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是什麼?怎麼做好吃?

侯崇飛

青團是用春天特有的植物比如艾葉、清明草、麥青等來做成青汁,然後加入糯米粉和大米粉做成糕團,裡面包上餡料,蒸成軟軟糯糯的圓子,便是青團。

傳統的青團由三部分組成:青汁、糕團和餡料。

青汁也有用車前草、馬蘭頭等代替的;糕團裡是大部分糯米粉和小部分大米粉;餡料分為甜餡和鹹餡。

青團是清明節特有的美食,有源遠的歷史由來,有著美味與春天的氣息,是一道傳統的小吃。


做法分為四步:

第一步:做青汁



我做的青汁採用的清明草,我從網上買的新鮮經驗清明草,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方便來採集青汁的原材料,不同地方根據當地的特色採用不同的青汁原材料。

將青汁原材料焯水後打成汁。

第二步:做糕團

打的青汁和粉類混合,可以根據口味添加適量糖,粉為糯米粉和大米粉,比例按照糯米粉70%,大米粉30%的比例添加,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每個人口味不一樣,也有全部用糯米粉做的,加了大米粉的吃起來更有嚼頭,不會太粘,全部糯米粉的很粘。

第三步:做餡料

餡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材料來做,我做的是紅豆沙的。

紅豆泡好後加入適量水,用破壁機打細,然後加入適量糖和一點點豬油慢慢炒幹水分,我用的麵包機的果醬功能,省去人力炒,用麵包機炒表面一定要蓋錫紙,不然會飛濺出來。

第四步:蒸青團

三種材料都備齊後就進行包制,像包湯圓一樣包裹起來蒸熟即可。


葉子的小廚

青團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雀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現在店裡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當作春遊小吃。

做法

清明青團的做法1

  把艾草洗乾淨用水焯一下,在焯的時候,可以加一點點石灰水,這樣能去掉苦澀味,如果不加,就多洗幾遍,問題也不大。然後加點水,用家用的攪拌機打碎就可以得到艾草汁了。

  把糯米粉和黏米粉按3∶1的量調好,加入艾草汁和成麵糰,然後加入豆沙餡,包成拳頭大小的糰子。注意,是小孩的拳頭。最後一道工序就是上火蒸。蒸熟後把青團放涼了,就可以吃了。

清明青團的做法2

一.材料

  糯米粉 1 cup,

  粘米粉 2/3 cup,

  小麥澱粉(or Corn starch) 1/3 cup ,

  白糖 1/2 cup,

  水 1 cup,

  色拉油 2 tbsp,

  艾草粉(圖一右下角有韓文的那個) 1 tbsp

二.做法

  1。把所有材料加到一玻璃容器裡拌勻。

  2。放入微波爐, 高檔熱三分鐘, 取出攪拌一下, 再熱兩分鐘, 再攪拌。然後減成一分鐘, 一分鐘的熱….重複, 直到粉團完全變透明。

  3. 取一食品袋,滴幾滴沙拉油進去,將熟粉團放進去。隔著袋子將粉團揉均勻。太燙的話用毛巾墊一下.

  4。取一小塊粉團壓扁(中間厚,邊上薄),包入豆沙,封口即成

清明青團的做法3

一.材料

  糯米粉280g,小麥草(綠葉菜汁)650g(220g),紅豆400g,黃油30g,冰糖106g,水900g,玉米油18g

二.做法

  1、紅豆洗淨,泡水一天後,鍋里加水燒開,轉小火燜4小時。

  2、將小麥草洗淨,用榨汁機榨出汁後,燒開保溫。

  3、紅豆關火後過濾可以喝紅豆湯,根據個人喜歡,可以將紅豆去皮,也可以不去皮,再用絞肉機打成紅豆泥。

  4、紅豆泥放鍋里加入黃油及冰糖,不斷翻拌至炒幹,就成豆沙了,裝盤待涼。

  5、都準備好了後就可以上稱稱出水磨糯米粉的用量,再加入80度溫度的麥草汁拌好。

  6、然後加入玉米油揉光滑,再分等份大小揉圓,壓扁,也可以用擀麵棒擀。

  7、將25g的豆沙包入55g左右的皮裡粘好揉圓。這個配方的量一次做10個。要做多點的,可以根據配方多加點量就行了。

  8、蒸鍋裡墊上油紙防粘,將青團放蒸鍋裡蒸15分鐘即可。

  9、蒸好的青糰子可以用裁剪好的保鮮膜包好,吃起來方便些,也不會變形,更防相互粘在一起!呵呵,完工!

