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有傳聞中那麼富有嗎?

統治心靈

羅斯柴爾德家族很富有,但不是《貨幣戰爭》中所扯淡的那麼富有。

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傳聞中那麼富有”,應該指的是《貨幣戰爭》裡的一個猜測,估計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至少超過50萬億美元。注意:50萬億美元,不是億!也不是人民幣!更不是越南盾!

要知道,《貨幣戰爭》是2004年出版的書籍。

50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2017年,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美國GDP是195558.74億美元。也就是不到20萬億美元,那麼傳說中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是美國一年GDP的2.5倍!

2017年全球GDP十強是:1. 美國,195558.74億美元;2. 中國,131735.85億美元;3. 日本,43421.6億美元;4. 德國,35954.06億美元;5. 英國,32322.81億美元;6. 印度,26074.09億美元;7. 法國,25865.68億美元;8. 意大利,19329.38億美元;9. 巴西,17592.67億美元;10. 加拿大,16823.68億美元。

也就是按照傳說,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相當於2017年全球十強國家GDP的總量。而從2004年到2017年,13年就算在銀行吃利息,財富也在增長。

實際上,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9世紀,曾經在歐洲影響非常巨大,奔馳汽車、銀行和蘇伊士運河是這個家族送給人類的禮物。葡萄酒、藝術和銀行是他們家族的三大傳統投資領域。羅斯柴爾德銀行是其家族銀行,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該集團管理資產數量達到1000億歐元左右。該銀行的主要業務是幫助大企業收購兼併其他的企業,對其資產結構進行重組。這些併購重組業務主要在歐洲,但在香港他們也設有亞洲辦事處。

但羅斯柴爾德家族,沒有辦法將那種跨越國界的影響力持續下去,尤其是在二戰時候,猶太人受到巨大壓迫,更是讓羅斯柴爾德家族傷筋動骨。在前蘇聯,一切都國有了,沒它家族什麼破事。羅斯柴爾德在美國,該家族影響力也是一般。

據說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中國也有投資,持有青島銀行4.98%的股份,及與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于山東省蓬萊市合資成立的羅斯柴爾德男爵中信酒業公司。

這個家族很有錢,但不是《貨幣戰爭》中說預測的那麼荒唐。


波士財經

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有傳聞中那麼富有嗎:

誤讀一:拿破崙的滑鐵盧是羅斯柴爾德的凱旋門  

很多中國人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源自《貨幣戰爭》一開頭便講到的這個故事。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崙和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鬥,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 

 

“傍晚時分,拿破崙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港……  

“此時的內森像一開始一樣,仍然是漠然地看著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種不經過長期訓練絕不可能讀懂的眼神輕微地閃動了一下,但這次的信號卻完全不同。他身邊的眾多交易員立即撲向各自的交易臺,開始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滑鐵盧一戰使內森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從而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發行……志得意滿的內森毫不掩飾他征服了大英帝國的驕傲:‘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這個人就是我! ”  

事實如何?  

著名金融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研究了半個多世紀的文件,總結數萬封信件的內容之後,得出的結論:滑鐵盧戰役不僅沒有讓羅斯柴爾德家族獲取巨大利益,反而造成了虧損。  

尼爾·弗格森在《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書中說:“在內森(作者注:內森是老羅斯柴爾德的第三個兒子,被派往英國開拓業務)看來,滑鐵盧獲勝的消息一點用也沒有。他並不期望決定性的結局如此快速到來;實際上,就在戰役結束的5天前,他剛為英國政府在阿姆斯特丹借了一筆100萬英鎊的貸款……現在滑鐵盧戰役的結果讓他以反法聯盟的名義進行的金融業務顯得過早了,而且會帶來非常糟糕的結果。”  

而羅斯柴爾德家族派間諜在戰場旁邊觀察戰況,第一時間“飛鴿傳書”之類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在英國屬於很早獲得戰報的人群,但是通過他們在官方的關係。  

至於為什麼出現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這些傳說,這與歐洲的反猶思潮有關,這些傳說在歐洲綿延百年後,到20世紀納粹氾濫的時期,更達到最高峰。其中來龍去脈,文後會專門來談。  

誤讀二: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著美聯儲  

這是關於“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另一個著名誤讀。而實際上,羅斯柴爾德家族一個最重要的誤判,反而是沒有重視美國的崛起,把絕大部分精力和財力慣性般地投入到了歐洲。  

在1848年,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阿方斯·羅斯柴爾德,曾經提議開拓美國業務,但是沒有被家族採納。而下一次關注美國業務,是在二戰後,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殘存的英法兩家合作,於1967年在美國成立了開展銀行業務的Rothschild Inc.。即便如此,二戰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然把主要精力和財力放在了歐洲。戰後,他們把主要財產轉往瑞士,在瑞士註冊成立了一家名為Rothschild Continuation Holdings的控股公司。  

