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63018535325
只要理清了乾隆跟嘉慶的關係,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個事。
你見過幾個父子關係和諧的?
不要以為是父子,血脈至親,就是親密無間的。在父女、父子、母子、母女四種關係中,父子關係是最難處的。雖說父親死後,財產都是兒子的,但父親活著的時候因為財產鬧的面紅耳赤的,多去了。不信的話,想一想,你周圍這樣的父子少嗎?就算財產沒矛盾,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父子吵翻天的也多了去了。因為父子二人都是成年的雄性動物,潛意識裡認為這個家聽我的才最好。
普通人家尚且如此,何況大權在握的帝王之家,再加上人嚐了權力的滋味,就很難放下。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嘉慶是乾隆的親兒子,嘉慶登基之後,他想大權獨攬,乾隆就可以每天拎著鳥籠子,坐到午門曬暖去了。
普通人家,房產證上寫上父親的名字,只要父親撕破臉不給,兒子再想爭,也只能乾瞪眼。帝王之家,權力鬥爭可是很為妙的,作父親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兒子架空,然後形同傀儡。看看主父偃讓位後被活活餓死,李隆基升級為太上皇之後如同囚禁就知道。
所以,當父親的無論對成年太子,還是登基的皇帝都如臨大敵般地警惕。因此,歷史上的太子大部分不能善終,比如劉疆、石宣、楊勇、李承乾、真金。
《雍正王朝》裡胤礽有一句話,〖當了三十多年太子,見了皇上還跟耗子見了貓似的〗,其實很寫實。
所以,你把乾隆跟嘉慶的關係,當成貓跟耗子的關係,就好理解了。乾隆對嘉慶保持高度警惕,處處設防,看到嘉慶想越界,就會敲打。就跟朱棣時不時敲打朱高熾一樣。
當然了,太上皇畢竟九五之尊,乾隆又是十全老人好面子,還要保持仁父的形象。很多黑臉不能自己唱,髒活不能自己做。得有個心腹重臣替自己時不時警告、打擊嘉慶。這人在嘉慶眼裡,就跟父親還不說話,他卻經常吼自己揍自己的親戚在一個小孩子眼裡是一樣一樣的。乾隆死了,他能有好下場才怪。
這個心腹重臣是誰啊?當然得是和大人您了。太上皇這麼信任您,讓您貪汙這麼多,
您都不替太上皇出頭,別人更有理由不出頭了。這點事都不肯替太上皇做,白養你這白眼狼了?敢不替主子分憂,在皇帝太子(太上皇、皇帝)之間左右逢源,打起自己的小算盤,乾隆分分鐘讓他自盡。
是幫乾隆打擊嘉慶,幾年後九死一生;還是想當牆頭草現在就十死無生;和大人,選一個吧。
待我施為地煞變
這個問題有點too羊too森破了。
畢竟這麼簡單的答案您都知道,何況精明過人的和珅乎?
今天老豬坐在和珅家裡講講這段故事的來回過往吧。
和珅,到底多精明多強幹,咱從他在乾隆朝擔任的領導職務就能看出來,我這裡大概羅列一下和珅頭上的名頭:首先頭上閃爍著一等忠襄公和文華殿大學士的稱號,其次政府的領導職務有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軍委副主席),吏部尚書(人事部長)、戶部尚書(內政部長兼財政部長)、刑部尚書(公安部部長)、理藩院尚書(外交部長),還兼任內務府總管(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務總裁)、翰林院掌院學士(中國社科院院長)、《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調度人)、步軍統領(京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的安防總督)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你說,這樣一個人精,能不明白找靠山,給自己家族續命這麼重要的事兒麼。
歷史上的史實是,和珅不但找了靠山,而且還積極的發展下一代靠山,但是失敗而已。
乾隆朝,眾所周知,和珅的大靠山就是乾隆皇帝,這個大靠山已經是穩穩的矗立了整個乾隆朝,其中,和珅還給自己兒子豐紳殷德找了一個強有力的靠山,就是乾隆之女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直接讓兒子娶了乾隆的寶貝閨女,自己成為了皇親國戚,這裡面有個小插曲,和珅本人你們也看到了,長的非常英俊,所以兒子自然也遺傳了老爹的長相,也一樣的英俊美貌小鮮肉,乾隆某日看到了和珅的兒子,你們也知道乾隆是外貌協會的就喜歡漂亮長相,自然愛屋及烏也喜歡這豐紳殷德,當即就恩賜給和珅兒子“豐紳殷德”的名字,乖乖,這名字可是御賜啊,豐紳在滿語中是福裕的意思,乾隆真是好丈人,同時也把自己最為寵愛的小女兒嫁給了和珅之子。這是天大的恩賜。事後證明正是由於這個舉動,才沒讓和珅斷種,才沒有讓禍事株連到自己兒子身上,不然沒有這個兒媳婦靠山,和珅應該是被一鍋端了。
第二個問題來了,下一個給自己續命的靠山怎麼失敗了?
