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柴尔德家族真的有传闻中那么富有吗?

统治心灵

罗斯柴尔德家族很富有,但不是《货币战争》中所扯淡的那么富有。

所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传闻中那么富有”,应该指的是《货币战争》里的一个猜测,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资产至少超过50万亿美元。注意:50万亿美元,不是亿!也不是人民币!更不是越南盾!

要知道,《货币战争》是2004年出版的书籍。

50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2017年,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美国GDP是195558.74亿美元。也就是不到20万亿美元,那么传说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是美国一年GDP的2.5倍!

2017年全球GDP十强是:1. 美国,195558.74亿美元;2. 中国,131735.85亿美元;3. 日本,43421.6亿美元;4. 德国,35954.06亿美元;5. 英国,32322.81亿美元;6. 印度,26074.09亿美元;7. 法国,25865.68亿美元;8. 意大利,19329.38亿美元;9. 巴西,17592.67亿美元;10. 加拿大,16823.68亿美元。

也就是按照传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相当于2017年全球十强国家GDP的总量。而从2004年到2017年,13年就算在银行吃利息,财富也在增长。

实际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9世纪,曾经在欧洲影响非常巨大,奔驰汽车、银行和苏伊士运河是这个家族送给人类的礼物。葡萄酒、艺术和银行是他们家族的三大传统投资领域。罗斯柴尔德银行是其家族银行,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该集团管理资产数量达到1000亿欧元左右。该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这些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但在香港他们也设有亚洲办事处。

但罗斯柴尔德家族,没有办法将那种跨越国界的影响力持续下去,尤其是在二战时候,犹太人受到巨大压迫,更是让罗斯柴尔德家族伤筋动骨。在前苏联,一切都国有了,没它家族什么破事。罗斯柴尔德在美国,该家族影响力也是一般。

据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中国也有投资,持有青岛银行4.98%的股份,及与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于山东省蓬莱市合资成立的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酒业公司。

这个家族很有钱,但不是《货币战争》中说预测的那么荒唐。


波士财经

罗斯柴尔德家族真的有传闻中那么富有吗:

误读一:拿破仑的滑铁卢是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很多中国人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源自《货币战争》一开头便讲到的这个故事。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 

 

“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种不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志得意满的内森毫不掩饰他征服了大英帝国的骄傲:‘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这个人就是我! ”  

事实如何?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研究了半个多世纪的文件,总结数万封信件的内容之后,得出的结论:滑铁卢战役不仅没有让罗斯柴尔德家族获取巨大利益,反而造成了亏损。  

尼尔·弗格森在《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书中说:“在内森(作者注: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被派往英国开拓业务)看来,滑铁卢获胜的消息一点用也没有。他并不期望决定性的结局如此快速到来;实际上,就在战役结束的5天前,他刚为英国政府在阿姆斯特丹借了一笔100万英镑的贷款……现在滑铁卢战役的结果让他以反法联盟的名义进行的金融业务显得过早了,而且会带来非常糟糕的结果。”  

而罗斯柴尔德家族派间谍在战场旁边观察战况,第一时间“飞鸽传书”之类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罗斯柴尔德家族确实在英国属于很早获得战报的人群,但是通过他们在官方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出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这些传说,这与欧洲的反犹思潮有关,这些传说在欧洲绵延百年后,到20世纪纳粹泛滥的时期,更达到最高峰。其中来龙去脉,文后会专门来谈。  

误读二: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着美联储  

这是关于“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另一个著名误读。而实际上,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个最重要的误判,反而是没有重视美国的崛起,把绝大部分精力和财力惯性般地投入到了欧洲。  

在1848年,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阿方斯·罗斯柴尔德,曾经提议开拓美国业务,但是没有被家族采纳。而下一次关注美国业务,是在二战后,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残存的英法两家合作,于1967年在美国成立了开展银行业务的Rothschild Inc.。即便如此,二战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仍然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了欧洲。战后,他们把主要财产转往瑞士,在瑞士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Rothschild Continuation Holdings的控股公司。  

至今,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没有在美国建立起真正有实力的银行,其美国机构主要提供并购咨询服务,到1995年前后雇员140余人,更谈不上控制美联储。  

