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十日談I 景芝再談百億 雲門新品 溫和綁渠道 國美酒業高調

魯酒十日談I 景芝再談百億 雲門新品 溫和綁渠道 國美酒業高調

酒是君子劍,山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酒風本是走偏了······

魯酒令,關注魯酒運營之道,不拍馬。(邀您關注本號)

2018年1月11日至1月20日,魯酒板塊主要動態。繼續補上1月份第二個10天動態。

景芝再次強調“百億景芝”目標 對一品景芝寄予省酒厚望

1月15日,景芝酒業2017年全國經銷商表彰暨2018年營銷工作大會舉行。對景芝熟悉的朋友估計對景芝每年末年初的總結大會都有個印象,那就是極其“講政治”,管理層的講話如同小版的“人大報告”,細數這麼些年,景芝年度報告,格局語境姿態頗高,無怪乎國企風格使然。

今年的營銷部署大會,魯酒令總結了下,有幾點值得關注。

首先,景芝繼續強調100億目標,看樣子是非要從夢想照進現實不可了,但是沒說具體時間,因為在2012年前後景芝就提出了百億目標,當時好像說5年左右時間吧(魯酒令記性不好)。不過,有目標就有奔頭。

其次,認準用“一品景芝”衝擊高端門檻這一條路,用這款產品做成高端省酒,灌輸“中國芝香品類的代表酒”認知,培育消費氛圍和消費者。近期,景芝在市場造勢上,已經配合著喊出“中國芝香,一品景芝”的品牌定位,已經輸出“在山東,喝芝香”的品牌訴求主張。

不得不說,明確了這個品牌調性,總算找到點感覺了,但是這還沒完呢,這只是第一個階段;魯酒令覺得,第二個階段,景芝要做的就是營造勢能、核心消費群培育,這還沒完呢;第三個階段,是必須回答好一品景芝“為誰而作”的課題,我從不相信一款產品一出世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戶群,任何產品都是有市場磨合期的,所以這第三個階段,一品景芝或者芝香必須找到最終用戶群,這與第二階段的“核心消費群培育”不同,這第三階段叫做“洗用戶”,這個階段是不是終點了?遠遠還沒有。

魯酒令認為,一品景芝芝香不能僅僅為了佔據一個香型和一個價格帶就滿足,也不能認為佔據了消費圈層、形成市場規模了就以為紮下根了,這都不是終點。第四個階段才是終點,那就是一品景芝芝香還必須引領一種芝香消費文明,製造一種亞文化潮流,畢竟籠統說省酒定位還是太虛了,省酒一定是掌握話語權和影響市場風向的產品,一定是開創一種文化潮流的產品。

所以,你看看,一款高端省酒能打造出來,多不容易,魯酒大部分企業還在徘徊要不要喊出省酒的階段,景芝先走一步,值得稱讚,而且一品景芝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可是後續魯酒令說到的第二、三、四個階段呢,後面才是大考驗。(關於芝香的下一步分析,另文再敘)

當然,景芝在部署中也提到了要繼續升級品牌高端勢能,培育氛圍和消費者,管控市場等,並用聯盟商模式來佈局一品景芝,但是目前來看,還沒有啥新意,其他魯酒企業也是這個路子。

第三,景芝透漏2017年,景芝引進了戰略合作伙伴,目前還不知道是渠道層面的,還是資本層面的,估計是後者。看來,2018年,景芝錢袋子要充實一些了。

最後,說說景芝的管理,雖然有國企風格,但是景芝團隊作風更像是趨於品牌型團隊,這與其他魯酒的市場型團隊已經有了區別。

景芝還是值得看好的。

雲門,抓住大眾醬香窗口期,扎進健康品質生活潮流

1月18日,雲門酒業2017年度經銷商表彰暨醬酒新品發佈會舉行,在本次發佈會上,雲門酒業推出醬香新品——生物肽酒,並公佈2018年營銷重點規劃:2018年在全省146個縣市區,都設有云門醬品質生活館,在重點縣市設立雲門醬酒專賣店,編制渠道網,走高端產品路子。

且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雲門酒業師法茅臺,生產出了北派醬香——雲門陳釀,這“齊魯第一醬”今天算是碰到好時候了,2015年後,國內醬香品類市場快速擴容,你看看茅臺醬香酒子弟兵的增速就知道了,一波大眾醬香擴容窗口期來了,再看看現在魯酒中,但凡有點產能的都開始開發醬香產品,都說離開茅臺無醬香,但是雲門畢竟還是學得一招半式,北派醬酒竟然也站住了腳,你要是抬槓說是不是正宗醬香?人家會說這是北派風格。

總之吧,雲門算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期,前有茅臺為大眾醬香造勢開路,後面這些尾隨企業也能吃個滾瓜溜圓。

有一點,所有魯酒人不得不服,那就是茅臺竟然用大眾醬香為切入,來點燃引領“醬香健康品質生活”的文化潮流,這一波健康品質生活潮,正趕上當下的消費升級和中產潮流,不得不佩服茅臺的視野和眼光,