至今,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沒有在美國建立起真正有實力的銀行,其美國機構主要提供併購諮詢服務,到1995年前後僱員140餘人,更談不上控制美聯儲。  

誤讀三:羅斯柴爾德家族財產相當於2066個王健林  

事實上,根據Paris Orléans(羅斯柴爾德集團母公司)2010至2011年年報數據,羅斯柴爾德家族總資產為86.2億歐元。真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雖然在19世紀無比輝煌,但在20世紀一戰和二戰的鉅變中,遭受了重大損失——英倫三島成為戰區,歐洲大陸上希特勒的殘酷迫害,以及東歐的蘇聯化使羅斯柴爾德家族當地財產血本無歸。更重要的是,20世紀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沒有再像以前“羅氏五虎”那樣去開拓,沒有把握住20世紀最重要的美國崛起的機遇。中國人關於羅斯柴爾德家族50萬億美元資產的傳聞,肇始於金融小說《貨幣戰爭》,而在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家族成員琳·羅斯柴爾德夫人曾這樣表示:“《貨幣戰爭》很荒謬,但這讓羅斯柴爾德銀行在中國有了好名聲。”  

誤讀四: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著世界黃金價格  

如前文所述,類似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世界金價,乃至控制全球金融的傳聞一直不斷。雖然羅家依然是不折不扣的豪門,但這個連世界主要國家都無法完成的任務,還是別往一個鼎盛時期在19世紀的家族身上扣了吧。那麼,其實最值得關注的是,為什麼羅斯柴爾德家族身上出現了這麼多傳聞?甚至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猶太銀行家,操控世界,發動世界大戰,製造東西方兩大陣營冷戰的無厘頭傳說都能炮製出來?

  19世紀,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老羅斯柴爾德把5個兒子,俗稱“羅氏五虎”,分別被派往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這些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起龐大的金融網絡,首創國際金融業務。  

誰在攻擊羅斯柴爾德家族?  

從史料上來看,世界上第一本系統攻擊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陰謀論書籍,是1886年出版的《法國的猶太人》(法語:La France Juive)。作者德爾蒙特在書中指責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法國經濟、剝削法國人民、是不勞而獲的吸血鬼。並且,把以羅斯柴爾德為代表的猶太人醜化為歐洲經濟問題的總根源,並號召把猶太人趕出歐洲。這本書在一年內的銷量即達到65000冊,成為那個時期的最暢銷書,德爾蒙特本人也因此大賺了一筆版稅。  可見,炮製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陰謀論,是與歐洲歷史上長期的排猶傳統一脈相承的。並且這種反猶情緒在發生經濟危機時會達到高峰。  

筆者查閱的資料顯示,1886年《法國的猶太人》一書出版時,歐洲正處於由於美國鐵路建設退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的影響末期。從1882年到1886年,蕭條持續了4年之久,法國是歐洲的重災區,在1886年走到了最低谷。至於羅斯柴爾德家族莫須有的“滑鐵盧之役”,根據倫敦金斯頓大學新聞學教授布萊恩·卡思卡特在《滑鐵盧中的新聞》一書中的說法,這個傳聞最早出現在1846年夏。當時,一份署名“撒旦”(真實身份是一位叫做Georges Dairnvaell 的左翼好鬥者,從不避諱自己對猶太人的厭惡)的政治小冊子席捲歐洲,小冊子以最大篇幅渲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鉅額財富是建立在滑鐵盧之戰的殺戮上的。後世關於內森·羅斯柴爾德如何“略施小計”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故事雛形則來自這個小冊子。而內森·羅斯柴爾德已經在1836年去世,在小冊子出現時不可能反駁這些政治指控。  1936年,納粹接過歐洲的反猶傳統,又炮製了一部名為《羅斯柴爾德贏在滑鐵盧》的歌劇。1940年7月,在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的授意下,德國推出了第一部反猶大片,也是醜化羅斯柴爾德的巔峰之作《羅斯柴爾德:在滑鐵盧的紅利》。其中,老羅斯柴爾德說了一句駭人的臺詞:“你只有讓大量的人流血才能賺到大量的錢!”而到了納粹所推的第三部反猶電影《頑固的猶太人》(德語:Der ewige Jude),則更進一步危言聳聽,稱歐洲和美國已被一幫猶太銀行家通過毒蜘蛛般的金融網絡所控制,他們是一股邪惡的“國際勢力”(International power),“恐怖統治著世界金融、世界輿論和世界政治”。  

看到這些話,有沒有感到似曾相識?  

