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3個表現在說明被過度餵養 家長們留意了嗎?

“寶寶,不要看電視了,吃飯吧”

吃了一口~

“寶寶,乖,再吃完一口就不吃了”

……再吃了一口~

“寶寶乖,再多吃幾口這碗飯就吃完了哦”

…………

寶寶這3個表現在說明被過度餵養 家長們留意了嗎?

上面這個小場景固然看起來有點好笑,但事實上的確是許多家庭的縮影。中國式的家長總是以為“吃得飽,穿得暖”就是人生大事,所以拼命給孩子吃到撐。

這種行為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度餵養」。

一、什麼是過度餵養?

過度餵養指的是寶寶攝入的能量與營養素遠遠超越機體所需,從而呈現以消化不良為主的綜合徵。嬰兒時期可表現為:

1、體重不增加或減輕;

2、嘔吐,吐奶時用拍嗝也不能緩解;

3、水樣便,腹瀉經常有泡沫,並且為綠色。

而形成過度餵養的最主要緣由在於:

家長以為寶寶應該進食這麼多的食物,會促使寶寶儘量多吃。

寶寶這3個表現在說明被過度餵養 家長們留意了嗎?

二、過度餵養又有什麼危害?

許多家長以為,過度餵養沒有什麼危害性,最多也就是個消化不良,實踐上卻並非如此:

1、易招致腦疲倦:為了消化過多的食物,孩子的消化道會停止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絕大局部用於消化道。而腦細胞卻會因而而暫時缺血,腦供血越少,對大腦的危害性就越大。

2、招致過食性腹瀉:由於攝入過多的營養物質,招致胃腸道的功用紊亂。這時有可能呈現過食性腹瀉,這品種型的患兒應在限制飲食的同時,還應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和消食片,以協助其消化。

3、增加兒童瘦削的風險:曾有研討標明,兒時形成的過量飲食習氣能夠抑止持續到將來的成人階段。並且在嬰幼兒時期攝入過多的蛋白質還會刺激胰島素生長,使得內分泌形成紊亂,容易構成瘦削的體型。

三、如何避免過度餵養?

1、嬰兒期應進步母乳的餵養次數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提早獨立或是各種緣由,總是會過早給孩子添加斷奶食品。而進步嬰幼兒的母乳餵養次數,讓寶寶食用輔食的時間推延,有助於減少兒童超重和瘦削的概率。

寶寶這3個表現在說明被過度餵養 家長們留意了嗎?

2、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氣和生活方式

1、嬰兒時期:

在前六個月的時間裡,母乳即可滿足寶寶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每天應少食多餐,若是體重達不到規範時,應恰當增加餵奶次數。

在6-12個月內,除母乳餵養外,還可恰當增加非乳類的食品。像是嬰兒營養米粉、菜泥、果泥等食物,後期還能夠轉為以固體食物為主的膳食。

2、兒童時期:

①少吃零食:家長應限制孩子攝入零食的量,並且不宜過早地讓孩子接觸到。

②規律的進食時間:每天的一日三餐均應在固定的時間,飯前不宜讓孩子過多飲食。即使需求加餐飲食,也應該定點。

③飲食量由孩子決議:孩子從出生開端就能夠控制本人的食量,不需求家長過多敦促。若是他這餐飯食用缺乏,在下次飯點將會進步進食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