先看看乾隆的孩子嬉戲圖
為什麼和珅最後沒壓對寶。他不是沒壓,是人算不如天算。
下一任皇帝這個謎底沒解開之前,誰也不知道謎底,因為嘉慶當皇帝實屬意料之外。因為乾隆最開始是按照慣例立過太子的,而且還不止一位,第一個太子是乾隆嫡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二皇子永鏈,乾隆對這個孩子那是相當的喜愛,非常重視並加以培養希望他以後做一個好的接班人,結果永鏈在九歲的時候就死掉了,乾隆的心境可謂悲涼至極。但幸好兒子多,乾隆又立了皇后的二子永琮為太子,準備靜下心來好好培養他,但晴天霹靂,永琮在兩歲的時候被天花奪取了生命,其實和珅在這些兒子身上都做了不小的政治投資。當這兩個太子死後,禍不單行,乾隆的愛妻孝賢純皇后也在某次的東巡中病死了,乾隆傷心欲絕,把這事遷怒到了大皇子永璜身上,竟然直接把這個最有希望繼位的大皇子永璜給嚇死了,所以在立太子的這個事兒上讓乾隆急白了頭,在乾隆38年的時候,沒有辦法只能在接著選,但這個時候,乾隆的眾多的兒子們只剩下6個還活著了,但都很平庸無才,最後只能是矬子裡找大個,秘密立儲了今後的嘉慶皇帝。但這個事兒和珅並不知道,清代的這個立儲制度是十分保密的,和珅最後猜到的時候已經晚了,但是他沒有放棄努力,在嘉慶給和珅的二十大罪裡面第一條就是關於和珅討好的大罪:“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所以這個時候和珅已經無力迴天了,因為嘉慶府上的智囊團們,已經把和珅作為嘉慶皇帝上臺殺雞儆猴的犧牲品了!
所以在會算計,也躲不過天算,老天爺說治你,你跑不掉的。
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 和珅死時年僅49歲。
老豬的碎碎念
和珅是一位在做人處事上面都非常精明的一位人物,一生中貪汙幾億兩白銀,而且深受乾隆皇帝喜愛。生前曾經任職文華大學士,內閣大學士等重要官職,除此之外還有軍機大臣,內務府的總管,甚至還涉及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職位,可以說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如此一個精明的人,為什麼沒有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沒有去巴結好下一位皇帝哪?
