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融風險有多大?中國需要解決這些問題

2018年,金融風險有多大?中國需要解決這些問題

想要更全面地理解中國金融市場風險,變換觀察角度往往能有新的發現。以“複雜系統”的視角,可以有效梳理金融市場整體與部分的作用機制,有助於認識金融監管對降低金融市場風險的意義,為現有研究成果作有益的補充。

從中國金融市場近幾年的實踐來看,金融機構及市場各細分領域在微觀層面遵守各自監管部門的監管指令方面並無太多變化,但各主要類型的金融資產價格均出現異動,即系統在宏觀層面的風險暴露。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加強,出現了諸多傳統監管框架所不能覆蓋的新領域。2018年,金融風險有多大?中國需要解決這些問題例如,金融同業業務在2015年前後開始大規模地把債券作為最終目標資產,這種關聯性直接導致了隨後幾年債券市場的波動加劇,包括在2016年底出現了市場異常波動的風險狀況。這種新的關聯架構的微觀主體沒有違反監管要求,其風險是宏觀層次上的。組成部分的正反饋作用——新的業務模式使同業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景氣度趨於一致——讓系統整體的不穩定性明顯增加。

投機行為在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都存在,它無法消除,但可以被懲罰。比如當股票指數在日內波動超過一定幅度,該偏離方向的股指期貨交易可以考慮臨時徵收懲罰性投機稅。這種非對稱性成本有助於投機者保持冷靜,防止過度的投機行為產生的自我加強效應破壞金融市場秩序。

無論是2008年次貸危機還是2017年前美元的走強,都一度衝擊中國包括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但時間證明了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韌性和穩定性。短期投機行為的打擊仍然是必要的:金融市場的動盪一旦對公眾預期和行為產生強烈影響,包括金融市場在內的經濟體系可能會偏離既定航向。2018年,金融風險有多大?中國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金融市場的絕對穩定有些太過理想,因為在複雜系統中總是存在著波動。但是可以期待,通過對金融市場內部正負反饋機制的管控、通過高效穩定的金融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從而形成相輔相成的經濟體系,中國金融市場有望在長期發展中展現出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