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 4G套餐變“套路”

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 4G套餐變“套路”

中國聯通營業廳推出99元4G不限流量套餐。圖/視覺中國

  中國移動4G用戶單月流失247萬,推低價“不限流量”套餐與聯通競爭;用戶稱雙方都存在限速情況

發生在林先生身上的事情折射出4G時代運營商之間的激烈競爭。4月份,中國移動4G用戶較3月份流失247萬戶。移動業務的淨增客戶數則是2016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目前,國內4G用戶增長趨於飽和,用戶爭奪戰更加激烈。運營商開始新一輪資費大戰,打出了“超低價不限流量”的旗號。不過從目前看,不限流量套餐的推廣過程中,因信息告知不具體,仍存在眾多爭議。

  “不限量”4G套餐遭遇限速煩惱

隨著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APP流行,手機流量成為不少4G用戶心中之痛。

在他看來,如果當時移動推出類似聯通的不限流量套餐,他就沒有必要再辦一個聯通卡號。現在林先生成了一機雙卡用戶,平常接打電話用移動號碼,看視頻則用聯通流量。

不過在後續使用中,林先生髮現,每月超出一定流量後,網絡速度迅速下降,有時候打開網頁也需要等待幾秒鐘。“雖然號稱不限流量,但它偷偷限速啊”,林先生表示。

5月27日,林先生接到了文章開頭那個促銷電話。他表示,如果移動推出相當於每月48元的“不限流量”套餐,並且在超出10G後限速不那麼嚴重,他可能會考慮移動套餐,“現在就看誰給用戶的優惠多,用戶就會選誰”。

  4G用戶流失背後:第二卡槽爭奪

4月份,中國移動4G用戶較3月份流失247萬戶。據官網披露,2017年中國移動平均每月淨增4G用戶約319.18萬。

聯通和電信的4G用戶保持增長的態勢,聯通當月淨增4G用戶406.2萬戶,累計達1.98億戶。中國電信4月份4G用戶淨增586萬戶,累計用戶數達2.06億戶。

劉啟誠認為,聯通通過騰訊大王卡的低價策略,的確搶奪了移動的一部分低端用戶。

聯通、電信合力推廣全網通手機正是爭奪第二卡槽的一個縮影。去年3月,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共同召開的“推廣六模全網通終端行動”發佈會。兩家運營商表示,將在終端標準、產品上市、渠道合作等共同採取行動。

運營商說的“六模全網通手機”指的是一部手機可以任意使用國內三家通信運營商的4G/3G/2G網絡。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了六模全網通的手機就不用再考慮運營商的適配,可直接使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的號卡而不會出現網絡兼容問題。

  移動推出低價流量卡反擊

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手機上網流量達到235億GB,比上年增長179%,在移動互聯網總流量中佔95.6%;全年每月人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775MB/月/戶,是2016年的2.3倍。

儘管用戶的流量需求愈發旺盛,但在提速降費的背景下,運營商仍面臨一定的壓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年內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至少要降低30%。

中國聯通執行董事兼總裁陸益民認為,如果靜態看提速降費,一定會對聯通的收益產生一定影響,“隨著業務結構的調整以及用戶的使用量的增加,我們希望帶動整個市場的擴大,是把蛋糕做大,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我們是希望增加市場份額來增加我們的收入,彌補提速降費靜態的損失。”

去年12月,中國聯通對外透露騰訊大王卡已經發展了5000多萬用戶,去年5月,用戶數為2000多萬,增速明顯。

面對聯通騰訊大王卡的攻勢,移動於近日宣佈與騰訊聯合推出了名為WeSim的互聯網手機卡,優惠後只需38元/月,首月還免費,包全國無限流量(超過40GB會限速),送500分鐘全國通話,國際漫遊上網最低2.9元/天。劉啟誠認為,移動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服務好用戶,提升用戶體驗上。

  客服是否提前告知限速成爭議焦點

天津的羅先生在辦理移動88元不限流量套餐的時候,客服沒有告知超出一定流量會限速,這成了他對移動不滿的原因。“當時客服應該告訴我會限速,否則我會再考慮考慮”。

通信圈一位不具名專家表示,現在不少運營商通過電話推銷不限流量套餐,但各地管理力度不一,有些地方確實存在不規範現象,“有的地方為了完成新用戶發展數量,可能存在消極告知不限流量套餐存在限速的情況”,他認為,雖然這樣比較容易發展新用戶,但也給後續服務帶來了隱患,導致相當一部分用戶認為自己受到欺騙,降低了用戶滿意度。

延伸:

■ 社論

說是不限流量的套餐,實際上卻在暗中設置種種限制,運營商的心機一使,“套餐”就成了套路。

隨著手機用戶使用互聯網頻次的增加,以及對大流量、不限量套餐的需求增加,三大運營商先後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然而,這個“不限(流)量”卻名不副實。

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浙江溫州的姜先生向媒體反映,儘管其手機使用的中國移動仍有13GB普通流量,但因所用流量達到100GB而被暫停使用流量功能。對此,中國移動浙江的多名客服人員表示,中國移動確有“實際使用流量達到100GB便停止流量功能”的規定,“全國不限(流)量產品也是到100GB(封頂)”。這一解釋引起了網民質疑。

實際上,這並非一家運營商偶發的個案,而是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三湘都市報》5月16日的報道顯示,電信的“不限(流)量”套餐,各檔也都設定了降速閾值,超出後限速不高於1Mbps。5月17日《北京晨報》引述業界人士的觀點表示,“三大運營商的不限流量套餐,他們都不約而同採取了設置較高的流量額度、超標後限速的手段。”

說是不限流量的套餐,實際上卻在暗中設置種種限制,運營商的心機一使,“套餐”就成了套路。

如此違背商業信譽,甚至合同的做法,此前則是運營商向網民宣傳的“賣點”。據中國新聞社報道,今年4月份,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的不限流量套餐紛紛升級,一個突出體現就是降價,比如中國移動推出的“4G·任我用卡(新)”每月需188元,經過優惠活動後,每月僅需98元;中國聯通的“小冰神卡”,由原來的最低198元/月(“冰激凌套餐”)降低至99元/月。

三大運營商之所以一邊向網民宣稱他們提供的是“不限(流)量”套餐,卻一邊限制網民使用的流量閾值。依據的就是網民在實際使用中很難達到這個閾值,同時,在技術上也難以實現,即“從網絡承載力等實際情況來看,業界還沒有達到真正的不限流量段位”。因此有業界專家表示,目前運營商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噱頭的成分更多一些。

不管有什麼客觀理由,運營商的做法已涉嫌違反相關法律規定。《廣告法》第28條規定,“與商品或者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購買行為有實質性影響的”是虛假廣告。不管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還是中國電信的官網至今仍在相關套餐中標有“不限量”字眼。不難理解,這就是運營商在提供“不限(流)量”套餐這項服務業務中,涉嫌虛假宣傳。

故此,對於運營商可能存在的“不限(流)量卻進行隱性限制”的做法,相關部門應該對他們可能構成的虛假宣傳行為予以關注,並調查取證,對其涉嫌違法行為做出相應處理。

若是存在客觀技術問題,運營商也應該向用戶告知實情。運營商總是在營銷中設置“套路”,不只是傷害自己的信譽,同時,也會令輿論質疑其“降費提速”的誠意。

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