如此精明能幹的和珅,怎麼可能沒有為自己留下後路,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所有的準備都鬥不過帝王之道。
傳宗接代
和珅總共犯了二十條罪,可以說每條罪過拉出來,都可以到了滿門抄斬的地步,但是和珅兒子豐紳殷德卻還好好的活著,而且在朝中一直任職。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也是和珅唯一成功的一條後手。
整個乾隆年間,和珅憑藉乾隆的喜愛,大肆斂財並且官運亨通。和珅生的是相貌堂堂,自己兒子也不能落了下風。和珅在一次宴會之中,將兒子豐紳殷德引薦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到豐紳殷德生的一副好面孔,而且有著一身好本領。乾隆大喜,將自己最寵愛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許配給了豐紳殷德。
一直到了後來和珅事發,豐紳殷德雖然罪不至死,但是也受到了牽連,貶為了貧民,但是保留體制上的爵位,也就是拿空響。一直到了嘉慶十年左右,又重新啟用豐紳殷德,因為有的貴族對於豐紳殷德拿空響的事情不滿。不幸的是,豐紳殷德與固倫和孝公主並沒有育有子嗣,後來將和琳的一個孫子過繼給了豐紳殷德。雖然樹倒猢猻散,除了經常受到別人下井石外,家族沒有垮掉已經很好了。
寶壓多了
乾隆皇帝在確認嘉慶皇帝為太子之前,曾經選了好幾位太子。第一位太子是孝賢純皇后富蔡士的二皇子永璉,乾隆對這位皇子甚是喜愛,準備花大力氣培養他為接班人,但是到了九歲就去世了。後來又立皇后的二皇子永琮為太子,但是才兩歲的時候就患天花去世。
自己的最喜愛的妃子富蔡氏在東巡中病死,乾隆傷心欲絕,將這件事情怪罪到大皇子永璜身上,這位弱不經風的大皇子很快就嚇死了。乾隆38年,年事已高的乾隆皇帝只好從剩下的皇子裡面挑選嘉慶為下一任皇帝,但是這件事情非常保密。
和珅為了給自己留後路,廣撒網撈大魚,無論是哪位皇子都保持著比較好的關係,反正有的是錢嘛。也恰恰是因為這個原因,和珅的二十項大罪裡面就多了一條: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太子,尚未宣佈御紙。而和珅於初二先朕前遞如意,洩露機密,竟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乾隆本來是想在九月初三宣佈這個消息,但是和珅竟然在九月初二就把這個消息透漏給了嘉慶,這是罪狀之一。
除此之外,類似的罪狀還有很多,大多都是莫須有的罪狀。但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和珅所作所為,都沒有多大的問題,每個朝代都有貪官,和珅貪得再多都是乾隆默許的。
Δ和珅二十條罪狀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一是害怕嘉慶制服不了和珅,二是自己在位喜愛折騰,國庫裡面還有多少錢,乾隆很清楚。乾隆實際是為了嘉慶國力著想,可能很早之前就養著和珅了,要不然和珅自己貪汙不了幾億兩白銀。民間不是就流傳著:“和珅倒,嘉慶飽”的說法嘛?帝王之道,也只有帝王知道。
和珅死的倒底冤不冤?究竟是不是嘉慶殺雞儆猴?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史之策
一
和珅確實聰明,是不可能不找新的靠山,不找一張新的長期飯票的。
問題在於找了就有用嗎?
中國歷史上人們最講忠誠,最恨的是背叛,離開乾隆另找一個靠山,讓別人怎麼看,怎麼信任你呢?
關鍵的關鍵在於和珅的利益和乾隆深度綁定了,乾隆這個船太大了,和珅就算想調頭,不好意思,上船不容易,下船就更難。
利益面前無父子,皇權面前無親情。皇帝就是一個人,國家就是皇帝一個人的。皇權作為超級無敵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本身就是最好春藥,會讓人迷戀和產生迫害慾望的。
迷戀權力的人,才最容易產生迫害感,總擔心權力會被別人搶走,這是第一個皇帝必然會產生的心態。
和珅是乾隆的人,就不會成為嘉慶的人,這就是嘉慶的親信的第一判斷。兩個集團是存在利益衝突的,並且是很難調和的。
二
和珅是當時滿族大臣中智商情商和能力最強的一個,所以才得到乾隆的重用。圍繞和珅周圍形成了一個極大的利益集團,這個集團成就了和珅的權勢,但也綁架了和珅,讓他沒有辦法投靠其它集團。
嘉慶在乾隆沒有死的時候就當了皇帝,並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班底,並且是直接把和珅排除在外的政治班底。
就算嘉慶想把和珅拉進來,他的利益集團的其它人也是不願意的。因為和珅利益集團太龐大了,會佔用太多的資源,讓他們自己人無利可圖。
有且只有打倒和珅集團,才能實現嘉慶利益集團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珅這樣賣身投靠的人,今天投靠過來,明天會不會投靠別人呢?會不會成為不穩定因素,成為一顆定時炸彈呢?