其實羅氏家族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原因,並不神秘。猶太人經濟上的巨大成功,及政治上的弱勢地位、文化上的顯著差異等等,導致歐洲社會出現震盪時,人們傾向於把猶太人作為替罪羊(這一點與華僑在個別東南亞地區遇到的情況有很大的相似性),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作為19世紀猶太人在經濟上所達到的最高峰,則成為被政治人物反覆進行議題操弄的替罪羊。  

只是,紛紛紜紜之中,做一個明眼人何其珍貴,又何其難也!


胡瓜視頻

如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只是一家在世界排名前20的投資銀行而已,早已是輝煌不再。

近期羅斯柴爾德家族大火,是因為希爾頓家族與其的聯姻。這讓這個家族又大火了一把。很對人熟知這個家族是因為《貨幣戰爭》這本書,這本書裡羅斯柴爾德是一個神秘且能量巨大的不可思議的家族。據說人類近代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大事,從一戰到二戰到肯尼迪被刺,背後都有這個家族的身影。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確是歷史上有名的金融家族之一。這個家族發跡於18世紀,在二戰後由於發展決策失誤而沒落。

第一個發跡人(家族創始人)叫梅耶 羅斯柴爾德。這個人原本在德國以倒騰貨幣起家,相當於外匯交易,因為那個時候德國裡面有很多獨立的公國,各個公國有自己的貨幣,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需求大。再這樣的背景下,梅耶的生意越做越大,儼然成為了一個銀行家。

19世紀初,他把自己的五個兒子號稱羅氏五虎,派到歐洲的五個地方去發展業務。老大鎮守法蘭克福總部,老二派到了維也納,老三派到了英國,老四派到了意大利,老五派到了巴黎。但是工作都是一樣的,通過倒騰貨幣利用不同匯率萊低買高出。這一招簡單粗暴,但是讓這個家族快速的進行了原始資本積累。

這期間也有一些坎坷和波折,比如拿破崙的滑鐵盧慘敗等。到底整體上是在積極發展。到了19世紀,這個家族的生意版圖不斷擴展,從最初的倒騰貨幣擴張為為皇室、政治家理財再到金銀交易,羅斯柴爾德家族建立了自己的銀行產業,並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轉折發生在錯失美國新興市場的機會。在19世紀初已經在美國開設了銀行機構,因為金融危機的原因最終破產,家族揹負了一屁股債務,一怒之下撤出了美國市場。

但是,時局弄人,誰料到20世紀連續兩次世界大戰,歐洲受到重創,歐洲幾句所有的行業都被摧毀。而家族的事業全部在歐洲,而美國則在這個時間裡迅速發展成為世界最強盛的國家。

二戰期間,希特勒對羅斯柴爾德家族進行了迫害,家族產業被納粹洗劫一空,納粹德國投降後,東歐國家的家業被前蘇聯充公。就這樣家族損失達半數之多。


二戰結束後,現在資本市場興起,財團都通過上市籌資等方式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堅持家族式的運作方式,就更加落伍了。

如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再也沒能恢復往日輝煌,也沒有媒體渲染的那麼神秘。


冰冰尋樂子

吃瓜群眾總習慣於誇大一些自己不甚瞭解的東西,以訛傳訛,某小說稱基於某時點的財富數值,以不變發展趨勢,到現在到達某個天文數字,這可能嗎?歷史的洪流中哪有這等好事,想想洛克菲勒,杜邦,摩根哪個家族在鼎盛時期不是富可敵國,所以老羅家牛逼過,但現如今的財富拼圖中最多是個二流貨色。


Yge1

1860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約是六十億美元而同時期俄國,法國,英國,德意志,奧地利哈布斯堡,意大利的國民生產總值分別是144億美元,133億美元,160億美元,127億美元,99億美元,74億美元,該數據引用保羅肯尼迪的(大國的興衰1500-2000年經濟變革和軍事衝突),由此可見,在186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可以對抗當時西方世界的大國,因為要知道,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的全體國民所創造的財富總和,換言之,在經濟水平遠遠沒有現在那麼高的19世紀60年代,可供羅斯柴爾德家族涉足領域很少,也就是說,60億美元,足夠羅斯柴爾德家族傲視整個歐洲,那個時期,歐洲各國的財政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高,總不能把農民所有的小麥都收了吧,財政收入最多隻能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以內是很正常的,同時期的中國更低,再加上軍費等等各項支出,不另外發國債就是萬幸的了,這60億美元的資產相較於各國,具有極大的優勢,僅從規模上,就足以稱之為第六帝國,而實際上,足以對整個歐洲施加巨大的影響力。