清明青團的做法4

  若是沒有艾草,可以用菜汁來代替。糯米粉倒入容器中,再倒入菜汁,混合均勻。另取個容器,放入澄粉(也可以用粘米粉)。再加入開水攪拌成團,將糯米粉面團和澄粉面團放在一起。揉均勻後,再放一勺豬油。再揉成團即可。如果有些沾,可以在案板上撒些澄粉,然後將綠色麵糰分成10份。

  包入綠豆餡料,最普通的就是紅豆。慚慚發展成鹹味的,肉的。果味的包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地用手推上去,和做月餅的手法一致。包好後,青團表面是光滑的,將青團放在塗過油的蒸籠上,或者放在硅油紙上,冷水上鍋,蒸10分鐘即可。

清明青團的做法5

一.材料

  肉餡:豬碎肉400克,煙燻筍子250克,白豆腐乾1塊,碎薑末適量

  糖餡:紅糖,芝麻粉,核桃,花生

  麵皮:糯米粉,溫水,艾蒿

二.做法

  1、肉餡製作:鍋內倒入油,大火燒燙,放入花椒適量,烘出麻味之後撈出(這時油裡就有花椒的香麻味,但吃的時候又不會嚼到花椒)。

  2、關火,等油涼點點後,倒入碎肉,用鍋鏟不停的翻,把碎肉翻散。

  3、再次開火,中等大小。碎肉散仔發白後,加入一勺自家秘製的豆瓣(一般的郫縣豆瓣也行)翻炒均勻後。

  4、加入煙燻筍粒,炒熟,加入鹽調味。

  5、最後加入白豆腐乾翻炒(因為我買的白豆腐乾是有點鹹味的,所以最後加入,如果買的白味則可以跟筍子一同加入)。關火,加一點點味精,炒勻後起鍋。

  6、裝入器皿中,晾涼後,入冷藏室2小時以上,備用(油凝結了之後更容易包好)

  7、糖餡:花生、核桃,入烤箱150度,中層,上下火,5分鐘。取出後花生去皮,用攪拌機打粉。

  8、紅糖切碎,加入花生核桃粉、芝麻粉,混合。

  9、適量玉米油混合少量的黃油(一般光用植物油也行)。燒燙後用小火,倒入步驟(2),慢慢翻炒均勻,起鍋。晾涼(最好入冷藏室)。 材料比例:紅糖粉30%-40%的比例(按個人喜好),其餘為花生核桃芝麻粉。使用時捏成適合的大小。

  10、麵皮: 糯米粉加入適量溫開水,揉好(就是跟做湯圓一樣,不喜歡太糯,可以添加少量米粉)。

  11、艾蒿煮熟後撈出,把水擠幹。

  12、切碎。

  13、加入揉好的糯米糰中,揉勻即可使用。

  14、包好的青團可以用冬寒菜葉子放在下邊,以防粘連。

  15、蒸法:蒸鍋裡的水開後,放入做好的青團,蒸5分鐘,關小火,打開鍋蓋,敞氣3-4分鐘。

  16、再蒸5分鐘,關小火,打開鍋蓋,敞氣3-4分鐘。

  17、最後蒸5分鐘,就可以吃了!(糯米糰子用蒸的方法,因為有蒸汽水的原因,容易變形,這種方法蒸好後形狀還是不錯的)。注意起鍋的時候,鍋蓋上的汽水不要滴到艾蒿饃饃上頭!


是愛吃的大江啊

清明時節做寒食,除了品嚐春的味道,也將一份哀思送給遠行的親人!現在已經很少用它來祭祀了,更多的是自己吃或送人。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我們也來做些青團吧!

