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石達開過大渡河會全軍覆沒?

風150138465

石達開兵敗身死,是好運氣都用盡了,有句話叫做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滿清朝廷氣數未盡,竟憑空添出四大名臣力保。

石達開離開天京,帶走的不是十幾萬精銳,而是公平與正義。他麾下的名將都沒帶走,後來在轉戰中的將校大多都是從底層提拔的,而且他所帶走的士兵也不是數萬,而只是數千人,因為當時清軍與太平軍在各個戰場拉鋸,石達開不可能一下子就帶走這麼多人。


這說明兩點:

1,石達開極為自負,他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以極少的兵力一樣可以開宗立派。

2,石達開極為虛榮,他表面顯得大公無私,卻讓所有的鬥爭矛頭指向天國最高領導層,他自己則成為了天國正義和光明的化身。

從天京離開後,石達開在浙西山區打轉,帶兵攻擊杭州,想切斷清朝的財富基地,嚇得各地清軍急忙撲救。石達開打不過,退回江西,再轉入福建。石達開依然沒有辦法打出來一個根據地。在江西修整一段時間後,他帶了8萬人去打寶慶,寶慶是現在的邵陽一帶,這裡是湘軍的老家。石達開在這裡一打就是三個月,就是沒打下來。後來湘軍各路援軍紛紛趕到,石達開部折損1萬多人,不得不退往廣西休整。


此時的石達開隊伍,人數雖多,但已非天國初起時的戰鬥力,多是一些會黨組織。太平軍勢力鼎盛時的作戰方法也不是頓兵攻克堅城,而是快速機動,撕破敵人的防禦體系,覷得戰機,再一擊而勝,此時的太平軍戰鬥力已經弱化成普通流民起義了。

自從脫離天國以來,已經有3年之久,太平軍初起時2年就打到了南京,如今轉戰三年,漂泊不定,沒有打贏過一場關鍵戰役,石達開的領袖光環在漸漸褪去,軍隊的士氣在一點一滴的消失,石達開並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政治目標和革命綱領。

在廣西休整一段時間後,石達開率部離開桂南北上湖北入川。他的目標很明確,要西上佔據四川作為根據地,然後封鎖四川關隘,休養生息2、3年後,舉兵四出,與天國政權遙相呼應。此計若成,也不失為劉皇叔也!只是他一再入川的企圖,早已被清軍探知,在石達開入川的道路上,清軍伏以重兵。

石達開在1863年5月兵不血刃,渡過了金沙江,突破了長江防線,在他面前,只有大渡河一個關口了,突過去就是一望無際的成都平原。他早先派出去的探報回覆,對岸沒有清軍。石達開緊繃的心放鬆了,為了讓連續轉戰的士兵們休整好,石達開浪費了三天寶貴的時間。

三天後,石達開率部過江時,突發洪水,兵馬不得過,5000精銳葬身洪水。稍後石達開又轉移渡口,雪山融水讓河水極度冰冷,依然不得過。此時清軍駱秉章已帶清軍追上,石達開糧盡無援,戰又不過,走不得脫,陷入絕境。

最後,他捨命以全三軍,最終被食言而肥的滿清殺害,其兵將也一同遇害。

石達開轉戰千里,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固的根據地。他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已經不屑於再從金田村這樣的基層開始做起了。後世能夠有農村包圍城市,為何在他的時代就不能?只能說,石達開過於自負了。

他沒有做深入的群眾工作,只是打個土豪,搶得些浮財。由於連綿不斷的戰爭,石達開部沒有給各地百姓帶來和平,因此各地團練武裝都心向清政府,不會再把希望押注在他和他的軍隊上了。這從石達開圍攻寶慶三月未下,就知當地人心向背了。他和他的軍隊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根基,也失去了希望。他想給他的士兵們找一條活路,可他的士兵們想要的,是希望。

