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師塞紅包後,你的孩子受到“優待”了嗎?

給老師塞紅包後,你的孩子受到“優待”了嗎?

紅包

每逢節假日學生家長送禮、請客的“潛規則”又引起了眾人的關注。此前,教育部曾為此數次下“禁令”,但這股送禮之風屢禁不止。今年7月,教育部公開發布《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等行為的規定》,針對少數教師利用職務之便違規收受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等行為設立6條“紅線”,嚴禁教師收禮的規定更加細化。

家長:主動或被動進入“潛規則”中

雖然明令禁止,但愛子心切的家長們並沒有放棄這一可能讓孩子有更好待遇的機會。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家長,因擔心自己不送禮,孩子會遭到冷落而被動捲入這一“潛規則”中。“其他家長送了禮,我們如果不送,擔心孩子在校得不到老師的關照。”家長林女士說。

而據瞭解,家長送禮除了傳統的煙、酒伴手禮外,如今還有購物卡、現金券等等多種形式,禮金、禮品的價值也在不斷上漲。

給老師塞紅包後,你的孩子受到“優待”了嗎?

送禮

教師:家長無需“過分熱情”

煞費苦心的請客送禮,真的能令老師對孩子另眼相看嗎?對此,不少老師認為沒必要。

小學老師吳老師對此也持同樣的態度。“老師會盡量給予每位學生應有的關心,加上學校也明令禁止教師收禮,因此我認為家長們無需在這一問題上花心思。”

此外,不少家長未事先與老師約定好便提著禮品上門拜訪,或往老師手機裡充話費,這樣的“熱情”也讓不少老師們感到無奈。

給老師塞紅包後,你的孩子受到“優待”了嗎?

要不要送

專家:不良“社會心態”應改善

就此問題,專家表示,校園存在收禮送禮這一現象是社會不良風氣傳入校園所導致,家長送禮主要是出於從眾心理,而教師收禮則違背了師德與教風。“其實,無論有沒有禮品,教師都負有把學生教好的責任。“因此,送禮這一“社會心態”應改變。

而許多家長由於跟老師聯繫多了,便成為了朋友。如何界定朋友關係和人情關係呢?兩種關係只有一牆之隔,但教師不應將朋友關係利益化。如果因為跟某個家長關係好就對其子女特別優待,那這樣的朋友關係就變質了,教師與家長的關係不應該牽涉到學生的利益。

2014年,教育部下發了《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其中提到,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

隨著國家政策規章制度逐步完善,您還繼續送紅包嗎?歡迎在掌通校園互動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