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我拉倒”?可还是好奇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词作者

5月15日,周杰伦的新歌正式发布,很多人坚持等过12点,只为第一时间欣赏。然而新歌发布不久后,粉丝们的求救信号就攻陷了方文山的微博,“文山啊,快救救杰伦。”当天周杰伦以“听歌不用太认真,爽就好!”回应争议。

“不爱我拉倒”?可还是好奇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词作者

引起巨大争议的主要是歌词部分的“土味”,“不爱我就拉倒,离开之前,不要爱的抱抱,反正我又不是没有人要,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这些平铺直叙的歌词与以往充满意境的周氏情歌大相径庭。

“不爱我拉倒”?可还是好奇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词作者

“教育意义的教科书式作品太多了,轻松一点没什么不好。”写苦情、写家人、写生活的周杰伦开始想要轻松了,现在的他一双儿女,家庭美满幸福,写自己喜欢的歌,但是粉丝发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

众多粉丝开始怀念半兽人恢弘的女和声、西元前古巴比伦的那部汉谟拉比法典,好像一首《不爱我拉倒》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歌词的探讨,在音乐行业如此不景气的现在,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作词人?他们与曲以及演唱者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

想起谁?

庄奴、林夕、方文山、黄伟文、李宗盛等这些人的词传唱至今,当我们回忆起那些曾经打动自己的歌词时,这些人的名字跃然纸上。

他们风格各异,或剑走偏锋,或古典深邃,或高端艰深,或白描倾诉,这些词镌刻着词人的气质和生活,也记录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所以怀念有之,珍惜有之。

《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庄奴的词伴随着中国80年代以来的文化解禁,直白的深情,质朴的讲述,“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在哪里见过你”那时候的简单让人心动,微笑好像就在眼前。

林夕词作4000多首,涉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擅长细致的描写,对人性有极其细腻的把握,别有韵味,“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寥寥几笔写尽爱情的起承转合,张国荣、王菲、陈奕迅等超一线歌手的歌都由林夕包办,经典之作不胜枚举。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林夕略显无力的歌词和声音温柔孤独的陈奕迅,原来十年不过如此。《再见二丁目》是林夕最具标志性的粤语歌词,“满街脚步,突然静了,满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这一刹,我只需要一罐热茶吧,那味道,似是什么都不紧要。”爱人无法赴约,自己一人也可以快乐,一个“吧”字诉尽内心的渴望。

外界用来比肩林夕的方文山,开创了华语乐坛中国风的新时代,写出了经典的《东风破》、《娘子》、《上海1943》、《威廉古堡》、《爱在西元前》等一系列中国风歌曲,有离别,有历史,有爱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原来文字也可以如此剪辑,宛如电影片段一般。

《东风破》作为中国风的开山之作,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方文山用一种今古交替的方法,让人产生某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听歌人以为自己就是歌中人,恋人走了,又无可奈何,无非是可怜自己,更加憔悴罢了。

“不爱我拉倒”?可还是好奇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词作者

怪咖黄伟文,张扬外露,质朴李宗盛以生活为出发点,简单朴实,娓娓道来日常生活,“给你我最后的祝福,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让你把自己看清楚,被爱是奢侈的幸福。”简单的文字暗藏浓郁的情感,听者亦投入其中。

“不爱我拉倒”?可还是好奇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词作者

这些优秀的词人与华语乐坛的巅峰相映成趣,歌手与词人,亦或是词与曲,无论是那个年代还是今天,都是互相成就的,他们惺惺相惜,甚至会高山流水引为知己。林夕与王菲,方文山与周杰伦,李宗盛与林忆莲,他们因为彼此的存在而更上一层楼。

双重困境

而今随着整个行业环境的低迷,词曲作者们也陷入了难以言说的生存境遇中。

流行文化开始进入消耗期,翻唱经典,重新谱曲,这几乎成为众多歌唱节目以及歌手们的新出路。

时代的浮躁浸染于心,我们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坚守、突破,好像有些强人所难。

进入新世界第二个十年,尤其是近几年来,词作者的生活状态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中国流行音乐的旗帜人物谷建芬曾炮轰乐坛,“有歌手一年唱1首歌跑30场晚会,赚900万,词曲作者却没有任何收入,这是极不正常的。”

自身的创作能力与瓶颈期和行业的低迷成为创作最大的困境,而这又很难由个人的力量去克服。

所以行业的困境要寻求何种解决方式依旧是个难题。

不是为了迎合什么

而是为了记录什么

但是有一点需要明晰的是一首歌的意义其实不仅仅是对于歌手本身,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行业,词对于一个时代的意义不可低估,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

“不爱我拉倒”?可还是好奇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词作者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一方面是在提醒,文学有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更丰富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是在肯定歌词的意义。

人们往往将之归类为娱乐行业,以此会忽视这样的词作本身对社会的价值和影响,不甚在意,也不过多考虑,但鲍勃迪伦的获奖,在社会认可层面为我们释放了这样的信号——即使是在娱乐行业,词也有超越娱乐价值的时代意义。

所以无论是对于创作者本身,还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应该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不宜妄自菲薄应该成为基本的共识,好的词依然是我们需要的。

这个“好”,不是所谓的一家独大,更不是尊崇完全一致的评判标准,它们一定是各有千秋,充分挖掘文字的魅力和价值,用笔触勾勒这个时代的特征和故事。

或深刻,或日常,或抽象,或简单,但那一定是有讲究,有气质,有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基本把握,它不是为了迎合什么,而是为了记录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