接下來,我們要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少財產,根據貨幣戰爭所說的,1860年是60億美元,按照每年百分之六的回報率,也就是60億美元*1.06的150次方,大約是37.5萬億美元,如果從1850年開始,就是67萬億美元,這就是作者計算出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總資產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非常有誤導性,舉個例子,200年前我祖先留給我100美元,按照百分之六的回報率,我現在有1151萬美元,可是事實上,我什麼也沒有,這種方法非常錯誤,那麼,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究竟是什麼狀況呢,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在一定時期內對整個歐洲施加了巨大的影響,歐洲又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在大英帝國最鼎盛時期,就成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最鼎盛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和美國開始領跑,出現了大量的財團,比如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等,洛克菲勒在1870年資產就超過了10億美元,至於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更是無種生有,洛克菲勒從一無所有的後來的財富帝國,完全是靠美國的國情和自身的努力,外來投資意義不大,到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忽略了美國市場,造成了美國力量的壯大,其實,美國政府和人民不可能允許英國人控制北美大陸,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就對美國的經濟進行保護,即使是想幹預,也不可能。1900年開始,摩根就開始對美國的企業進行整合,決意讓美國企業成為世界經濟領域的領袖,其中,主要就是對歐洲大陸的衝擊,如果美國的財團屬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怎麼會允許衝擊自家的大本營呢?


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遠遠沒有工業革命時期那麼大,但還是有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大的影響力,而不是財富的規模,這就好比索羅斯和王健林,財富差不多,影響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羅斯柴爾德家族經歷了大量的打擊,很多都是致命的,但是,他依然挺了下來,他也僅僅只是挺了下來,美國的財團卻在瘋狂的擴張。

當今世界的主要大財團或者說大家族有: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杜邦家族,波士頓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財閥,還有一些其他的財團,但是這幾家財團影響力和實力極為強大,我們能說出的波音,通用動力,通用電氣,通用汽車,洛克希德馬丁,美孚石油等等,都被這樣財團以大份額控制,他們的財產比較分散,絕大部分世界五百強的公司都有投資。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則顯得很遜色,但至少有300百億美元,實際可能是千億美元級別,不會過高,即使如此,也是非常非常厲害,這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夜暴富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管理能力以及人脈關係和影響等等都是國內難以匹敵的,國內之所以出現一夜暴富完全是特定條件的情況,以後會越來越少。


接下來再說一下有關問題的來源,不要盲目的相信貨幣戰爭這種書,他的作者不是什麼資深歷史學家,資深經濟學家,在學術界什麼都不是(事實確實也是這樣),很多都是與歷史的基本狀況根本不相符,完全是想象和胡編亂造的,加上一點歷史,誇張一下,如果真的很棒,為什麼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是人手一本,卻是一群連基本經濟常識都不懂,整體看玄幻小說的小孩和無知青年,正如屠格涅夫所說,只有在膽小和無知的人們中間,傻瓜才能如魚得水,怡然自得。

羅斯柴爾德家族從前影響非常巨大,但是現在它的影響力盡管還存在,但只是相當於一些國際化大公司而言,同之前的巨大影響完全不相符,他的財產非常富有,但是不是不切實際的數字,最少300億美元,最多千億美元級別。


無敵平頭大表哥

有的事情,你不到達一定的高度是不會知道的。中國有沒有古老家族?肯定有的,只不過我們老百姓還沒有到那種高度,也不會知道,別看孔家分支分散,但是肯定有一支極為恐怖的正統存在,盛世隱世,亂世出世。還有別的一些家族,你永遠不知道他們隱藏在什麼地方。或許他們只是普通上班族,但中華民族到危難之際總會有一些大能,大家族出來拯救。當然也離不開我們的支持。傳承5000年,孔家只是明面上的一個。當一些勢力足夠大的時候,你根本查不到他們的蛛絲馬跡,國家也會在背後扶持,所以這些是我們老百姓都不會知道的。

世界講究均衡,有一個羅斯柴爾德,就還會有另一個家族從中制衡,平衡一破壞,世界就會充滿戰火。有的時候戰爭又或是金融危機,可能不過是兩方隱勢力博弈的棋子,而這些可能國家都控制不了的。

我不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多有錢,但是我知道肯定比我有錢,媽的,不說了,工頭催呢。


想學啊我教你啊1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金融家族,它被認為是世界金融市場的幕後推手,關於它的傳說廣泛流傳,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家族?著名金融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研究了隱藏半個多世紀的文件,總結數萬封信件的內容之後,首次詳盡地揭開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真面目。從布料商人起家,羅斯柴爾德家族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環球帝國,經歷多次全球鉅變的洗禮,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他們一直保持著世界上第一大銀行的地位,而且他們的商業觸覺遠遠超越了金融的範疇。它是怎樣達到如此重要的地位的?點金家族為您連載這部金融家族發家史。