英雄氣短,一個傳奇,結束了。


而知而行

1863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軍強渡大渡河失敗,被清軍凌遲處死。七十二年後,紅軍在幾乎同一個地方強渡大渡河成功。相似的背景,為什麼石達開會失敗:

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率軍先是在江西與曾國藩僵持一段時間,後進入浙江、福建、江西,再轉入湖南,最後回到廣西。

石達開一路招兵買馬,到達廣西的時候手下已經有十萬之眾,可謂兵強馬壯,但是廣西的貧瘠讓石達開明白,老家雖好,卻養不起這十萬大軍,要想活下去只有一條路:北上攻佔四川,依仗地利優勢,割據一方,與天平天國東路遙相呼應,徐圖北上。

客觀的說,這個計劃是對頭的,當時雲貴川一帶抗清起義十分流行,四川資源豐富,易守難攻,一旦攻佔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塊穩定的根據地,還可以與其他組織遙相呼應。

胡林翼就在奏摺中提到:

“賊計果逞,必於一二年內閉關不出,自謀巢穴。一年之後,乃圖四逞,十年、二十年之內,鄂不得安,而關中亦必危亦!古今謀吳楚必爭上游,蓋取高屋建瓴之勢也。千里金陵,一日可至,王浚,楊素之造船於蜀是也。秦之破楚,必先取巴蜀方舟而下以出扞關是也,賊之志在此,鄂之所患亦獨此為大耳。”

廣西到四川,山路險阻,石達開善於用奇兵,利用游擊戰法與清軍周旋,厥性慣走邊地,避實蹈瑕,先是進入貴州和雲南交界地帶,然後邊打游擊邊尋找進入四川的線路。

1863年他帶著剩餘的三萬兵馬走到了大渡河邊,在此之前,石達開軍隊在宜賓境內和四川總督駱秉章率領的清軍進行了二十多天的纏鬥,雖然擺脫了清軍,但是自身損失4萬多人,可謂十分慘重,緊迫的形式迫使石達開堅定了入川攻佔成都的決心,但要想去成都,就的過大渡河。

石達開這麼想,滿清的官員們也不是傻瓜,駱秉章早早看透了石達開的意圖,所以當石達開派人聯繫當地的吐司,希望花錢買路過河的時候,駱秉章也開始悄悄佈局,準備是大渡河堵住石達開,雙方再來一場決戰,一了百了。

1863年陰曆四月,石達開到達安順場,當時這裡還叫做紫打地,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大渡河一般到陰曆五月上旬才開始漲水,時間很充足,偵察兵已經提前渡河,並沒有發現敵軍,石達開考慮部隊人困馬乏,決定就地修整三天(有種說法認為石達開妻子生子,軍中大擺筵席耽誤了三天)。

但他的運氣實在不夠好,三天後,石達開準備渡河,首批的五千精兵過了一半忽然漲水,七十年所不遇的洪峰猝然而至,五千精銳均葬身洪水,無一生還。

次日,石達開只得轉向西搶渡松林小河。松林小河只有幾十米寬,比起大渡河小巫見大巫,但他們運氣實在太差,當時,海拔七千多米的貢嘎山積雪融化,冰涼的雪水奔騰而下,從大渡河倒灌入松林小河,水溫很低,沒有船根本無法通行。

石達開被堵在河邊!而清軍的追兵此時已經殺過來了,三萬太平軍缺糧少藥,被清軍殺的只剩下6000人,石達開的妻妾為了不連累大家抱著孩子跳河自殺。

石達開退無可退,為了給部下留一條活路,他主動向清軍提出談判,結果被扣押,最終被凌遲處死!

如果說紅軍為什麼能成功,而石達開為什麼失敗,筆者認為原因不在乎軍事,而在於紅軍群眾工作的水平太高,把對手和群眾的工作都做通了,所謂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這個道理!



