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如此强大,为何只有元朝才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帝国?

Zafery

蒙古人建立了古代世界上面积最为庞大的帝国,这是历朝历代所做不到的,甚至其他文明也做不到,这与蒙古人的特性有关。



蒙古人能够建立横跨欧亚的诺大帝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生活方式

蒙古人以游牧为主,中原汉人以农耕为主,农耕民族讲究的是安居乐业,而游牧民族则是逐水草而居,什么时候草原被牛羊啃光了,立刻搬家,迁徙是常态。


蒙古人一靠畜牧业,二靠打猎,所以在征战过程中,对于后方的物资要求比较低,可以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行军,可以横跨欧亚草原,这是农耕民族军队所达不到的。

第二,经济模式

蒙古人在经济模式上相当单一,除了养牛养羊的畜牧业发达以外,其他产业极其落后,尤其是轻工业,制个锅碗瓢盆费死劲了,想要获取所需物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抢!

蒙古人包括之前的匈奴人,他们永远都在做两件事:抢劫和准备抢劫。

因为自己能造出来的东西很少,所以在抢劫事业上很用心,所以才能打到欧洲。

第三,军事能力

这里容易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在成吉思汗之后蒙古人的战斗力才开始变得强大,其实不是,蒙古人五岁开始学习骑羊,七岁开始学习弯弓射箭,十几岁开始骑马打猎,去猎取一些像狐狸野兔之类的小型野物。





蒙古人从小接触武器,在狩猎过程中锻炼能力,演习战术,这与在战场上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毫无还手之力的猎物换成了敌人,作战方式基本类似。

另外,蒙古人善骑射,农耕民族士兵参军后进行的射箭训练有限,而且是固定靶,与蒙古人长年累月进行狩猎,打猎时射击动物是移动靶,训练出来的士兵在射箭技术上相差甚远。

古代最好的武器还不是弓箭,而是战马,古代的战马不亚于今天的坦克的作用,今天的坦克可以用飞机消灭,但是古代骑兵没有天敌。

蒙古人无论是骑兵质量还是战马数量都遥遥领先当时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所以才会展现惊人的破坏力。

汉人自从五代十国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后,因为失去了军马的养殖基地,所以到了宋朝,汉人只能在平原上以血肉之躯抵挡契丹,金国,蒙古骑兵,往往损失损失惨重,直到明朝夺回了这一地区。

蒙古人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帝国,却是全人类的悲哀,蒙古人往往“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无论投降与否,蒙古人经常会屠城,许多地方的人被杀光,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两亿多人的伤亡(基本没有伤,只有亡)。

热兵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只造成了不到一亿人的伤亡,成吉思汗是比希特勒更残暴的屠夫,贬低希特勒的同时,为什么抬高成吉思汗?

凶猛强悍的游牧民族,自从有了机枪之后,变得热情好客了。这是草原民族的失败,却是全人类的成功。


绿色落日

首先,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在那个时代蒙古族也是诸部分裂,深受辽金的迫害欺诈,正是这时候出现一个强人-成吉思汗铁木真,他结束了蒙古族分裂时代,融合团结,加强了蒙古族的战力,这些都是他从草原狼上学来的,侧面从对辽,对金,对西夏,对大宋等军事战争可以看出,从铁木真起兵起,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战争征服,伴随他一生,对外扩张,便是由他发起,日落之地,便是铁蹄停留之时。他的后继者,子孙们,也尊从他的意愿,一直向西扩张,由于常年征战,病逝于西征路上。一手由他和他的黄金家族建立的跨越亚欧非大帝国进入如特殊时期,由于黄金家族内部的分歧,内讧争斗,庞大帝国被分为三,三个大汗国,而中原地区则称为元朝,是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一手建造,后经忽烈几次军事征讨才逐步统一,故此,庞大帝国先前在铁木真时代已形成,元朝是后期为了统治便于管理才建立。