金錢的先知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一部)

第八章 突然的革命 - 16

統一公債與憲章

詹姆斯能夠熬過一系列打擊的主要原因,是其他羅斯柴爾德分行所採取的拯救行動。羅斯柴爾德銀行的跨國特性再一次被證明是無窮的力量來源。內森對於巴黎發生的一切的第一反應就是從英格蘭銀行購買大量銀幣和金幣,僅黃金他就花費77.9萬英鎊,然後離開發給詹姆斯。這也是詹姆斯一再稱讚內森做事“得體”的原因,因為這使得他能夠繼續按照年初達成的一項貸款協議向法國財政部提供資金——這對於金融實力是一個重要的體現。漢娜自豪地對她丈夫說:“你給(詹姆斯)送去那麼多錢,讓大家感到非常高興……你表現得非常好,每個人對你都滿意。”內森能夠拯救詹姆斯的一個原因,如《泰晤士報》後來報道的那樣,是他在革命爆發前成功地拋出了大量的4%利率法國公債。倫敦分行在1831年3月再次成為強有力的外援,當時詹姆斯正尋求參與一項新的法國貸款業務:與倫敦市場的連通性是詹姆斯在巴黎的重要籌碼。那不勒斯分行似乎也通過提供銀幣給予支持;殘存的賬目顯示,那不勒斯分行半年的利潤未受到革命影響。基礎一直很牢固的法蘭克福與維也納分行也間接地伸出援手。

當然,如果1830~1832年的革命浪潮對其他羅斯柴爾德分行帶來的影響如巴黎分行那麼直接的話,情況可能就會不同了。1830年,廣為流傳的不安情緒是那不勒斯以及教皇治下的公國也會爆發革命,德國對於革命的反應可能遠比他們在維也納感受到的強烈。事實上,薩洛蒙在1830年11月向根茨透露,他“比6個月前的資產少了1 000萬古爾登”。在法蘭克福,同樣有擔憂的理由,並不僅僅因為臨近的黑森–卡塞爾所發生的事件。選帝侯威廉二世(他在1821年繼位)是1830年未受衝擊的統治者之一,當時卡塞爾、哈瑙和富爾達的市民大會要求召集一次議會會議。起初,人們爭論的焦點是威廉堅持與情婦住在一起,但是邊境地區海關的劫掠顯示,經濟因素可能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自1823年後,選帝侯不再依賴羅斯柴爾德家族提供的財政協助。但是在1830年的危機中,他的官員向阿姆謝爾發出請求,要求獲得15萬古爾登的一小筆貸款。他的首席大臣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您最忠實的僕人現在找不到其他的途徑來獲得這筆急需的資金,除了通過羅斯柴爾德銀行。”而且,黑森–卡塞爾的請求並非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收到的唯一請求:壓力重重的漢諾威、符騰堡和奧爾登堡政府也提出了借款請求。鑑於德國爆發類似法國革命的風險越來越大,阿姆謝爾準備只借給選帝侯10萬古爾登。

但是,當選帝侯的兒子弗雷德裡克·威廉被任命為聯合攝政王,並接受了當時德國最自由的一份憲章時,阿姆謝爾改變了主意。1831年,他向新政權提供了兩筆總額為135萬古爾登的貸款。在許多方面,這類似於詹姆斯背棄查理十世轉投路易·菲利普的做法。而且,與法國的情形類似,沒過多久,更為激進的自由派便對新統治者感到大為失望。但阿姆謝爾即便在新統治者的支持率下降時,也仍然站在他那一邊,就如詹姆斯堅持支持路易·菲利普一樣。他仍然擔當著弗雷德裡克·威廉以及他不受歡迎的妻子的銀行家,即便黑森政府重新走回老路(在路德維希·哈森普夫盧格的主導下,他堅決反對自由派)進而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猶如亂麻的憲章危機。簡而言之,阿姆謝爾是緊跟形勢的一個人。他和他的弟弟們顯然對德國那些竭力保住自己權位的王公們沒有絲毫的敬意。薩洛蒙建議阿姆謝爾“不要在意符騰堡國王的言談舉止,因為我對他的瞭解要多過你:他的觀點通常是錯誤的,他的見解經常變來變去,而且無論他勇敢還是懦弱都沒有多大區別,因為我對一個小孩子的看法都比對這個國王的看法更有信心”。德國的革命浪潮在狂歡節達到高潮時,梅特涅讓德國人領教了他的鐵腕政策,對此,羅斯柴爾德家族並沒有感到絲毫的傷心。即便這樣一起規模不大的革命,也讓阿姆謝爾虧了不少錢,安東尼造訪法蘭克福時便發現了這一點。1833年4月,由一個小型激進團體在法蘭克福發起的叛亂以失敗告終,是一個受歡迎的政治風波退潮的跡象。

