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基督的戰國武士——小西行長

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宗教的文化總能影響很多人,間接或直接的影響了很多歷史的進展。世界上有名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如果要說傳教最廣泛最有受眾的就要屬基督教了,佛教雖然也廣泛但只限於亞洲。而基督教可謂傳遍全世界。這個宗教的教義主張的是贖罪和救贖。基督教又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基督教分為若干支派,在公元1世紀創立教派就開始不斷的充實自己,然後分出門派來向全世界傳播。基督教第一次傳入亞洲是由其中的一個小支派傳播進中國。那是的中國是大唐時期。唐朝素來以開放的風格迎接各種文化。唐朝時期的長安相當於現在的美國紐約,華盛頓等城市。(後來中途傳入中國的基督教因為文化和戰亂的原因走向了衰亡。

直到公元14世紀左右,基督教經過了一系列的變革開始再次走向亞洲,這次沒有完全把希望寄託在中國上,也向朝鮮,日本以及其他東南亞小國傳播。日本是在戰國時代接觸到了西方耶穌會的傳教士。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其中的一個比較忠誠的信徒。他的名字叫小西行長,他的教名是奧古斯都(教名比較類似於佛教的法號)。

小西行長,幼名叫彌九郎。父親是商人小西隆佐,他家在戰國算是比較富裕的人,生活在由織田信長的支持下發展的貿易性城市堺町。這裡有港口通向外面的世界,所以小彌九郎很小就和父親一起四處做生意見市面。在他元服後一次奉父親的囑託去被備前國和當時的備前國主宇喜多直家做生意。在陪同宇喜多直家老闆回城的時候,遭遇到行刺事件,作案人是一些被奪走領土的小大名的手下。宇喜多直家手下人手不夠,彌九郎仗義出馬,打退了那些刺客。宇喜大老闆很開心,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發展前途,問了他的出身後把他提拔為武士和侍從。陪在自己身邊,從此小西家算是崛起了。因為在日本古代商人的社會地位很低,這點和中國很像,或者乾脆就是中國的儒家思想直接影響了日本。武士和商人在社會地位上差距很大。可以說小西行長很幸運。

小西行長自從跟了宇喜多家運氣就不算太好,因為自己所在的地方很小,總是有外敵侵擾。夾在毛利家和織田家中間。尤其是後來織田信長委派豐臣秀吉來這邊征討備前國。小西行長奉主公的命令去和豐臣秀吉交涉。豐臣秀吉對所謂的盟約和條件不敢興趣倒是很喜歡侃侃而談,泰然自若的小西行長了。覺得他是個可以利用的人。後來終歸還是統一了,宇喜多直家去世,幼主宇喜多秀家登上家督之位。依舊很重視擔任家老的小西行長。這時的小西行長除了供職宇喜多家外,更多的時間是侍奉豐臣秀吉。畢竟本能寺之戰後,全日本勢力最大的就是秀吉了。尤其是在豐臣秀吉徹底統一日本後。這時的小西行長已經是豐臣秀吉手下比較得力的家臣,他嚴格意義上來說算是文臣,和石田三成很投緣。因為是商人出身所以善於精打細算和社交。

小西行長在秀吉手下幹活的時候,接觸到了一些西方人,他們將自己的基督教傳播進了日本。開始的日本還是比較開放的,比較歡迎外來文化。但是傳教士這個團體有個毛病就是自來熟,而且喜歡插手別人的事情。在中國的時候就打算插手政治,又想讓中國人拋棄自己的儒教去信基督。被清朝的康熙皇帝嚴厲斥責,並把他們都趕到澳門去。不許出來。日本也是這樣,這些傳教士妄想通過像小西這樣的有身份的教徒去插手日本的軍事政治被豐臣秀吉發現很不高興後來也在日本禁止傳教活動。

言歸正轉,小西行長就是這時皈依的基督教,而且還受洗了。豐臣秀吉忙著統一日本妹時間搭理他。後來日本統一了但是土地不夠分,秀吉動氣了歪心。覺得可以向外擴張了。就開始準備侵入朝鮮。