象這麼危險的人,只有除去才能讓人放心。
三
聰明有時是一件好事,有時又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和珅也不知道誰會是下一代接班人,因此他為了安全起見,利用手中的權力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
和珅一方面進行分散投資,乾隆的兒子雖然多,活著的卻不多,有才能的更少,這些個主子都有可能接班,因此每個人都要巴結。
另一方面,和珅進行了重點壓寶,永璉和永琮,甚至還珠格格中的永琪,傳說都一度都為和珅的重點壓寶對象。但這些人都非常不幸,早早就掛掉了,死人是沒有發言權的,自然就直接出局了。
嘉慶帝原名永琰,才能中上,但並不算出眾。和珅對他並不是非常上心,雖然也觀察很久,也不敢輕易得罪。
但和珅對一點沒看透,就是永琰的堅韌之心,正是這一點打動了乾隆,才最終立他為太子,最終成為清帝國的接班人。
永琰冷眼看著和珅左右逢緣,到處投機,認定這不是一個靠譜的人。早就動了殺死,只是因為太上皇乾隆還在世,乾隆手上還有大權。因此在乾隆死第二天,就奪去和珅的權力,讓他專門擔任乾隆治喪委員會主任的職務。再過沒多久,就直接對他進行抄家,賜死了。
新知傳習閣
清代立儲與其他朝代不同,康熙朝因為儲君問題引發諸多問題。雍正帝鑑於立儲的弊端,創造性的發明了“秘密立儲”制度,一是杜絕了大臣站隊儲君,二是防止了諸子爭儲。實在高明。
而且擁立太子是皇帝的大忌諱,和珅不會不知。
實際上乾隆帝曾先後立過三個皇太子,第一個皇太子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璉。乾隆認為“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即位後,親書密旨立永璉為皇太子,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但永璉九歲時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璉病故後,又立皇七子永琮,但他兩歲時又因痘症早殤。
和珅進入乾隆視線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當時年僅23歲的和珅在乾隆面前偶爾機緣巧合的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學,被乾隆帝看中。此後二十年間恩寵無比,躋身高位,可以說是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同年乾隆帝從成年皇子中選了顒琰作為皇位繼承人。
和珅也不是不想籠絡新君,嘉慶帝后來給和珅的二十大罪裡面第一條就是關於和珅向他討好:“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和珅在前任皇帝這邊等於二皇帝。和珅權大欺主之程度,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曾在回憶錄寫道:“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乾隆晚年上朝,兩邊一個是嘉慶帝,一個就是和珅。而且晚年的乾隆帝說話大多聽不清,唯有和珅能知其意,基本成了皇帝代言人。而嘉慶帝基本就是個擺設,他內心深恨和珅可想而知。
嘉慶帝只能與之虛與委蛇。為迷惑和珅,嘉慶帝借和珅贈玉如意一事,特寫下《詠玉如意》數首,故意扔給太監小德子。小德子便將《詠玉如意》獻給和珅,和珅看後即笑道:“此兒不足以與我鬥智!”不僅如此,嘉慶還下令和珅除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又稱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對和珅加以籠絡,以至於和珅自覺門生故吏滿朝,兒子又娶了公主,並沒發覺死亡危機。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帝不顧朝議,立即對和珅動手。正月十三日,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正月十八日,廷議凌遲。但由於和珅兒媳固倫和孝公主求情和大臣劉墉等人建議,改賜獄中自盡。其長子豐紳殷德因系駙馬,有公主這個靠山,得免連坐,不然下場也很不妙。
這些發生在乾隆帝死後僅半個月時間內,和珅死時年僅49歲。
趙燕雲
其實,和珅並沒有不巴結嘉慶。但是,他巴結嘉慶成為嘉慶處死他的第一大罪證。嘉慶給和珅列了“二十大罪證”,其中第一條是這樣寫的:“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就是說,在乾隆準備宣佈的頭一天,和珅就去告訴嘉慶。難道這還不算想方設法巴結嗎?
