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岳飞是民族英雄,真实的历史岳飞是什么样的人物?

铁血上士110335511

真实的岳飞一个纯粹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将帅,但却是个政治上的小孩。



岳飞的军事才能就不用多说了,他一手带出来的岳家军,是南宋战力最强的军队。就连金人也有云: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在北伐抗金的战场上是屡战屡胜,取得郾城、颍昌和朱仙镇等大捷,让金军闻风丧胆。可以说,南宋的半壁天下,主要就是靠岳飞一手撑起来的。



但在政治上,岳飞却泛善可陈。

岳飞爱自己的民族,更忠于大宋。但他忠于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宋,而不是现实中的宋高宗!

所以,他在宋高宗面前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让宋高宗逐渐害怕他,反感他。反感岳飞的拥兵自重,反感岳飞的直捣黄龙迎二帝,反感他的功高盖主。最后,宋高宗终于对岳飞杀心。而秦桧等奸臣,正是揣摩出宋高宗对岳飞的厌恶,才最终冤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在政治的角度来看,宋高宗眼里,自己的权势比民族尊严比收复河山要重要得多;而在岳飞眼中,还我河山才是他毕生的目标。两人认识上的矛盾,注定了岳飞的悲剧。

所以,岳飞不是完人,但他却是值得后世敬仰的英雄!


这些历史要读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残忍。因为经过岳粉们几百年的洗脑,岳飞做为“民族英雄”的形象根深蒂固。

中国老百姓认识的岳飞大都来自于评书,和小说。真实的岳飞消极避战,保存实力,是一个极其残忍的军阀。1123年就从军到1142年因为,消极避战,抗旨畏敌被高宗夺了兵权,想威胁高宗皇帝夺回兵权,居然敢联合部下张宪,编造金国进攻的谎言,虽然只是想重新回到部队,但是宋法律就是犯下谋反罪,经过大理寺三个月的审理,罪名成立,经刑部合议被处死。是南宋唯一处死的武将。南宋对金的决定性战役,岳飞也是唯一一个都没有参加过的大将。岳飞被高宗赏识破格提拔的1134-1138年,南宋没有多少大的战役,岳飞是靠打伪齐刘豫和镇压农民起义钟相杨幺起家的,真正对外的仙人关和大议镇,岳飞都没有参加。岳飞被神话的1140年的第四次“北伐”,其实就是岳飞抗旨畏敌不援友军的罪行。1139年末,金国就来进攻南宋,先于西路打残吴璘(吴玠1139年病逝),后进攻东线韩世忠,分兵牵制韩世忠以后。主力向顺昌进攻。张俊,杨存中,王德和金兵苦斗,顺昌只有刘锜的两万步兵。南宋的存亡,看起来只有高宗心腹,拥兵十万的岳飞能拯救。况且顺昌地形很可能和金主力野战,拥有南宋唯一三万骑兵的岳飞,无疑是最佳人选。高宗命令岳飞支援刘锜,去顺昌对抗金国主力。结果岳飞抗旨不支援顺昌刘锜,置国家存亡不顾,置友军生死不理,反而与金国主力背道而驰。在金兀术的主力猛攻顺昌的时候,岳飞的军队在中原出尽风头,连克颍昌、蔡州、陈州、郑州等地,还好刘锜神勇,苦战两个多月于润6月12日,击败金主力破铁浮屠于顺昌,逼金主力撤军回国。这个时候岳飞才于润6月20日,“赶”到堰城,颖昌“收复失地”,和最弱的一支金兵打了一战。规模非常的小,而且只打了半天,“获战马两百余骑”。7月岳家军王贵和姚政在颖昌遇一万五千金兵的进攻。根据《王贵颖昌大捷奏》记载杀敌五百(后被岳王孙子岳珂篡改成五千)这一战是金国主动进攻,并不是岳粉们吹嘘的是岳飞一路打的“金国溃不成军”。1140年9月,岳飞看其他血战多月的张俊,刘锜撤军休整。居然喊要“直捣黄龙”,吓的高宗以为岳飞真的要去打金国,忙下诏“不得深入”防守河南。实际上岳飞嘴里喊着“直捣黄龙”,行动上却是逃跑。让金国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张俊,杨存中,王德血战数月保护下来的河南。

《宋史 高宗本纪六》中关于岳飞的记录: 5月: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刘琦第一次击败围攻顺昌府的金军。 6月:岳飞被封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宗弼率军攻打顺昌府;顺昌之战后,完颜宗弼返回汴梁;岳飞部下牛皋在京西和金军作战;刘光世进军和州;岳飞在率军支援刘锜路上收复蔡州; 闰6月:王德攻破宿州;岳飞部下张宪击败韩常,收复颖昌、淮宁;岳飞部下郝晸收复郑州;李兴收复汝州、伊阳等;张俊收复亳州,几日后张俊放弃毫州,回寿春。 7月:岳飞部下张应、韩清收复西京;李兴收复永安军;岳飞和完颜宗弼的郾城之战;岳飞部下杨再兴、王兰战死小商桥;岳飞部下王贵、姚政联合击败进攻颖昌的金兵;岳飞班师军溃,颖昌、蔡州、郑州等均被金军占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中兴小纪》、《宋史全文》等宋代资料都记载岳飞是擅自撤军的,并没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让其撤退,内容大同小异。如: “绍兴十年秋七月…金人谋知飞孤军无援,于是并兵以御飞,飞不能支。…壬午(1140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郾城班师。飞旣得京西诸郡,会诏书不许深入,其下请还,飞亦以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后,乃宣言进兵深入,逮敌已远,始传令回军。军士应时皆南乡,旗靡辙乱,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意淫杜撰出十二道金牌,就是想掩盖岳飞,不战而逃,丢失河南的罪行。宋三百一十九年历史,从来没有用金牌调动过部队。宋文字发达,下诏书既能清楚表达命令的意思,又方便追查责任,正是有诏书的记载,我们才得于知道真相。

