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每天給孩子一個育心故事

有一次,父親帶著伊爾莎,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腳底下,星羅棋佈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叉扭曲的街道,一條條通往羅馬廣場。

“好好瞧瞧吧,親愛的孩子,”父親溫柔地說:“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達不到目的地,你就走另一條路試試!”

此後好長時間,伊爾莎一直記住父親對她的教導。伊爾莎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她一直在為此努力,卻沒能如願。

有一天,伊爾莎遇到了一位朋友,她的毛線衣顏色樸素,但編織得極其巧妙。

“多漂亮的毛線衣呀!是自己打的嗎?”伊爾莎問道。

“不”,她答道,“是維黛安打的,她在美國學的。”

突然,一個大膽的念頭湧進伊爾莎的腦中:為什麼不先從毛線衣入手,自己設計、製作和出售時裝呢?

伊爾莎畫了一張黑白蝴蝶花紋的毛線衣設計圖,請維黛安太太先打一件,實在漂亮極了。為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伊爾莎穿著這件毛線衣,參加了一個時裝商人的午宴,結果,一家大商場的代表當場向伊爾莎定購四十件毛線衣,兩星期內交貨。伊爾莎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著一朵幸福的雲。

“兩星期要四十件?這根本不可能。”當伊爾莎站在維黛安太太面前時,她說:“你要知道,織這麼一件毛線衣,我幾乎要花上整整一星期時間啊!”那朵幸福的雲突然消失了。伊爾莎垂頭喪氣地告辭了。半路上,伊爾莎猛然止步,心想:這種毛線衣雖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還會有別的婦女能織。

伊爾莎走回維黛安太太的家,向她陳述了自己的想法,並得到了她的支持。兩人想盡各種辦法,終於找到了二十位懂得這種特殊針織法的婦女。兩個星期後,四十件毛線衣從伊爾莎新開的時裝店,被裝上開往美國的貨輪了。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伊爾莎的時裝店裡流出來了。

隨著事業的發展,伊爾莎計劃舉辦一次大型的時裝展,但在離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時候,縫紉姑娘在另一家時裝店的挑撥下跑光了。這回該從哪兒殺出一條出路呢?看來,伊爾莎的展覽會不得不推遲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縫成的衣服了。啊!為什麼不可以搞一個未縫成的時裝展覽會呢?

時裝展覽如期開幕了。這真是與眾不同的一個展覽會呀!有的大衣沒有袖子,有的只有一隻。伊爾莎展出的時候只處於最初階段,有的只是一片布樣。但從中仍然可以顯示出這些時裝縫成後的顏色和式樣。這次的展覽,更加激發了顧客的興趣,前來訂貨的人絡繹不絕。

父親的教導讓伊爾莎的人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難道不是嗎?對於每個孩子而言,通向他們人生廣場的路有何止一條呢?對我們的父母而言,通向教育孩子成功的路又何止一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