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岳飛是民族英雄,真實的歷史岳飛是什麼樣的人物?

鐵血上士110335511

真實的岳飛一個純粹的愛國者、民族英雄和傑出的將帥,但卻是個政治上的小孩。



岳飛的軍事才能就不用多說了,他一手帶出來的岳家軍,是南宋戰力最強的軍隊。就連金人也有云: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家軍在北伐抗金的戰場上是屢戰屢勝,取得郾城、潁昌和朱仙鎮等大捷,讓金軍聞風喪膽。可以說,南宋的半壁天下,主要就是靠岳飛一手撐起來的。



但在政治上,岳飛卻泛善可陳。

岳飛愛自己的民族,更忠於大宋。但他忠於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宋,而不是現實中的宋高宗!

所以,他在宋高宗面前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誤,讓宋高宗逐漸害怕他,反感他。反感岳飛的擁兵自重,反感岳飛的直搗黃龍迎二帝,反感他的功高蓋主。最後,宋高宗終於對岳飛殺心。而秦檜等奸臣,正是揣摩出宋高宗對岳飛的厭惡,才最終冤殺了這位民族英雄。



在政治的角度來看,宋高宗眼裡,自己的權勢比民族尊嚴比收復河山要重要得多;而在岳飛眼中,還我河山才是他畢生的目標。兩人認識上的矛盾,註定了岳飛的悲劇。

所以,岳飛不是完人,但他卻是值得後世敬仰的英雄!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殘忍。因為經過嶽粉們幾百年的洗腦,岳飛做為“民族英雄”的形象根深蒂固。

中國老百姓認識的岳飛大都來自於評書,和小說。真實的岳飛消極避戰,保存實力,是一個極其殘忍的軍閥。1123年就從軍到1142年因為,消極避戰,抗旨畏敵被高宗奪了兵權,想威脅高宗皇帝奪回兵權,居然敢聯合部下張憲,編造金國進攻的謊言,雖然只是想重新回到部隊,但是宋法律就是犯下謀反罪,經過大理寺三個月的審理,罪名成立,經刑部合議被處死。是南宋唯一處死的武將。南宋對金的決定性戰役,岳飛也是唯一一個都沒有參加過的大將。岳飛被高宗賞識破格提拔的1134-1138年,南宋沒有多少大的戰役,岳飛是靠打偽齊劉豫和鎮壓農民起義鐘相楊么起家的,真正對外的仙人關和大議鎮,岳飛都沒有參加。岳飛被神話的1140年的第四次“北伐”,其實就是岳飛抗旨畏敵不援友軍的罪行。1139年末,金國就來進攻南宋,先於西路打殘吳璘(吳玠1139年病逝),後進攻東線韓世忠,分兵牽制韓世忠以後。主力向順昌進攻。張俊,楊存中,王德和金兵苦鬥,順昌只有劉錡的兩萬步兵。南宋的存亡,看起來只有高宗心腹,擁兵十萬的岳飛能拯救。況且順昌地形很可能和金主力野戰,擁有南宋唯一三萬騎兵的岳飛,無疑是最佳人選。高宗命令岳飛支援劉錡,去順昌對抗金國主力。結果岳飛抗旨不支援順昌劉錡,置國家存亡不顧,置友軍生死不理,反而與金國主力背道而馳。在金兀朮的主力猛攻順昌的時候,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出盡風頭,連克潁昌、蔡州、陳州、鄭州等地,還好劉錡神勇,苦戰兩個多月於潤6月12日,擊敗金主力破鐵浮屠於順昌,逼金主力撤軍回國。這個時候岳飛才於潤6月20日,“趕”到堰城,穎昌“收復失地”,和最弱的一支金兵打了一戰。規模非常的小,而且只打了半天,“獲戰馬兩百餘騎”。7月岳家軍王貴和姚政在穎昌遇一萬五千金兵的進攻。根據《王貴穎昌大捷奏》記載殺敵五百(後被嶽王孫子岳珂篡改成五千)這一戰是金國主動進攻,並不是嶽粉們吹噓的是岳飛一路打的“金國潰不成軍”。1140年9月,岳飛看其他血戰多月的張俊,劉錡撤軍休整。居然喊要“直搗黃龍”,嚇的高宗以為岳飛真的要去打金國,忙下詔“不得深入”防守河南。實際上岳飛嘴裡喊著“直搗黃龍”,行動上卻是逃跑。讓金國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張俊,楊存中,王德血戰數月保護下來的河南。

《宋史 高宗本紀六》中關於岳飛的記錄: 5月: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劉琦第一次擊敗圍攻順昌府的金軍。 6月:岳飛被封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宗弼率軍攻打順昌府;順昌之戰後,完顏宗弼返回汴梁;岳飛部下牛皋在京西和金軍作戰;劉光世進軍和州;岳飛在率軍支援劉錡路上收復蔡州; 閏6月:王德攻破宿州;岳飛部下張憲擊敗韓常,收復穎昌、淮寧;岳飛部下郝晸收復鄭州;李興收復汝州、伊陽等;張俊收復亳州,幾日後張俊放棄毫州,回壽春。 7月:岳飛部下張應、韓清收復西京;李興收復永安軍;岳飛和完顏宗弼的郾城之戰;岳飛部下楊再興、王蘭戰死小商橋;岳飛部下王貴、姚政聯合擊敗進攻穎昌的金兵;岳飛班師軍潰,穎昌、蔡州、鄭州等均被金軍佔有。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興小紀》、《宋史全文》等宋代資料都記載岳飛是擅自撤軍的,並沒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讓其撤退,內容大同小異。如: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0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意淫杜撰出十二道金牌,就是想掩蓋岳飛,不戰而逃,丟失河南的罪行。宋三百一十九年曆史,從來沒有用金牌調動過部隊。宋文字發達,下詔書既能清楚表達命令的意思,又方便追查責任,正是有詔書的記載,我們才得於知道真相。