1141年金兵又来进攻南宋,高宗亲自指挥,让张俊,刘锜,杨存中正面抗击,韩世忠水路侧击,拥有南宋唯一骑兵部队的岳飞断金退路,岳飞又抗旨离前线450里不前。可以看出来1140年到底谁把谁打惨了。高宗连下十五道诏书,催促岳飞进军断金退路。大敌当前,岳飞却和高宗玩起了“拖延战术”和高宗上起来回十多天的奏折游戏,结果,整个战役结束岳飞离战场依然三四百里。直接导致宋军击败金兵,在追击途中遇伏,本来全歼金国主力的机会,反让宋军损失六万精锐。

1141年高宗手诏,全面几诏,展示给大家一起看看。 第一诏,据深报,虏人自寿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庐州界上,张俊、刘琦等见合力措置掩杀。卿可星夜前来江州,乘机照应,出其前俊,使贼腹背受敌,不能枝梧。投机之会,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贼,当即就道。付此亲札,卿宜体悉。付飞。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三,发于正月二十九日。《高宗本纪》里面有讲到,正月二十九日下令杨沂中岳飞援淮西,此条日期确信无疑) 。 第二诏.比以金贼侵犯淮西,已在庐州,张俊、杨沂中、刘琦见并力与贼相拒。已亲札喻卿,乘此机会,提兵合击,必成大功,副卿素志。卿可星夜倍道来江州,或从蕲、黄绕出其后,腹背击贼。机会在此,朝夕须报,再遣亲札,想宜体悉。付飞。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四。排序没有问题,时间并没言明,所以略过不谈。 第三诏,虏犯淮西,与张俊和州相拒。已遣亲札,趣卿倍道前来,合力击贼,早夜以俟。卿忠智冠世,今日之举,社稷所系,贵在神速,少缓恐失机会也。再遣手札,卿当深悉。七日。付岳飞。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五。时间有备注。 第四诏,虏寇聚于淮西,张俊、杨沂中、刘琦已于和州巢县下寨,与贼相拒。韩世忠出兵濠上。卿宜倍道,共乘机会。前所发亲札,卿得之,必已就道。今遣张去为往喻朕意,卿更须兼程,无诒后时之悔。谅卿忠智出于天性,不俟多训也。付岳飞。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六。 第五诏,昨得卿奏,欲合诸帅兵破敌,备见忠谊许国之意,嘉叹不已。今虏犯淮西,张俊、杨沂中、刘琦已并力与贼相拒。卿若乘此机会,亟提兵会合,必成大功。以朕所见,若卿兵自薪、黄境出其后,腹背击贼,似为良策。卿更审度,兵贵神速,不可失机会也。再遣亲札,想宜体悉。付飞。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七。 第六诏,比屡遣手札,并面谕属官,仍遣中使趣卿提兵前来,共破虏贼。谅卿忠愤许国之心,必当力践所言,以摅素志。今据归正人备说,金贼桀黥头首皆在淮西。朕度破敌成功,非卿不可。若一举奏功,庶朕去年宥密之诏,不为虚言。况朕素以社稷之计,倚重于卿,今机会在此,晓夕以佇出师之报。再遣此札,卿宜体悉。十五日。付飞。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八。 第七诏,屡发手诏,及毛敦书、张去为继往喻旨,朝夕需卿出师之报。览二月四日奏,备悉卿意,然事有轻重,今江、浙驻跸,贼马近在淮西,势所当先。兼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琦、李显忠等皆已与贼对垒,卿须亲提劲兵,星夜前来蕲、黄,径趋寿春,出其贼后,合力剿除凶渠,则天下定矣。想卿闻此,即便就道。再遣亲札,宜深体悉。付岳飞。御押。一共十五诏,全面七诏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1141年3月此战结束,高宗对岳飞彻底失望,借犒赏之名,升张俊,韩世忠做枢密使,岳飞做枢密副使,实际上是夺了兵权。1141年4月刚刚当上枢密副使的岳飞和张俊一起巡查淮西防务,岳飞居然公开言论,“楚不可守”提议放弃淮西地区,动摇军心,张俊忙上报朝廷。高宗一怒降岳飞为节度使,岳飞的言论也激怒了御史(岳飞丢失河南以后,淮西地区就是抗金的屏障),遭到御史接连弹劾。按宋法律,大臣遭到弹劾必须辞职。岳飞辞职与岳云一起回到庐山,按规定岳飞应该一月两次汇报朝廷,岳飞置之不理。反而窜通张宪编造金国进攻的谎言,想逼高宗让其重掌兵权。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竟然提出放弃淮西、山阳这一想法,这可把皇帝赵构惹火了。“上谓大臣曰:‘山阳要地,屏蔽淮东,无山阳则通泰不能固。敌来径趋苏、常,岂不摇动?其事甚明。比遣张俊、岳飞往彼措置战守,二人登城行视,飞于众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盖将士戍山阳厌,久欲弃而之,而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故其言如此。朕何赖焉。’…及是,飞自楚州归,乃令卨论其罪,始有杀飞意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一》 “绍兴十一年七月戊戌…右谏议大夫万俟卨言:‘枢宻副使岳飞议弃两淮地,专守大江以南。且飞提重兵十余万,无横草之劳,倡言弃两淮以动朝廷,此不臣之渐也。’”《中兴小纪·卷二十九》宋·熊克撰