误读三:罗斯柴尔德家族财产相当于2066个王健林  

事实上,根据Paris Orléans(罗斯柴尔德集团母公司)2010至2011年年报数据,罗斯柴尔德家族总资产为86.2亿欧元。真实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在19世纪无比辉煌,但在20世纪一战和二战的巨变中,遭受了重大损失——英伦三岛成为战区,欧洲大陆上希特勒的残酷迫害,以及东欧的苏联化使罗斯柴尔德家族当地财产血本无归。更重要的是,20世纪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没有再像以前“罗氏五虎”那样去开拓,没有把握住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崛起的机遇。中国人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50万亿美元资产的传闻,肇始于金融小说《货币战争》,而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家族成员琳·罗斯柴尔德夫人曾这样表示:“《货币战争》很荒谬,但这让罗斯柴尔德银行在中国有了好名声。”  

误读四: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着世界黄金价格  

如前文所述,类似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世界金价,乃至控制全球金融的传闻一直不断。虽然罗家依然是不折不扣的豪门,但这个连世界主要国家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还是别往一个鼎盛时期在19世纪的家族身上扣了吧。那么,其实最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身上出现了这么多传闻?甚至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犹太银行家,操控世界,发动世界大战,制造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无厘头传说都能炮制出来?

  19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老罗斯柴尔德把5个儿子,俗称“罗氏五虎”,分别被派往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这些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起庞大的金融网络,首创国际金融业务。  

谁在攻击罗斯柴尔德家族?  

从史料上来看,世界上第一本系统攻击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论书籍,是1886年出版的《法国的犹太人》(法语:La France Juive)。作者德尔蒙特在书中指责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法国经济、剥削法国人民、是不劳而获的吸血鬼。并且,把以罗斯柴尔德为代表的犹太人丑化为欧洲经济问题的总根源,并号召把犹太人赶出欧洲。这本书在一年内的销量即达到65000册,成为那个时期的最畅销书,德尔蒙特本人也因此大赚了一笔版税。  可见,炮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论,是与欧洲历史上长期的排犹传统一脉相承的。并且这种反犹情绪在发生经济危机时会达到高峰。  

笔者查阅的资料显示,1886年《法国的犹太人》一书出版时,欧洲正处于由于美国铁路建设退潮所引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末期。从1882年到1886年,萧条持续了4年之久,法国是欧洲的重灾区,在1886年走到了最低谷。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莫须有的“滑铁卢之役”,根据伦敦金斯顿大学新闻学教授布莱恩·卡思卡特在《滑铁卢中的新闻》一书中的说法,这个传闻最早出现在1846年夏。当时,一份署名“撒旦”(真实身份是一位叫做Georges Dairnvaell 的左翼好斗者,从不避讳自己对犹太人的厌恶)的政治小册子席卷欧洲,小册子以最大篇幅渲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巨额财富是建立在滑铁卢之战的杀戮上的。后世关于内森·罗斯柴尔德如何“略施小计”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故事雏形则来自这个小册子。而内森·罗斯柴尔德已经在1836年去世,在小册子出现时不可能反驳这些政治指控。  1936年,纳粹接过欧洲的反犹传统,又炮制了一部名为《罗斯柴尔德赢在滑铁卢》的歌剧。1940年7月,在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授意下,德国推出了第一部反犹大片,也是丑化罗斯柴尔德的巅峰之作《罗斯柴尔德:在滑铁卢的红利》。其中,老罗斯柴尔德说了一句骇人的台词:“你只有让大量的人流血才能赚到大量的钱!”而到了纳粹所推的第三部反犹电影《顽固的犹太人》(德语:Der ewige Jude),则更进一步危言耸听,称欧洲和美国已被一帮犹太银行家通过毒蜘蛛般的金融网络所控制,他们是一股邪恶的“国际势力”(International power),“恐怖统治着世界金融、世界舆论和世界政治”。  

看到这些话,有没有感到似曾相识?  

其实罗氏家族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原因,并不神秘。犹太人经济上的巨大成功,及政治上的弱势地位、文化上的显著差异等等,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震荡时,人们倾向于把犹太人作为替罪羊(这一点与华侨在个别东南亚地区遇到的情况有很大的相似性),而罗斯柴尔德家族作为19世纪犹太人在经济上所达到的最高峰,则成为被政治人物反复进行议题操弄的替罪羊。  

只是,纷纷纭纭之中,做一个明眼人何其珍贵,又何其难也!