1141年金兵又來進攻南宋,高宗親自指揮,讓張俊,劉錡,楊存中正面抗擊,韓世忠水路側擊,擁有南宋唯一騎兵部隊的岳飛斷金退路,岳飛又抗旨離前線450裡不前。可以看出來1140年到底誰把誰打慘了。高宗連下十五道詔書,催促岳飛進軍斷金退路。大敵當前,岳飛卻和高宗玩起了“拖延戰術”和高宗上起來回十多天的奏摺遊戲,結果,整個戰役結束岳飛離戰場依然三四百里。直接導致宋軍擊敗金兵,在追擊途中遇伏,本來全殲金國主力的機會,反讓宋軍損失六萬精銳。

1141年高宗手詔,全面幾詔,展示給大家一起看看。 第一詔,據深報,虜人自壽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廬州界上,張俊、劉琦等見合力措置掩殺。卿可星夜前來江州,乘機照應,出其前俊,使賊腹背受敵,不能枝梧。投機之會,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賊,當即就道。付此親札,卿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三,發於正月二十九日。《高宗本紀》裡面有講到,正月二十九日下令楊沂中嶽飛援淮西,此條日期確信無疑) 。 第二詔.比以金賊侵犯淮西,已在廬州,張俊、楊沂中、劉琦見併力與賊相拒。已親札喻卿,乘此機會,提兵合擊,必成大功,副卿素志。卿可星夜倍道來江州,或從蘄、黃繞出其後,腹背擊賊。機會在此,朝夕須報,再遣親札,想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四。排序沒有問題,時間並沒言明,所以略過不談。 第三詔,虜犯淮西,與張俊和州相拒。已遣親札,趣卿倍道前來,合力擊賊,早夜以俟。卿忠智冠世,今日之舉,社稷所繫,貴在神速,少緩恐失機會也。再遣手札,卿當深悉。七日。付岳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五。時間有備註。 第四詔,虜寇聚於淮西,張俊、楊沂中、劉琦已於和州巢縣下寨,與賊相拒。韓世忠出兵濠上。卿宜倍道,共乘機會。前所發親札,卿得之,必已就道。今遣張去為往喻朕意,卿更須兼程,無詒後時之悔。諒卿忠智出於天性,不俟多訓也。付岳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六。 第五詔,昨得卿奏,欲合諸帥兵破敵,備見忠誼許國之意,嘉嘆不已。今虜犯淮西,張俊、楊沂中、劉琦已併力與賊相拒。卿若乘此機會,亟提兵會合,必成大功。以朕所見,若卿兵自薪、黃境出其後,腹背擊賊,似為良策。卿更審度,兵貴神速,不可失機會也。再遣親札,想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七。 第六詔,比屢遣手札,並面諭屬官,仍遣中使趣卿提兵前來,共破虜賊。諒卿忠憤許國之心,必當力踐所言,以攄素志。今據歸正人備說,金賊桀黥頭首皆在淮西。朕度破敵成功,非卿不可。若一舉奏功,庶朕去年宥密之詔,不為虛言。況朕素以社稷之計,倚重於卿,今機會在此,曉夕以佇出師之報。再遣此札,卿宜體悉。十五日。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八。 第七詔,屢發手詔,及毛敦書、張去為繼往喻旨,朝夕需卿出師之報。覽二月四日奏,備悉卿意,然事有輕重,今江、浙駐蹕,賊馬近在淮西,勢所當先。兼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琦、李顯忠等皆已與賊對壘,卿須親提勁兵,星夜前來蘄、黃,徑趨壽春,出其賊後,合力剿除兇渠,則天下定矣。想卿聞此,即便就道。再遣親札,宜深體悉。付岳飛。御押。一共十五詔,全面七詔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


1141年3月此戰結束,高宗對岳飛徹底失望,借犒賞之名,升張俊,韓世忠做樞密使,岳飛做樞密副使,實際上是奪了兵權。1141年4月剛剛當上樞密副使的岳飛和張俊一起巡查淮西防務,岳飛居然公開言論,“楚不可守”提議放棄淮西地區,動搖軍心,張俊忙上報朝廷。高宗一怒降岳飛為節度使,岳飛的言論也激怒了御史(岳飛丟失河南以後,淮西地區就是抗金的屏障),遭到御史接連彈劾。按宋法律,大臣遭到彈劾必須辭職。岳飛辭職與岳雲一起回到廬山,按規定岳飛應該一月兩次彙報朝廷,岳飛置之不理。反而竄通張憲編造金國進攻的謊言,想逼高宗讓其重掌兵權。

紹興十一年四月,岳飛竟然提出放棄淮西、山陽這一想法,這可把皇帝趙構惹火了。“上謂大臣曰:‘山陽要地,屏蔽淮東,無山陽則通泰不能固。敵來徑趨蘇、常,豈不搖動?其事甚明。比遣張俊、岳飛往彼措置戰守,二人登城行視,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而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及是,飛自楚州歸,乃令卨論其罪,始有殺飛意矣!”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一》 “紹興十一年七月戊戌…右諫議大夫万俟卨言:‘樞宻副使岳飛議棄兩淮地,專守大江以南。且飛提重兵十餘萬,無橫草之勞,倡言棄兩淮以動朝廷,此不臣之漸也。’”《中興小紀·卷二十九》宋·熊克撰


