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北方政权,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建都开封。

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936年,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洛阳登基称帝,国号为大晋,史称后晋。后晋的建立造成了燕云十六州大片领土的丢失,为日后北宋边患埋下了祸根。

石敬瑭的帝位并不稳固。他对契丹的屈辱行为,遭到人民的唾弃;手下大将安重荣、刘知远,都准备抢夺帝位;此外,尽管石敬瑭卑屈地侍奉契丹,还是受到契丹的责备。天福七年他忧郁而死。侄石重贵继位,史称少帝或出帝。

石敬瑭死时,立石重贵为继承人。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交战,互有胜负。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

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石敬瑭将他收为养子。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出谋划策,亲冒矢拒敌,受到石敬瑭赞赏。

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承制即位及为后晋出帝。石重贵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大统,其间不乏宫中密谋。

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石重贵在位时间不长,仅五年就亡国。石重贵即位前,后晋的形势并不乐观。契丹虎视眈眈;后晋的南面有割据势力;后晋内部矛盾重重,加之天灾不断,民怨沸腾。后晋的政权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石重贵一即位,就与契丹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后晋的灭亡。在抗击契丹的战争中,尽管他指挥无能、用人不当、号令不灵,但是中原军民的英勇战斗,使得契丹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了。

后晋恃阳城之捷,轻视契丹,还欲伺机北伐。契丹攻晋接连受挫,不甘罢休。耶律德光诱后晋出兵,出帝不察真伪,即命大将杜威出战,契丹军乘晋后方空虚,挥师南下,直入后晋东京,出帝奉表降,后晋灭亡。

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后晋高祖石敬塘骁勇善战,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而且谋略超人,石敬瑭在战场上救过岳父李嗣源,又分析局势,指点迷津,力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时追求帝位,体现他过人的政治谋略。并且具有一定的治国才能。

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但是,石敬瑭割让国土,拱手将幽云十六州送于契丹,是他人生的最大败笔,留下千古骂名!

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在称帝之前,石敬瑭不管是自己还是治理地方政务,都很节俭,但做了皇帝后就开始奢侈起来,石敬瑭又像后唐那样重用宦官,使宦官势力重新抬头。

观石敬瑭之一生,初以骁勇善战发迹,继因廉政而闻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问鼎、建立晋王朝。但是由于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岁输布帛30万给契丹,并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以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民心尽失。

一个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