(和珅)
而和珅除了有這一點巴結外,其它他沒有任何機會。
首先,這是清朝立儲制度給和珅出了難題。
清朝的立儲制度,從努爾哈赤開始,就一直沒怎麼理順過。由於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突然死亡,沒來得及選定接班人,因此,這兩次的接班,都是採用大家推舉的辦法。到了康熙的時候,康熙似乎想學習漢人的嫡長子制,但是,最終卻搞出一個“九子奪嫡”,讓皇位繼承更混亂。所以到了雍正的時候,為了防備“九子奪嫡”這樣的悲劇發生,搞了一個“秘密立儲制度”。就是皇帝把立儲人選放在“光明正大”匾額後面,直到老皇帝去世後,才從匾額後面把人選名單拿下來。同時,嚴禁大臣交通皇子,一旦發現,將予以重處。
正因為如此,和珅既不知道乾隆想立誰,也不敢去和哪個皇子交往。再說了,他整天都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乾隆號稱“十全老人”,和珅想要交通哪個皇子,乾隆還有看不出來的嗎?乾隆要是看見了,也等不到嘉慶上臺,他就倒了。
(乾隆)
其次,乾隆在立儲的時候大費周章。
乾隆最早確立的是他的嫡次子永璉,在永璉7歲的時候,他就把他的名字寫好,放在“光明正大”匾額後面。可惜永璉9歲就夭折了。永璉夭折以後,乾隆立改為培養皇長子永瑛。可是永瑛怎麼做都不讓他滿意,乾隆多次責罰他,說他不能繼承大統。結果永瑛精神壓力太大,23歲的時候,承受不起,死了。接著,乾隆想立他的另一個嫡子永琮為太子,可是永琮2歲又夭折了。可以說,乾隆立儲,一直不順。最後確立皇十五子永琰,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而且永琰並不突出,大家都不怎麼猜得到乾隆會立他。所以和珅想要提早巴結,也沒辦法。
第三,嘉慶想要處死和珅,獲得和珅的鉅額不明財產,填補國庫虧空,這是蓄謀已久的,不管和珅巴不巴結他,他都要把和珅給處死。所以,和珅巴結也沒用。
(嘉慶)
為什麼嘉慶一定要和珅死呢?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理由,這裡只說兩點:其一,嘉慶給和珅列的罪證,雖然有二十條之多,但都明顯可以看出,是小題大做,實在只有他的鉅額不明財產太多,是實打實的。其它明顯是編排的理由。(比如說他騎馬過“光明正大”殿,如果是大罪,為何早不說,過了一兩年才說)。其二,嘉慶只是處理了和珅一個人,沒有對和珅的黨羽進行大清洗(當然和珅的黨羽本身也不多),連他的兒子都沒處理,讓他繼續當大官。給人的感覺,就是找一個理由讓和珅把財產拿出來而已。
總之,和珅非死不可,這就是結局。
張生全精彩歷史
和珅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做了一件自認為聰明的事,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死亡,他一直在找靠山,四處討好,孰不知乾隆皇帝的專寵,早就把他逼上了絕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和珅作為一個大貪官,最怕的就是乾隆死了,自己失去靠山,於是他很早就在四處尋找靠山,作為乾隆的兒子們自然是重點對象,自古聰明反被聰明誤,在乾隆晚年準備冊立太子的時候,當和珅知道嘉靖將立為太子後,他提前告知並討好嘉慶皇帝,此舉他自認為是擁立之功,孰不知此舉加速了和珅的滅亡,成為和珅被嘉慶處死的重要罪狀之一。
1799年,乾隆病逝,嘉慶迅速收拾了和珅,給他列了二十條罪狀,當我們回頭看這些罪狀的時候,會發現這些罪狀都是一些大不敬和貪汙等不痛不癢的罪名,為何嘉慶在和珅討好和乾隆屍骨未寒的時候,要凌遲處死和珅呢?