第八章 突然的革命 - 17

在倫敦的內森也同樣經受了政治動盪的影響。當然,英國發生的事件遠沒有歐洲大陸那麼暴力。但是,如果沒有注意到英國改革與法國革命之間的緊密聯繫,那麼便犯下了一個錯誤,這不僅僅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對這點十分清楚,還因為無法找到一種方法來確定前者與後者是截然分開的。處在危險當中的問題如此類似:新聞自由;減少宗教干政(這已經導致了1829年嚴重的政治危機);選舉權的擴展;憲章中國王相對於政府的地位以及上院相對於下院的地位;霍亂疫情也傳播到了倫敦。更為重要的是,政治危機帶來的財政後果也十分類似,可能倫敦沒那麼緊張刺激。如果英國的改革危機稍微再嚴重一點兒,那麼詹姆斯可能就會發現他哥哥難以給他提供援助了。

從巴黎方面來看,格雷伯爵的輝格內閣起初似乎不可能存活下去。實際上,即便到1831年3月5日,即約翰·拉塞爾勳爵提出《改革議案》的4天后,詹姆斯寫信給薩洛蒙說,他可以保證“皮爾、帕默斯頓和威靈頓即將掌權”。但這只是對他的工黨老朋友的美好祝願罷了(詹姆斯的這一信息來自於赫里斯)。在詹姆斯這方面,他更傾向於認為一個英國革命正在醞釀中,與他之前一年經歷的革命相似,“因為如果議案通過了,那麼這將給英國帶來致命的打擊;如果未能通過,那麼肯定會帶來大量的騷亂事件”。當議會在4月解散後,詹姆斯有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對列昂內爾解釋說:“如果改革議案獲得通過,那麼它會帶來類似我這裡的結果,國王想要奪走人們的所有權利,此舉帶來的結果與議案沒通過一樣的糟糕。”他也直接向內森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我可能是錯誤的,但是英國議會解散給人的第一印象讓我感到與……法國極為相似,剛開始,沒人覺得需要關注這些事,但隨後我們的公債價格暴跌30%。我希望不要在英國再次出現這樣的情形。但是我非常焦慮……我們著手探討實際情況吧。我對英國目前的形勢一點都不樂觀。

詹姆斯認為:“出現了大量敵視富裕階層的情形,英國之所以直到現在仍保持強大的勢力,完全是因為政府得到了富有階層的支持。”改革議案似乎比較溫和,但是“改革的支持者之後肯定會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他迫切希望英國能夠“叫停讓人反感的自由精神進程”。“公眾認為,議會改革將帶給他們免費的麵包和蛋糕,”他警告內森說,“就像這裡一樣,他們內心深處都是革命者。一旦改革議案獲得通過,他們就會提出新的要求。”1831年10月,在布里斯托爾以及其他地區發生的騷亂似乎印證了他的判斷。

列昂內爾承認法國和英國之間存在相似之處。“我們這裡爆發了革命,但現在仍然很平靜;在英國,你身處革命之中,必須等待,直到它結束。”但是,他遠沒有他叔叔那麼擔心。這反映了他自由的思想。“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個改革議案對一些貴族產生了一點影響。”他在寫給父母的信中說,“這是件非常好的事,一些大人物真的讓人很難忍受,他們一直在各個階層中製造的巨大差異將很快消失,英國社會將類似這裡。到目前為止,這樣的環境讓人覺得非常愉悅。”

但是列昂內爾的態度是基於一種實用主義的考慮之上的:改革議案與公債價格之間的關係。1830年1月(公債價格為95.6點)~1831年5月間,同一公債的價格下跌20%——下跌的幅度僅比巴黎小了一點兒,但毫無疑問也是一個巨大的跌幅。最嚴重的跌幅出現在1830年10月~1831年1月間(見圖8.4),價格一直低於1829年的平均水平(91點),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1834年。