在此之前他曾經把小西行長和之前說的加藤清正一起派到肥後國管理土地。小西行長做生意行,打仗就不是特別精通。肥後國起了內亂還是加藤幫助處理的。加藤清正打心眼裡看不上這個只會動嘴的商人。小西行長也覺得加藤是個大老粗沒文化。倆人經常鬧矛盾。按理說這樣的搭檔做什麼都幹不成,結果秀吉偏偏安排他們去做攻打朝鮮的先鋒官和總指揮。先鋒是加藤清正,而總指揮卻是小西行長。這樣的團隊能和諧才怪。真不知道豐臣秀吉是怎麼想的。他很像現在的美國總統和安倍晉三,整個腦子都秀逗了。

小西行長手下的人是對馬島的島主宗義智,有馬晴信等人和他差不多都是不擅長打仗的,他們都善於外交和做生意,也許這就是秀吉想的派一個外交使團打完仗要治理地方和對手外交啊。卻沒想到開始的戰鬥用不上外交,小西行長儘管不擅長打仗但對於像朝鮮這樣百年未動刀兵的國家還是很輕鬆的。文祿之役中,小西行長佔領了朝鮮的三都之一的平壤城。正當小西行長給國內的大總裁豐臣秀吉去信報捷的時候,出現了問題。什麼問題呢,第一是分贓不均加藤清正和他爭搶戰利品鬧的不可開交。等勸開了以後又聽說明朝在遼東總兵李如松的率領下應朝鮮國王要求大軍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了鴨綠江。小西行長一開始不以為然,待到李如松正式攻打城池的時候他徹底傻了眼,太厲害了,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別說他小西了,就是加藤來了也不好使。小西行長堅守平壤城幾天後實在堅持不下去了率軍撤退了,另一路的加藤軍也吃緊了。正巧的是明朝在朝鮮的帶領下逐漸收復了朝鮮半島北部。於是準備和豐臣秀吉談判。秀吉又一次的相信了小西行長。讓他出面處理和談事宜,要求接管一部分的朝鮮半島,而且要求和明朝正式達成貿易,以平等的方式不稱為藩屬國。而明朝那邊的使節是有名的大忽悠沈惟敬,這個人很巧合也經商過。小西行長和老沈非常投緣。各自拿出了一份自己家老闆的要求,交換了一下後決定瞞住然後修改一些回去彙報這樣彼此的主公就不會生氣了。因為明朝要求日本推出半島並且拒絕通商。小西拿著這樣的信沒法交代。

但是紙糊的船早晚會漏了的,果然明朝萬曆皇帝決定再派一個人去日本正式面見豐臣秀吉,因為合約交換後日本並沒有撤出半島。豐臣秀吉聽見了真實的信件後十分生氣,打算找小西的麻煩,有人勸他能戰爭結束了再收拾小西行長。第二次慶長之役打響了,但是這次的日本沒有佔到一點便宜,明朝和朝鮮的聯軍越發猛烈了。後方的豐臣秀吉一上火病倒了,沒等小西行長回來就去世了。德川家康和其他大名讓在朝鮮的日軍撤回來。明朝知道了當然不會這麼輕鬆讓你們走了,你們想走就走,想來就來啊,當天朝大國的門戶是隨便那麼好踩的嗎?追上去就是一頓狠揍,小西行長被困在蔚山城裡差點真的見了上帝。多虧了島津義弘的救援才使得小西行長回國。聽說主公死了心裡的那份感覺無比的複雜了,既難過又放鬆。難受是因為畢竟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放鬆是不會被追求欺騙主公了。但是小西行長註定一生不平凡,他回國後發現德川家康這個老烏龜竟然有不臣之心,於是和石田三成,安國寺蕙瓊等幾個文臣結成同盟與德川家康正式決裂。當然也包括自己的老冤家加藤清正。

但是正應了中國那句俗話: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長很投緣,都善於內政不善於打仗。放棄了手下提出的突襲的好意見而堅持正面作戰。沒想到功虧一簣。戰後小西行長和石田三成等人一起押往了德川家康的領地。手下人勸他切腹自殺,他拒絕了因為他是基督教徒,上帝的信徒是不可以自盡的會下地獄的。最後被斬殺了。

這就是一個經歷奇特的戰國武士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