御史中丞何鑄和殿中侍御史羅汝楫連上六章彈劾岳飛。其內容與万俟卨奏章大同小異。概括起來,他們指控岳飛犯有五大罪狀:一是於淮西之役“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二是在楚州“對將佐謂山陽為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三是“自登樞筦,鬱鬱不樂,日謀引去。嘗對人言‘此官職,數年前執政除某而某不願為者’。妄自尊大,略無忌憚”。四是“不避嫌疑,而妄貪非常之功”(指妄言建儲)。五是“不量彼己,而幾敗國之大事”(指妄言北伐),特別是對岳飛“山陽為不可守”之說,頗為激憤,雲“使飛言遂行,則幾失山陽,後雖斬飛何益!乞速賜處分,俾就閒祠,以為不忠之戒”。他們一致認為,岳飛已經“大虧忠節”,“忠衰於君” 理應清除,不懲戒不足以激起忠義之氣。 万俟卨等人對彈劾岳飛毫無忌諱,光明正大地將前後所上奏章全都抄了副本,一併交與岳飛,讓其備以申辯。

按宋法律,大臣遭彈劾,就應該辭職,朝廷批准了岳飛的辭職。

1141年9月,岳家軍副統制王俊,實名舉報岳飛,張憲。舉報內容是,張憲讓王俊,王貴等人謊報金國進攻,把部隊開到襄陽以後,“裝”造反,逼高宗讓岳飛重掌兵權。

岳飛案是經過大理寺三個月審核,刑部合議,罪名成立,證據確鑿的,岳家軍副統制王俊實名舉報,包括王貴,姚政、傅選、龐榮,牛皋等九名高級將領都是跟隨岳飛多年的老部將。九名高級將領出庭做證。鐵證如山。 來看看岳飛事發時,下屬將領的態度 。

被告發:岳飛、張憲、岳雲 。

揭發的 岳家軍將領:王貴、姚政、龐榮、董先、傅選、李興、徐慶、牛皋、王俊、胡閎休、李道等

鄂州御前諸軍權都統制王貴,岳飛發小,跟著王俊告發岳飛 。

遊奕軍統制姚政,岳飛同鄉,和右軍統制龐榮一塊跟著王俊告發岳飛 。

踏白軍統制董先親自到大理寺作證,證明岳飛曾經議論過朝廷和皇帝。

背嵬軍統制傅選主動參與告發岳飛 還有左軍統制李興。

前軍副統制王俊。 實名舉報,情願不實反坐。

岳飛案大理寺審理了三個多月,如果是“誣陷”。高宗皇帝要“冤”殺一個小節度使,三天足夠了。岳飛案三人處死,岳飛,岳雲,張憲,六人刑罰,

於鵬——為所犯虛妄,並依隨岳飛寫《諮目》與張憲等,妄說岳飛出使事,並令張憲妄供探報。

孫革——為依隨岳飛寫《諮目》與張憲,稱“措置擘畫”等語言,並節次依隨岳飛申奏朝廷,不實。

王處仁——為知王貴申奏朝廷張憲背叛,洩漏供申岳飛,並說與蔣世雄。

蔣世雄——為見王處仁說,王貴申奏朝廷張憲待背叛事,於岳飛處復。

僧澤一——為制勘虛妄,並見張憲等待背叛,向張憲言:“不如先差兩隊甲軍防守總領運司衙門”,並欲與張憲詐作樞密院札子,發兵過江;及要摹榻樞密院印文。

智浹——為承岳雲使令,要將書與張憲等,並受岳雲金、茶、馬,令智浹將書與張憲等,共估錢三百二貫足。

(法寺判決):岳飛等所犯,內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並系情理所重;王處仁私罪流,岳雲私罪徒,並系情理重;蔣世雄、孫革、於鵬並私罪徒,並系情理稍重;無一般例。令奉聖旨根勘,合取旨裁斷。

有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餘並依斷。於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除名。內:於鵬、孫革永不收敘,於鵬送萬安軍、孫革送潯州、王處仁送連州、蔣世雄送梧州,並編管。僧澤一決脊杖二十、刺面、配三千里外州軍牢城,小分收管。智浹決臂杖二十、送二千里外州軍編管。 岳飛、張憲家屬,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月具存亡聞奏。 出榜曉諭:應緣上件公事幹涉之人,一切不問,亦不許人陳告,官司不得受理。

有些人極不情願面對岳飛由於違法犯罪被高宗皇帝賜死的史實,刻意迴避岳飛與宋高宗的矛盾,有意轉移話題,煞有其事地討論“岳飛是誰殺死的”如此荒謬的話題,來蠱惑一些不明岳飛死因的人。用心險惡,誤導大眾。

岳飛是高宗親自下旨賜死,為什麼罪名會跑到秦檜,張俊頭上?因為皇權社會 皇帝要殺誰都不可能是冤枉的。所以岳飛孫子必須讓人們感覺岳飛“冤枉”,那麼岳飛必須是一個能殺的了岳飛又不是皇帝的人殺的。秦檜和張俊無疑是最佳人選。於是就有了,秦檜許張俊接管岳家軍,讓張俊幫忙殺岳飛的謊言 ,其實這謊言完全經不起推敲。高宗收兵權時張俊是第一個交兵權的,證明張俊打戰三四十年,已經厭惡帶兵打戰,而且高宗收兵權,已經說明無論如何不會再讓四大將,重掌兵權。而且,岳飛因為想奪回兵權被處死,張俊難道也想步人後塵,去要挾皇帝要兵權?為了讓人們感覺岳飛“冤枉”,又編造了“莫須有”一說。1141年正月,韓世忠和岳飛一樣抗旨按兵不動,韓世忠是最後才參加戰鬥的,韓世忠和岳飛一樣有抗旨畏敵的罪行。岳飛被抓,秦檜約談韓世忠,韓世忠“臉色懼變”,只問了一句“何罪?”秦檜回答“謀反”,韓世忠“再不發一語”。韓世忠自己的罪行都沒有洗脫乾淨,怎麼可能去“斥責”秦檜 ,趟岳飛謀反的渾水?韓世忠雖然勇敢,但絕對不是傻子。

