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民主德國1970年代,各具特色的城鎮


東柏林,傳統的糖果包。☆柏林是一個很古老的城市。這裡最初是易北河東北的一片沼澤地,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兩個聚落點,名字分別是柏林和科恩。直到12世紀,日耳曼人驅逐定居在這裡的斯拉夫人後,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兩個村鎮,並且沿用了其斯拉夫名字。

柏林在1237年建成,位於施普雷河東岸,是商人的聚居區,科恩位於施普雷河西岸,是漁村。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為一市,名字定為柏林,在阿斯卡家族的統治下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14世紀,柏林加入波羅的海和北歐的重要商業同盟——漢薩同盟。但是此時的柏林只是神聖羅馬帝國邊疆的一個荒蠻城鎮。

二戰結束時,德國由英國、法國、美國、前蘇聯分區佔領。1961年8月,根據東德政府的規定,一堵柏林牆橫在了東西柏林之間,成為了德國分裂的象徵。28年後,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德也隨之合併。作為德國分裂的產物,柏林牆開始被拆除。冷戰結束後,德國在原柏林牆的舊址上修建了兩德統一紀念碑。


哈茨山的中世紀小鎮。☆德國中部的山脈。在威悉河和易北河之間。典型的地壘山,由石英岩、花崗岩、片岩等組成。西北—東南走向,長90公里,最寬處約30公里。東段海拔300—500米,西段海拔600—900米;最高點布羅肯峰海拔1,142米。多冷杉等森林、草地。礦藏有銅、鉛、鋅、銀、鉀鹽等。

哈茨山區歷來以飼養鹿和金絲雀聞名。山區富水力資源。當地經濟以旅遊業為主。水上運動、礦泉浴場、森林景色及浪漫傳說吸引大批遊人前來觀光。居民包括薩克森、圖林根、法蘭克等人後裔。哈茨山區是德國夏季療養地和冬季運動中心之一。

包岑, 一名蘇聯士兵在教堂的塔樓上執勤。☆包岑是德國東部城市,在施普雷河上游。1213年建市。全國唯一的少數民族索布人的文化中心。鐵路樞紐。工業有機械製造、紡織、製革、造紙等。設有民族劇院、天文臺。有建於十三世紀的教堂、十五世紀的奧滕堡要塞。


施普利瓦爾德地區河上的遊船。☆達梅-施普利瓦爾德縣是德國勃蘭登堡州的一個縣,首府呂本。達梅-施普利瓦爾德縣北面與柏林、東面與奧得-施普利縣、東南面與施普利-奈瑟縣、南面與上施普利瓦爾德-勞西茨縣、西南面與易北-埃爾斯特縣、西面與特爾託-弗萊明縣相鄰。

三名婦女在開姆尼茨的人行道上行走。☆開姆尼茨是東德南部城市,東德時期稱卡爾-馬克思城。瀕開姆尼茨河,距德累斯頓64公里。中世紀以來一直是紡織業中心。現為工業中心,產品包括地毯、針織、機器製造、機床、化工、光學儀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重創。1945年後開始重建。

梅克倫堡 ,迪斯科舞廳。☆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個州。它是由原梅克倫堡州約三分之二的區域以及普魯士時期的前波美拉尼亞州,還有Prignitz的一小部分地區和北部的Uckermark組成。【東德,1974年。攝影:Thomas Hoepk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