御史中丞何铸和殿中侍御史罗汝楫连上六章弹劾岳飞。其内容与万俟卨奏章大同小异。概括起来,他们指控岳飞犯有五大罪状:一是于淮西之役“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二是在楚州“对将佐谓山阳为不可守,沮丧士气,动摇民心”。三是“自登枢筦,郁郁不乐,日谋引去。尝对人言‘此官职,数年前执政除某而某不愿为者’。妄自尊大,略无忌惮”。四是“不避嫌疑,而妄贪非常之功”(指妄言建储)。五是“不量彼己,而几败国之大事”(指妄言北伐),特别是对岳飞“山阳为不可守”之说,颇为激愤,云“使飞言遂行,则几失山阳,后虽斩飞何益!乞速赐处分,俾就闲祠,以为不忠之戒”。他们一致认为,岳飞已经“大亏忠节”,“忠衰于君” 理应清除,不惩戒不足以激起忠义之气。 万俟卨等人对弹劾岳飞毫无忌讳,光明正大地将前后所上奏章全都抄了副本,一并交与岳飞,让其备以申辩。

按宋法律,大臣遭弹劾,就应该辞职,朝廷批准了岳飞的辞职。

1141年9月,岳家军副统制王俊,实名举报岳飞,张宪。举报内容是,张宪让王俊,王贵等人谎报金国进攻,把部队开到襄阳以后,“装”造反,逼高宗让岳飞重掌兵权。

岳飞案是经过大理寺三个月审核,刑部合议,罪名成立,证据确凿的,岳家军副统制王俊实名举报,包括王贵,姚政、傅选、庞荣,牛皋等九名高级将领都是跟随岳飞多年的老部将。九名高级将领出庭做证。铁证如山。 来看看岳飞事发时,下属将领的态度 。

被告发:岳飞、张宪、岳云 。

揭发的 岳家军将领:王贵、姚政、庞荣、董先、傅选、李兴、徐庆、牛皋、王俊、胡闳休、李道等

鄂州御前诸军权都统制王贵,岳飞发小,跟着王俊告发岳飞 。

游奕军统制姚政,岳飞同乡,和右军统制庞荣一块跟着王俊告发岳飞 。

踏白军统制董先亲自到大理寺作证,证明岳飞曾经议论过朝廷和皇帝。

背嵬军统制傅选主动参与告发岳飞 还有左军统制李兴。

前军副统制王俊。 实名举报,情愿不实反坐。

岳飞案大理寺审理了三个多月,如果是“诬陷”。高宗皇帝要“冤”杀一个小节度使,三天足够了。岳飞案三人处死,岳飞,岳云,张宪,六人刑罚,

于鹏——为所犯虚妄,并依随岳飞写《谘目》与张宪等,妄说岳飞出使事,并令张宪妄供探报。

孙革——为依随岳飞写《谘目》与张宪,称“措置擘画”等语言,并节次依随岳飞申奏朝廷,不实。

王处仁——为知王贵申奏朝廷张宪背叛,泄漏供申岳飞,并说与蒋世雄。

蒋世雄——为见王处仁说,王贵申奏朝廷张宪待背叛事,于岳飞处复。

僧泽一——为制勘虚妄,并见张宪等待背叛,向张宪言:“不如先差两队甲军防守总领运司衙门”,并欲与张宪诈作枢密院札子,发兵过江;及要摹榻枢密院印文。

智浃——为承岳云使令,要将书与张宪等,并受岳云金、茶、马,令智浃将书与张宪等,共估钱三百二贯足。

(法寺判决):岳飞等所犯,内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并系情理所重;王处仁私罪流,岳云私罪徒,并系情理重;蒋世雄、孙革、于鹏并私罪徒,并系情理稍重;无一般例。令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

有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余并依断。于鹏、孙革、王处仁、蒋世雄除名。内:于鹏、孙革永不收叙,于鹏送万安军、孙革送浔州、王处仁送连州、蒋世雄送梧州,并编管。僧泽一决脊杖二十、刺面、配三千里外州军牢城,小分收管。智浃决臂杖二十、送二千里外州军编管。 岳飞、张宪家属,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月具存亡闻奏。 出榜晓谕:应缘上件公事干涉之人,一切不问,亦不许人陈告,官司不得受理。

有些人极不情愿面对岳飞由于违法犯罪被高宗皇帝赐死的史实,刻意回避岳飞与宋高宗的矛盾,有意转移话题,煞有其事地讨论“岳飞是谁杀死的”如此荒谬的话题,来蛊惑一些不明岳飞死因的人。用心险恶,误导大众。

