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家電在世界掀起一場颶風

國產家電在世界掀起一場颶風

早在2000年,國內家電市場還是外資品牌的天下,用戶耳熟能詳的品牌還是索尼、松下、西門子,現如今國內用戶更多的是喜歡購買中國品牌的產品。海信、海爾、長虹、小米等企業無論是從產品、質量、外觀等等方面都能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更是走向了全球的市場。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的引進,中國家電的製造能力不斷的提升。中國家電生產規模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完成了從產品製造到品牌輸出的大跨越。家電從模仿到自主創新、從加工到產品全面覆蓋、從低端代工到海外併購。家電重拾國貨信心,中國品牌的技術優勢、規模優勢凸顯,全球家電形成了由中國品牌主導的場面。

超過一半的生活家電都由中國製造

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製造強國的建設,“中國製造”更加勢不可當。中國消費者在家電的選擇上以國產品牌為首選,世界家電的舞臺上中國製造更是一張新的名片,讓外資品牌另眼相看,爭相模仿,閃耀全球。

“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這場革命不光會引領著中國家電產業的競爭格局、消費趨勢和發展方向,更會帶動全球的消費浪潮。雖然全球市場的貿易壁壘、環境政策多變而複雜,但中國家電擁有龐大的製造產能規模,我們已掌握的核心技術能充分應對複雜的貿易環境,加之更強的產品競爭力,中國家電將打開全球各地的市場。

中國家電企業的出海之旅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頻現海外收購。本月,海信集團以約2.93億歐元的最高報價取勝,將在15天內宣佈收購Gorenje,持有其50%以上的股份。海信在先前收購有“液晶之父”之稱的夏普電視在北美的業務目前在全球擁有13家生產基地、12所研發中心,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信,也在2018年成為俄羅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面對更多更廣的用戶。

海爾的全球化可謂步履如飛, 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相關資產,熱浪滾動歐洲。海爾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的佔比在47%以上,。海爾冰箱及洗衣機全球市場份額雙項第一,是我國自主家電品牌在全球市場不可撼動的品類,並且海爾旗下多個自品牌也暢銷與國內外市場。

創維收購德國電視機制造商美茲,美的集團斥資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格力更是在北美和南美打開一片天地。TCL董事長李東生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TCL未來海外業務收入的佔比將超過50%。

中國家電企業在拓展國際家電市場的同時做大做強,中國家電行業成為進入全球市場的排頭兵。隨著智能家居的到來,國產家電將在世界掀起一場颶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