“莫須有”一說最早來至於,宋史學家熊克書中,熊克標註來自於野史,而且,原文的意思是,岳雲寫給張憲的書信,被張憲看後燒燬了,沒有找到書信這個證據,但是有岳家軍九名將領做證,又有張憲和其他同案六名案犯的供狀,不需要找到書信,一樣可以定謀反罪。

再來說說“孝宗為岳飛平反”。按岳珂的說法“岳飛沉冤得雪”,真的嗎?孝宗皇帝登基大赦天下,大赦天下所有罪犯,岳飛家屬是和童貫,蔡京家屬一起赦還 。孝宗皇帝還特別強調“坐事以歿”,申明岳飛是罪有應得。

嶽霖卒於紹熙三年(1192年)十月,壽年六十二歲。其時嶽霖在廣州做官(知廣州),臨終執其三子岳珂手遺囑:“先公之忠未顯,冤未白,事實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沒。餘初罹大禍,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於見聞,訪於遺卒,掇拾而未及上,餘罪也。苟能卒父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嶽霖卒後由岳珂從嶺南護喪北歸。 這是岳珂自己的記載,也就是他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一邊說岳飛“沉冤得雪”,一邊記錄他父親臨死前,讓他一定為岳飛伸冤。從岳珂的人品來看,精神分裂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岳珂的父親臨死前都還在讓岳珂為岳飛伸冤,孝宗皇帝為岳飛平反,岳飛“沉冤得雪”一說,又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嘉泰四年(1204)六月二十日,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寧宗趙擴為推進“開禧北伐”,採納宰相韓侂冑的建議,將岳珂先生為岳飛所作的辨白文書宣付史館,追封岳飛為鄂王,但只是為了“蓋以作六軍之氣”,並未給岳飛“平反”。

寶慶元年(1225)年五月初二日,南宋第五任皇帝宋理宗給岳飛“賜諡忠武”。 其《賜諡告詞》雲岳飛“結髮從戎,前無堅敵;枕戈勵志,誓清中原。謂恢復之 氣為必伸,謂忠憤之氣為難遏”,同樣未言岳飛“冤情”,同樣未給岳飛“平反”,只不過諡號由原來的“武穆”改為“忠武”,以突出岳飛之“忠”。 南宋先後有四位皇帝對岳飛做過評價,儘管有所不同,但以下三點基本一致:

一是不認可岳飛“冤死”;

二是不認可秦檜謀害岳飛;

三是不給岳飛“平反”。

岳飛身上的謊言多如牛毛 ,“中興四將之首”“朱仙鎮大捷”“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十二道金牌”金兵叫“嶽爺爺”1140年“一路橫掃金國主力”等等等等。而且都經不起推敲,比如“朱仙鎮大捷”岳珂原來想意淫出岳飛勇猛的功績,結果一不小心,反而,把岳飛描寫成一個,領著五百騎兵跑三百多里地,跑去和十萬金兵軍陣對陣而立,既然還白痴一般的“奮擊”金兵,既然還能打的金兀朮感慨“憾山易,憾岳家軍難”這樣腦殘的話語。實際上所有史料,都沒有岳家軍一兵一卒到過朱仙鎮的記錄,而且時間上也不允許。五百“破”十萬大軍,居然能沒一個人傷亡。不是岳珂太高估自己的智商,就是侮辱中國老百姓都是低智商。

真實的岳飛,從來沒有和金主力對抗過,南宋和金國的決定性戰役,岳飛也是從來沒有參加過。真正抵抗金國進攻的民族英雄是張俊,韓世忠,劉錡,吳玠,吳璘,楊存中,王德,李顯忠等人。

真實的岳飛對和議的態度,在他的《謝講和赦表》,無一處明確反對和議,其中“觀時制變,仰聖哲之宏觀;善勝不爭,實帝皇之妙算。念此艱難之久,姑從和好之宜……務和眾以安民,乃講信而修睦……臣幸遇明時,獲觀盛事”等支持和議、讚頌聖明的由衷之言,表明岳飛贊同朝廷 和議。也就是說岳飛和秦檜同屬於主和派。


曉風2016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一個上馬能安邦定國,下馬能提筆寫詩的這麼一個文武全才。

他的不幸是因為出生在了動盪的年間,洽洽又是他的不幸,成就了他的美名。

北宋發生了靖康之難,國家的皇帝被女真人給捉走了,唯一逃走的皇室裡的成員趙構建立了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宋高宗就是岳飛當朝的皇帝,這一時期的南宋,主要的敵人就是北邊的女真人。因為宋高宗是個軟蛋,除了逃跑,不會別的。所以,匡扶社稷,保家衛國的重任就落在了當時那一批武將的身上,其中嶽飛,韓世忠,吳階就是這些優秀人物中的代表。

為了報效國家,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岳飛的母親,早就給他在後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慷慨激昂又很有血型的大字。

這幾個字,岳飛完全承受的起,他此生一直在為恢復祖國的統一而奮戰。當時岳飛的主要戰場就是在今天的中原一代,韓世忠是在江南地區的長江這一代,吳階主要是守衛西邊的巴蜀之地,就是這三個人的奮勇抗戰,才保全了南宋的安全,以及國家的黎民百姓。

這三個人中,岳飛屬於奮鬥在第一戰場的前線。因為岳飛和金兵交戰最為頻繁,每每打仗,岳飛都是旗開得勝,這就給強大的女真人的心裡落下了陰影,女真人都親切的稱岳飛為嶽爺。

可以說只要打過南宋的軍隊,就沒有沒聽說過岳飛的大名的。可見,他的知名度及個人威望有多高。

金兀朮是女真族最會打仗的一個人,但是,這個人遠遠不是岳飛的對手。在岳飛和金兀朮最終對決的時候,有是在岳飛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火速撤退。