第八章 突然的革命 - 18

儘管國際社會對倫敦的關注極為重要(就如它們對於巴黎的股市一樣),英國國內的因素在這場危機中扮演的角色同樣重要。比如,威靈頓公爵11月11日發表的反對改革的言論使得公債價格下挫了6個點,儘管下滑趨勢兩個月前就已經開始。與此同時,隨著英格蘭銀行儲備減少,英國在1830~1831年出現了嚴重的貨幣緊縮狀況,這也是激進派的費朗西斯·普萊斯第二年提出“制止公爵,索取(指提取)黃金!”這一著名口號的緣由。簡而言之,形勢開始表明,金融市場似乎希望改革議案獲得通過。在巴黎,詹姆斯早在1831年便發現了這種聯繫,當時議案僅以一票的優勢通過了二讀。“改革派將獲勝,”他在5月初說,“在目前不僅能帶來積極的影響,而且也能抬升股市。”列昂內爾對此表示贊同,期望議案通過能帶來“非常巨大的影響”,他強烈支持塑造新的權貴階層迫使上院通過議案。兩人都開始著手準備,以防上院否決議案進而導致公債價格進一步下跌。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身在其中的人(即內森)對於改革與財政復甦之間聯繫看得並不那麼清晰。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內森對威靈頓的認同——這導致他的窗戶被示威者砸碎——使他本能地反對改革。但是,這也因為1831年3月之後的倫敦股市並沒有巴黎那麼跌宕起伏。實際上,1831年10月上院否決議案時,統一公債的價格仍然保持相對穩定。這甚至讓英國政府中的一些人感到迷惑不解。貿易委員會的副主席查爾斯·波利特·湯姆森隨後一個月與詹姆斯共進晚餐時,他宣稱:“感謝上帝,我將一部分自己的錢投資在外國股市裡,因為我認為我們國家非常虛弱,我很吃驚股票仍然保持這麼高的價位。”不過,到1832年2月,內森似乎已經接受這樣的觀點,即改革議案將會獲得通過。因為沒有別的緣由可以解釋他之後的態度,當時,威廉四世拒絕增設50個新貴族之後,威靈頓被要求組建一個反對改革的政府。當時查爾斯·阿巴思諾特對威靈頓說,

羅斯柴爾德……來告訴我說,當你與議會接觸時,就表明你不會讓目前期待改革的民眾失望,不管你個人對改革的觀點如何……你將會克服一切困難。他說,在富裕階層中,人們擔心反對改革的做法將會引起暴亂……他向我保證說,普遍的感覺是你將克服所有的困難,如果上述人群得到安撫,如果你掌握駕馭局勢的主動權,那麼你就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他說,他已經下定決心,盡他最大的能力提供資金支持,他非常自信能獲得成功。

摩西·蒙蒂菲奧裡更簡潔地總結了內森的觀點,即公爵“應該組建一個自由派政府,並且進行一些改革……他必須順應世界潮流,因為世界不會順從他的意志”。這相當於委婉地告訴威靈頓,讓他自認失敗,他在兩天後也確實這麼做了。

什麼改變了內森的想法?比較明顯的答案是,他本能地擔心遭受另一次金融危機的襲擊,上一年秋天,類似的金融危機將威靈頓趕下了臺,而且統一公債的價格已經輕微地下跌,從5月9日的85點下挫到5月12日的83.25點——或許(如一些觀察家懷疑的那樣)內森也警告威靈頓,有關英格蘭銀行資金儲備有可能再次耗盡。但是正如巴黎的“恐慌”沒有列昂內爾預想的那麼嚴重一樣,預測格雷的迴歸將推高統一公債價格恢復至原先的水平同樣被證明是錯誤的。公債價格實際上被威靈頓的辭職或被改革議案通過這件事嚴重地影響了;如果有什麼值得慶幸的話,那便是(改革議案)得到了王室的贊同,使得公債開市時僅輕微下跌。另外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英國的羅斯柴爾德成員經歷了某種政治換位。我們看到,早在1829年,至少有一些證據顯示,內森和他的妻子、孩子的政治立場正在發生轉變,因為工黨當時反對猶太解放運動。此外,輝格黨似乎比工黨更有能力應付愛爾蘭政治天主教和英國激進主義的新威脅。安東尼與列昂內爾對於輝格黨1832年選舉勝利的熱情是十分真誠的,而且皮爾在國王的鼓動下,試圖在1834年組成政府時,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羅斯柴爾德給予了支持。另外重要的一點是,內森並不願意提供1 500萬英鎊的貸款給奴隸主,當時英國政府已經廢除了奴隸制。巴克斯頓關於內森的回憶經常被引用,但是他們一起共進晚餐的重要意義卻很少被提及。實際上,巴克斯頓是反奴隸制協會的領導人,他與內森的會面就是在廢除奴隸制的法案獲得通過之後。就如詹姆斯在法國革命之後,迅速地站到空想自由派一邊一樣,內森似乎也順應了輝格黨在英國的改革之風。

因此,當海涅試圖將“羅斯柴爾德”描繪成一個革命者時,他無疑有些誇張了。但是他對於羅斯柴爾德兄弟無意支持反對黨的判斷毫無疑問是正確的。當改革來臨時,他們便會接受,即使它伴隨著暴力而來。