岳飞是高宗亲自下旨赐死,为什么罪名会跑到秦桧,张俊头上?因为皇权社会 皇帝要杀谁都不可能是冤枉的。所以岳飞孙子必须让人们感觉岳飞“冤枉”,那么岳飞必须是一个能杀的了岳飞又不是皇帝的人杀的。秦桧和张俊无疑是最佳人选。于是就有了,秦桧许张俊接管岳家军,让张俊帮忙杀岳飞的谎言 ,其实这谎言完全经不起推敲。高宗收兵权时张俊是第一个交兵权的,证明张俊打战三四十年,已经厌恶带兵打战,而且高宗收兵权,已经说明无论如何不会再让四大将,重掌兵权。而且,岳飞因为想夺回兵权被处死,张俊难道也想步人后尘,去要挟皇帝要兵权?为了让人们感觉岳飞“冤枉”,又编造了“莫须有”一说。1141年正月,韩世忠和岳飞一样抗旨按兵不动,韩世忠是最后才参加战斗的,韩世忠和岳飞一样有抗旨畏敌的罪行。岳飞被抓,秦桧约谈韩世忠,韩世忠“脸色惧变”,只问了一句“何罪?”秦桧回答“谋反”,韩世忠“再不发一语”。韩世忠自己的罪行都没有洗脱干净,怎么可能去“斥责”秦桧 ,趟岳飞谋反的浑水?韩世忠虽然勇敢,但绝对不是傻子。

“莫须有”一说最早来至于,宋史学家熊克书中,熊克标注来自于野史,而且,原文的意思是,岳云写给张宪的书信,被张宪看后烧毁了,没有找到书信这个证据,但是有岳家军九名将领做证,又有张宪和其他同案六名案犯的供狀,不需要找到书信,一样可以定谋反罪。

再来说说“孝宗为岳飞平反”。按岳珂的说法“岳飞沉冤得雪”,真的吗?孝宗皇帝登基大赦天下,大赦天下所有罪犯,岳飞家属是和童贯,蔡京家属一起赦还 。孝宗皇帝还特别强调“坐事以殁”,申明岳飞是罪有应得。

岳霖卒于绍熙三年(1192年)十月,寿年六十二岁。其时岳霖在广州做官(知广州),临终执其三子岳珂手遗嘱:“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岳霖卒后由岳珂从岭南护丧北归。 这是岳珂自己的记载,也就是他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一边说岳飞“沉冤得雪”,一边记录他父亲临死前,让他一定为岳飞伸冤。从岳珂的人品来看,精神分裂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岳珂的父亲临死前都还在让岳珂为岳飞伸冤,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岳飞“沉冤得雪”一说,又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嘉泰四年(1204)六月二十日,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宁宗赵扩为推进“开禧北伐”,采纳宰相韩侂胄的建议,将岳珂先生为岳飞所作的辨白文书宣付史馆,追封岳飞为鄂王,但只是为了“盖以作六军之气”,并未给岳飞“平反”。

宝庆元年(1225)年五月初二日,南宋第五任皇帝宋理宗给岳飞“赐谥忠武”。 其《赐谥告词》云岳飞“结发从戎,前无坚敌;枕戈励志,誓清中原。谓恢复之 气为必伸,谓忠愤之气为难遏”,同样未言岳飞“冤情”,同样未给岳飞“平反”,只不过谥号由原来的“武穆”改为“忠武”,以突出岳飞之“忠”。 南宋先后有四位皇帝对岳飞做过评价,尽管有所不同,但以下三点基本一致:

一是不认可岳飞“冤死”;

二是不认可秦桧谋害岳飞;

三是不给岳飞“平反”。

岳飞身上的谎言多如牛毛 ,“中兴四将之首”“朱仙镇大捷”“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十二道金牌”金兵叫“岳爷爷”1140年“一路横扫金国主力”等等等等。而且都经不起推敲,比如“朱仙镇大捷”岳珂原来想意淫出岳飞勇猛的功绩,结果一不小心,反而,把岳飞描写成一个,领着五百骑兵跑三百多里地,跑去和十万金兵军阵对阵而立,既然还白痴一般的“奋击”金兵,既然还能打的金兀术感慨“憾山易,憾岳家军难”这样脑残的话语。实际上所有史料,都没有岳家军一兵一卒到过朱仙镇的记录,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五百“破”十万大军,居然能没一个人伤亡。不是岳珂太高估自己的智商,就是侮辱中国老百姓都是低智商。

真实的岳飞,从来没有和金主力对抗过,南宋和金国的决定性战役,岳飞也是从来没有参加过。真正抵抗金国进攻的民族英雄是张俊,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杨存中,王德,李显忠等人。

真实的岳飞对和议的态度,在他的《谢讲和赦表》,无一处明确反对和议,其中“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观;善胜不争,实帝皇之妙算。念此艰难之久,姑从和好之宜……务和众以安民,乃讲信而修睦……臣幸遇明时,获观盛事”等支持和议、赞颂圣明的由衷之言,表明岳飞赞同朝廷 和议。也就是说岳飞和秦桧同属于主和派。


晓风2016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一个上马能安邦定国,下马能提笔写诗的这么一个文武全才。

他的不幸是因为出生在了动荡的年间,洽洽又是他的不幸,成就了他的美名。

北宋发生了靖康之难,国家的皇帝被女真人给捉走了,唯一逃走的皇室里的成员赵构建立了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宋高宗就是岳飞当朝的皇帝,这一时期的南宋,主要的敌人就是北边的女真人。因为宋高宗是个软蛋,除了逃跑,不会别的。所以,匡扶社稷,保家卫国的重任就落在了当时那一批武将的身上,其中岳飞,韩世忠,吴阶就是这些优秀人物中的代表。

为了报效国家,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岳飞的母亲,早就给他在后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慷慨激昂又很有血型的大字。

这几个字,岳飞完全承受的起,他此生一直在为恢复祖国的统一而奋战。当时岳飞的主要战场就是在今天的中原一代,韩世忠是在江南地区的长江这一代,吴阶主要是守卫西边的巴蜀之地,就是这三个人的奋勇抗战,才保全了南宋的安全,以及国家的黎民百姓。

