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钱币出现。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货币不断发展。就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需要,货币慢慢发展至今。不同时代的货币也代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像近代化的演进,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当代的风俗习惯及社会风气。

作为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历史悠久、变化无穷、形式多样的古币。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中国货币至少经历了从贝币到“半两”到“五铢”到“通宝”乃至现今流通的纸币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形成一种极具中国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与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

下面是各时代货币的介绍: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一、贝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经过加工的天然贝类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玲,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贝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

“贝币”为历史货币,不仅为中国的古代经济立了丰功而且还对中国文化,风俗,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从现行的中国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与钱币发生关联的事物或行为都有贝旁,如:货、、贸、、贿、财、贪、贫、费、赔、赎等等。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二、秦汉钱币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货币种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战国货币的流行。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后来到了汉代,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不过这种名称已渐渐的开始和其重量分开了,如秦半两原重半两,重量和名称相符,汉时有所改变。这时的铜钱仍是由地方铸造,重量与名称往往不符。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最长久的钱币,因而铸造量大,钱币数量众多,同其他稀有币相比就很不值钱了。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动乱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处在分裂、混乱和战争之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现重物轻币的现象,金属铸币的流通范围明显减少,货币功能萎缩,钱币的标准不一,形制各异,减重普遍。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四、隋唐钱币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行了一种新钱“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宝文钱,此后钱币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开始以纪年为主。开元钱当初规定每十文为一两,每文的重量为钱,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钱”。使“两”以下的重量单位的十进制原则得以确立,促进了中国古代衡法的演进。开元钱的形制虽然比较统一,但因铸年长久,所以版式极多。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五、宋代钱币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铸币业极为发达的时期,不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是继新莽之后的又一高峰。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六、元明清钱币

到了元代,纸币成为流通中的基本货币,铜钱在流通领域中已不占有主要地位。 明代一直是大力推行纸币,钞为主、钱为辅的货币制度。清朝的钱币,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额用银,小额用钱,但是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的古代货币有一段很长的发展史,因为人民的需要和思想一直不断进步,才有货币的不断改良,也才有最早的牲畜货币一直延续至今的反伪钞票。中国古代钱币有成千上万种,例如金银、布帛、纸币等等,而钱币只是其中一种。从上述中我们了解到每时期盛行的钱币及由来,也了解了一些当时的社会风气,因为有些钱币会反映当代世俗风情。像厌胜钱就是当时的护身符,可想而知当时一定有宗教信仰,还有一些非常有纪念价值的钱币已做怀旧、定情的用途。如此长远的历史描述着生活的经验与先人智慧的累积,每一段变革都值得我们讨论及省思。我国的古钱币历史可真是源远流长啊,也可从此看出中国的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作为拥有这么多历史文化意义的物品,它是值得人们在乎、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