日慕鄉關

要說石達開的全軍覆沒真的只為一個女人嗎?
先來簡單瞭解一些故事,在清朝末年,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石達開堪稱曠世名將。而且將曾國藩打的幾次要跳河自殺。其實石達開也深知,在到達大渡河的時候,將身上有的黃金送給了彝族的土司,土司才答應讓石達開順利過河。但是,石達開錯過了機會,而主要因為一個女人。在土司答應讓渡河後,石達開讓士兵開始渡河,而且是強渡。4萬軍隊,渡過去了一萬人。但是這個時候,出事了,石達開的小妾在大營中給他生了個兒子。石達開認為這是天降福子啊,在自己絕境的時候,卻送來一個兒子。而且還是自己最喜歡的也是最漂亮的小妾,這生完孩子很是虛弱啊,此時繼續渡河很可能就要死了。因此,其認為這是大吉之兆,下令暫停渡河,為兒子慶生3天。原先度過去的1萬多人,石達開怕他們受到清軍的埋伏,於是讓他們又渡了回來。而正是這3天改變了結局和命運,清軍在四川總督駱秉章的帶領下及時趕到,而且出了比石達開多得多的黃金去收買土司,這彝族土司見錢眼開,立刻倒向清軍,跟清軍一起去捉拿石達開。最後當然,清軍將石達開凌遲處死,全軍剿滅。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太平軍在軍隊管理和自身建設方面,其實存在很多弊病。它的眾多管理制度並不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的,不符合人類的本性,錯誤的指導勢必造成軍隊力量的衰竭。
這也要看石達開出身狀況,他是個武舉人,文化水平其實並不高,石達開靠著奧特曼般的力量,可以靠血肉之軀上陣,並在清政府的扶植利用下,用來剿滅洋人,同時藉助西方舶來的新式文化,盛極一時。但這些都不是科學戰略,並且符合千年中國人本土思想的條件,最終都不會獲得人心,順應中國歷史發展的。失敗不是偶然因一個女人,內因決定成敗。

銀河系船長

史載,1863年,被迫離開天京單獨流動作戰長達6年的石達開率軍入川,想攻佔四川作為根據地。5月14日,大軍抵達紫打地(地名)大渡河畔。恰逢連日暴雨,河水猛漲,大軍無法渡河。17日,清軍趕到大渡河對岸佈防。當地土司亦率兵圍追堵截。太平軍好幾次想強渡過河,由於地勢奇險,波濤洶湧,加上清軍和土司兵拼命阻擊,均告失敗,且損失慘重。更要命的是,大營被土司兵偷襲,屯放的糧草被敵人全部焚燬殆盡。前有洶湧咆哮的河水和虎視眈眈的清軍阻攔,後有緊追不捨的土司兵,石達開大軍被圍困在重重峽谷的大渡河邊長達20多天,進退維谷,一籌莫展。

太平軍斷糧後,只能“摘桑葉,挖草根,殺馬為食”。石達開的幾個妻妾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投水自盡。石達開久經沙場,什麼場面沒見過,如今虎落平陽,英雄末路,連自己的妻兒也保護不了。太平軍兵陷絕境,若想逃出生天,唯有決一死戰。但石達開心裡明白,敵軍圍困萬千重,天時地利均不在自己這邊,大勢已去,即便拼命突圍,等待自己的終將是全軍覆沒的悲劇下場。

四川巡撫駱秉章早就有生擒石達開的打算。此時見太平軍進退無路,就派參將楊應剛親赴太平軍營,用甘詞厚幣和各種許願誘降石達開。石達開前思後想,竟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具爭議的一項決定:同意投降,條件是要清軍保全太平軍餘部數千將士的性命。駱秉章同意了石達開提出的所有要求。

彼時,石達開部太平軍還剩6000( 入川時尚有7萬大軍 )餘人。石達開同意繳械投降後,清軍依諾先發給盤纏,遣散了4000多人,還剩2000多精銳未走。這2000多人或許就是清代文獻中屢屢提及的“兩廣老長毛”,也就是太平軍老戰士。等石達開帶著他剛5歲的兒子石定忠和黃再忠、曾仕和、韋普成三員部將一起來到清營後,清軍背信棄義,出爾反爾,將2000餘太平軍精銳屠殺殆盡。