这三个人中,岳飞属于奋斗在第一战场的前线。因为岳飞和金兵交战最为频繁,每每打仗,岳飞都是旗开得胜,这就给强大的女真人的心里落下了阴影,女真人都亲切的称岳飞为岳爷。

可以说只要打过南宋的军队,就没有没听说过岳飞的大名的。可见,他的知名度及个人威望有多高。

金兀术是女真族最会打仗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人远远不是岳飞的对手。在岳飞和金兀术最终对决的时候,有是在岳飞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火速撤退。

要知道十二道金牌的意思就说,这件事是天大的事,你岳飞若是不休战退兵,那就是死罪。

不得已岳飞,只能退兵了。

由于岳飞退兵了,金兀术才得以保全自己的军队,才有了后来再次进犯大宋的可能。

若是这次岳飞没有退兵的话,金兀术一死,女真族还不是大宋的对手了。可惜的是小人秦桧掌权,他蛊惑宋高宗和女真讲和,两国休战,然后又无耻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

岳飞是个很耿直的人,他做事只认对错,不分尊卑。就是宋高宗的面子,他也经常是说不给就不给。可以说他的心里只有国家,没有自己,在他看来只要有外族人侵犯大宋,就像拿刀在他脸上刻字一般疼痛难忍。恰恰也正是他这一特点,导致了他命丧奸臣秦桧之手的。


史学达人

首先,岳飞毫无疑问是个英雄,抗金英雄,但不能以民族英雄自居,至于历史上的岳飞,天知道,现在很多人就看个电视剧就觉得通晓历史了,而史书方面,岳飞传由其孙子所著,这怕是历史上唯一一次亲人立传,而岳飞传的记载,如杀敌数量和参加战役以其他史料相差甚大,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单挑五十万人大获全胜,因此我认为,在秦桧下马后,关于岳飞的记载出现了明显的吹捧,而宋朝开始,小说横行,也就是说,史书中记载的岳飞,到底是历史上真实的?还是被统治者有意太高或被史书刻意拔高的?反正我无法断定这一点。

再说什么是民族英雄?抗击外族,保卫山河的就是民族英雄,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定义外族? 不属于我国民族就是外族,或者说不属于我国领土之人,皆为外族,这就有意思了,不属于我国领土国籍之人,历朝历代每个华夏版图都不一样,如何定义?是现代版图定还是当代版图定? 如果以当代版图定义,那么毫无疑问,他和岳飞是名族英雄,而且不止他们,就连远至春秋,战国,三国的将领们也都应该是民族英雄,因为在当时,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开疆拓土或抵御敌国,有人说那是军阀混战,呵呵,哪你告诉我,春秋五霸谁代表中国?战国七雄谁代表中国?三国之间谁代表中国?都不代表中国,为什么把他们归于一国?还有人说应该归于当时的大背景下,奥,岳飞就该归于当时的大背景,其他的就不应该归于当时的大背景?

而且如果把这些人定义民族英雄,哪你觉得华夏五十六民族何以自处? 若以现代版图定义,那就简单了,攻伐现代版图以外敌人的才是民族英雄,这样看,除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和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谁敢称民族英雄?

那些口口声声中国主流是汉 所以汉以外都是外族的,麻烦起兵,将汉以外五十五个民族驱逐除去再说,别只会放嘴炮,古四大文明,为什么只有中国文明得以传承至今,因为融合,每出现一个强大的敌人,中国在战胜后都将其融入华夏,成为一个新的种族,以此无限壮大自己,待将来世界时局在此动荡,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融合更多国家成为新的民族,简言之,中国要想强大,远不止目前五十六民族,到时候,你们是不是要打着民族大旗,去阻止一切对国家有利的力量融合?

不管那时如何,至少现在,满族已经是华夏不可或缺的一个民族,难道你们要满族的孩子在书上学,中国的民族英雄是如何屠杀他们先人的?还是说要把每个民族的地盘分开,分开教学?至于有些人说就算是满族也应该支持抵抗的正义之举,战争能扯到正义?对汉来说是抵抗侵略,但对当时的满来说,那叫开疆拓土!汉开疆拓土就是开疆拓土,其余民族开疆拓土就是侵略?

综上所述,所谓的民族英雄是个封号,但这个封号是根据每个时代的版图而封的,每个时代版图不同,所封民族英雄也就不同,如现代,岳飞,文天祥若继续当民族英雄,哪就是强调内蒙古和女真满族不属于中国,所以,英雄就是英雄,膜拜就行,没必要纠结当代自欺欺人的民族称谓。


龍11914785

千百年来的历史,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尊崇岳飞为民族英雄,是人民的良知,是人民的敬佩,是人民的感激。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岳飞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武术家,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生活的年代正遇上金朝女真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以及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有坚决抗击金朝民族压迫,收复故土,解放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从20岁起就应募参军,后因父亲病故,回到家乡河南汤阴守孝,后应招参加赵构的大元帅部队,靖康元年(1126年)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靖康二年,康王赵构于南京称帝,岳飞因为越职言事被罢官,自己仍然坚持抗战,加入宗泽抗金队伍。