胡瓜视频

如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一家在世界排名前20的投资银行而已,早已是辉煌不再。

近期罗斯柴尔德家族大火,是因为希尔顿家族与其的联姻。这让这个家族又大火了一把。很对人熟知这个家族是因为《货币战争》这本书,这本书里罗斯柴尔德是一个神秘且能量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家族。据说人类近代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事,从一战到二战到肯尼迪被刺,背后都有这个家族的身影。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确是历史上有名的金融家族之一。这个家族发迹于18世纪,在二战后由于发展决策失误而没落。

第一个发迹人(家族创始人)叫梅耶 罗斯柴尔德。这个人原本在德国以倒腾货币起家,相当于外汇交易,因为那个时候德国里面有很多独立的公国,各个公国有自己的货币,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需求大。再这样的背景下,梅耶的生意越做越大,俨然成为了一个银行家。

19世纪初,他把自己的五个儿子号称罗氏五虎,派到欧洲的五个地方去发展业务。老大镇守法兰克福总部,老二派到了维也纳,老三派到了英国,老四派到了意大利,老五派到了巴黎。但是工作都是一样的,通过倒腾货币利用不同汇率莱低买高出。这一招简单粗暴,但是让这个家族快速的进行了原始资本积累。

这期间也有一些坎坷和波折,比如拿破仑的滑铁卢惨败等。到底整体上是在积极发展。到了19世纪,这个家族的生意版图不断扩展,从最初的倒腾货币扩张为为皇室、政治家理财再到金银交易,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并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转折发生在错失美国新兴市场的机会。在19世纪初已经在美国开设了银行机构,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最终破产,家族背负了一屁股债务,一怒之下撤出了美国市场。

但是,时局弄人,谁料到20世纪连续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受到重创,欧洲几句所有的行业都被摧毁。而家族的事业全部在欧洲,而美国则在这个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

二战期间,希特勒对罗斯柴尔德家族进行了迫害,家族产业被纳粹洗劫一空,纳粹德国投降后,东欧国家的家业被前苏联充公。就这样家族损失达半数之多。


二战结束后,现在资本市场兴起,财团都通过上市筹资等方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坚持家族式的运作方式,就更加落伍了。

如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再也没能恢复往日辉煌,也没有媒体渲染的那么神秘。


冰冰寻乐子

吃瓜群众总习惯于夸大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的东西,以讹传讹,某小说称基于某时点的财富数值,以不变发展趋势,到现在到达某个天文数字,这可能吗?历史的洪流中哪有这等好事,想想洛克菲勒,杜邦,摩根哪个家族在鼎盛时期不是富可敌国,所以老罗家牛逼过,但现如今的财富拼图中最多是个二流货色。


Yge1

186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资产约是六十亿美元而同时期俄国,法国,英国,德意志,奥地利哈布斯堡,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144亿美元,133亿美元,160亿美元,127亿美元,99亿美元,74亿美元,该数据引用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经济变革和军事冲突),由此可见,在186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可以对抗当时西方世界的大国,因为要知道,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所创造的财富总和,换言之,在经济水平远远没有现在那么高的19世纪60年代,可供罗斯柴尔德家族涉足领域很少,也就是说,60亿美元,足够罗斯柴尔德家族傲视整个欧洲,那个时期,欧洲各国的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高,总不能把农民所有的小麦都收了吧,财政收入最多只能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以内是很正常的,同时期的中国更低,再加上军费等等各项支出,不另外发国债就是万幸的了,这60亿美元的资产相较于各国,具有极大的优势,仅从规模上,就足以称之为第六帝国,而实际上,足以对整个欧洲施加巨大的影响力。