面對死亡,石達開並不害怕。他的王娘抱著剛出生幾天的幼子投河自盡時,他本想追隨而去,但他突然想到:自己有責任以己之命,去換取和自己同甘共苦、並肩作戰的部下將士們的寶貴生命。殺人如麻的川撫駱秉章利用石達開天真幼稚的的幻想,將計就計,以最小的代價俘虜併除掉了石達開部兩千精銳之眾。

《三略彙編·石達開自述》中說:“達開原想投河,轉念投誠出來,救全殘眾,現在只剩兩千餘人······”根本沒有“僥倖免死”的字句。當石達開被押解至成都後,駱秉章問:“汝欲降否”?達開凜然答道:“吾來乞死,兼為士卒請命,九泉當拜公賜”。言語間哪有一絲一毫貪生畏死、搖尾乞憐的諂媚之態?四川布政使劉蓉記下了會審石達開的詳細經過,其中有以下情形:“梟桀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語”。石達開沒有一句求饒乞命的話,語氣堅定,不願屈服,完全不是一副貪生怕死的樣子。

說石達開真降也好,捨命保全部下也罷。不容否認的是,“救全殘眾”至少是他答應歸降清軍的目的之一。儘管清軍處死了還沒來得及逃走的2000太平軍將士,畢竟還保全了4000多太平軍戰士的性命。所以基本可以判定,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部下的安全絕非幻想,更不是苟且偷生。至少他的部分願望還是達到了。

史載,1863年6月27日,太平天國奇男子、最足智多謀最英勇善戰的翼王石達開在成都被凌遲處死, 隨他一同赴死的還有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三員大將。翼王5歲的兒子石定忠因年紀幼小,暫時收監,日後另行發落。至此,隨石達開伐川的7萬餘太平軍將士除少數倖免外,基本全軍覆沒。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石達開:太平天國名將,戰將首領,南北數戰,功名顯赫。威震滿清朝野。大渡河之戰,若不是秉持他一慣的作戰特點和避明就暗的曲經奇險之路。不至於快速悲慘之死。當然也不是絕對如此。

此戰之前,他率部轉戰江西,浙江,再戰江西,湖南而被駱秉章率清軍奮力逐出。進而轉入廣西,貴州欲轉戰四川。可他的一舉一動均被駱秉章掌握,特別是行軍路線駱洞查如初。因石達開一慣走奇峰灘險之路,根據這一慣性特點,駱秉章早已意識到石的心思是想誘引清軍北上,他必是欲圖四川再進陜西,然途必走大渡河以冒險境。是以據此,駱已提前調兵遣將圍堵大渡河,欲痛殲石軍,果不其然,石軍臨河強渡,然渡過一半,石擔心遭遇清軍半路截殺而下令渡河者返回,欲待二天後聚集全軍四萬人馬再次強渡,然天不佑人,渡軍正返回時,不料突遇山洪暴發,全軍不戰而沒大半,生者又被清軍突現包圍,而難逃兵敗大渡河也。遇到此境,石哭天無淚,前後被堵截殺,又無救兵可援,知其生還無望,而心不忍餘部被殺。自己決然昂首進入敵營以求自己遭屠而求免於部下也。

石將軍真英雄也。真仁人也。直得我輩尊敬祀遠也。

後石達開被清軍綾遲處死。哀哉。惜哉也!。

謝謝。


福自福地來wjf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歷史書上描寫有背。

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四川是起死回生的地方,許多的描述,兵敗後逃進四川然後出川圖中原。