蒙古族人是属于游牧民族,跟我国历史上大多有名游牧民族一样,常年生活在中国的北方现今蒙古与内蒙古一带,逐草而居,在恶劣的环境中,培养出来,培养出了坚毅,果敢,彪悍的性格品质,不从事生产。靠放牧换取微薄的生活补给品,由于常年受辽金压榨、屈辱迫害。常年的委屈以及铁木真的领导,点燃了他们心中的血液,团结在一起起兵反抗,随后的战争中,情感情感的复仇的意志,让他们觉得,对方的敌人没他们强,然后他们便暴露出了另一面血腥残暴,以杀人为乐,劫掠成性,族人少有接触文化知识,没有受过中原地区的,儒家思想熏陶,再加上军事体制的奖励。每攻下一层,可以劫掠三天。成果归士兵所有。加上精神上有,成吉思汗的领导。果断的驱使他们向外扩张,但凡有敢反抗,便是面临屠城。




而中原地区政权,经秦汉数朝后,大一统思想的熏陶。即儒家思想,大行其道。每个王朝国力都十分强大,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刻的影响,中原人的每一个人,对自身个人,家庭,国家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再加上当时的交通条件,地域局限,中原王朝认为人所控制到的地方,便是天下,百姓安于生产,朝堂安于管理。

从根本上说:当时的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不从事生产,生产资料极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存活下来,每一个都是强者,但都有一种不安全感。有着强烈的危机感,求生欲望。不断的驱使他们向外索取。而中原地区则属于成熟的农耕文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耕细作,完全的小农社会,自给自足,生产资料极其丰富,便没有向外扩张的欲望。


乌辰子

先说结论:因为不需要,也不一定打的赢,性格

(纠正一下,横跨亚欧的是蒙古帝国,不是元朝,元朝与另外四大汗国同为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

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全盛时期约为3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半中国或者2个俄罗斯,横跨亚欧(并没有非洲)疆域十分辽阔

而现在我们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的几个朝代,如唐朝,疆域最大时期约为1237平方公里;而明最盛时期,疆域最大达到1370平方公里

但比起蒙古帝国来说仍是小巫见大巫


先说蒙古帝国建立的条件:

蒙古族这类的游牧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驰骋,骑兵自然是他们的最强兵种;而且游牧民族,自然不能老老实实种地,那就只能侵略才能饱肚子

而当时无论是东亚的宋朝、中亚的塞尔柱帝国或是西亚的阿拉伯帝国,都属于农耕民族,对于游牧民族的骑兵可谓是毫无还手之力,因此蒙古族的铁骑才能接连攻城掠地


再来说结论之一的“不想要”

对于农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水,而亚洲的几条大江大河中,长江黄河都在中国,身为农耕民族的中华民族自然不需要也看不上别的地方(如西域、西南、北亚),因此完全就不需要去扩张

再说结论之二的“不一定打的赢”

汉朝时期,欧洲有马其顿王国,中西亚有塞琉古帝国,而当时的汉朝,与匈奴作战就已十分胶着,根本没时间精力去干别的

唐朝时期,西亚有阿拉伯帝国,欧洲有拜占庭帝国,而且盛唐时期(751年)还与阿拉伯帝国发生了著名的怛罗斯之战,虽然唐朝是因为人数太少而输了,但对唐朝的中亚政策仍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到后面朝代,强盛一点的就是明朝,但明朝时期又疲于鞑靼、倭寇侵扰,日本又时不时打打朝鲜,因此也没精力来想中亚扩张


再说最后结论一点“性格”

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华民族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比如匈奴、突厥等,你小打小闹,我可以忍,但只要你过分了,就同汉武帝时霍去病、卫青李广一样,非把你追到北冰洋不可


而有些人说的如“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喜欢侵略、受儒家影响不侵略”等,我认为都是无稽之谈,中华民族只是“不打无把握之仗”,有完全把握能侵略的,当然要占

不然如果真的完全爱好和平,完全不侵略的话,中华民族怎么可能从黄河流域的一片变成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呢?对吧?


