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没有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和父母开始疏远?

亦是风雨亦有晴


感谢题主。

我家也有,从六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我都认为是孩子的小叛逆期。慢慢过度,一直陪伴。时不时也有大打出手,两个人就好比大战红孩子儿的场面,玩事了冷处理两天,又缓和了。

孩子在这个时期最不爱听的是父母的唠叼,也最反感的是父母对她的棒棍教育。被我叫做话疗,不说也不行,说了就跟你对着干。有时你说得重了,她就施刘黄爷的眼泪计。有时你忍着不吱声,她就是手机不离手,电视不关机,言情小说看不停。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倒无所谓,大不了我好好学。好像是给父母学。若是你用棍棒教育,有时不但没修理上人家,反倒让人家把你修理得不得动,就更难堪了。

父母应在这个时候跟她商量着定个计划,几点至几点,该学习;几点至几点该吃饭;几点至几点该玩手机、看电视、聊生活、该睡觉。然后就放手做自己的事,让她自己去执行,给她自由的空间,别指手划脚,大声责备,就好比包租婆似得老看得太紧,尊重孩子才会有好的结果。

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经历也是成长。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价值在成长经历中实现。让我们都能成为最好的家长而努力吧。感谢阅读,感谢互动!








5864906970778一剪梅


01

青春期的孩子疏远父母,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天真可爱,一放学就赶紧跑回家,还兴高采烈的向父母讲述学校老师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可一旦到了10多岁,尤其是上了初中后,似乎一下子就变了,回家说句我回来了便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或用零花钱买了自己的游戏机以后,就与游戏机做起来了朋友,除了没生活费的时候,一般不会主动开口与父母说话。


于是有些父母开始焦躁,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感到不安,不断的盘问,责怪,反倒使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其实这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明显的具有了独立的意识。青春期来临,随着身体的发育,孩子的身体成长力量增加,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变成大人了,应该独立了,所以会尽量避免对大人的依赖,渴求独立,不希望父母对自己有过多的干涉,因而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此时开始重视与同性和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有事倾向于向朋友诉说衷肠,尽情欢乐,而不愿意再对父母说心里话,和表达亲密的感情。所以,孩子开始对父母的疏远,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孩子正在长大成人,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志。


02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家长不要改焦虑紧张,要尊重孩子在家中的权利,有意的把孩子看成家庭中具有一定地位的独立成员。

  • 首先,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变化,他们身心发展迅速且不平衡,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家长不应该太过焦虑,而是应该要调整心态,用平常心对待。


  • 第二,家长也要改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再用以前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正在向成人转化的孩子,对孩子要有尊重的意识,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孩子的对立情绪,让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


  • 第三,家长可以尽力营造父母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这样可以有利于拉近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能发现孩子的各种想法,更利于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比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旅游,做家务,在这些共同活动中,父母和孩子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彼此的沟通。

  • 最后,虽然青春期的孩子,虽然他渴望独立,但是并不代表就可以从此撒手不管,任由孩子自然发展。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虽然孩子渴望变成像成人一样得到尊重,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内心还是不够成熟和独立,依然需要父母帮忙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


虎牙秀秀


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说不到两句话就开始顶嘴。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教育专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一、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做父母的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正是这个“为孩子好”,让孩子吃尽了苦头。一位初中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而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渴望,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渴望成熟的心。

二、忽视孩子学业之外的需求。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父母深感学习、学历的重要性,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好大学、选好专业,而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则采取忽视、漠然态度。这种态度渐渐造就了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

三、传媒时代,网络语言流行,父母与子女无法共享网络语言。不上网的父母当然听不懂什么是“美眉、青蛙、恐龙、大虾”之类的词,却只觉得都是些贫嘴呱舌,对其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呢?则觉得父母索然无味,只会唠叨瞎操心。同时,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语汇、新的兴趣、新的焦点话题、孩子谈话的兴奋点,父母都很茫然,却仍然每天絮絮叨叨,这必然导致父子、母女之间无话可谈。久而久之,再想坐到一处聊聊天,就变得不可能了。孩子宁可与网友聊得火热,也不愿对自己的至亲父母送上一个笑脸。