被譽為網紅鹹蛋黃肉鬆青團,價格被黃牛黨炒高的離譜,大家爭相排隊去買,就為了一嘗它的風味,至於嗎?

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做的,甜口的鹹口的,想吃啥樣的咱就做啥樣的,開始迎接春的氣息吧!


青團麵皮做法

翠綠的外皮看著就很誘人,可以用菠菜,茼蒿,嫩艾葉等綠葉蔬菜,當然放入麥青汁做出來效果更好,顏色也更加好看!不過想吃最原始的味道,我們還是用艾葉來做吧!

材料: 糯米粉400g,粘米粉100g,艾葉200g,食用鹼少許,蜂蜜少許,植物油少許

先將艾草洗淨,燒開水加少許鹽焯燙一下,用涼水浸泡涼透,重新燒水加食用鹼再煮一遍艾草,煮軟的艾草連湯一起倒入攪拌機打成糊,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均勻,加入蜂蜜植物油,趁艾草糊非常熱的時候倒入混合好的粉中,揉成麵糰,揉到顏色均勻,光滑沒有乾粉即可,用保鮮膜包好備用。麵糰做好了,下面我們一起做餡料吧!


豆沙餡

想省事的去超市買現成的,要乾性的,不要買成稀的糊狀的。當然我們自己也可以炒。

材料: 紅豆,豬油,糖,鹽少許

紅豆提前浸泡一晚,泡好的紅豆用小火煮1小時,軟爛後撈出,總監辦打磨成泥。鍋中放豬油,倒入豆沙加少許鹽,先放一辦的糖小火翻炒,糖融化後再加入另一半的糖,炒至乾性狀態,盛出備用。

芝麻花生餡

材料: 芝麻,花生,豬油,糖

分別炒熟芝麻和花生,用料理機打碎,融化豬油倒入打好的芝麻花生碎中加入細砂糖果綿白糖攪拌均勻後放入冰箱冷藏備用!

鹹蛋黃肉鬆餡

材料: 鹹蛋黃,肉鬆,色拉醬,料酒,蜂蜜

新鮮鹹鴨蛋取出蛋黃,隔水蒸熟,壓成粗顆粒狀,鍋中加油放入蛋黃小火慢慢炒出香味起泡,加一小勺料酒去腥,關火加蜂蜜,加肉絲翻拌均勻,加入色拉醬拌勻即可。



馬蘭頭春筍餡

材料: 馬蘭頭,香乾,春筍,松子,白胡椒,蒜,香油,鹽

燒開水加少許鹽焯燙一下馬蘭頭,過涼水瀝乾水份,切成細碎,香乾切成細丁,春筍剝開,燒開水加少許鹽放入煮幾分鐘,撈出放涼後切丁,把材料放入容器裡,把蒜壓成泥,加鹽,香油,白胡椒,松子拌勻即可。
準備一點油,防止包的時候粘手。(20g餡料,25g麵皮)把麵糰揉成圓球再按扁,用大拇指在中間按一個窩,沿著四遍捏成一個碗狀,包入餡料,用虎口把麵皮往上捋,慢慢收口,再輕輕揉圓,放在蒸架上,蒸架墊上油紙,都包好後就可以開始蒸了,蒸15到20分鐘即可,出鍋後刷一層油曾加光澤,防止表皮發硬,好了可以享用美味了!吃不完的用保鮮膜包好,3天之內吃完。表皮變硬的話微波爐加熱幾秒就可以了!