石達開就是抱著這種想法去了四川。

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國,有人有糧,可以招兵擴軍。

但是四川已經不是秦漢時代的四川,也不是三國時代的四川。

成都平原已有清朝重兵駐紮,而石達開攻取成都的能力不足,被逼誘進了川西的大渡河邊。

這麼一支人數眾多的軍隊,尋找糧食是首要的關鍵,沒有糧食,不戰自敗。

而川西的城鎮都在兩山夾一溝的險要地方,石達開進入的地區,正是這樣的地形。

沒有城鎮就沒有糧食,而這裡大渡河並不寬,只有幾十米寬,水也不深,可以徒步涉過。如果上游不下雨,河裡石灘裸露,並不會阻礙行軍徒涉。

這個地區兩邊都是高山峻嶺,白雲在山腰間掛著,山腳下也是白雲朵朵。但是進入了這樣的地區,兩頭一堵,進不能,退不能,基本就落入了陷阱,而無一人可以逃脫。

石達開進入了這樣的死地,插翅難逃。其實石達開進入了四川這個死地後兵敗身亡。


寶樹白石34222787

石達開在大渡河全軍覆沒,最後自己也落得個凌遲的結果,絕不是什麼“厄運使然”。首先石達開自己對前途就已經心灰意冷,從遠征一開始,他就沒有全局考慮。

為什麼這樣說呢?

如果他有全局觀,首先他就不會率領十萬大軍,貿然遠征;就算他是因為太平天國的政治形勢,被逼無奈,也不應該遠征四川。

那他翼王石達開的遠征方向應該是哪裡呢?

上策是統十萬大軍,揮師北上,挺進中原,聯合捻軍,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採取流動作戰,殲滅清軍的有生力量。須知,此時在中原地區的清軍數量少,戰力弱,以石達開的兵力戰力及威望,大有作為。如果能調動陝西清軍東進援豫,那就更好了——這是有極大可能的——乘勢取關中,可也!

中策,沿江西上,直取武漢,在武漢建翼王府,既可遙治天京,又可打擊湘軍,配合天京方向作戰;

下策,進軍江西、浙江、福建,打下一大片根據地來,亦不至於全軍覆沒。

上策、中策和下策石達開都不能用,為什麼偏偏選了個下下策,進軍四川呢?

原因很簡單,其實進軍四川也是他最後的無奈之舉。

石達開的本意是要回老家隱退——很多人想不到吧,可是石達開就是這樣打算的——但是他已經踏上了“聚眾造反”這條不歸路,那個會容得他隱退,別說清軍不容,就是他的部下也不會容許啊!在無可奈之中,他只得勉力支撐。幸好當是新任廣西巡撫劉長佑等部清軍正集中兵力進攻陳開領導的大成國起義軍,為石達開繼續在廣西活動和重整旗鼓提供了機會。1861年8月下旬,大成國的京城秀京(桂平)失陷,陳開被俘遇害,其餘部約三萬人投奔石達開麾下,這個時候的石達開才打起了遠征四川的旗號。不久全軍離開廣西,北進湖南,伺機西入四川。

此時在廣西、四川境內的其他起義軍都基本上都被清軍消滅了,清軍已經騰出手來了,已經有能力可以“招待”他石達開了。

到了這一步,沒有根據地,沒有後方,沒有友軍的孤軍石達開部,就算他僥倖過了大渡河,不在大渡河全軍覆沒,等待他的也只能是全軍覆沒,不過是地方不同而已。


洞察舊機

石達開過大渡河會全軍覆沒原因因如下:

1、天王洪秀全的猜忌,造成石達開被迫帶著20萬大軍“離家出走”,走上了分裂太平天國的道路,為石達開集團的覆滅創造了前提條件。

2、沒有搞好跟當地土族彝族人的關係。

因為這是彝族人的地盤,在誰的地盤就要聽誰的嘛。剛開始,為了取得彝族人的支持,石達開用重金買通了彝族土司。彝族土司同意讓石達開渡河。可是,正當石達開準備渡河的時候,風雲突變,彝族土司變卦了,轉而支持清軍,圍攻石達開。

3、因為一個女人,貽誤戰機,導致整個太平軍的覆滅。

正在戰事緊要關頭,石達開的一個妻子生了個兒子,結果石達開高興了,慶祝三天。就是因為這三天,貽誤了寶貴的渡江時間,導致3天后河水暴漲,無法渡江。區區3天,就葬送全軍將士的性命,你們說,石達開算是一個合格的統帥嗎?

