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風水之謎,金木水火土鎮東西南北中

明清時,北京城按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在城的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設置了五個鎮物,用來震懾妖魔,以確保京城安全。

北京城的風水之謎,金木水火土鎮東西南北中

西方屬金,鎮物是大鐘寺的大鐘

大鐘寺始建於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是皇帝祈雨的佛寺,原名覺生寺,因建寺當年從萬壽寺移來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鑄造的大鐘而得名。

大鐘傳為祈禱“靖難之役”中死難軍士的亡靈而鑄,通高6.94米,最大直徑4米,重達46.5噸。鐘體內外鑄有17種經咒,計22.7萬多字。相傳為沈度筆,少師姚廣孝監造。被譽為“中國鐘王”。

大鐘鑄造精緻,採用我國優秀傳統工藝無模鑄造法,體現了我國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水平。鐘聲輕擊圓潤深沉,重擊渾厚洪亮,音波起伏,節奏明快幽雅。擊鐘時尾音長達2分鐘以上,鐘聲傳送距離為15—20公里。

嘉靖年間以“京城白虎方,不宜有金聲”,遂臥鍾於地。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神宗朱翊鈞又將其從漢經廠移置萬壽寺存放。

當時沒有吊車,怎樣移動大鐘?人們用智慧解決這個難題。從萬壽寺開始,一直到大鐘寺,每隔半里左右,打上一眼井,冬天用井水潑成冰道,用在冰道上拖拉的辦法,將大鐘拉到大鐘寺。然後,用堆土的辦法,將大鐘一點點地抬高,而在土堆下面,事前已築好了鐘座,四周有六根柱子和大梁,將柱子立好後架上大梁,把大鐘懸掛在大梁之後,再將大鐘下面堆的土一點點地清除掉。這樣,46.5噸重的永樂大鐘就懸掛成功了。

北京城的風水之謎,金木水火土鎮東西南北中

東方屬木,鎮物是神木廠的金絲楠木

神木廠位於北京廣渠門外通惠河二閘的南面,現在的地名叫黃木莊。明初永樂皇帝朱棣,營建故宮紫禁城時,曾派人到四川、兩湖、兩廣等地採辦大量上好金絲楠木,這些木材經輾轉運輸,最後沿大運河運到北京,堆放木料的地方就是神木廠。

《春明夢餘錄》記載:“京師神木廠所積大木,皆永樂時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頭’,圍二丈外,臥四丈餘,騎而過其下,高可隱身。”這些大木都是世界罕見之物,難怪後人有詩詠神木廠雲:“大木千囷百丈高,東方作鎮記前朝。磈奇猶憶巖阿里,老幹亭亭聳碧霄。”

乾隆皇帝還特製了《神木謠》以志火木:“都城東有巨木焉,其長六十餘尺,臥於地,騎者隔木立,弗相見也。相傳前明時所置,以應甲乙生氣雲。作神木謠:‘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澤連林扶。壽突靈椿忘榮枯,所樂不存屣棄渠。遠辭南海來燕都,甲乙青氣鎮權輿。是稱神木眾木殊,春明舊跡久聞予。便中一覽城東隅,長六丈餘臥通衢。圍乃不可規矩模,巋然騎者能蔽諸。四百春秋一瞬夫,雨淋日炙風吹敷。枝幹剝落摧皮膚,隙孔瞋菌鬱繆紆。為想懷材昔奧區,凌雲概日垂扶疏。翩集不脛曰人乎,天也將以為貞符。試看虛中巨查如,堯年貫月曆劫餘,生育盛德釐皇圖’”。

乾隆皇帝建碑立亭,刻《神木謠》於碑上。御碑亭就在現在的北京鋼琴廠院內,“文革”中,碑、亭均遭毀壞,所剩的一段大木也被不識文物為何物的人做成會議桌了,實可惋惜。

北京城的風水之謎,金木水火土鎮東西南北中

北方屬水,鎮物是昆明湖銅牛

頤和園昆明湖邊,一尊銅牛臥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態生動,形似真牛著稱。這尊銅牛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鑄造,稱為“金牛”,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建。牛背上還鑄有八十字的篆體銘文《金牛銘》。

昆明湖古稱西湖,也稱甕山泊。昆明湖水碧波盪漾,風景如畫,歷史上曾有過“西湖十景”的盛譽(注:西湖十景為:泉液流珠、湖水鋪玉、平沙落雁、淺澗立鶴、葭白搖風、蓮紅墜雨、秋波澄碧、月浪流光、洞積春雲、壁翻曉照)。

早在金代,這裡建有功德寺,舊名護聖寺。到了明代,湖邊又陸續建起了寺院和亭臺。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建立的圓靜寺,景色更為壯麗。清乾隆間擴建為昆明湖皇家園林。多少年來,前來遊園的人無不對昆明湖倍加讚賞。

北京城的風水之謎,金木水火土鎮東西南北中

南方屬火,鎮物是永定門的燕墩

燕墩亦名煙墩,在永定門外路西一里許。燕墩在元代初建時為烽火臺狀的一土臺,到了明代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修外城時,方將燕墩以磚包砌,其墩臺是一個下寬上窄的立方體,墩臺下部的四面邊長皆為14.87米,底部至臺頂高19米,頂部各邊長13.7米呈正方形。臺底部北面左端開一門,兩扇門和門框等皆以石為之。

從此進,循石階而上,歷45級能從臺頂西南角至臺上。有一首《燕墩竹枝詞》足以證明此墩臺為元初建都時之故物。詞曰:“沙路迢迢古蹟存,石幢卓立號煙墩。大都舊事誰能說?正對當年麗正門。”

北京城的風水之謎,金木水火土鎮東西南北中

中央屬土,景山聚土為鎮山

景山,現稱景山公園。景山在明代叫萬歲山。乾隆年間,依山就勢在五個小山峰上各建起了一座亭子,依東往西依次的名稱是觀妙、周賞、萬春、富覽、輯芳。每座亭中供奉一位銅佛,即代表酸、苦、甘、辛、鹹五味的神靈。

昔日景山中峰的萬春亭為北京的高點,由此可觀賞紫禁城全景。景山與故宮紫禁城北門神武門隔路相望,解放後成了公園。

景山元代時為小丘,稱青山,明初擴建北京城時,挖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將所挖泥土堆積而成。民間傳說,山下曾堆放過煤炭,所以才又有煤山之稱。景山東側山坡上有明末崇禎皇帝自縊而死的老槐樹,樹身被一條粗大的鎖鏈鎖著,還有明太監王承恩陪崇禎皇帝殉節處石碑。

景山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景色宜人。有詩詠中鎮景山為證:“地安門裡繞紅牆,樹影重重映夕陽。玉蛛金鰲橋上望,煤峰聳峙在中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