接下来,我们要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财产,根据货币战争所说的,1860年是60亿美元,按照每年百分之六的回报率,也就是60亿美元*1.06的150次方,大约是37.5万亿美元,如果从1850年开始,就是67万亿美元,这就是作者计算出所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总资产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非常有误导性,举个例子,200年前我祖先留给我100美元,按照百分之六的回报率,我现在有1151万美元,可是事实上,我什么也没有,这种方法非常错误,那么,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究竟是什么状况呢,罗斯柴尔德家族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欧洲施加了巨大的影响,欧洲又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在大英帝国最鼎盛时期,就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最鼎盛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和美国开始领跑,出现了大量的财团,比如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等,洛克菲勒在1870年资产就超过了10亿美元,至于所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更是无种生有,洛克菲勒从一无所有的后来的财富帝国,完全是靠美国的国情和自身的努力,外来投资意义不大,到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忽略了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力量的壮大,其实,美国政府和人民不可能允许英国人控制北美大陆,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对美国的经济进行保护,即使是想干预,也不可能。1900年开始,摩根就开始对美国的企业进行整合,决意让美国企业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领袖,其中,主要就是对欧洲大陆的冲击,如果美国的财团属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怎么会允许冲击自家的大本营呢?


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远远没有工业革命时期那么大,但还是有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大的影响力,而不是财富的规模,这就好比索罗斯和王健林,财富差不多,影响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罗斯柴尔德家族经历了大量的打击,很多都是致命的,但是,他依然挺了下来,他也仅仅只是挺了下来,美国的财团却在疯狂的扩张。

当今世界的主要大财团或者说大家族有: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杜邦家族,波士顿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财阀,还有一些其他的财团,但是这几家财团影响力和实力极为强大,我们能说出的波音,通用动力,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洛克希德马丁,美孚石油等等,都被这样财团以大份额控制,他们的财产比较分散,绝大部分世界五百强的公司都有投资。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则显得很逊色,但至少有300百亿美元,实际可能是千亿美元级别,不会过高,即使如此,也是非常非常厉害,这同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一夜暴富不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管理能力以及人脉关系和影响等等都是国内难以匹敌的,国内之所以出现一夜暴富完全是特定条件的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少。


接下来再说一下有关问题的来源,不要盲目的相信货币战争这种书,他的作者不是什么资深历史学家,资深经济学家,在学术界什么都不是(事实确实也是这样),很多都是与历史的基本状况根本不相符,完全是想象和胡编乱造的,加上一点历史,夸张一下,如果真的很棒,为什么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人手一本,却是一群连基本经济常识都不懂,整体看玄幻小说的小孩和无知青年,正如屠格涅夫所说,只有在胆小和无知的人们中间,傻瓜才能如鱼得水,怡然自得。

罗斯柴尔德家族从前影响非常巨大,但是现在它的影响力尽管还存在,但只是相当于一些国际化大公司而言,同之前的巨大影响完全不相符,他的财产非常富有,但是不是不切实际的数字,最少300亿美元,最多千亿美元级别。


无敌平头大表哥

有的事情,你不到达一定的高度是不会知道的。中国有没有古老家族?肯定有的,只不过我们老百姓还没有到那种高度,也不会知道,别看孔家分支分散,但是肯定有一支极为恐怖的正统存在,盛世隐世,乱世出世。还有别的一些家族,你永远不知道他们隐藏在什么地方。或许他们只是普通上班族,但中华民族到危难之际总会有一些大能,大家族出来拯救。当然也离不开我们的支持。传承5000年,孔家只是明面上的一个。当一些势力足够大的时候,你根本查不到他们的蛛丝马迹,国家也会在背后扶持,所以这些是我们老百姓都不会知道的。

世界讲究均衡,有一个罗斯柴尔德,就还会有另一个家族从中制衡,平衡一破坏,世界就会充满战火。有的时候战争又或是金融危机,可能不过是两方隐势力博弈的棋子,而这些可能国家都控制不了的。

我不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多有钱,但是我知道肯定比我有钱,妈的,不说了,工头催呢。


想学啊我教你啊1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金融家族,它被认为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幕后推手,关于它的传说广泛流传,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著名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研究了隐藏半个多世纪的文件,总结数万封信件的内容之后,首次详尽地揭开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真面目。从布料商人起家,罗斯柴尔德家族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环球帝国,经历多次全球巨变的洗礼,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他们一直保持着世界上第一大银行的地位,而且他们的商业触觉远远超越了金融的范畴。它是怎样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的?点金家族为您连载这部金融家族发家史。

金钱的先知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一部)

