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分考生”徐孟南再高考: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考零分

我當年也沒有反對高考,因為它的存在也是有意義的,我沒有去否定它,只是想提出一個更好的理念去取代它。可能媒體的報道說我不滿的比較多,但我主要是宣傳我的教育理念,他們卻很少提到。

全文約3529字,閱讀約需9分鐘

“決定考零分之前猶豫過,擔心對不起父母。可是我之前已經用了很多宣傳方式,都沒有效果。高考的前一天,我還偷偷摸摸去各大考點貼告示,第二天一早一看,都被撕光了,所以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0分考生”徐孟南再高考: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考零分

▲徐孟南前往中學勸阻考生不要考零分。受訪者供圖

2008年,為了考零分,第一次參加高考的徐孟南選擇了交白卷。他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向社會宣傳他自創的教育理念。

結果可想而知,徐孟南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人認可他的教育理念。從那以後,他輾轉在各類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徐孟南性格內向靦腆,考零分是他做過最離經叛道的事。然而,談及自己當年的選擇,他說,“考零分不值得。”

十年裡,徐孟南娶妻、生子、離異,日子平庸而瑣碎,他決心做出改變。去年10月,他報考了安徽高職分類專科考試。如今,他覺得高考很公平,對跟他一樣的普通人來說,是一個很有利的制度。

3月25日,徐孟南將再次走上考場,這一次,他鐵了心要考上大學,去過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0分考生”徐孟南再高考: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考零分

▲徐孟南的高中畢業證。

━━━━━

“韓寒只是在批判,沒有提出解決辦法

新京報:10年前為什麼會選擇考零分?

徐孟南:因為當時看到教育體制有一些弊端,就想宣傳自己的教育理念。一開始,我在很多關心教育改革的名人的博客下面留言了,也給教育部寫了信,但是都沒有回應。後來我看到了2006年蔣多多考零分的事例,就想效仿她。

新京報:你覺得有哪些弊端?

徐孟南:主要是它沒有發掘我們學生的愛好,學得太死了。我們都不知道以後要幹嘛,就是純粹地學那些課。

新京報: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觀點?

徐孟南:高一那年,我在一家書店看了韓寒的《通稿2003》,書裡面有一篇叫《穿著棉襖洗澡》,意思就是,人什麼都學,不必要的也去學,就有種穿著棉襖在洗澡的感覺。這篇給我的感觸特別深,因為每個人喜歡什麼都不一樣,不喜歡的東西沒必要去學。但韓寒也只是在批判,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

新京報:所以你就想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徐孟南:對,叫“三人行教育理念”,就是說老師要去引導、挖掘每一個學生的特長愛好。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學科的知識,所以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來選他們需要修的一些課程。

新京報:你覺得你的教育理念更好?

徐孟南:對,不然我也不會一意孤行地去做。現在回過頭來看,也覺得挺好的,現在上海浙江在搞試點,考生可以從興趣愛好出發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這跟我的想法差不多。

“0分考生”徐孟南再高考: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考零分

▲徐孟南在工作間隙複習。

━━━━━

“如果有人勸我,我一定不會考零分”

新京報:你是一個性格反叛的人嗎?

徐孟南:不是,我一直都很老實很內向,當眾說話聲音都會緊張到沙啞。平時也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

新京報: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之後,就沒有好好學習了?

徐孟南:對,我的心思就不在學習上了。到後來,我的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原來可以考到第十名,那時候都倒數了。

老師們都覺得我可能是喜歡上了上網打遊戲,其實我從來不打遊戲,每次上網都只是寫寫博客、逛論壇、看一些文章。

有一次,班主任把我叫到角落,狠狠教訓了我一頓,我也沒有為自己辯解什麼。後來他把我父母叫來,說我成績越來越差,還不如出去打工。我心裡一慌,就跟他們保證一定可以考得上的。

新京報:為什麼會作這樣的保證?

徐孟南:因為我怕說出實情,他們就不會讓我參加高考了,我必須要通過高考考零分來宣傳。

新京報:選擇考零分時候猶豫過嗎?

徐孟南:猶豫過,會擔心對不起父母。可是我之前已經用了很多宣傳方式,都沒有效果。高考的前一天,我還偷偷摸摸去各大考點貼告示,第二天一早一看,都被撕光了,所以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新京報:沒有想過考零分的後果是什麼?

徐孟南:有,大不了就是去打工嘛,但我當時覺得宣傳我的教育理念更重要。

新京報:那時身邊也沒有其他人知道你要考零分?

徐孟南:幾乎沒有,因為我比較內向,這件事我自己感覺也比較出格,所以不想告訴別人。

不過我跟一個同學隱晦地提到過,我說我“在做一些事情”,可能也跟他說了“不要問具體是什麼事”之類的話,所以他後來也沒有問過我什麼。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會考零分。

━━━━━

“考零分不值得”

新京報:考零分的事情被媒體曝光以後,你的目的達到了嗎?

徐孟南:沒有,大家都覺得我很可笑,說我“一個小孩子,還提出教育理念來教育人”,當時挺失落的。

新京報:同學們都怎麼評價你的行為?

