期,還在挖人家的墳,把裡面沒有腐化的屍體拖出來,然後解剖。當時的美國人死了之後,親人在要墳墓前守好多天,估摸著屍體腐化了,才能離開。
人死之後,埋在地下被蟲子吃掉,或者燒成灰,裝在盒子裡。為什麼不可以最後發揮一下價值,讓醫學生們做解剖、學習之用呢?如果都不願意捐獻遺體,那麼醫學院校的學生如何學習?醫學事業如何取得進步?
願意捐獻身體的人,都是心中有大愛的人!他們的行為受到人們的尊重,遺體也會被妥善安置的。上下課前後,各小組集體鞠躬感謝大體老師,所有課程結束幫助整理並獻花祭奠,課程中聯繫大體老師家屬探訪慰問;解剖完後統一火化,骨灰送還給家屬。當然,在解剖過程會扔掉少量脂肪和結締組織。 未被領回的骨灰,則集中安葬在學校一角。清明時節,師生們過來掃墓。


說明:

如果我有機會親自解剖遺體,那麼我死後一定把自己的身體捐獻出來。如果沒有參與解剖,我有一半的可能會捐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用的器官(比如眼角膜),我死會會捐出的。


生活教練劉西權

對於這個問題,醫學院解剖的屍體從何而來,請看

1、花錢購買

2、遺體捐獻

大部分是遺體捐獻而來的,因為購買的經費有限啊,but 捐獻的數量也很少,學醫的同學直到畢業有的也無法分到一具遺體,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習慣,很少有人願以捐獻,古代太監死後都要六根俱全的下葬,現代人大部分還是希望全身而退,但是現在人的思想越來越開明,遺體捐獻的數量也逐年增長~


喵片兒

自從解剖學成形,屍荒變一直存在著,在監獄裡面服刑的囚犯的屍體會拿出來供我們研究。還會有罕見的稀奇古怪的病會拿出來給我們研究。有的會賣掉自己的屍體、死後以供研究使用、還有一類人道主義的人、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會捐獻自己的屍體供科學研究使用。但是需求仍然不夠。賣家和買家同樣如此。

解剖學是現在醫學研究的基礎內容。但是我國是在沒有任何解刨學的時候接觸到了現代醫學。

有捐獻的和購買的。進行醫學研究的屍體、老師和學生是懷著畢恭畢敬的態度來接受的。心懷感激!會舉行捐獻儀式,等捐獻儀式進行完畢後。會有專門的老師進行防腐處理。這樣讓大家來進行研究。

正是有了這樣的奉獻精神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次給大家探索宇宙人體奧妙的機會。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這都是遺體自願捐獻的,有的說是犯人的,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犯人的,也必須徵得家屬的同意。犯人也是人,死後屍體也不可以隨意踐踏。


馬興無

我是醫學院的學生,這個問題也瞭解過,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一是你們都知道的別人自願捐贈,就是捐獻者本人及親屬同意,簽署遺體捐獻協議書,捐獻者可以自己選擇用於解剖或者是做標本。

二是無人認領死屍或死刑犯

三就是學校去買

實際上一具新鮮屍體是非常難得的就像這樣


我們學校大多數的的屍體都是有非常久的年份了,我的老師就經常抱怨屍體解剖過度了。確實也是,神經血管完全不附在肌肉上了,拿起來就是一捆電線樣,那些不是用來解剖的,是用來認解剖結構的。

另外我們的陳列館那裡的標本還有胎兒的標本,未出生的那種,蠻恐怖的,可能就是小日本731留下的吧。

我不是臨床的,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創意製造匯

縱覽全國各地的醫學院,解剖所用的屍體大致有四個途徑吧:1,死刑犯的屍體;2,自願捐獻的遺體;3,無人認領的屍體;4,花錢買的。

其實現在大多數解剖所用屍體都是花錢買來的,我們大一解剖課上老師就提到過一具屍體四五萬的樣子。

如今年代,用的死刑犯的屍體還真是不多了!上個世紀用的比較多。

還有就是一些自願為科學獻身的人,這些人都是偉大的!

最後就是一些長期無人認領的屍體了,多是一些流浪漢吧!

對於醫學生來說,每一具人體標本都是值得尊重的!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醫學生的一步步成長!就沒有醫療業的飛速發展!


空氣半月徵

作為一名以前的醫學生,現在的醫生,有時候我也很模糊,因此,特意查了一些資料。大部分資料顯示了幾種途徑,第一種就是捐獻者,這種途徑的人是很讓人敬佩的,他們真的是很無私的,很偉大,做實驗的時候大家都會心裡面默默的給他們鞠一躬,他們的捐獻對於醫學來說是一個很偉大的貢獻。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對他們表示感謝。第二種就是傳說中的死刑犯,這種好像現在取消了。以上就是所有的來源。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