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竖蛋,纯属扯蛋

春分竖蛋的说法流传甚广,来看看一则新华社的新闻:

春分“竖蛋”你能竖几个?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春分“竖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春分竖蛋,不仅在我国流行,现在每年春分,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做竖蛋游戏,这一中国习俗已经成为“世界游戏”。

“竖蛋”的玩法很简单,就是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或是“立”起来。

为什么春分这一天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呢?这是因为春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鸡蛋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

王来华表示,有兴趣的公众不妨在春分这一天试着竖蛋,看自己能“竖”起来几个。

负责任地说,“春分竖蛋更容易”是纯属扯蛋。

春分的常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

春分的谚语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谚语都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总结出来的,因此并不是全国都通用。

为什么说春分竖蛋是扯蛋

首先,全年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能竖蛋,并且,竖蛋的成功率并没有日期之分。

搞怪纪录 竖蛋

2005年09月18日海峡都市报

春分竖蛋,纯属扯蛋

9月14日,既不是春分也不是秋分。

“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这个理由也完全不成立。前面说过,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春分对地球的意义是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而已,但也仅仅是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而已,并非是全年只有春分(或秋分)这一天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

说春分竖蛋更容易的第二个理由居然是“鸡蛋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说的就像除了春分这一天鸡蛋蛋壳表面就光滑、就找不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似的。

但是,春分竖蛋确实是中国很古老的游戏。

为什么春分要竖蛋呢?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春分竖蛋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几乎可以明确说的是,典籍和民间传说中,这个问题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我们只能来揣测:

春分之所以要竖蛋,是与春分的特点密不可分的。

春分的特点就是前面说的,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白天与黑夜是一样长的。

这个特点,能够非常完美的诠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内核: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昼为阳,夜为阴。在春分这一天,白天与黑夜一样长,也就是说阴阳在这一天完全平衡。

于是,我们揣测,由于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春分昼夜平分,因此这一天阴阳平衡,而竖蛋这个游戏的核心就是平衡,因此,在春分这一天玩这样一个体现平衡的游戏就理所当然。

这大约就是春分竖蛋这个习俗的来历。

微私塾|每天一点国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私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