原來高手玩市場,從來就是自我製造。現在雲門也主打健康品質這把牌,要下沉佈局雲門醬品生活館,真是應了那句話,跟著風頭,誰都能上天啊。

這就是魯酒令剛才在分析一品景芝芝香的時候說的,只有產品和品牌達到製造引領了一種亞文化潮流——也就是第四個階段,你才算是真紮下根了。

據稱,2017年雲門酒業同比增長20%以上(話說,青州朋友誰能指教下,雲門年收入多少),其中醬香增長30%。可見這波醬香擴容勢頭有多猛。

2018年,雲門好像也是迎來建廠70週年了。

魯酒令提前祝賀下吧。

溫和,繼續捆綁渠道,製造碾壓勢能,擠壓蘭陵喘息空間

剛才在說到景芝的時候,提到景芝團隊偏品牌型團隊,那麼,溫和團隊就顯然偏市場型團隊了。

什麼叫市場型團隊了,就是鐵血般搶人、搶地、搶糧,管理層強硬、市場執行力極端,“先活著、再活好、再圍剿”,這是魯酒令對這兩年溫和的膚淺感受。這種玩法,既不新鮮,也挺新鮮。不新鮮,是因為在白酒行業,甚至其他行業,這種群狼硬啃戰術屢見不鮮;挺新鮮,是因為,起碼在魯南市場,魯酒中這麼既拼命又腳踏海底精耕的,啃下來還能管控住的,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

近期,溫和的動態是節前推新品、繼續造品牌勢能、繼續搶佔各類場景和終端。

在新品上,近期已經上市升級版一號溫和王和溫和老窖。據悉,還要與當地某化肥廠佈局針對農民兄弟的一款酒,另外,預計2018年要上馬定製酒,還要重新上市1580元瓶的羵羊春秘級······在新品開發上,溫和還處於大量上新品佈局階段。

在品牌造勢上,溫和從2015年被收購開始,就露出要力壓蘭陵的架勢,這兩年來,“大王來了”在臨沂可謂是鋪天蓋地,“買臨沂房,喝溫和王,就是愛臨沂愛家鄉”的廣告語更是老幼皆知,近期,“過年了!大王來了,好運來了!”拜年廣告霸佔了整個臨沂市區,“溫河大王-山東人民的家鄉酒,每買一瓶溫和大王酒就是幫助臨沂就業、稅收、扶貧做一份工作”等此類廣告口號,一時間彷彿回到了90年代,但是,在魯南,這種策略是有效果的。溫和現在是愈來愈“講政治”,把自己與當地政府捆綁在一起,提升品牌政治高度,領導高興,在魯南還是很管用的。

此外,溫和所謂的“分圈層營銷 分行業滲透”的打法,力圖要把產品和品牌佈局到當地所有場景中,在以前,白酒營銷要回答的是“我去哪裡?”,現在溫和給變過來了“哪裡我不能去?”,現在,在臨沂,不論是賣場、銀行、3C超市、機場、各行業訂貨會、發佈會等,溫和是能捆綁進去都捆上,能拉團購就拉團購,拉不上就共享渠道或者置換資源。

魯酒令感覺,溫和的精耕渠道已經超越了營銷層面,花冠和趵突泉在核心市場也是扁平化操作,但是溫和屬於所有場景都要插一腳,後來魯酒令想明白了,這不單是為了造勢能,還是為了把對手記憶抹掉,這簡直就是物理攻擊啊。

近期,溫和稱要在2018年斥資10億打造”費國醉鄉,酒儀小鎮”酒文化產業園,建設酒文化博物館、酒儀小鎮,集工業遊、白酒文化體驗等功能。

魯南作為老牌白酒蘭陵的根據地,家門口有這麼一個搞新玩法的主,心裡彆扭著吧。不過,市場競爭嘛,就是拼命。

話說,溫和號稱“要做中國第一性價比品牌”,但是其產能有待提升,另外,從外省弄窖泥怎麼圓好呢?至於其好喝不上頭,目前看還是可以的。

國美酒業,或許你聽說的少,浮來春總聽說過吧

用去年到今年出,很多媒體開始起底一家叫做“國美酒業”的企業,難倒黃光裕也倒騰酒了?後來一查才知道,國美酒業集團是由四川兩家釀酒公司和日照浮來春等幾家公司聯合發起的集團公司,其董事長武玉傑也是浮來春董事長,這位武玉傑就是2015年宣佈成立白酒併購基金,參與競購景芝酒業國有股權的那位老闆,後來景芝股權轉讓被叫停。

現在,浮來春前面往往冠有國美酒業名號,魯酒令還是更喜歡稱呼浮來春,話說就因為這個國美兩字,兩個國美還打過官司,去年國美酒業牽手劉強東佈局互聯網大肆造勢,看來資本的力量不容小覷啊。

浮來春和國美酒業現在是一個人掌舵,兩塊牌子,但是總感覺,浮來春已經失去了核心位置,現在國美酒業以四川兩家酒企為重心了吧,浮來春只要保持這塊拼圖就可以了,不過短期看也沒大動作。

國美酒業倒是很高調,就近幾天,又是牽手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中國酒業功勳泰斗王國春,又是對話勁牌集團玖源酒業,又是推進濟南“夢想小鎮”房產項目······目測,浮來春這個品牌的獨立價值被削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