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皇室中书法最好的,乾隆却经常骂他刻薄小气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但自从成为中原王朝后,不断汉化,满族皇室中人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诗词歌赋水平不比寻常汉人差。满族人中,还涌现出不少书法爱好者,但论起艺术成就,却没有谁能比得上成亲王。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写出如此俊朗洒脱书法的人,性格却非常刻薄小气。

他是清朝皇室中书法最好的,乾隆却经常骂他刻薄小气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是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自幼就喜欢书法,很受乾隆的喜爱,乾隆经常到他府邸。对于他的书法成就,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

这可不是礼亲王的吹捧,当时清代皇室书法家并列四人,就是永瑆、翁方纲、刘墉、铁保。《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收录了成亲王的多张书法作品,并评价“笔致流丽,书体典雅,古韵浓郁,又有新意,功力深刻。”

他是清朝皇室中书法最好的,乾隆却经常骂他刻薄小气

永瑆能取得如此的美誉,除了有皇家超出一般的教育条件、自己的爱好以外,还和他善于收藏有莫大的关系。他家中收藏有陆机真迹《平复帖》,甚至以此将书房命名为“诒晋斋”。他所收藏的宋元时代的书画,成为一时之冠。

清人杨翰在《息柯杂著》分析永瑆的书法艺术成就时,就特意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同时,杨翰评价永瑆的书法,没有究心,也不经意,而是寓情于里,最终达到“此无意胜于有意”的境界。

他是清朝皇室中书法最好的,乾隆却经常骂他刻薄小气

但是,谁曾想到,如此的一位天才般的书法家,藏书家,按理来说应该是淡泊名利,实际上为人却是极其不堪。

他的嫡福晋是富察氏,出身名门,父亲是大学士傅恒,姑母是孝贤纯皇后。这样一位有钱有地位的大家闺秀,与身为皇子的永瑆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日子应该过得不错。

他是清朝皇室中书法最好的,乾隆却经常骂他刻薄小气

可富察氏进门之后,就被永瑆没收了所有的嫁妆。不仅如此,永瑆将大把的银子都用来购买名家的书画作品,却只让富察氏穿着粗布的衣服,吃的是和下人一般无二的粥。堂堂的千金大小姐,又是亲王的嫡福晋,经常还吃不饱肚子。

冬天的北京,天气寒冷,但永瑆甚至不让王府中点上木炭取暖,嫡福晋冷得哆嗦,饥寒交迫。乾隆听说这些事情,对永瑆大加训斥。然而,永瑆表面上唯唯诺诺,背后却没有多大的改观,依然我行我素。

他是清朝皇室中书法最好的,乾隆却经常骂他刻薄小气

更令乾隆生气的是,他听说永瑆家里的马匹死了,永瑆居然没有就地埋葬,而是让人将马煮熟了代替饭菜,一吃好几天。这在现代人看来当然没有什么,但是在古代却是有不成文的规定,杀马烹食,这是强盗才干的勾当。一个皇子居然做出这种事情来,被乾隆骂得狗血淋头:“是日即不举食,其吝啬也若是”。

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尚且如此,对于其他人可想而知。永瑆持家很严苛残暴,经常无故就责打护卫。打完之后,撒气完毕,他又将护卫赶出王府,连工钱都省了。所以,礼亲王昭梿在赞美他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指责他“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持家苛虐。”

但是,对于权贵来说,永瑆仿佛又换了一张嘴脸。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权贵莫过于皇帝,也就是乾隆和嘉庆。在皇帝面前,永瑆却表现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样子。一旦发现皇帝对自己不满意,回家就对福晋、护卫、下人一顿臭骂。

他是清朝皇室中书法最好的,乾隆却经常骂他刻薄小气

这位亲王,还是运气好,没有碰到刻薄寡恩的雍正。宽容的嘉庆让他一直在朝为官,直到他嘉庆二十四年时,在祭地坛的仪式上,永瑆作为终献,发生了重大的失误。此后,嘉庆这才将永瑆以年老体弱为由,革去一切官职,罚亲王半俸十年,还让他在家闭门思过。

成亲王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专心研究他的艺术和收藏。历经道光、咸丰也没有被起复,直到咸丰九年,这位人品低劣的书法家才以七十二岁高龄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