叙史武士

这个问题表面看是一个政治军事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

从政治军事方面来说,我觉得是完全没有问题。中国古代的科举取士,文官制度,中央集权与羁縻政策,统治地域之广,人口之多,民族之众等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统治了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稳定、繁荣。

从军事方面说,中国军队与北方游牧民族打过,跟南方的热带雨林民族打过,跟海盗分子打过,而最终的胜利属于中国。所以,从政治军事方面来说,是没有问任何问题。

那么为什么没有突破亚洲的边界呢?问题其实是经济方面的。第一是运兵能力,古时最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是马匹,而马匹的体力、支撑能力到是有限度的。

与之相呼应的、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是粮食的运输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动,粮草的运输也关系到运输能力。游牧民族包括蒙古人因粮于敌,靠打完仗之后的抢劫,但是我们发现,抢劫完了,就不能在当地稳固的进行统治,最后还是会分裂为成几块。唐时很强盛,但是对边疆的统治大多也是以羁縻州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直接的统治。这些问题的背后,不是说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不适合边疆,而是说这种直接的统治,在经济上是存在边界的。

经济的问题说到底是个什么问题了,就是能源的应用问题。我们知道,古时用的都是太阳能,即依靠粮食作物,所以,当粮食取得丰收,王朝走向盛世的时候,人口也在增长,这样的增长会导致粮食的收支不平衡。同时粮食的生产对地肥也是有条件的,一般的,丰收都会导致地肥的下降。于是,在盛世之后就会有一个乱世、衰世。所以这样的一个循环,其实是跟农业的丰歉的循环紧密联系的。 同样的,远距离的作战,或对粮食入不敷出地区的统治,就需要中原等产粮区的支持,而这样的支持也会使盛衰的循环时间缩短。

而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说,短短200年的时间生产了以往所有世代生产力的总和,其秘诀在于使用了石油、煤等其他能源资源,这些能源资源的利用,就突破了以前的统治边界、军事攻击边界,所以,英国可以在世界各地运兵作战,占领殖民地,从而成为日不落帝国。现在的高铁飞机的出现,更是使这种边界大大的延伸,再加上火箭、飞船的出现,空间站的建立,更是突破了地球的局限。


傅船山

首先纠正题主的两点错误。第一,横跨亚欧大陆的不是元朝,而是包括元帝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金帐汗国在内的整个蒙古帝国。第二,即便是蒙古帝国,他的疆域也没有抵达非洲,所以跨亚欧非的帝国中并没有蒙古帝国。

正是由于蒙古帝国的疆域太过辽阔,所以采取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政策是合理的,也是不得不为之的。蒙古帝国能够快速扩张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清楚,我在这里就不再多做叙述了。但有一点需要提出,

那就是不仅仅是其本身高速机动的骑兵部队,从中原政权吸收到的火炮武器制作技术以及行政管理制度也为其攻坚破城,巩固统治做出了贡献。

所以说,蒙古帝国的成就得益于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战术与智慧结晶结合在了一起。

而其他古代中国政权之所以没能做到。

首先,没有蒙古那样多的高机动,以粥状奶粉肉松即可果腹,惯于长途奔袭,在征战途中可以就地征粮的骑兵,即便是有着胡化特征的大唐骑兵,他们的作战风格与饮食需求也限制了他们长途奔袭的能力。蒙古人在这点上倒是和公元8世纪时异军突起的阿拉伯骆驼骑兵有点相似。在这种情况下,恶劣的环境与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反而成了远征时的优势与助力。



第二点就是中原政权周边的局势环境了。不用说那些偏安一隅的分裂政权,就算是传统的大一统王朝,他们的周边也是有着威胁国家安定的隐患。比如秦汉时的匈奴,隋唐时的吐蕃和突厥,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是打跑一个,又有一个新的势力崛起。纵观历朝历代,每个中原政权都不得不把大量精力与财力放在帝国北疆的防御上。即便是打到蒙古人漠北腹地的大明帝国,他也没真正彻底消灭这个威胁,不然何来土木堡之变,而等到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清王朝时,由于与沙俄势力的接壤还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所以也不具备继续对外扩张的后备基础与必要。而蒙古人自己作为这个草原掠夺者,他就完全没有这种后顾之忧。

第三点就是中原王朝的富庶已经足够让统治者满足,同时控制着如此庞大的疆域,帝国内部也是隐患重重,统治者需要小心平衡各方的权力,来驾驶好这艘大船。而蒙古人的贫苦,自然也推动了其内部贵族对外扩张的欲望,对丝绸之路商路中枢地区的渴望。