第八章 突然的革命 - 16

统一公债与宪章

詹姆斯能够熬过一系列打击的主要原因,是其他罗斯柴尔德分行所采取的拯救行动。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跨国特性再一次被证明是无穷的力量来源。内森对于巴黎发生的一切的第一反应就是从英格兰银行购买大量银币和金币,仅黄金他就花费77.9万英镑,然后离开发给詹姆斯。这也是詹姆斯一再称赞内森做事“得体”的原因,因为这使得他能够继续按照年初达成的一项贷款协议向法国财政部提供资金——这对于金融实力是一个重要的体现。汉娜自豪地对她丈夫说:“你给(詹姆斯)送去那么多钱,让大家感到非常高兴……你表现得非常好,每个人对你都满意。”内森能够拯救詹姆斯的一个原因,如《泰晤士报》后来报道的那样,是他在革命爆发前成功地抛出了大量的4%利率法国公债。伦敦分行在1831年3月再次成为强有力的外援,当时詹姆斯正寻求参与一项新的法国贷款业务:与伦敦市场的连通性是詹姆斯在巴黎的重要筹码。那不勒斯分行似乎也通过提供银币给予支持;残存的账目显示,那不勒斯分行半年的利润未受到革命影响。基础一直很牢固的法兰克福与维也纳分行也间接地伸出援手。

当然,如果1830~1832年的革命浪潮对其他罗斯柴尔德分行带来的影响如巴黎分行那么直接的话,情况可能就会不同了。1830年,广为流传的不安情绪是那不勒斯以及教皇治下的公国也会爆发革命,德国对于革命的反应可能远比他们在维也纳感受到的强烈。事实上,萨洛蒙在1830年11月向根茨透露,他“比6个月前的资产少了1 000万古尔登”。在法兰克福,同样有担忧的理由,并不仅仅因为临近的黑森–卡塞尔所发生的事件。选帝侯威廉二世(他在1821年继位)是1830年未受冲击的统治者之一,当时卡塞尔、哈瑙和富尔达的市民大会要求召集一次议会会议。起初,人们争论的焦点是威廉坚持与情妇住在一起,但是边境地区海关的劫掠显示,经济因素可能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自1823年后,选帝侯不再依赖罗斯柴尔德家族提供的财政协助。但是在1830年的危机中,他的官员向阿姆谢尔发出请求,要求获得15万古尔登的一小笔贷款。他的首席大臣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您最忠实的仆人现在找不到其他的途径来获得这笔急需的资金,除了通过罗斯柴尔德银行。”而且,黑森–卡塞尔的请求并非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收到的唯一请求:压力重重的汉诺威、符腾堡和奥尔登堡政府也提出了借款请求。鉴于德国爆发类似法国革命的风险越来越大,阿姆谢尔准备只借给选帝侯10万古尔登。

但是,当选帝侯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威廉被任命为联合摄政王,并接受了当时德国最自由的一份宪章时,阿姆谢尔改变了主意。1831年,他向新政权提供了两笔总额为135万古尔登的贷款。在许多方面,这类似于詹姆斯背弃查理十世转投路易·菲利普的做法。而且,与法国的情形类似,没过多久,更为激进的自由派便对新统治者感到大为失望。但阿姆谢尔即便在新统治者的支持率下降时,也仍然站在他那一边,就如詹姆斯坚持支持路易·菲利普一样。他仍然担当着弗雷德里克·威廉以及他不受欢迎的妻子的银行家,即便黑森政府重新走回老路(在路德维希·哈森普夫卢格的主导下,他坚决反对自由派)进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犹如乱麻的宪章危机。简而言之,阿姆谢尔是紧跟形势的一个人。他和他的弟弟们显然对德国那些竭力保住自己权位的王公们没有丝毫的敬意。萨洛蒙建议阿姆谢尔“不要在意符腾堡国王的言谈举止,因为我对他的了解要多过你:他的观点通常是错误的,他的见解经常变来变去,而且无论他勇敢还是懦弱都没有多大区别,因为我对一个小孩子的看法都比对这个国王的看法更有信心”。德国的革命浪潮在狂欢节达到高潮时,梅特涅让德国人领教了他的铁腕政策,对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伤心。即便这样一起规模不大的革命,也让阿姆谢尔亏了不少钱,安东尼造访法兰克福时便发现了这一点。1833年4月,由一个小型激进团体在法兰克福发起的叛乱以失败告终,是一个受欢迎的政治风波退潮的迹象。