4、石達開太過謹慎,沒有大無畏的冒險精神,如果孤注一擲,也有可能渡過大渡河。

面臨絕境的石達開決定孤注一擲,趁著河水不急的時候,強渡大渡河。正所謂事在人為。正當石達開的部隊已經渡過去一萬人的時候,天黑了,石達開一向用兵謹慎,他知道行軍打仗,最怕的就是被敵人分割包圍。石達開擔心渡過河的一萬人被清軍圍剿,所以又讓他們渡了回來。你看,一萬人渡過去了,又渡了回來,大渡河不也是可以過的嗎?誰說不可能?石達開決定再一次渡河。

試想,如果不是因為妻子突然生了個兒子,不是因為這三天的慶祝,石達開或許真的能渡過大渡河,脫離險境,另開創一片嶄新的天地。畢竟,石達開的能力還是有的。


運籌天下

石達開有文韜武略,在太平天國前期高層裡,屬於才能和人格魅力較高的。但是才能人品,不能彌補他的侷限性。

首先它沒有看透所謂的“天國”根本是另一種愚昧,和滿清政府一樣不能給民眾社會以啟蒙和光明。尤其在“天京事變”後,他沒有徹底反思和醒悟。所以在與洪秀全決裂出走時,並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的和與之相匹配的有效部署。

雖然洪秀全造了個上帝蒙人,但畢竟還有一套成系統的理論和制度,所以才能形成一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體系。而石達開出走時,並沒有構建這樣的體系,哪怕是雛形、萌芽也沒有。

跟著他的人,主要是出於對他個人的認可。但他帶他們去哪裡?到了以後怎麼辦?

繼續沿用天國的那一套?顯然他是對那一套有意見的;投降清廷?顯然他不是那樣的懦夫,後來不得已投降是為了保手下性命。那麼還有什麼必須做而能做的事、必須走而能走的路?估計那個時代,不僅石達開自己,所有人都不能給他答案。

這樣的前提下,不要說十萬部下,就是一個億,也會在迷茫中消耗殆盡。中國很大,可以走很多存身之所,也可以有無數大溝深坑。

另外在軍事上,被圍堵到大渡河絕境,也說明石達開沒有明確的目標根據地併為之提前打基礎做準備,所以到哪裡都得不到當地支持,再多人也是孤軍,最後一定耗盡力量。相比之下,後來紅軍之所以能過去,就是得到了當地人的支持。

但是不能簡單說石達開不行或犯錯。只能說在那個時代,既然起事與朝廷為敵了,就只有兩種結局:要麼抗爭到死,不管能不能成功;要麼被招安或投降。沒有第三種可能!

石達開其實選的還是第一種,與他的晚輩李秀成相反。他出走時,憑他的才能悟性,估計就已經準備做好了覆滅的準備。


身心俱養

太平天國天京內訌後,翼王石達開領著十幾萬太平軍出走川西。石達開離開了太平天國大部隊,又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也沒有建立根據地,被清政府消滅是遲早的事。

石達開來到大渡河邊,恰遇山洪爆發,大隊人馬無法渡河,清軍前後夾擊,使得石達開背水一戰,後果可想而知。

農民軍的起義之初,大都轟轟烈烈、所向披靡、攻城掠地、形勢大好。時間一長,劣勢明顯暴露,不堪一擊,最終失敗。關鍵之關鍵是沒有一條正確的路線和政策。歷史上無數農民起義如此,石達開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