金兵南下搜山捡海捉赵构,岳飞在主帅杜充投金情况下,仍积极抗金,收复建康。独树一帜,率师北伐,在常州战役中四战四捷,赢得各地义军纷纷响应拥护。

绍兴十年,金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军从长江中游挺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在郾城指挥藤牌军,抵御金兵拐子马、铁浮屠,只见宋室英雄左手用藤牌蔽体,右手执麻扎刀,蹲身向地,专斫马足,拐子马互为连贯,一马倒仆,二马不能行,霎时间,人仰马翻,金兵一万五千骑拐子马,都变做四分五裂,七颠八倒,岳飞纵军奋击,直杀得金兵大败亏输,向北遁去。金兀术见状忍不住大恸道:我自海上起兵,均赖拐子马获胜,今被岳飞破灭,从此休了。乃转悲为恨道,我再添兵与战,誓绝雌雄。于是收集败兵,再从汴京调到生力军,复来决战,飞止率四千骑士,又将兀术杀败。兀术尤愤,复会师十二万众,转趋临、颖。正遇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巡至此地,望见金兵,也不顾敌多我少,即突入敌阵,左挑右拔,杀死金兵甚众,金兀术见势勇猛,麾兵佯退,诱再兴到小商桥,一阵乱箭,将再兴射死。岳飞得报,悲悼不已,命岳云援驰颖昌,与王贵左右夹击金兵,十荡十胜,岳云锤死金兀术婿夏金吾,金兵骇奔,岳云得胜收兵。

金兀术败回汴京,再议整军再战,偏诸将垂头丧气,莫敢言战,甚者有意降宋,就连韩常也欲率众内附。中原一带百姓遍悬岳字旗,多响应岳家军。正当岳飞猛进图功、豪杰用命之时。秦桧知晓,非常懊恼,怕金朝责他负约,就想了个釜底抽薪的计策,先致书张俊、杨沂中等令他速回。然后上言:飞只孤军,不应久留。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飞是有功于国,有恩于民的英雄。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是他,捍卫了国家的安全需要。他的坚持正义的民族气节,崇高的思想品德,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是毋庸置疑的。是他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在北宋灭亡的苦难中坚决反抗侵略,团结抗金力量,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阻击了金朝的疯狂蹂躏,抵制了金朝的残暴奴役。保住了南宋的文化经济,延续了封建政治体系。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有敌岳飞杀,无敌杀岳飞,岳飞活着精忠,死亦报国。岳飞的死来自于兀术遗桧书:"汝朝夕以和请,今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岳飞的冤狱被害,秦桧一伙进行审判,找不到任何岳飞反叛朝廷的证据,定罪莫须有,更显岳飞凛然正气,光明正义,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明明白白。公道自在人心,公正自有天理。


德厚致远

岳飞的眼中只有国家,没有个人。他更不贪图享受,国家的耻辱是他最不能忍受的,当时和他齐名的将领都比不上他的人格高尚。更比不上他那一颗爱国的心。



名将吴阶和岳飞同为抗金英雄,他也是很仰慕岳飞的。当他听说岳飞的大帐中没有舞女的时候,为了结交岳飞,他就花了重金买了一些才女给岳飞送了过去。岳飞当然是不想要了,但是又不能伤了人家的面子,毕竟人家是一片好心。岳飞就把吴阶送来的美女,带到大账中,并且告诉她们,我住的就是这种地方,吃的是粗茶淡饭。若是你们觉得能吃苦,就留下,觉得吃不了苦就请便,结果这些女子就都离开了。岳飞此生也就是娶了一个女人。



那个送她美女的吴阶,就很好色,帐下美女如云。知道岳飞的选择后,吴阶更对岳飞刮目相看了。韩世忠也是抗金英雄,但是,韩世忠也是妻妾成群。这些人和岳飞比起来,岳飞简直就是圣人。



岳云是岳飞的儿子,十五岁就跟随岳飞行军打仗去了,岳云还是岳飞手下的第一猛将,他因为抗金,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每次岳飞上报有功劳的将军时,都不报岳云的名字。因为岳飞经常这样干,连岳云的手下都看不过去了,他们找到岳飞问他,为什么不给岳云赏赐?岳飞告诉这些人,战士们打仗不容易,可以说拼了命才勉强升一级,我必须紧着他们报,让他们优先提拔。岳云是我的儿子,当我的儿子就要做这种牺牲,否则就别做我岳飞的儿子。将士们听他这么回答,无不动容。



可惜的是在那个年代好人不长命,忠心报国的岳飞竟然被奸臣秦桧所害,岳飞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死在了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在岳飞死后,他可怜的儿子岳云也被奸臣给害死了。


老叟讲史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先占个座,因为我知道有很多的外国跪舔分子又要开始黑岳飞了,这是现在的中国最让人忧心忡忡的问题之一,外国敌对势力的文化入侵和精日精美的跳梁小丑们不停的扰乱视听导致了我们很多人都对民族英雄的事迹产生了怀疑,这是赤裸裸的动摇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瓦解我们民族团结的恶劣行径,对这些坏分子我们要坚决的还击,绝对不能手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必要再简单介绍一下岳飞的生平事迹,以正视听!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绝对不能让这些坏人的阴谋得逞!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自幼习武,曾经三度从军,是南宋抗金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词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战乱纷飞的北宋末年从军,在十余年间,转战大江南北,率领旗下的岳家军与北方的金军进行了进行了数百次战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家军纪律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他们的铮铮誓言,金人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40年金兀术撕毁盟约大举攻宋,岳飞一人扛起了宋朝半边天下,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拐子马,最后于朱仙镇以五百骑兵大破金兀术十万精兵,就在金兀术即将被赶回黄河以北时,奸臣秦桧与张俊在风波亭密谋上奏宋高宗诬陷,连发十二道金令命岳飞退军,在孤军无援的无奈之下岳飞被迫班师回朝,当即被捕入狱,南宋自此错过了收复北疆的最好时机,终其一世只能偏安于东南一隅。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谋逆之罪连同长子岳云,部将张宪同临安大理寺狱中处死,成为了千古奇冤,后宋孝宗时期被平反,改葬西湖栖霞岭,追谥武穆候!秦桧夫妇跪千年被人唾骂,今日竟有人想扶起来,居心叵测,众人皆知!最后我们再重温一遍满江红,回到那个荡气回肠的时代,感受一下什么是真正的铁骨铮铮,让那些企图抹黑我们民族英雄的小丑们都见鬼去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军史吐槽君