歸根到底是因為乾隆的專寵,將和珅逼上了絕路,嘉慶皇帝不得不殺和珅。乾隆專寵和珅,特別是在乾隆成為太上皇后,依然不放權,但畢竟年紀大了,他只管大事,而外面的事都交給了和珅,和珅權傾一時,達到頂峰,而嘉慶雖為皇帝,但沒有實權,就是一個小根本,並且導致天下只知道和珅,而不知道嘉慶,這讓一個皇帝怎麼能忍呢?在乾隆在的時候,嘉不敢動手,當乾隆已死,立馬動手,下手為強,逮捕和珅及其黨羽。
總之,和珅不是沒有找靠山,而是他的存在已經嚴重地威脅了嘉慶皇帝的權力和統治,他不得不死。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和珅的精明之處就在於:他對乾隆忠心耿耿,且辦事得力。
一旦擁立太子,就意味著反對乾隆,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無法容忍,而且歷史告訴我們,即便你擁立的皇子做了皇帝,你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遠的不說就說雍正爺下,年羹堯、隆科多這些人,有善終的嘛?
於是和珅明白了,與其擁立新君,不如忠於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時海內清平,站在自己爺爺(康熙皇帝)和自己父親(雍正皇帝)構建的康乾盛世之上,做了一個盛世之君,是他的幸運。可是他並不昏庸,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為不易,爺爺康熙一生鬥智鬥勇,東征北伐,打下統一的基業,父親雍正更是勞心勞力,平定青海,推行新政,使國庫充裕,方能顯盛世之相。
他知道和珅貪婪收賄,但是他也看見和珅對自己的忠心耿耿。他清楚和珅這個人貪而有才,好利卻不結黨。在雍正推行新政多年,府庫充裕,這個時候正需要理財能手,既能滿足國家各方面的需要,又能為自己安逸享樂提供費用。施政之道在於穩字,朝廷之上總不能都是紀曉嵐、劉鏞這樣的人,因為皇帝也不是聖人,做不到清心寡慾,真的像堯舜之君一樣。
而和珅也確實有才,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身兼三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步軍統領、會六門語言、《四庫全書》總篆官.......
任誰也捨不得殺,正是和珅的機智和對朝局清醒認識,成就了他。
愛創作的小果
和珅宦海沉浮幾十載,對官場的那一套可謂是爛熟於心,他從一個普通的侍衛起家,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做到了當朝宰輔。在和珅巔峰時期,他被封為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常委),又任內閣首席大學士(總理)、領班軍機大臣(國防部部長)、吏部尚書(組織部部長)、戶部尚書(財政部部長)、刑部尚書(最高檢與最高法負責人)、理藩院尚書(外交部部長),還兼任內務府總管(辦公廳主任)、翰林院掌院學士(科學院院長)、《四庫全書》總纂官(社科院院長)、領侍衛內大臣(8341部隊首長)、步軍統領(北京軍區司令)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和珅內政外交大權集於一身,可謂是乾隆朝的“二皇帝”,而且其與乾隆關係非常親密,是乾隆最寵愛的大臣。他難道就不知道一定要在乾隆百年之後再找一個新靠山嗎,他當然知道。因為“高處不勝寒”,和珅後半生的榮辱將全繫於新的皇帝。
可是乾隆帝陷入了一個挑選繼位人的怪圈,他對自己父親那套密詔立儲君的方法非常不屑,於是早早就立了嫡長子永璉為皇太子,可是永璉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乾隆仍不死心,又立了嫡次子永琮為太子,無奈其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一些有才能的阿哥有的被乾隆過繼了出去,有的則被乾隆嚇死了,最後能供乾隆選擇的兒子只剩下幾個無能之輩了。
