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在痛苦中沉没,就在痛苦中爆发

雷军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旦选择创业,就选择了一个痛苦的人生,压力、困惑、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成了铺路石。”

大家都知道创业难,因为创业要求个人实力,通常是在综合能力无短板的情况下在某一专项能力很强,创业者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

创业,不在痛苦中沉没,就在痛苦中爆发

创业,不在痛苦中沉没,就在痛苦中爆发

创业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可能只要写好代码就行;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总监,不单要懂代码,还要会管理团队;

如果你是一个CTO,就必须要具备战略的眼光和能力;

而如果你是一个CEO,你要负责找人、找钱、找资源。

创业,不在痛苦中沉没,就在痛苦中爆发

找准风口,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也不容易。

资本热潮时,很多人都在谈创业,谈论脑子里数不尽的创意,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确有幸运的人,在这股浪潮中捞得一桶金,更多的人,还在熬着。

不少创业者,缺乏对市场、用户的了解,也缺乏对商业的思考,完全从个人角度去猜测用户的需求,然后埋头做产品开发。

正应了那句话:有一种创业叫做我觉得用户需要,我觉得有市场。

都说站在风口猪也能飞,项目融资是否顺利与资本市场环境以及行业风口息息相关。但把握住风口本身就非常考验人的能力与智慧。

在当下的市场中,你所认为的产品解决的痛点,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产品可以解决,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精神享受上的,没有太大的差异性。

配套设施、文娱内容、数据生意早就有人垄断了,哪还有多少独角兽的地方?

况且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福利也正在消失。

创业,不在痛苦中沉没,就在痛苦中爆发

创业融资也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你有一个好产品或好项目就行。

相信有不少人会因为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某项目拿到投资,觉得自己的项目比他好,一定也可以拿到投资。

我曾问过一些投资人,他们为什么投资了某些项目,尽管有些看起来挺一般的。

他们回答大都是:创始人教育、从业背景很好,或者他们和创始人是校友、朋友。

为此有人说:“资本并没有冷,不过是不再蠢,不再轻易往一个行业上投资几十个1000万,更不往一个值100万的人身上投1000万。”

很多人不知道投资人很多时候在投人,而不是只看产品。

创业,不在痛苦中沉没,就在痛苦中爆发

创业者时刻面临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生死困境。创业的苦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被称为现实版“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在最困难的时候,特斯拉面临资金短缺、员工离职、美国次贷危机等多重打击。

创业,不在痛苦中沉没,就在痛苦中爆发

马斯克一度精神崩溃,多年以后,马斯克把这段经历形容为“一边嚼着玻璃,一边凝视死亡的深渊”。

他的女友莱莉则称马斯克当时看起来就像个“行走的僵尸”,好像随时会猝死。

有创业者说:一旦选择创业,一年365天24小时就像螺旋般永不停息地运转。

对于创业者而言,公司的发展让他们不得不快速成长。

很多时候,他们的成长速度会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甚至会处于一直不停被外界逼着成长的状态。

茅侃侃,很多人心目中的创业英雄:初中毕业,电脑天才,3亿投资,京城IT四少。

年少成名的他一直被声名驱赶着,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孤独,后来因电竞项目破产走向末路,烧煤炭自杀,未留遗书。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以为的毫无征兆,其实他早已挣扎得精疲力尽。

在京东面临倒闭危机时,刘强东一夜白头;在创业维艰时,任正非半夜常常哭醒。

从年少创业到白头,30多年,宗庆后依然坚守一线;从高峰跌入谷底,褚时健说“人生不要有太多计较”。

创业,不在痛苦中沉没,就在痛苦中爆发

创业不易,对于那些创业成功的人,我们要给予掌声;对于那些倒下的人,我们也同样要给予尊重和肯定。

一切的沉没,都有过难忍的挣扎;一切的爆发,都有过长久的沉默。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