香香苹果1008


其实不是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开始和父母疏远,在青春期之前,这种疏远的迹象以及表露,只是家长没有及时的发现而已。

先简单介绍一下青春期。

1.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急于证明,自己不在是小孩,我们也许可以尽量让他们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这样,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所面临的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如果,他们没有及时的被理解,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证明自己的成熟,这样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过度反应。他们急于强调个体的独立地位,追求自由。如果父母还想像以前那样,对孩子处处施行监管,孩子们就会尽力摆脱控制。父母如果越想证明他们还是孩子,他们就会激烈反抗。这样的斗争就会滋长出敌对情绪,这就是青春期叛逆。

例子:班上有个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男孩,初一。在绘画课堂上永远是乖巧的男孩,享受着来自老师的赞美。但是在学校里,经常会和老师敌对,老师越是监管的严,他越是逃课,令老师头疼。

他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离婚,已各自组建家庭,他和爷爷奶奶父亲继母一起生活。一旦家庭有矛盾冲突,他就会激烈的爆发,离家出走。没有人能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含义,即使离家出走,换来的也是一顿打骂。他在六年级的暑假曾告诉我一个他的梦想:“等他足够强大,他要把童年受到的来自父亲的暴戾打骂,通通还给父亲,而且是加倍。”难以想象,做父母的的如果知道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该是何种心情。但是孩子从童年开始就不被理解,一直隐忍到现在,将来有能力了,他就会向父亲发起挑战、殴打他、离开他!

2、生理特征:

这一时期的孩子身体所有的器官都在成长发育,孩子的协调性有时候会出现问题。个子越高、手脚越大,灵活性可能跟不上。

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3、成年挑战:

青春期是孩子对成年生活的准备:职业、友谊、爱情和婚姻。如果对这三大任务准备不足,孩子就会对未来感到担忧,他们会寻求捷径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捷径是没有用的。这样的孩子越是被命令、被劝解、被批评,就越是觉得如临深渊。我们越是想推动他们,他们就越想后退。如果不能给予他们鼓励,所有试图帮助他们的努力都是适得其反的。

怎么办?

承认能力:家长请收起带有偏见的眼光吧!把所有觉得孩子不可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变为我相信你的能力,去试试吧!我们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承认独立地位:收回即将到嘴边的批评与指责吧!你的批评指责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试着理解孩子,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更多的主动性,明确的让他知道,我们是你的父母,但是支持你的想法,如果你和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我们可以商榷。

给予赞美与鼓励:把孩子的优点看到眼里,表达出来,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优秀的、独特的、唯一的个体。给予孩子及时的关注。

释放情绪:允许孩子释放情绪,他们咆哮、哭泣过后情绪会平稳,这个时候再给予关心与安慰。

其实很多青春期的问题,都是源于童年没有能收到足够的关注以及理解。

欢迎移步到我的主页,了解更多儿童心理知识,让我们一起成为优秀的父母!


儿童绘画心理课堂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即使再关心孩子,也要适度“降温”,陪伴孩子要时刻谨记“三颗心”──

不要太关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热心。

一定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侵入过多。

当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忽然以你不习惯亦不喜欢的方式对你说话、与你相处,甚至和你顶撞时,先别急着生气,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正在用这种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这个名词很难解释,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体会:

那个从小无比依恋你、围着你转的“跟屁虫”,会在某天突然拒绝你再拉他的手;

那个总是快乐、满足、合作的小孩不见了,眼前的孩子悖逆、愤怒、沮丧……

这一切都让家长手足无措。

在青春期孩子的眼里,父母不再是父母,父母就是普通人,跟别人一样的普通人。

爸爸们都说:“孩子叛逆就是翅膀长硬了,想飞了,不听话了!”