注: 還可以做肉餡的,蓮蓉餡的,紫薯餡的,水果餡的等


喬木美食

青糰子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明代記載:“古人寒食,採桐楊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

即青糰子由明代“青色染飯”演變而來。在用作清明祭祀之外,明清時民間還流行吃“清明團”,因為“清明”與“聰明”諧音,許多人家抱著嬰兒向鄰里乞討“清明團(青糰子)”,謂之“討聰明”,給孩子的成長討一點口彩。青糰子最初的來源,已很難考證。清明時節吃青糰子的習俗已經成為江南人家情感與生活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蒸熟以後綠綠的鬆軟皮兒,豆沙餡心甜而不膩,帶有清淡艾草香氣,香糯可口。一百多年來,有口皆碑,聲名遠揚。

探尋青糰子的成功秘訣,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

其一,青糰子的色彩來自漿麥草。正值萬物復甦的清明時節,家家戶戶祭祖,青糰子又與清明中的“清”字相諧和,此時,新鮮出爐的青糰子會成為清明節的時令食品,並常被用作掃墓祭品。

其二,將綠糰子改名為青糰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中,綠出於青,“青”比“綠”更有生命力。這跟綠草常被稱作青草一樣,用青色命名糰子,會帶來蓬勃生機。

其三,青糰子的色彩來自原生態的漿麥草,為了表明用料的誠信,寧可一年只做三個月的生意,百年堅持。即使目前各種化學色素氾濫,青糰子還是我行我素地堅持時令特色,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而受到百姓歡迎。

其四,青糰子符合江南人崇尚清淡、甜美的追求,不用鹹餡,專做甜餡,常採用豆沙、百果、棗泥、芝麻等原料,考究時餡中夾一點豬油,真是甜而不膩,非常可口。為了減輕小糰子的黏性,常在糯米粉中加入粳米粉,使青糰子的造型更美,口感更爽。

每過立春時節,崑山正儀鎮上就飄逸起青糰子溢出的迷人芳香,其中,有百年曆史的文魁齋糕團點製作的青糰子更吸引眼球。那年,民國上海市市長錢大鈞特意回到家鄉,買了許多青糰子分贈給上海同僚,頓使青糰子名聲大噪。據傳,抗戰時期蔣介石的二夫人姚冶誠居住在蘇州,每年都要帶上青糰子到上海祭祖。1981年清明期間,旅居美國的“電腦大王”王安博士回崑山省親,點名要吃青糰子,接待單位立即滿足了他的要求,讓他終於嚐到了兒時的美味。

(文:楊瑞慶)


神州民俗

吃青團的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當作春遊小吃。



製作方法:

1.艾葉採新鮮的尖端,洗淨,開水焯熟,撈起,放涼後切碎,揉成團,備用。

2.在艾葉團中加入適量糯米粉,加溫開水,揉到不黏手時停止加水,反覆揉搓,使艾草和糯米粉分佈均勻,成鮮綠色麵糰。

3.鹹菜、筍絲、肉絲切碎,快火翻炒。作為餡料,備用。

4.綠色麵糰搓成長條,切成劑子。搓圓劑子,在中間用大拇指按出一個坑,填入餡料,封口,做成圓球狀。

5.也可將劑子按成圓餅形,放入餡料,對摺後封口,用手指按出絞型花紋,成為菜餃。

6.上鍋蒸15-20分鐘即可。

青團的餡料可以隨意搭配,可以包入豆沙,可以是鹹蛋黃加豆沙,看個人愛好。


芋兒小廚

我的家鄉貴州叫這種野菜為清明菜,因為正縫清明節前後長出鮮花盛開,我們當地老百姓喜歡用此菜和蒸好的糯米飯混在一起,經過人工反覆打後,掐成一個一個的圓型粑,這樣的粑俗稱清明粑,清香爽口,加上炒熟的黃豆麵或芝麻也可以蘸上糖,吃起來又香又甜,這是我們貴州的特色美食之一,農村人人人都會做!


美倫美換

青團是用糯米粉做的,青色的用艾草打汁,揉進粉裡,加餡料,搓成團,有冷做的,先把和好的粉蒸熟再加餡包好。我在單位做的時候,粉里加些燙熟橙面,使青團吃起來有咬勁。青團真的很好吃。


qqds

我們這的做法比例是4斤糯米粉6斤大米粉4斤青明草,如果想要軟點糯米粉稍多點,餡料是春筍,蕎頭,香菇幹,目魚乾,少許醃菜,新鮮豬肉和醃肉都是半瘦半肥,這樣做的青團特別美味,大家可以試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