要知道十二道金牌的意思就說,這件事是天大的事,你岳飛若是不休戰退兵,那就是死罪。

不得已岳飛,只能退兵了。

由於岳飛退兵了,金兀朮才得以保全自己的軍隊,才有了後來再次進犯大宋的可能。

若是這次岳飛沒有退兵的話,金兀朮一死,女真族還不是大宋的對手了。可惜的是小人秦檜掌權,他蠱惑宋高宗和女真講和,兩國休戰,然後又無恥的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

岳飛是個很耿直的人,他做事只認對錯,不分尊卑。就是宋高宗的面子,他也經常是說不給就不給。可以說他的心裡只有國家,沒有自己,在他看來只要有外族人侵犯大宋,就像拿刀在他臉上刻字一般疼痛難忍。恰恰也正是他這一特點,導致了他命喪奸臣秦檜之手的。


史學達人

首先,岳飛毫無疑問是個英雄,抗金英雄,但不能以民族英雄自居,至於歷史上的岳飛,天知道,現在很多人就看個電視劇就覺得通曉歷史了,而史書方面,岳飛傳由其孫子所著,這怕是歷史上唯一一次親人立傳,而岳飛傳的記載,如殺敵數量和參加戰役以其他史料相差甚大,其中最大的亮點在於單挑五十萬人大獲全勝,因此我認為,在秦檜下馬後,關於岳飛的記載出現了明顯的吹捧,而宋朝開始,小說橫行,也就是說,史書中記載的岳飛,到底是歷史上真實的?還是被統治者有意太高或被史書刻意拔高的?反正我無法斷定這一點。

再說什麼是民族英雄?抗擊外族,保衛山河的就是民族英雄,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定義外族? 不屬於我國民族就是外族,或者說不屬於我國領土之人,皆為外族,這就有意思了,不屬於我國領土國籍之人,歷朝歷代每個華夏版圖都不一樣,如何定義?是現代版圖定還是當代版圖定? 如果以當代版圖定義,那麼毫無疑問,他和岳飛是名族英雄,而且不止他們,就連遠至春秋,戰國,三國的將領們也都應該是民族英雄,因為在當時,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開疆拓土或抵禦敵國,有人說那是軍閥混戰,呵呵,哪你告訴我,春秋五霸誰代表中國?戰國七雄誰代表中國?三國之間誰代表中國?都不代表中國,為什麼把他們歸於一國?還有人說應該歸於當時的大背景下,奧,岳飛就該歸於當時的大背景,其他的就不應該歸於當時的大背景?

而且如果把這些人定義民族英雄,哪你覺得華夏五十六民族何以自處? 若以現代版圖定義,那就簡單了,攻伐現代版圖以外敵人的才是民族英雄,這樣看,除了抗日戰爭中的英雄和抗擊倭寇的戚繼光,誰敢稱民族英雄?

那些口口聲聲中國主流是漢 所以漢以外都是外族的,麻煩起兵,將漢以外五十五個民族驅逐除去再說,別隻會放嘴炮,古四大文明,為什麼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傳承至今,因為融合,每出現一個強大的敵人,中國在戰勝後都將其融入華夏,成為一個新的種族,以此無限壯大自己,待將來世界時局在此動盪,中國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需要融合更多國家成為新的民族,簡言之,中國要想強大,遠不止目前五十六民族,到時候,你們是不是要打著民族大旗,去阻止一切對國家有利的力量融合?

不管那時如何,至少現在,滿族已經是華夏不可或缺的一個民族,難道你們要滿族的孩子在書上學,中國的民族英雄是如何屠殺他們先人的?還是說要把每個民族的地盤分開,分開教學?至於有些人說就算是滿族也應該支持抵抗的正義之舉,戰爭能扯到正義?對漢來說是抵抗侵略,但對當時的滿來說,那叫開疆拓土!漢開疆拓土就是開疆拓土,其餘民族開疆拓土就是侵略?

綜上所述,所謂的民族英雄是個封號,但這個封號是根據每個時代的版圖而封的,每個時代版圖不同,所封民族英雄也就不同,如現代,岳飛,文天祥若繼續當民族英雄,哪就是強調內蒙古和女真滿族不屬於中國,所以,英雄就是英雄,膜拜就行,沒必要糾結當代自欺欺人的民族稱謂。


龍11914785

千百年來的歷史,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尊崇岳飛為民族英雄,是人民的良知,是人民的敬佩,是人民的感激。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岳飛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岳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武術家,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生活的年代正遇上金朝女真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以及淪陷區人民的痛苦生活。有堅決抗擊金朝民族壓迫,收復故土,解放人民的強烈願望和要求,從20歲起就應募參軍,後因父親病故,回到家鄉河南湯陰守孝,後應招參加趙構的大元帥部隊,靖康元年(1126年)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鬥,大敗金兵。靖康二年,康王趙構於南京稱帝,岳飛因為越職言事被罷官,自己仍然堅持抗戰,加入宗澤抗金隊伍。

金兵南下搜山撿海捉趙構,岳飛在主帥杜充投金情況下,仍積極抗金,收復建康。獨樹一幟,率師北伐,在常州戰役中四戰四捷,贏得各地義軍紛紛響應擁護。

紹興十年,金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軍從長江中游挺進,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在郾城指揮藤牌軍,抵禦金兵柺子馬、鐵浮屠,只見宋室英雄左手用藤牌蔽體,右手執麻扎刀,蹲身向地,專斫馬足,柺子馬互為連貫,一馬倒僕,二馬不能行,霎時間,人仰馬翻,金兵一萬五千騎柺子馬,都變做四分五裂,七顛八倒,岳飛縱軍奮擊,直殺得金兵大敗虧輸,向北遁去。金兀朮見狀忍不住大慟道:我自海上起兵,均賴柺子馬獲勝,今被岳飛破滅,從此休了。乃轉悲為恨道,我再添兵與戰,誓絕雌雄。於是收集敗兵,再從汴京調到生力軍,復來決戰,飛止率四千騎士,又將兀朮殺敗。兀朮尤憤,復會師十二萬眾,轉趨臨、穎。正遇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巡至此地,望見金兵,也不顧敵多我少,即突入敵陣,左挑右拔,殺死金兵甚眾,金兀朮見勢勇猛,麾兵佯退,誘再興到小商橋,一陣亂箭,將再興射死。岳飛得報,悲悼不已,命岳雲援馳穎昌,與王貴左右夾擊金兵,十蕩十勝,岳雲錘死金兀朮婿夏金吾,金兵駭奔,岳雲得勝收兵。