所以和珅雖然想立下這擁戴之功,可無奈乾隆一直沒有透露自己選的繼位人是誰,這讓和珅非常心急。轉眼就到了乾隆六十年,因乾隆曾經發過誓,說自己在位時間一定不會超過聖祖六十一年的記錄。自己如果能做六十年的皇帝,到時候就一定退位為太上皇,傳位於自己的兒子。
皇帝的話一言九鼎,乾隆只得定於某一日在乾清宮宣佈繼位人,並在前一日把繼位人是誰告訴了和珅。和珅不聽說還好,一聽說之後頓覺自己擁戴的時機到了,於是巴巴的找到嘉慶,遞給其如意,以示忠誠。
按理說,和珅讓嘉慶早一日就知道了自己是欽點的皇太子,且和珅又進如意,以為擁戴,那麼為何嘉慶在乾隆剛死的時候就殺了和珅呢?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康熙在晏駕之前,將張廷玉、馬齊等一干大員紛紛黜落,並將胤禛、胤祀等阿哥紛紛罷了差事。胤禛大為不解,以為康熙要把皇位傳給十四阿哥,惟有鄔思道洞若觀火,將康熙的帝王心術剖析的井井有條:
凡黜落的都是能員幹吏,這些人囿陷於黨爭,於將來的朝局不利。這輔錯了人,新主登基,難免大開殺戒,輔對了人呢,又容易恃功驕主,難以駕馭。所以現在,統統將他們監押保護了,新主登基,一紙赦書,他們就成了新皇帝得用的臣子。哎,皇上這一計,雖苦,也算是菩薩心腸了。
可是乾隆帝就沒有這樣的菩薩心腸,他不僅在自己做太上皇之後繼續把握著朝政,而且還繼續重用和珅。讓嘉慶做兒皇帝,卻讓和珅做二皇帝,換誰做皇帝,也忍不了這個權臣。更何況這個位高權重的權臣還試圖擁戴自己,那麼日後和珅將難以駕馭,不如先殺之。所以說,和珅這次搞的擁戴(遞如意)不僅沒有讓他繼續風光下去,反而成為了他二十條大罪中的第一款大罪: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一個二皇帝試圖擁立新皇帝,新皇帝成功之後拿什麼謝二皇帝呢,我想只有一條死路。所以害死和珅的不是嘉慶,而是那個放縱和珅做大的乾隆。最後嘉慶賞賜和珅白綾一條,令他自盡。和珅看到白綾後,憤然提筆寫下了一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和珅依命自盡,年僅四十九歲。
以上。
逆流時代
1讓自己的兒子豐紳殷德娶乾隆最疼愛的女兒
這一點事情上乾隆沒有阻止和珅。把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這一點令和珅在被抄家的時候保住了自己這個兒子的性命。也可以說和珅做的完全準備之一。
2曾經多次暗中支持太子
乾隆 在位的時間是極為漫長的,可以說是帝王之中比較長壽的了。而他兒子眾多,曾經多次立過太子,但是前面幾個太子都死了,至於怎麼死、為何死的無從考證。
到了後面乾隆實在是找不到自己中意的繼承人,只能找相對優秀的嘉慶。而和珅也沒少討好這個未來的皇帝。
只是可惜乾隆早就下好了套讓和珅作為新帝上位的犧牲品。加上嘉慶自己的智囊團也多謀劃著上位之後除去和珅。而且和珅被處死的罪名之一就是討好新帝
3本身的存在威脅到新帝,又不願意急流勇退
有一句話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是和珅不夠討好皇帝,而是他的存在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新帝的地位。乾隆在的時候和珅不敢有什麼動作。但是乾隆死了之後和珅如果不死,他的地位將會威脅到帝王,到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是不可能。
而和珅只是一味想著討好新帝王,沒有想過急流勇退,或者是像乾隆表達自己願意交出權利的意向,依舊想著聖眷不衰,自然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