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纪》和《驴得水》有什么相似之处?

念念旧!

新生活运动与李忆莲之死

昨天中午刚刚看完的荒城纪,趁着热乎,总想写点什么,感觉又说不上来。这部剧给我的震撼很大,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编剧和导演的野心很大,导演似乎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带着《驴得水》式的讽刺,《杀生》式的荒诞,《举起手来》的夸张包袱,《平凡的世界》的真实的黑色幽默的民国故事,传达出其对于众多历史和社会议题的反思。或许本片有着各种各样的槽点,但导演和编剧的构思和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荒城纪》这部影片设定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山西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的保长通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县长家的傻儿子的方式获得了县里救济粮的批复和支持。县级财政的支持使他拥有了能够参与甚至干预本村宗族内部事务的权力。通过女儿的消息了解到上面在搞新生活运动,如果建一座“礼义廉耻”堂可以获得县府的救济粮和拨款支持。但,他将“礼义廉耻”堂错听成“李忆莲”祠堂,整部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误解中展开的。李忆莲是外村嫁过来的寡妇,族长和保长想利用这个消息框政府三十万银元和补发的救济粮。李忆莲被当半神一样被供了起来却被村里人发现了她跟村里的外姓青年林硭私通的事情。族长和保长带着愤怒和嫉妒,决定烧死了李忆莲以告慰先祖,封成贞洁之神。这里村里的男人们之所以如此愤怒,除了牺牲李寡妇换粮食的需要外,还有对林硭得到了李忆莲的身子无限嫉妒。外姓青年林硭的宅地也被征用来建李忆莲祠堂。人性的丑恶,在封建宗族礼法的怂恿下和集体所谓的最大利益下,变得愈加正义。族长和保长想尽办法终于赢得县上的肯定,三十万元大洋如约而至。但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本想算计上面留下三十万,却没想到被县里算计被上面私吞故事情节大致如此,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人性的黑暗会伴随着集体的无知和愚昧而无限放大。

而发生这件悲剧故事的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背景是新生活运动,那么什么是新生活运动呢?新生活运动简单来说是指蒋介石于1934年2月在江西南昌发起的政府主导的旨在改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项运动。“亲爱精诚,礼义廉耻”是蒋介石为新生活运动制定的八字方针,并以“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为号召,提出“纪律、节约和牺牲”三大要求。蒋介石希望通过改造人民日常生活,通过“整齐、清洁、简单、吗、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目标,通过“国民生活军事化、生活化、艺术化”,从而达到“改造社会,复兴国家”的目的。

蒋介石自身是一个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十分严苛的人,师法曾国藩的他非常注重内在修养和个人德性的提高。新生活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蒋介石个人理想道德要求的外在表达。学界对新生活运动的缘起有着不同的解释,有从精神上配合国民党剿共的观点,有以恢复封建伦理纲常来巩固社会秩序的,有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重要政策的说法,也有蒋介石为实现自身认为的民族复兴的重要政策等不同的说法,除此之外从国家治理层面,有观点认为蒋介石新生活的运动是面对政治、经济和军事困境下重塑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政策。

从《荒城纪》这部片子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新生活运动的结局,最终沦为一场自上而下的面子工程,并没有收到实际上多大的效果。反而成为地方政府贪污腐败的一种新的名目和一场底层民众无意识的愚昧狂欢,从影片中一环套一环的种种吃人的行为中可见一斑。

谈了新生活运动,我们再回过头来感受下“李忆莲之死”。李忆莲之死,让我想到《马丁盖尔回来》中冒牌者“阿诺·迪蒂尔”的死。一个是宗法下在贞洁和祠堂的纲常伦理下被活活烧死的中国农村妇女,一个是十六世纪法国乡下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侵蚀个人财产和他人妻子贞洁而被活活绞死的乡村男子。尽管两者之间并没有多么大的联系,起因和程序审判也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女性的物化和社会地位低下。本片看似这是地方方言闹出的一出误会和悲剧,实际上很好的展现出封建礼法制度下个人权益和妇女地位的真实的一面。作为社会关系综合的人类,形成宗法的目的还是为了秩序和利益,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实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因此烧死李忆莲在他们眼中并不是犯罪,而成为一种实现生存愿望所必经的一种手段。愧疚和反思在吃不饱饭饿着肚子的年代变成了奢望。新生活运动号召下,却以人殉为影片的高潮,实在是一种对于礼教和社会的极度讽刺。只知阎都督,不知蒋中正。只知太原,不知南京,也可想见导言和编剧对政权浮于表面,统治触角最多到省一级政府的历史的刻画。所以新生活运动流于形式走向失败,成为一种的必然结局。

讲真,拍这种直面人性的电影,需要莫大的勇气。新生活运动失败了,但以新生活运动为题材的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已经成功了。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宋逸平


季我努学社

导演徐啸力 : 《荒城纪》一部奇特的电影,最近得到非常多业内朋友的关注和肯定。

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在过去,至少在近十年的中国电影里不曾见到的。” ——斯琴高娃


导演徐啸力语:出于电影人的责任,我要拍这部电影。我们爱这个民族,爱这个国家,除了赞美与讴歌的表达方式之外,我们还要看到过去那个特定年代里的缺憾与糟粕,我们才会变得更理性。在新中国解放以前的民众,集体麻木,导致不可思议的悲剧发生,不胜枚举,《荒城纪》就是在这种思考下诞生的。 这部电影发生的故事戏剧很好看,除了展现喜悲之间的交替进程,我们能否感知到影片内在构成的思考,是本片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1、《荒城纪》讲述了新生活运动时期的荒诞故事,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了想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为什么会想到将故事背景设置在那样一个时代?




2、从剧情来看,《荒城纪》村里的贪财保长为了骗取县里拨发的巨额救济粮和银元,修建“李忆莲祠堂”的故事与《驴得水》的故事很像,会不会有观众提出一些关于《驴得水》的问题,您如何评价?

徐啸力:《驴得水》的全片到现在都没有看完过。个人感觉《驴得水》一定程度上在影像美学这块,以我目前有限的智慧,还不能领略到他的美,反而我希望《荒城纪》是一部电影元素更强烈一些的影片。 能与《驴得水》在类型属性有相像的地方,是我的荣幸,因为他是一部被观众认可的、而且成功的影片,但是,我真的没有看过《驴得水》,是我最大的遗憾,这种遗憾,我希望保留一生。



导演徐啸力

都是49年以前的事儿。


徐誉滕

我觉得两部影片不能类比,两部影片都有出色之处,《荒城纪》更注重土地、传承、延续等人文元素,可以从中看出导演的创作野心,《荒城纪》无论从画面还是配乐都具有创新和探索,导演的视听构成运用娴熟,情节紧凑刺激!《驴得水》更偏戏剧化,风格也自成一体,也是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有一点可以肯定喜欢《驴得水》的观众肯定会喜欢《荒城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