第八章 突然的革命 - 17

在伦敦的内森也同样经受了政治动荡的影响。当然,英国发生的事件远没有欧洲大陆那么暴力。但是,如果没有注意到英国改革与法国革命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么便犯下了一个错误,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这点十分清楚,还因为无法找到一种方法来确定前者与后者是截然分开的。处在危险当中的问题如此类似:新闻自由;减少宗教干政(这已经导致了1829年严重的政治危机);选举权的扩展;宪章中国王相对于政府的地位以及上院相对于下院的地位;霍乱疫情也传播到了伦敦。更为重要的是,政治危机带来的财政后果也十分类似,可能伦敦没那么紧张刺激。如果英国的改革危机稍微再严重一点儿,那么詹姆斯可能就会发现他哥哥难以给他提供援助了。

从巴黎方面来看,格雷伯爵的辉格内阁起初似乎不可能存活下去。实际上,即便到1831年3月5日,即约翰·拉塞尔勋爵提出《改革议案》的4天后,詹姆斯写信给萨洛蒙说,他可以保证“皮尔、帕默斯顿和威灵顿即将掌权”。但这只是对他的工党老朋友的美好祝愿罢了(詹姆斯的这一信息来自于赫里斯)。在詹姆斯这方面,他更倾向于认为一个英国革命正在酝酿中,与他之前一年经历的革命相似,“因为如果议案通过了,那么这将给英国带来致命的打击;如果未能通过,那么肯定会带来大量的骚乱事件”。当议会在4月解散后,詹姆斯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对列昂内尔解释说:“如果改革议案获得通过,那么它会带来类似我这里的结果,国王想要夺走人们的所有权利,此举带来的结果与议案没通过一样的糟糕。”他也直接向内森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我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英国议会解散给人的第一印象让我感到与……法国极为相似,刚开始,没人觉得需要关注这些事,但随后我们的公债价格暴跌30%。我希望不要在英国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形。但是我非常焦虑……我们着手探讨实际情况吧。我对英国目前的形势一点都不乐观。

詹姆斯认为:“出现了大量敌视富裕阶层的情形,英国之所以直到现在仍保持强大的势力,完全是因为政府得到了富有阶层的支持。”改革议案似乎比较温和,但是“改革的支持者之后肯定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他迫切希望英国能够“叫停让人反感的自由精神进程”。“公众认为,议会改革将带给他们免费的面包和蛋糕,”他警告内森说,“就像这里一样,他们内心深处都是革命者。一旦改革议案获得通过,他们就会提出新的要求。”1831年10月,在布里斯托尔以及其他地区发生的骚乱似乎印证了他的判断。

列昂内尔承认法国和英国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我们这里爆发了革命,但现在仍然很平静;在英国,你身处革命之中,必须等待,直到它结束。”但是,他远没有他叔叔那么担心。这反映了他自由的思想。“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个改革议案对一些贵族产生了一点影响。”他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这是件非常好的事,一些大人物真的让人很难忍受,他们一直在各个阶层中制造的巨大差异将很快消失,英国社会将类似这里。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环境让人觉得非常愉悦。”

但是列昂内尔的态度是基于一种实用主义的考虑之上的:改革议案与公债价格之间的关系。1830年1月(公债价格为95.6点)~1831年5月间,同一公债的价格下跌20%——下跌的幅度仅比巴黎小了一点儿,但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巨大的跌幅。最严重的跌幅出现在1830年10月~1831年1月间(见图8.4),价格一直低于1829年的平均水平(91点),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834年。

