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內陸島,島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范蠡和西施最後去了哪裡?爭議一直不斷,我們來看看,有文獻記載,有古蹟印證,有民間傳說的爭議地之一:沅江赤山島


1980年代末,沅江與紹興因春秋時期的陶朱公范蠡而結緣,紹興自古稱"蠡城",而沅江赤山島從唐代起稱"蠡山",兩城遂結為友好城市。

光宅元年(684)赤山建廟,祭祀越相范蠡。天寶六年(747)對越相有敕封,巡使肖子寶改赤山為蠡山。1958年,蠡山改名赤山。

范蠡祠,建於光宅元年(684),祭祀越相范蠡。歷史上文人墨客寫赤山范蠡祠的詩文,據嘉慶年間編的《沅江縣誌》即已有10多篇。該祠於嘉慶年間已毀(現原址復建後改名雲風寺)。現存文獻有不少關於范蠡來過赤山島的文字記載:"赤山,縣東一百里,跨沅江。其源為赤沙,故名赤山,唐天寶年中改為蠡山。山有范蠡廟。"自唐代起,此島改稱蠡山島。現在吳越人把太湖中的山島叫"洞庭山",實際就是"吳越人"對范蠡、西施真正隱居洞庭湖的山島;赤山島的懷念與佐證。唐朝詩聖杜甫《詠蠡廟》:"相越功成即棄業,五湖風月一舟輕。赤山廟貌崇明哲,千載何人與抗衡。"唐初詩人宋之問的《過洞庭泊赤山蠡廟》極寫范蠡祠之勝狀:"地盡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當中湧,莫辨東西隅。"唐朝有個很著名的道士叫杜光庭,他在《述異記》中記載:"洞庭湖中有鈞洲,昔范蠡乘舟至此,遇風,止釣於洲上,刻石記焉,有一陂,陂中有范蠡魚,後世就叫鯉魚。"嘉慶十二年,漵浦貢員戴安禮登臨赤山時,寫下了《蠡山殘廟懷古》:"五湖蹤跡竟浮漚,獨有茲山廟尚留。座下蘚苔春滿地,渚邊蘆葦月千秋。姑蘇幾見群麋走,相國旋同野鶩遊。辟穀高風堪共仰,丞嘗為雪楚平羞。"

中國最大的內陸島,島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范蠡祠

香爐山:范蠡與西施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以後,雙雙隱居赤山島,香爐峰便是他們的住處。赤山島上有個村子,就叫做蠡施村,就是因為范蠡和西施在這裡隱居的緣故。香爐山亭亭玉立於湖中央,形狀酷似香爐,山上一片深綠,一如昔日西施的衣裙。日出日落之際,香爐山上水霧飄繞,如同香爐上的嫋嫋輕煙。這島中生湖,湖中生島的景緻,實在是罕見的一大奇觀。

中國最大的內陸島,島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香爐山

樟抱臘:相傳范蠡西施駕一葉扁舟,溯長江而上,雲遊五湖。來到洞庭湖,只見湖上煙波浩渺,秋水共長天一色,湖中漁舟來往捕魚忙。尤其是船靠赤山島,小島四面環水,與世隔絕,島上樹木蔥綠,處處鳥語花香。仙山瓊閣的小島,誠實淳樸的民風,促使范蠡西施下決心,在赤山島上定居下來。範公教書,西施紡紗,他們隱姓埋名,樂善好施,在小島上安度晚年。他們死後幾百年,山民才從發掘的遺物中,得知這對隱士夫妻,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范蠡和西施。為紀念先賢,人們把小島改名為蠡山島,在島上修建了范蠡祠、娘子廟。後來在范蠡西施合葬之處,就長出了這棵奇特的樟抱臘樹。愛情聖地樟抱臘,樟抱臘是植物生長的一大奇觀。它已有2000多歲,化石一般的根從赤土中盤旋而出,高大的軀幹挺立不倚,胸前長出一株臘樹,宛如孔武有力的樟哥哥正緊緊擁抱著高潔的臘妹妹。臘樹花繁時,團團簇簇,如痴如醉地顯示著自己的美麗和芬芳。而樟抱臘長青的生命、永恆的受害戀,一如它的本身,一碧到底,老而彌盛,這就使得梁祝化碟有些遜色了。

中國最大的內陸島,島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樟抱臘

胭脂湖:胭脂湖地處沅江市西南,距城區約10公里,距益陽市25公里。相傳西施隨范蠡泛舟五湖時,見此處山清水秀,欣然沐浴而得名。

中國最大的內陸島,島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胭脂湖

苧麻:沅江盛產苧麻,這種植物全世界唯中國獨有,號稱"中國草"。中國麻紡協會一直不知苧麻名稱的來歷,後經考證,西施的老家是浙江諸暨鄉下的苧蘿村,那裡產一種特殊的苧麻,可以用來紡織布料。西施隱居赤山島後,把自己家鄉苧蘿山的名字安到赤山島廖家衝的一個山頭,也稱苧蘿山,(今蠡山村廖家衝尾)。這裡產的麻十分好,此後就叫"苧蘿山麻",後人簡稱"苧麻"。西施不僅把苧麻種子帶到了赤山島,而且把加工苧麻的技術也教給了這裡的村民。苧麻稍微一加工,就可織成很結實的布料。當時各個諸侯國布料奇缺,陶朱公就把楚國、齊國、魏國和魯國的軍服都承包了,士兵們都穿苧麻編織的衣服,很結實。

中國最大的內陸島,島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苧麻

但范蠡和西施最後去了哪裡?真相撲朔迷離,傳說依舊只是傳說。但人們願意相信,美好的愛情終歸會有美好的結局,范蠡和西施這對才子美人來到了理想的樂土,過上了美滿的生活,相持終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