妈妈们则说:“孩子叛逆起来良心简直像是被狗吃掉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经有了大人的样子,但是心理上并不成熟;他们看起来应该懂事了,但其实远远没有……

他们想独立,不愿意再被过分呵护;他们想做主,穿标新立异的衣服,穿耳洞、戴耳环、甚至刺青……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张力十足,总想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不惧怕任何试图阻拦他们的人和事物!家长的过度管制对他们来说难以忍受。

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们越是不屈,越想远离你。

耐心、理解和包容才是教育青春期孩子最有效的法宝。

所以,父母要努力与孩子站在同一阵营,保持亲子沟通的通畅,这才是管教叛逆孩子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

赢得十几岁孩子合作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地解决问题,当大人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时,他们更趋向于合作,并在今后逐渐靠拢父辈的价值观,以真正成熟和独立的姿态回归。


Linda家庭育儿


青春期的孩子,和家人疏远,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在七岁前就已经埋下种子,现在大了有自己的思维,和人格独立了。所以,可能对家长的言语,做事方法有不同的选择,所以导致越来越疏远了。

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蜕变孩子,人格塑造时期。如果过度得不好,那后面的人生会很糟糕。

怎么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呢?要做的尊重、闭嘴、放手,对发生的问题点到为止,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独立的人格。

有很多家长与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矛盾,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好相处。其实不是孩子不好相处,是家长们不懂得解读青春期孩子的心里需求,造成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懂教育,懂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才算合格的父母,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成才。

有时候,期望大就失望越大。所以,对孩子降低期望,人都是不完美的。学会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从中引导。

多多充实自己,懂的解读孩子每个时期的问题。加油💪



归去来兮001


孩子长大了,意味和父母争夺人生的主导权。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说不到两句就开始顶嘴,难道真的是父母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吗?真想是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父母无法知道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处在这一时期的父母一般是两种态度,1.不懂得放手,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2完全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决定。

第一种可能会导致孩子日后没有主见,习惯他人帮助做决定。第二种有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这是一种矛盾的亲子互动形态,父母可以完全尊重孩子,也要相信孩子能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要过分参与孩子生活发生的事情,只需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尊重与支持孩子的决定。

另一方面,孩子在父母信任下,确实能自发处理各种问题,不依赖,也不需要父母操心,但长时间下来孩子有可能变得不与父母分享心事,遇到困难也是独立承担,不习惯告诉父母。所以针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除了尊重之外仍然要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结,1父母要参与孩子关心的话题过事物,2在孩子不排斥的情况下一起参与孩子感兴趣的事,3适时为孩子提供一些用的上的资源或解决问题的物品。4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5多听少指导,不要急于根据自己的判断去指导孩子,相信孩子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稳固的情感联结是孩子有能力往前走的力量,也是遭遇困顿,挫折时止痛疗伤的良药。





倾心育儿


这个时间段的孩子,虽然是青春期,但也是成长期!退变期!是又一次的人生改变期…

为什么是成长期,小学生时期的天真和幼稚完全看不到了,有了自己小主意,小心思,这是从小时的无知变得多少成熟的过程,他们不是疏远家人,而是懂事的一个过程,能自立完成很多大人认为他们不行的事,这时的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多鼓励,少指责,多夸奖少批评!多沟通少唠叨,让他们说你听,不对的也要心平气和的去讲!

这个时间段的孩子,逆反,叛逆期,但只要道理讲明白了,告诉他们,我相信你,你是能明辩事非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相信你知道的,相信你做好了!

他们知道疏远大人,证明他们成熟的表现,长大了,孩子就是一点点的不须要大人陪伴,而大人是从孩子小时的惯宠孩子,认为孩子离不开大人,而当孩子一个阶段的疏远的成长,在到慢慢的离开大人,再到不须要我们的担心,可做老人的,心永远是离不开孩子的,无论他们多大!这就是人生成长路,是必经之路,是各种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疏远!所以希望大家慢慢适应这种疏远吧!


稳步高行


我家的大女儿已经13岁啦,正是青春期的关键时刻,进入青春期你会发现突然以前的小棉袄会刻意的与你疏远,比方出门在外不喜欢你签起她的手,在家里的时候也尽可能的独自在自己房间。这个时候一方面认可她的感受給到她一定的自主时间不去打扰,另一方面做家长更多主动的去和女儿拥抱就算她会有时候推开你,多做几次还是会慢慢与你亲近。


加温小狗宝


关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以及其他问题的处理,久明老师的专栏有详细的说明介绍,可以关注我的主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