金兀朮敗回汴京,再議整軍再戰,偏諸將垂頭喪氣,莫敢言戰,甚者有意降宋,就連韓常也欲率眾內附。中原一帶百姓遍懸嶽字旗,多響應岳家軍。正當岳飛猛進圖功、豪傑用命之時。秦檜知曉,非常懊惱,怕金朝責他負約,就想了個釜底抽薪的計策,先致書張俊、楊沂中等令他速回。然後上言:飛只孤軍,不應久留。連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戰鬥,至此被迫中斷。

岳飛是有功於國,有恩於民的英雄。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是他,捍衛了國家的安全需要。他的堅持正義的民族氣節,崇高的思想品德,保家衛國的豐功偉績是毋庸置疑的。是他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在北宋滅亡的苦難中堅決反抗侵略,團結抗金力量,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阻擊了金朝的瘋狂蹂躪,抵制了金朝的殘暴奴役。保住了南宋的文化經濟,延續了封建政治體系。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有敵岳飛殺,無敵殺岳飛,岳飛活著精忠,死亦報國。岳飛的死來自於兀朮遺檜書:"汝朝夕以和請,今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岳飛的冤獄被害,秦檜一夥進行審判,找不到任何岳飛反叛朝廷的證據,定罪莫須有,更顯岳飛凜然正氣,光明正義,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明明白白。公道自在人心,公正自有天理。


德厚致遠

岳飛的眼中只有國家,沒有個人。他更不貪圖享受,國家的恥辱是他最不能忍受的,當時和他齊名的將領都比不上他的人格高尚。更比不上他那一顆愛國的心。



名將吳階和岳飛同為抗金英雄,他也是很仰慕岳飛的。當他聽說岳飛的大帳中沒有舞女的時候,為了結交岳飛,他就花了重金買了一些才女給岳飛送了過去。岳飛當然是不想要了,但是又不能傷了人家的面子,畢竟人家是一片好心。岳飛就把吳階送來的美女,帶到大賬中,並且告訴她們,我住的就是這種地方,吃的是粗茶淡飯。若是你們覺得能吃苦,就留下,覺得吃不了苦就請便,結果這些女子就都離開了。岳飛此生也就是娶了一個女人。



那個送她美女的吳階,就很好色,帳下美女如雲。知道岳飛的選擇後,吳階更對岳飛刮目相看了。韓世忠也是抗金英雄,但是,韓世忠也是妻妾成群。這些人和岳飛比起來,岳飛簡直就是聖人。



岳雲是岳飛的兒子,十五歲就跟隨岳飛行軍打仗去了,岳雲還是岳飛手下的第一猛將,他因為抗金,為大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每次岳飛上報有功勞的將軍時,都不報岳雲的名字。因為岳飛經常這樣幹,連岳雲的手下都看不過去了,他們找到岳飛問他,為什麼不給岳雲賞賜?岳飛告訴這些人,戰士們打仗不容易,可以說拼了命才勉強升一級,我必須緊著他們報,讓他們優先提拔。岳雲是我的兒子,當我的兒子就要做這種犧牲,否則就別做我岳飛的兒子。將士們聽他這麼回答,無不動容。



可惜的是在那個年代好人不長命,忠心報國的岳飛竟然被奸臣秦檜所害,岳飛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死在了風波亭,時年三十九歲,在岳飛死後,他可憐的兒子岳雲也被奸臣給害死了。


老叟講史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得不先佔個座,因為我知道有很多的外國跪舔分子又要開始黑岳飛了,這是現在的中國最讓人憂心忡忡的問題之一,外國敵對勢力的文化入侵和精日精美的跳樑小醜們不停的擾亂視聽導致了我們很多人都對民族英雄的事蹟產生了懷疑,這是赤裸裸的動搖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瓦解我們民族團結的惡劣行徑,對這些壞分子我們要堅決的還擊,絕對不能手軟。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有必要再簡單介紹一下岳飛的生平事蹟,以正視聽!我們每一個年輕人都要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絕對不能讓這些壞人的陰謀得逞!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岳飛,字鵬舉,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自幼習武,曾經三度從軍,是南宋抗金名將,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和詞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於戰亂紛飛的北宋末年從軍,在十餘年間,轉戰大江南北,率領旗下的岳家軍與北方的金軍進行了進行了數百次戰鬥,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岳家軍紀律嚴明,與民秋毫無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是他們的錚錚誓言,金人也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1140年金兀朮撕毀盟約大舉攻宋,岳飛一人扛起了宋朝半邊天下,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柺子馬,最後於朱仙鎮以五百騎兵大破金兀朮十萬精兵,就在金兀朮即將被趕回黃河以北時,奸臣秦檜與張俊在風波亭密謀上奏宋高宗誣陷,連發十二道金令命岳飛退軍,在孤軍無援的無奈之下岳飛被迫班師回朝,當即被捕入獄,南宋自此錯過了收復北疆的最好時機,終其一世只能偏安於東南一隅。1142年1月,岳飛被以“莫須有”的謀逆之罪連同長子岳雲,部將張憲同臨安大理寺獄中處死,成為了千古奇冤,後宋孝宗時期被平反,改葬西湖棲霞嶺,追諡武穆候!秦檜夫婦跪千年被人唾罵,今日竟有人想扶起來,居心叵測,眾人皆知!最後我們再重溫一遍滿江紅,回到那個蕩氣迴腸的時代,感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鐵骨錚錚,讓那些企圖抹黑我們民族英雄的小丑們都見鬼去吧!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軍史吐槽君

岳飛,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公認的大英雄,真英雄。

但是,近年來,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對此,在下特意去看了一下對立的觀點怎麼陳述的。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岳飛被質疑的原因一:忠君誤了愛國!