这一点可以用很通俗的想法来理解——已经很富裕的人往往更乐意于享受安逸,保持现状,而那些贫穷落后的人更愿意去冒险,改变现状。


南风过境与夏夜流星

打开古代中国的历史,仿佛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各朝各代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其中元朝时,国土的版图横跨亚欧。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骑兵,所向披靡,引发世界的巨大震动。本人单纯从军事上分析,成吉思汗的成功之处。

(一)《苏鲁锭》是无敌的象征。

一提到苏鲁锭,蒙古族的兄弟无人不晓。它是一杆类似长矛的武器。却成为成吉思汗的精神象征。但凡两军对阵,金戈铁马交锋,必能見到苏鲁锭高高挺立,

成吉思汗一马当先,神勇无比,率先杀入。铁骑如洪流,势不可挡。风扫残云般,杀得对手人仰马翻,席卷敌阵而过,战无不胜。至今在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园中,《苏鲁锭》威风凛凛的耸立着。

〈二)兵贵神速。

在没有先进武器以及先进的运兵工具的古代。骑兵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兵贵神速》,常常使敌方措不急防,陷入完全被动。这中间,《蒙古马》也有赫赫战功。蒙古骑兵的冲杀,有如风扫残云般的神速。两军交战,抢得先机,就能胜卷稳操在手。

〈三)强将手下无弱兵。成吉思汗的儿孩们,个个能征善战。优以【窝阔台】最突出。也是帅才,后为大蒙古国的国君


被称为《元太宗》。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大业,更是北扩西伯利亚,南扩到东南亚。奠定了华夏的版图,为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

成吉思汗的儿孙们,个个能征善战。每个骑兵都奋勇膘。

(四)《风干牛肉》和《皮囊》功不可未。

历来都讲究《粮草先行》。几十万大军,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马料供给。而成吉思汗破解这巨大难题,竟然用《牛肉干》,轻而易举破解掉。每个骑兵,自带牛肉干,以备充饥。

皮囊类似军用水壶。隨身携带方便。吃着牛肉干,喝着皮囊中的水,完全解决了粮草供应的难题。

基本上述原因,成吉思汗成功的业绩,在蒙古族百姓心目中,享有神圣的地位,被尊为《圣祖》。走进牧民的毡房,第一眼就能見到成吉思汗的画像。

照片为成吉思汗陵园的正面图。



汇燕1

你好,首先纠正你一个错误。元朝并没有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实际上成吉思汗的子孙建立的是蒙古帝国,元朝是蒙古帝国的核心区域。但元朝统治的疆域北至贝加尔湖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南至海南及

南海诸岛。东至东海,黄海。西至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这个面积就


比清朝疆域大了一些。大概1500万平方公里(清朝最大面积是1300万平方公里)。但是名义上元朝的疆域包括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后来的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元朝本土(中原蒙古,新疆

。)为何这么大?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人。蒙古人是马上民族。他们喜好征战,扩张,靠迁徙而生活。元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封建国家(半奴隶制半封建制。当然了他在一步步迈入封建社会。)大家都知道
后来的沙俄吧,不愧为元朝的文化继承者(金帐汗国的疆域就包括沙俄那一块儿。)那是侵略成性,嗜土如命呀。只能说明一点儿游牧民族的不安分,重视生存空间是他们扩张的最主要原因和动力。相比之下农耕文化则容易让人安逸。大家觉得呢?


金雕10867371

就算元朝横跨了亚欧大陆建立了帝国,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他没有殖民文化史,加之那时中国基本还领先世界,放眼世界该不及我中华,于是一场跨越世界的政治游行在元朝诞生了,尊从儒家思想的元人,把扬中华国威做到了极致,时刻不忘重其宜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身份,当时的世界离今天已比较遥远了,就竟是中国领先,还是世界已经有了领跑者,已无法考证,但元人在诸国中的游走,也就是走马观花,所看到的都是不如我中华,由此思想上松懈下来了,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没有了,既然如此我们农耕文明的梦那么甜美,何不回到梦境中,帝国不要了,又回到了原点,中国从此开始了自我封闭,在科学技术方面不思进取,即便老早就有四大,但一直没有运用实施,而这了不起的四大发明确让我们吃尽了苦头,西方列强凭着他们的罗盘和船坚利炮打得大清帝国一败涂地,逼着签定丧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落后挨打的这顶帽子我们一戴就是一百多年,时至今日我们在先进的科技方面仍然处于相对的落后之中,在核心技术方面别人常常卡着我们的脖子,象法门寺里的贾贵一样缺少底气直不起腰,愿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奋发向上攻克难关,既要有跟跑的耐力,更应有领跑的决心和信心,使我国真正的強起来。