第八章 突然的革命 - 18

尽管国际社会对伦敦的关注极为重要(就如它们对于巴黎的股市一样),英国国内的因素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比如,威灵顿公爵11月11日发表的反对改革的言论使得公债价格下挫了6个点,尽管下滑趋势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与此同时,随着英格兰银行储备减少,英国在1830~1831年出现了严重的货币紧缩状况,这也是激进派的费朗西斯·普莱斯第二年提出“制止公爵,索取(指提取)黄金!”这一著名口号的缘由。简而言之,形势开始表明,金融市场似乎希望改革议案获得通过。在巴黎,詹姆斯早在1831年便发现了这种联系,当时议案仅以一票的优势通过了二读。“改革派将获胜,”他在5月初说,“在目前不仅能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也能抬升股市。”列昂内尔对此表示赞同,期望议案通过能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他强烈支持塑造新的权贵阶层迫使上院通过议案。两人都开始着手准备,以防上院否决议案进而导致公债价格进一步下跌。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身在其中的人(即内森)对于改革与财政复苏之间联系看得并不那么清晰。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内森对威灵顿的认同——这导致他的窗户被示威者砸碎——使他本能地反对改革。但是,这也因为1831年3月之后的伦敦股市并没有巴黎那么跌宕起伏。实际上,1831年10月上院否决议案时,统一公债的价格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这甚至让英国政府中的一些人感到迷惑不解。贸易委员会的副主席查尔斯·波利特·汤姆森随后一个月与詹姆斯共进晚餐时,他宣称:“感谢上帝,我将一部分自己的钱投资在外国股市里,因为我认为我们国家非常虚弱,我很吃惊股票仍然保持这么高的价位。”不过,到1832年2月,内森似乎已经接受这样的观点,即改革议案将会获得通过。因为没有别的缘由可以解释他之后的态度,当时,威廉四世拒绝增设50个新贵族之后,威灵顿被要求组建一个反对改革的政府。当时查尔斯·阿巴思诺特对威灵顿说,

罗斯柴尔德……来告诉我说,当你与议会接触时,就表明你不会让目前期待改革的民众失望,不管你个人对改革的观点如何……你将会克服一切困难。他说,在富裕阶层中,人们担心反对改革的做法将会引起暴乱……他向我保证说,普遍的感觉是你将克服所有的困难,如果上述人群得到安抚,如果你掌握驾驭局势的主动权,那么你就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他说,他已经下定决心,尽他最大的能力提供资金支持,他非常自信能获得成功。

摩西·蒙蒂菲奥里更简洁地总结了内森的观点,即公爵“应该组建一个自由派政府,并且进行一些改革……他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因为世界不会顺从他的意志”。这相当于委婉地告诉威灵顿,让他自认失败,他在两天后也确实这么做了。

什么改变了内森的想法?比较明显的答案是,他本能地担心遭受另一次金融危机的袭击,上一年秋天,类似的金融危机将威灵顿赶下了台,而且统一公债的价格已经轻微地下跌,从5月9日的85点下挫到5月12日的83.25点——或许(如一些观察家怀疑的那样)内森也警告威灵顿,有关英格兰银行资金储备有可能再次耗尽。但是正如巴黎的“恐慌”没有列昂内尔预想的那么严重一样,预测格雷的回归将推高统一公债价格恢复至原先的水平同样被证明是错误的。公债价格实际上被威灵顿的辞职或被改革议案通过这件事严重地影响了;如果有什么值得庆幸的话,那便是(改革议案)得到了王室的赞同,使得公债开市时仅轻微下跌。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英国的罗斯柴尔德成员经历了某种政治换位。我们看到,早在1829年,至少有一些证据显示,内森和他的妻子、孩子的政治立场正在发生转变,因为工党当时反对犹太解放运动。此外,辉格党似乎比工党更有能力应付爱尔兰政治天主教和英国激进主义的新威胁。安东尼与列昂内尔对于辉格党1832年选举胜利的热情是十分真诚的,而且皮尔在国王的鼓动下,试图在1834年组成政府时,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罗斯柴尔德给予了支持。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内森并不愿意提供1 500万英镑的贷款给奴隶主,当时英国政府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巴克斯顿关于内森的回忆经常被引用,但是他们一起共进晚餐的重要意义却很少被提及。实际上,巴克斯顿是反奴隶制协会的领导人,他与内森的会面就是在废除奴隶制的法案获得通过之后。就如詹姆斯在法国革命之后,迅速地站到空想自由派一边一样,内森似乎也顺应了辉格党在英国的改革之风。

因此,当海涅试图将“罗斯柴尔德”描绘成一个革命者时,他无疑有些夸张了。但是他对于罗斯柴尔德兄弟无意支持反对党的判断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当改革来临时,他们便会接受,即使它伴随着暴力而来。


谢勇龙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法兰克福、意大利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