謝勇龍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法蘭克福、意大利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

羅斯柴爾德家族旗下擁有波爾多五個一級名莊中的拉菲酒莊和木桐酒莊,在法國朗格多克在的酒莊叫Aussières酒莊;在中國蓬萊也投資了一個酒莊;另外還有智利的巴克斯酒莊等葡萄酒資產。


精釀大師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得不又要提到我昨天回答“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這本書可信度有多高?”中的《貨幣戰爭》

這本書

是一本譁眾取寵、似是而非、混淆視聽、聳人聽聞的劣書,其荒謬性較之一百多年前的“洋鬼子的腿不能彎曲”之類有過之無不及。特別是其中將羅斯柴爾德家族描寫成鉅富,甚至類似洛克菲勒、肯尼迪那樣的大家族,簡直到了造謠地步 !

的確,羅斯柴爾德家族雖曾在19世紀風光一時,但由於堅持只在家族內部人員中傳承,一直沒有很好融入現代金融業;1865年就退出了美國市場,兩次世界大戰中又受重創,早已淡出了歐洲銀行界的主流。

這兒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種種複雜的宗教、政治、民族、文化、經濟等等的因素,那種將猶太民族看做帶有集體犯罪的原罪,以這個民族整體為目標的世界性的反猶主義,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其持續時間之長、殘酷程度之烈、發生地域之廣、參與人數之多,不僅是人類本身的恥辱,實際上就是一種反人類的非理性的集體犯罪,也是人類必須吸取的深重教訓。

沙俄尼古拉二世的秘密警察炮製了《猶太賢士議定書》(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它在1922年再版的時候被改名為《由世界政府來征服世界》(World Conquest through World Government),國內互聯網上流傳的名稱為《錫安長老會議紀要》。這個偽造文件提供了猶太人陰謀接管世界的“證據”,其中描述了這樣一幅情景:全球猶太領導人集會,組成了秘密組織和機構,制定了一項計劃,意圖控制和操縱政黨、經濟、新聞界和公眾輿論,實現統治世界的目的。該“議定書”曾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出版,反猶主義者用它來支持所謂的猶太人陰謀論。

在20 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國納粹政黨利用這個“議定書”為其反猶意識形態和政策贏得支持。希特勒和戈培爾以此作為猶太陰謀的最大證據,確定他們有著一個嚴密的組織,在陰謀策劃反對第三帝國,以及最終圖謀掌控世界,聲稱德意志民族面臨著“猶太人的威脅”,據以實施其慘無人道的滅絕猶太人政策。

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在那個時候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戰後靠了在英國和瑞士倖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圖存。

再加上由於下面這三條“家訓”,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今只能靠紅酒生意傳承著總量遞減的財富。而在金融業中,目前主要在歐洲做些併購重組業務,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資本總額不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

1、家族財富傳男不傳女(男女94/6%),滅了兩個分支;
2、財富信息是“機密”永不公開(所以不上市);
3、儘量不與陌生人做生意(至今依然是合夥企業為主)

特別要提一下,金融業是現代經濟中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其產業結構與壟斷組織相去甚遠,這也就是金融創新如此活躍的一個原因。而《貨幣戰爭》所刻意描畫的超然凌駕於國家政府乃至國際政治法律制度之上,擁有神秘權力的所謂“國際銀行家”,恐怕除了存在於作者的豐富想象中,純系子虛烏有。

結論:羅斯柴爾德家族遠非像《貨幣戰爭》中所描寫得那麼富有!


陳思進

這麼跟你說吧,所有文章裡只要出現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多麼牛的,那你也就沒必要往下看了,第一,按照大部分文章所說,他們家族擁有幾萬億甚至更多財富,那麼錢投資在哪裡了,什麼?那是保密,那麼一大筆錢你告訴我怎麼保守的住秘密!其次,說該家族善於投資,那麼,按照推理,以當初的20萬來說,到現在恐怕要把全世界的錢賺完了吧!其實到現在他們家族每年的收入不過高盛的百分之一而已。其家族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過幾次重大失誤,首先,在美國崛起的時候,他們仍舊漠不關心,不看好美國,沒有提前佈局,失去了先機,便失去了商機,其次,在二戰期間,希特勒的屠殺導致猶太人幾乎滅絕,他們能倖免嗎?最後,在蘇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他們在東歐的財富也消失了,你擁有了財富,但是你沒有跟其匹配的政治資源,便如同烈火烹油,紅樓夢裡的賈家不也那樣嗎?在大國博弈面前,根本不存在兩面派,你只能賭一方贏。最後再多的財富只會印證那句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所以你看美國有錢人為啥都熱衷於從政,因為他們不想當匹夫罷了。全世界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