在《評岳飛的忠君思想》一文中,作者認為岳飛忠實執行了封建帝王的命令,淪為維護統治的工具。儘管如此,在質疑岳飛的同時作者也不得不承認岳飛抗金才是主要事蹟,“剿匪”不過是其次的,最多算一個槽點。

在作者本人的全文概述中,他是這麼說的:

本文在肯定岳飛功大於過的同時,批判了岳飛的忠君思想,指出“忠君”與“專制”是互為表裡的,絕對服從君主個人意志的忠君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思想武器。①

第二種質疑:忠君愛國不可取,不應被過分拔高

除了認為岳飛因為忠於君主而耽誤了愛國,也有學者認為,在封建體制下,是家天下,是皇權有限的社會。忠臣和姦臣的身份不容易斷定,因為,在那種體制下,國是皇帝的國,忠君和愛國是交錯在一起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我們也看到有些奸臣最後遭到了清算,如秦檜、賈似道、魏忠賢、和糰……他們的覆沒也不是因為皇帝英明,而是因為換了一個新的皇帝,
由於不同的皇帝有著不同的利益,因此忠與奸的標準就變了,於是忠臣也就立刻變成了奸臣。岳飛的身上同時具有忠君和愛國的兩重性,把忠君的岳飛當作愛國主義的典型,這是不可取的;把愛國的岳飛當作愛國主義的典型,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他所愛的是皇帝的帝國。②

與此同時,該作者還認為,

專制制度的特點是對皇帝負責,而民主制度的特點是對民眾負責。因此只要專制制度不除,就永遠會出奸臣,而忠臣也永遠不會有好下場。②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個作者的矛頭對準的可不是岳飛,而是認為塑造岳飛的“精忠報國”形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作者在質疑岳飛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

我們從岳飛身上能夠得到的唯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為了維護民族的利益堅決抵抗外族的侵略。②


對質疑的反駁

精忠報國是忠於民族大義而不僅僅是忠君

在事實上,岳飛忠心耿耿的“忠”並非是“忠君”,而是“忠義”,忠於民族大義。③

岳飛拒絕反對君主的個人意志,堅決主張反抗外族入侵,這本身已經展示了岳飛所作所為不能僅僅用“忠君”來解釋了。受限於時代背景,岳飛不可能有現代民主思想,但是,岳飛心中是有天下的,而且不僅僅是皇帝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一觀點可以反駁幾乎所有對岳飛的質疑。因為,大家對岳飛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他的精忠報國具有時代侷限性。而質疑其“民族英雄”身份,質疑其“精忠報國”決心的人是非常少。大多數是為了引人眼球,胡編瞎造的結果。

歷史人物不能脫離時代背景來解讀。誠然,岳飛抗擊的民族現在也在中華民族的版圖之內,但是,必須要看到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在當時,中原文化勢力範圍受到外族的強勢侵犯,而且金朝統治者的入侵更多時候是劫掠而非征服。岳飛作為中原文化很政權的守護者,抗金是大義使然。形成對比的是,在中原王朝式微,深得民心的非漢族政權前秦在歷史上評價就正面很多。輔佐苻堅的王猛也得到很高的評價。因此,但凡有利於天下蒼生,不管是中原王朝的官員還是在少數民族政權為官的漢人,都是被大家認可的。

岳飛抗金的正義性和合法性不僅僅來自於他屬於宋王朝,而是因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的所作所為是利於天下蒼生和文明進步的。

除此之外,用現代民主的標準苛求岳飛也是不合情理的。脫離背景談人物是不對的,在奴隸社會,建立封建統治是進步的表現。而進入現代社會,妄圖復辟的袁世凱稱之為國賊亦不為過。


小結

岳飛是民族英雄的代表,精忠報國的符號!這就是真實的岳飛。

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過度神話岳飛是不對。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岳飛可以說是道德楷模,人中豪傑。但是,歷史是不斷進步的。用現代的眼光去看,他的思想是有時代侷限性的,而這個侷限性主要集中在“愛國”思想的昇華和進步,導致了岳飛的“忠義”出現了一些爭議。但這是人之常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岳飛不可能穿越到今天,懂得了民主思想再回去精忠報國。而在他的時代背景,他的所作所為是符合大義的。

岳飛是一個民族英雄,一個有血有肉有侷限性的人物。採取現代標準去苛求他就跟當年用莫須有的罪名迫害他一樣,對他是天大的冤枉!


引用

①王繼烈. (1980). 評岳飛的忠君思想. 青海社會科學(2), 95-99.

②葉文憲. (2004). 忠奸之辯--以岳飛和秦檜為例論忠君與愛國. 探索與爭鳴(6), 19-22.

③孫果達. (2004). 岳飛是鐵定的民族英雄--與葉文憲教授商榷. 探索與爭鳴(10), 19-21.