西出阳关杨时明

在世界历史上,能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寥寥无几,罗马帝国曾经横跨欧亚非,最鼎盛时期,地中海成为他的内湖。其他的还有波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但他们和元朝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元朝最鼎盛的时候疆域横跨欧亚大陆(没有达到非洲),最西边一直打到法国北部,南边到印度半岛,东边的朝鲜变成元朝的一个行省,被称为征东行省。据史学家统计元朝的疆域曾达到4000多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整个亚洲的面积,当然我们所说的元朝是统治中原这部分地区,其他地区是四大汗国统治的。

提问者问到为什么中国历代王朝只有元朝才建立了横跨大洲的帝国,而像汉唐这样的世界性强国却没有建立起来?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元朝是个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一般都是带有侵略性的民族,而且他们都是随水草而居、比如匈奴、突厥;土耳其帝国不就是当年被打败的突厥人西迁建立起来的

2.儒家文化的影响

自汉朝开始中国王朝大都遵循儒家文化,奉行的都是儒家思想,比较儒雅,不喜欢搞侵略。

3.制约因素

翻开历史你可以看到凡是中国兴盛的时候,西方都会出现一个一样的帝国;比如汉朝时期古罗马帝国;唐朝有个阿拉伯帝国;清朝有个沙俄这就会制约一个朝代的疆域的扩充。

4.历史因素

宋朝应该说是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了,但是呢,他的军事实力实在太弱,他所在的时代周围都是虎狼,自身安全都受到威胁,谈何去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连个幽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

5.军事实力

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蒙古骑兵应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骑兵。蒙古人骁勇善战,蒙古军队的战术比较迅速果断,而且蒙古一般都是实行三光政策,屠城抢夺财物妇孺是经常干的事,所以蒙古骑兵所经之处一般很少有活物,根本不需要多少军队驻扎,这样可以集中兵力进行扩张。


矛盾体160202925

一.中国古代是最彻底的农业文明国家。农业文明是土地文明,是家园文明。故而,在孔子心中,即使扩張领土,也应是以德服人,“既来之,则安之”的扩张方式,而不是靠荒芜土地甚至毁坏土地的方式完成的。同样的,如果把农业文明的华夏,和游牧文化的匈奴人以及海洋意识的英国,曰本相比较,我们就明白:具有皇天厚土,落叶归根意识的华夏民族是没有追求横跨几大州的内在诱因。元代巨无霸的疆域,其实是在华夏大地上根植了游牧文化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二、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战争,除了民族内斗外,更多的是保家卫国和扶弱救危的道义战争。这可以用祖宗崇拜来解释,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会以保住祖传之业,践行先祖遗愿或承诺为己任。这样才能既不违以孝治天下的号召,也能给臣民,给后代一个交代。

三、谈到扩張,其实中国更多的是在思想文化上的被借用。儒家思想在东亚,南亚,东南的影响是鲜明的例证,而面对这一切,中国是自豪的,欣慰的,却绝对不曾想着去占领那些国家的领土。马可波罗来了中国,八国联军入侵时还对游记念念不忘,而玄奘取经回来也写了游记,而我们只是把佛经佛理保存并发扬光大了,真正奴役印度的却是英国,这难道不值得人深思吗?



四、中华族有自已的理想国,代表的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看重伦理的有恒产的社会,有桃花源式自我封闲,远离动荡与战乱的社会,还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追求绝对自由的社会。这些理想中,没有一个与领士扩张有关联。这才是中国,这才是中国人对“强大”,“扩张”的自在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