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融风险有多大?中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2018年,金融风险有多大?中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想要更全面地理解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换观察角度往往能有新的发现。以“复杂系统”的视角,可以有效梳理金融市场整体与部分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认识金融监管对降低金融市场风险的意义,为现有研究成果作有益的补充。

从中国金融市场近几年的实践来看,金融机构及市场各细分领域在微观层面遵守各自监管部门的监管指令方面并无太多变化,但各主要类型的金融资产价格均出现异动,即系统在宏观层面的风险暴露。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加强,出现了诸多传统监管框架所不能覆盖的新领域。2018年,金融风险有多大?中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金融同业业务在2015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地把债券作为最终目标资产,这种关联性直接导致了随后几年债券市场的波动加剧,包括在2016年底出现了市场异常波动的风险状况。这种新的关联架构的微观主体没有违反监管要求,其风险是宏观层次上的。组成部分的正反馈作用——新的业务模式使同业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景气度趋于一致——让系统整体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加。

投机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都存在,它无法消除,但可以被惩罚。比如当股票指数在日内波动超过一定幅度,该偏离方向的股指期货交易可以考虑临时征收惩罚性投机税。这种非对称性成本有助于投机者保持冷静,防止过度的投机行为产生的自我加强效应破坏金融市场秩序。

无论是2008年次贷危机还是2017年前美元的走强,都一度冲击中国包括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但时间证明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和稳定性。短期投机行为的打击仍然是必要的:金融市场的动荡一旦对公众预期和行为产生强烈影响,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经济体系可能会偏离既定航向。2018年,金融风险有多大?中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金融市场的绝对稳定有些太过理想,因为在复杂系统中总是存在着波动。但是可以期待,通过对金融市场内部正负反馈机制的管控、通过高效稳定的金融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从而形成相辅相成的经济体系,中国金融市场有望在长期发展中展现出稳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