岳飞,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公认的大英雄,真英雄。

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对此,在下特意去看了一下对立的观点怎么陈述的。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岳飞被质疑的原因一:忠君误了爱国!

在《评岳飞的忠君思想》一文中,作者认为岳飞忠实执行了封建帝王的命令,沦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尽管如此,在质疑岳飞的同时作者也不得不承认岳飞抗金才是主要事迹,“剿匪”不过是其次的,最多算一个槽点。

在作者本人的全文概述中,他是这么说的:

本文在肯定岳飞功大于过的同时,批判了岳飞的忠君思想,指出“忠君”与“专制”是互为表里的,绝对服从君主个人意志的忠君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①

第二种质疑:忠君爱国不可取,不应被过分拔高

除了认为岳飞因为忠于君主而耽误了爱国,也有学者认为,在封建体制下,是家天下,是皇权有限的社会。忠臣和奸臣的身份不容易断定,因为,在那种体制下,国是皇帝的国,忠君和爱国是交错在一起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也看到有些奸臣最后遭到了清算,如秦桧、贾似道、魏忠贤、和糰……他们的覆没也不是因为皇帝英明,而是因为换了一个新的皇帝,
由于不同的皇帝有着不同的利益,因此忠与奸的标准就变了,于是忠臣也就立刻变成了奸臣。岳飞的身上同时具有忠君和爱国的两重性,把忠君的岳飞当作爱国主义的典型,这是不可取的;把爱国的岳飞当作爱国主义的典型,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他所爱的是皇帝的帝国。②

与此同时,该作者还认为,

专制制度的特点是对皇帝负责,而民主制度的特点是对民众负责。因此只要专制制度不除,就永远会出奸臣,而忠臣也永远不会有好下场。②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个作者的矛头对准的可不是岳飞,而是认为塑造岳飞的“精忠报国”形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作者在质疑岳飞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

我们从岳飞身上能够得到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为了维护民族的利益坚决抵抗外族的侵略。②


对质疑的反驳

精忠报国是忠于民族大义而不仅仅是忠君

在事实上,岳飞忠心耿耿的“忠”并非是“忠君”,而是“忠义”,忠于民族大义。③

岳飞拒绝反对君主的个人意志,坚决主张反抗外族入侵,这本身已经展示了岳飞所作所为不能仅仅用“忠君”来解释了。受限于时代背景,岳飞不可能有现代民主思想,但是,岳飞心中是有天下的,而且不仅仅是皇帝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一观点可以反驳几乎所有对岳飞的质疑。因为,大家对岳飞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他的精忠报国具有时代局限性。而质疑其“民族英雄”身份,质疑其“精忠报国”决心的人是非常少。大多数是为了引人眼球,胡编瞎造的结果。

历史人物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来解读。诚然,岳飞抗击的民族现在也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之内,但是,必须要看到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在当时,中原文化势力范围受到外族的强势侵犯,而且金朝统治者的入侵更多时候是劫掠而非征服。岳飞作为中原文化很政权的守护者,抗金是大义使然。形成对比的是,在中原王朝式微,深得民心的非汉族政权前秦在历史上评价就正面很多。辅佐苻坚的王猛也得到很高的评价。因此,但凡有利于天下苍生,不管是中原王朝的官员还是在少数民族政权为官的汉人,都是被大家认可的。

岳飞抗金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不仅仅来自于他属于宋王朝,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所作所为是利于天下苍生和文明进步的。

除此之外,用现代民主的标准苛求岳飞也是不合情理的。脱离背景谈人物是不对的,在奴隶社会,建立封建统治是进步的表现。而进入现代社会,妄图复辟的袁世凯称之为国贼亦不为过。


小结

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代表,精忠报国的符号!这就是真实的岳飞。

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过度神话岳飞是不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岳飞可以说是道德楷模,人中豪杰。但是,历史是不断进步的。用现代的眼光去看,他的思想是有时代局限性的,而这个局限性主要集中在“爱国”思想的升华和进步,导致了岳飞的“忠义”出现了一些争议。但这是人之常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岳飞不可能穿越到今天,懂得了民主思想再回去精忠报国。而在他的时代背景,他的所作所为是符合大义的。

岳飞是一个民族英雄,一个有血有肉有局限性的人物。采取现代标准去苛求他就跟当年用莫须有的罪名迫害他一样,对他是天大的冤枉!


引用

①王继烈. (1980). 评岳飞的忠君思想. 青海社会科学(2), 95-99.

②叶文宪. (2004). 忠奸之辩--以岳飞和秦桧为例论忠君与爱国. 探索与争鸣(6), 19-22.

③孙果达. (2004). 岳飞是铁定的民族英雄--与叶文宪教授商榷. 探索与争鸣(10), 19-21.