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拥有波尔多五个一级名庄中的拉菲酒庄和木桐酒庄,在法国朗格多克在的酒庄叫Aussières酒庄;在中国蓬莱也投资了一个酒庄;另外还有智利的巴克斯酒庄等葡萄酒资产。


精酿大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又要提到我昨天回答“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这本书可信度有多高?”中的《货币战争》

这本书

是一本哗众取宠、似是而非、混淆视听、耸人听闻的劣书,其荒谬性较之一百多年前的“洋鬼子的腿不能弯曲”之类有过之无不及。特别是其中将罗斯柴尔德家族描写成巨富,甚至类似洛克菲勒、肯尼迪那样的大家族,简直到了造谣地步 !

的确,罗斯柴尔德家族虽曾在19世纪风光一时,但由于坚持只在家族内部人员中传承,一直没有很好融入现代金融业;1865年就退出了美国市场,两次世界大战中又受重创,早已淡出了欧洲银行界的主流。

这儿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宗教、政治、民族、文化、经济等等的因素,那种将犹太民族看做带有集体犯罪的原罪,以这个民族整体为目标的世界性的反犹主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持续时间之长、残酷程度之烈、发生地域之广、参与人数之多,不仅是人类本身的耻辱,实际上就是一种反人类的非理性的集体犯罪,也是人类必须吸取的深重教训。

沙俄尼古拉二世的秘密警察炮制了《犹太贤士议定书》(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它在1922年再版的时候被改名为《由世界政府来征服世界》(World Conquest through World Government),国内互联网上流传的名称为《锡安长老会议纪要》。这个伪造文件提供了犹太人阴谋接管世界的“证据”,其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全球犹太领导人集会,组成了秘密组织和机构,制定了一项计划,意图控制和操纵政党、经济、新闻界和公众舆论,实现统治世界的目的。该“议定书”曾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出版,反犹主义者用它来支持所谓的犹太人阴谋论。

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纳粹政党利用这个“议定书”为其反犹意识形态和政策赢得支持。希特勒和戈培尔以此作为犹太阴谋的最大证据,确定他们有着一个严密的组织,在阴谋策划反对第三帝国,以及最终图谋掌控世界,声称德意志民族面临着“犹太人的威胁”,据以实施其惨无人道的灭绝犹太人政策。

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在那个时候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机构和资产全军覆没,战后靠了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艰难图存。

再加上由于下面这三条“家训”,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今只能靠红酒生意传承着总量递减的财富。而在金融业中,目前主要在欧洲做些并购重组业务,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资本总额不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

1、家族财富传男不传女(男女94/6%),灭了两个分支;
2、财富信息是“机密”永不公开(所以不上市);
3、尽量不与陌生人做生意(至今依然是合伙企业为主)

特别要提一下,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中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其产业结构与垄断组织相去甚远,这也就是金融创新如此活跃的一个原因。而《货币战争》所刻意描画的超然凌驾于国家政府乃至国际政治法律制度之上,拥有神秘权力的所谓“国际银行家”,恐怕除了存在于作者的丰富想象中,纯系子虚乌有。

结论:罗斯柴尔德家族远非像《货币战争》中所描写得那么富有!


陈思进

这么跟你说吧,所有文章里只要出现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多么牛的,那你也就没必要往下看了,第一,按照大部分文章所说,他们家族拥有几万亿甚至更多财富,那么钱投资在哪里了,什么?那是保密,那么一大笔钱你告诉我怎么保守的住秘密!其次,说该家族善于投资,那么,按照推理,以当初的20万来说,到现在恐怕要把全世界的钱赚完了吧!其实到现在他们家族每年的收入不过高盛的百分之一而已。其家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几次重大失误,首先,在美国崛起的时候,他们仍旧漠不关心,不看好美国,没有提前布局,失去了先机,便失去了商机,其次,在二战期间,希特勒的屠杀导致犹太人几乎灭绝,他们能幸免吗?最后,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他们在东欧的财富也消失了,你拥有了财富,但是你没有跟其匹配的政治资源,便如同烈火烹油,红楼梦里的贾家不也那样吗?在大国博弈面前,根本不存在两面派,你只能赌一方赢。最后再多的财富只会印证那句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以你看美国有钱人为啥都热衷于从政,因为他们不想当匹夫罢了。全世界也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