ELLIOTT994

無論在傳說故事中還是真實歷史中,岳飛都是一位精忠報國、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這一點毋庸置疑。

真實歷史上的岳飛戎馬一生,善於謀略、治軍嚴明,親自參與指揮了126次戰役而無一敗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他對於國家、對於民族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只可惜他生不逢時,遇到了那個只想偏安一隅,奴顏婢膝一心求和的皇帝趙構。



近些年,有某些所謂專家學者,也不知出於什麼目的,開始黑各種歷史名人,黑于謙,黑岳飛,殊不知,岳飛豈能是被黑的!有的學者甚至說出“岳飛死的不冤”、“岳飛自己找死”這樣的話,讓人感到憤懣。

我大概總結了下,這些所謂專家學者之所以會發表這樣的言論,是基於對以下兩方面的歷史資料的研究:

第一、“淮西軍變”。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朝廷採用宰相張浚的意見,讓文官呂祉接管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部隊。原隸屬劉光世所部統制官酈瓊、王世忠、靳賽在要求歸岳飛節制而不得的情況下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扶植的傀儡偽齊劉豫,史稱“淮西兵變”。 兵變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在當時使南宋失去了對金和偽齊的軍事前沿的江淮重地,而且成為後來南宋對金戰略一個轉折點。同時淮西軍變也使得當時的最高統治者趙構意識到,武將所率軍隊已成為其私人武裝,尾大不除,必將後患無窮。這也為岳飛的死埋了下伏筆。

第二、岳飛雖然是一代軍事奇才,在對金做戰中屢立奇功,百戰百勝,但他在政治上卻不是那麼敏感。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岳飛在北伐抗金時提出的口號是:“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直搗黃龍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迎回二聖(宋微宗、宋欽宗)就有毛病了,假如真迎回了二聖,把當今的皇上趙構置於何地?其次、不顧自己的身份,干涉皇家家事。公元1137年,岳飛上書高宗趙構請立太子“以安靖人心”。當時的隨軍轉運使薛弼就力勸他不該在這麼敏感的問題上發表意見。岳飛卻說:“臣子一體,也不妥顧忌蹤跡。”這倒好,你這樣無所顧忌的干涉皇帝家事,皇帝怎麼容得下你?這又是趙構要岳飛死的一個原因。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看出,真正要岳飛死的並不是秦檜等一干人等,而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趙構,秦檜等人只不過是趙構的工具而已。所以就有了風波亭事件之後,有人就曾經問秦檜為何要殺岳飛,怕他以後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完全可以奪了兵權,用不著要了他的命吧。秦檜則回答:“此上意耳。”可見真正的幕後主使就是趙構。

基於以上的分析,這些學者就得出“岳飛死的不冤”“岳飛自己找死”等這樣的論斷。雖然這樣的論斷有史料依據,具有一定道理和說服力,但這樣的論斷也是片面的,對岳飛是不公平的。

我提請各位所謂的專家學習下“紹興和議”,學習下金國提出的議和條件“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這才是岳飛被屈殺的主要原因。

我也提請這些所謂專家學者不要忘記,面對大好的抗金形勢,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時岳飛悲憤地呼聲:“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要做到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更不能以瑕掩玉。千百年來我們之所以崇拜岳飛,不是因為他被奸臣所害死的冤屈,而是因為他為國家、為民族所做的貢獻,是因為他精忠報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精神,至於岳飛的死,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作為最高統治者趙構的偏安思想和他的心胸狹隘、無端猜忌,加上奸臣秦檜等人的推波助瀾,才是岳飛冤死的最主要原因。



最後我要說,無論時光怎樣變遷,岳飛作為我們民族的英雄,他的歷史功績不容詆譭,他的精忠報國精神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認真學歷史

公元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岳飛出生的時候,有一隻大鳥飛到他家屋上,所以他父母就給他取名為飛,字鵬舉。

岳飛年輕的時候,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天生有神力,不到二十歲時候,能夠的挽弓兩百宋斤,開腰弩八石。

公元1122年,岳飛從軍。

公元1126年,岳母姚氏在岳飛背後刺"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演義為精忠報國)。

公元1130年,四月,岳飛於建康城南的清水亭大勝金軍。五月,岳飛在牛頭上紮營,以百人敢死隊襲擊金營,金兵損失慘重。兀朮準備放棄建康,從龍灣向宣化鎮撤退,岳飛率三百騎兵,兩千步兵,從牛頭上衝下來,大敗金軍,又追至龍灣,消滅了沒來得及渡江的金軍,最終收復了建康。

公元1131年至1133年,岳飛先後平定了李成張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判亂。趙構御賜錦旗“精忠岳飛”給岳飛,將牛皋,李道所部歸岳家軍。

公元1134年,岳飛上表請求出兵收復襄陽六郡(襄陽府,郢州,隨州,唐州,鄧州,信陽軍),趙構同意了。

五月,岳家軍攻取郢州城,殺七千餘人。分兵兩路,攻下隨州城,俘虜五千偽齊兵,襄陽城守將李成棄城逃跑。偽齊政權調集兵力,與金朝番賊,河北河東籤軍增援,號稱三十萬大軍想奪回襄陽城,但是被岳家軍打敗。

岳家軍隨後攻下鄧州,唐州,信陽軍,至此襄陽六郡全部攻克,這是南宋頭一次收復大片土地,極大的了振奮了南宋上下的士氣和信心

公元1136年,岳家軍北伐,先後攻克汝城,潁昌府,商州,虢州,岳飛奏請繼續收復河北失地,但朝廷以孤軍無援,以糧不濟為由,讓岳飛不得繼續北上。

公元1140年,完顏兀朮率騎兵一萬五千攻擊郾城,岳飛用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大敗金軍柺子馬。金兵再犯郾城,在五里店被岳家軍打敗。

七月,兀朮率十萬步兵,三萬騎兵攻擊潁昌,岳家軍又獲大勝,斬金軍五千餘人,俘虜兩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馬匹三千。岳家軍又在朱仙鎮大敗兀朮十萬大軍。

但岳飛最終被主和的秦檜所陷害,最終遇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