徐孟南:有同學在班群裡發我的新聞,幾個成績比較差的同學就在調侃,開玩笑說“早知道我也考個零分”、“想出名”之類的話,我也沒吭聲。其實我不希望我同學或者親人知道這件事。

新京報:

為什麼不希望他們知道?

徐孟南:畢竟我的行為是比較出格了。他們都很關心我,如果他們因為這件事不開心,我也會跟著感覺不好意思。

新京報:那你後悔考了零分嗎?

徐孟南:當年沒達到目的的時候,也挺後悔的。2008年末,我就覺得這樣不值得了,第二年,我想去復讀,父母沒有同意。但現在回想起來,人生也就是幾十年,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也許會更有意義吧。

新京報:現在還會關心教育相關的問題嗎?

徐孟南:會,我會在網上發一些文章之類的,還到學校裡去勸告那些中學生,給他們發傳單,讓他們不要學我考零分,勸他們通過高考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希望他們重蹈我的覆轍。

━━━━━

“我沒有否定高考”

新京報:韓寒前段時間發了一篇《我所理解的教育》,文中認可了現行教育體制好的一面,你看過嗎?

徐孟南:看過,我認可他的觀點,現在的教育很公平,而且對我們這種階層的人來說,是很有利的一個制度,他說的很對。

新京報:可是看起來和他以前的觀點很衝突。

徐孟南:以前他是說,他覺得他不適合教育體制,但沒有說別人也不適合,這個觀點可能被很多人曲解了。

《我所理解的教育》裡面也寫了,如果想從事文科和藝術,可以在完成基礎教育之後離開學校;如果想從事其他學科,就好好學習,參加高考。

我覺得他當年的看法和現在的看法都是對的,沒有相沖突的地方。

可能大眾理解的是,我們學習的東西對自己將來沒有用,但我的理解是,對你自己個人而言,學自己愛好的方面就行了,不喜歡的、對自己將來發展沒有用的,就不需要去讀。

新京報:不喜歡的東西都沒有用?

徐孟南:也可以這麼說。我們基礎學科都學得差不多了,所以需要學習的其實是學習的能力。這樣的話,以後如果方向改變了,再學其他的就方便多了。

新京報:為什麼會再次選擇參加高考?

徐孟南:和前妻離婚了之後,我一個人的生活比較自由,在這個階段也沒有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所以就想重拾當年的學業,放下生活,去上大學,提升一下自己。

新京報:這算是一種妥協嗎?

徐孟南:不是,我當年也沒有反對高考,因為它的存在也是有意義的,我沒有去否定它,只是想提出一個更好的理念去取代它。可能媒體的報道說我不滿的比較多,但我主要是宣傳我的教育理念,他們卻很少提到。

“0分考生”徐孟南再高考: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考零分

▲徐孟南如今想過不一樣的生活。

━━━━━

“過不一樣的生活”

新京報:第一次高考結束之後就一直在工作?

徐孟南:對,去了很多工廠打工,換了很多工作,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這些都幹過。

新京報:有沒有設想過,如果當年沒有考零分,現在會過怎樣的生活?

徐孟南:按我以前的成績,考個二本不成問題。如果考上了,現在的生活應該跟我的同學差不多,朝九晚五吧。

新京報:羨慕其他同學的生活嗎?

徐孟南:不會。我感覺我挺好的,之前上班一個月能掙萬把塊,覺得生活也不算太差。

我只是在一個環境裡、一個狀態下,活得太久了,沒有什麼新鮮感了,所以想去上學,想經歷一些不一樣的事情,過不一樣的生活。我不喜歡在一個模塊裡轉悠,讓我很痛苦。

“0分考生”徐孟南再高考: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考零分

▲徐孟南在工廠打工。

新京報:為什麼不直接考本科?

徐孟南:我覺得專科這個考試更適合我。我沒有必要再去為了一個好一點的本科,去深入學習一些學科,反覆練習一些試題。再一個,大學本科的話,有一些必修課程需要去修的,我個人不需要這些課程,大專正好躲掉了這些。

我現階段不是奔學歷去的,只是體驗大學,順便學習下,我只是選擇適合自己的。

新京報:現在複習得怎麼樣?有信心考上嗎?

徐孟南:還挺好的。已經複習了兩三個月,每天覆習三個小時左右吧,我自己買了模擬題,做做就差不多了。這個考試也不難,只考語數英三科,以前的基礎也都還在,所以應該能考上。

新京報:上了大學後,有什麼打算?

徐孟南:希望可以從事文字相關的工作,寫一些東西。

新京報:家人朋友支持你重新參加高考嗎?

徐孟南:我們幾個比較好的朋友挺支持的,關鍵是現在我一個人,也不需要揹負什麼東西,如果我還是一個家庭的話,可能父母都會反對。他們現在覺得我可以走自己的路,也沒有揹負什麼,也沒有影響到別人。

而且當年他們也有遺憾,儘管我現在年齡比較大,還是希望能彌補一下。最近我快要考試了,母親也會跟我說,你多吃點補腦的。

新京報:將來打算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徐孟南:現在兩個孩子都還在上幼兒園,以後可能也就按現行教育體制走,我不會過多的去幹涉,不能把我的想法強加在他們身上,讓他們跟別人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