ELLIOTT994

无论在传说故事中还是真实历史中,岳飞都是一位精忠报国、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这一点毋庸置疑。

真实历史上的岳飞戎马一生,善于谋略、治军严明,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而无一败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对于国家、对于民族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只可惜他生不逢时,遇到了那个只想偏安一隅,奴颜婢膝一心求和的皇帝赵构。



近些年,有某些所谓专家学者,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开始黑各种历史名人,黑于谦,黑岳飞,殊不知,岳飞岂能是被黑的!有的学者甚至说出“岳飞死的不冤”、“岳飞自己找死”这样的话,让人感到愤懑。

我大概总结了下,这些所谓专家学者之所以会发表这样的言论,是基于对以下两方面的历史资料的研究:

第一、“淮西军变”。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朝廷采用宰相张浚的意见,让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原隶属刘光世所部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在要求归岳飞节制而不得的情况下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胁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扶植的傀儡伪齐刘豫,史称“淮西兵变”。 兵变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在当时使南宋失去了对金和伪齐的军事前沿的江淮重地,而且成为后来南宋对金战略一个转折点。同时淮西军变也使得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赵构意识到,武将所率军队已成为其私人武装,尾大不除,必将后患无穷。这也为岳飞的死埋了下伏笔。

第二、岳飞虽然是一代军事奇才,在对金做战中屡立奇功,百战百胜,但他在政治上却不是那么敏感。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岳飞在北伐抗金时提出的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直捣黄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迎回二圣(宋微宗、宋钦宗)就有毛病了,假如真迎回了二圣,把当今的皇上赵构置于何地?其次、不顾自己的身份,干涉皇家家事。公元1137年,岳飞上书高宗赵构请立太子“以安靖人心”。当时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力劝他不该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说:“臣子一体,也不妥顾忌踪迹。”这倒好,你这样无所顾忌的干涉皇帝家事,皇帝怎么容得下你?这又是赵构要岳飞死的一个原因。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真正要岳飞死的并不是秦桧等一干人等,而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赵构,秦桧等人只不过是赵构的工具而已。所以就有了风波亭事件之后,有人就曾经问秦桧为何要杀岳飞,怕他以后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完全可以夺了兵权,用不着要了他的命吧。秦桧则回答:“此上意耳。”可见真正的幕后主使就是赵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这些学者就得出“岳飞死的不冤”“岳飞自己找死”等这样的论断。虽然这样的论断有史料依据,具有一定道理和说服力,但这样的论断也是片面的,对岳飞是不公平的。

我提请各位所谓的专家学习下“绍兴和议”,学习下金国提出的议和条件“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这才是岳飞被屈杀的主要原因。

我也提请这些所谓专家学者不要忘记,面对大好的抗金形势,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时岳飞悲愤地呼声:“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要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更不能以瑕掩玉。千百年来我们之所以崇拜岳飞,不是因为他被奸臣所害死的冤屈,而是因为他为国家、为民族所做的贡献,是因为他精忠报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至于岳飞的死,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作为最高统治者赵构的偏安思想和他的心胸狭隘、无端猜忌,加上奸臣秦桧等人的推波助澜,才是岳飞冤死的最主要原因。



最后我要说,无论时光怎样变迁,岳飞作为我们民族的英雄,他的历史功绩不容诋毁,他的精忠报国精神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认真学历史

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岳飞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大鸟飞到他家屋上,所以他父母就给他取名为飞,字鹏举。

岳飞年轻的时候,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天生有神力,不到二十岁时候,能够的挽弓两百宋斤,开腰弩八石。

公元1122年,岳飞从军。

公元1126年,岳母姚氏在岳飞背后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演义为精忠报国)。

公元1130年,四月,岳飞于建康城南的清水亭大胜金军。五月,岳飞在牛头上扎营,以百人敢死队袭击金营,金兵损失惨重。兀术准备放弃建康,从龙湾向宣化镇撤退,岳飞率三百骑兵,两千步兵,从牛头上冲下来,大败金军,又追至龙湾,消灭了没来得及渡江的金军,最终收复了建康。

公元1131年至1133年,岳飞先后平定了李成张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判乱。赵构御赐锦旗“精忠岳飞”给岳飞,将牛皋,李道所部归岳家军。

公元1134年,岳飞上表请求出兵收复襄阳六郡(襄阳府,郢州,随州,唐州,邓州,信阳军),赵构同意了。

五月,岳家军攻取郢州城,杀七千余人。分兵两路,攻下随州城,俘虏五千伪齐兵,襄阳城守将李成弃城逃跑。伪齐政权调集兵力,与金朝番贼,河北河东签军增援,号称三十万大军想夺回襄阳城,但是被岳家军打败。

岳家军随后攻下邓州,唐州,信阳军,至此襄阳六郡全部攻克,这是南宋头一次收复大片土地,极大的了振奋了南宋上下的士气和信心

公元1136年,岳家军北伐,先后攻克汝城,颍昌府,商州,虢州,岳飞奏请继续收复河北失地,但朝廷以孤军无援,以粮不济为由,让岳飞不得继续北上。

公元1140年,完颜兀术率骑兵一万五千攻击郾城,岳飞用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大败金军拐子马。金兵再犯郾城,在五里店被岳家军打败。

七月,兀术率十万步兵,三万骑兵攻击颍昌,岳家军又获大胜,斩金军五千余人,俘虏两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马匹三千。岳家军又在朱仙镇大败兀术十万大军。

但岳飞最终被主和的秦桧所陷害,最终遇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