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字的源流是什麼?

郜素清

我們那些最初的國學大師樣,把外國技術或文化引進的時候,來進一步漢化。如這個新造字熵,以及烴、烯、炔以及很多科學用字都進行了漢化,我們的子孫後代受益匪淺,而後期就沒有了,因為那些大師都死了,沒有再去研究了。一個“阿佛加德羅常數”給中國孩子的理解,造成了多大的麻煩,一個“物質的量”的概念多少次糾結變化。為什麼?這些後起的所謂科學家,他們沒有漢字的基礎。不知道漢字的規律。就只能用英文字母“GDP、CPI”等這些讓國人難易理解方式出現在大眾眼前。使我們幾十年的掃盲運動又會產生新的“文盲”。誰能預知幾百年後我們的漢字中會有多少“GDP、CPI”等等。當我們的漢字中這些英文字母超過我們的漢字時,我們還是漢族嗎?

說多了沒用,還是來解下這個字,看看我們早期國學大師級的科學家的智慧。熵是由火和商會意而成的字。“商”是由“冏”和章的省形“”會意而成的字。“冏”表示從外知內,在一定的範圍內溝通;章“”表示協商要有章法,不可漫無邊際的亂談。表示做買賣,談生意。引申為數學名詞“商:一數除以不為零的數的結果。”以此為參照,用“火”表示能量,溫度除熱能的得數即為“熵”。商即標音又會意。後又引申信息論中的基本量,描寫不肯定性的大小。熵越大,包含的信息的不肯定性就越大。


嚴師說字

21日更新:

我見到有人說「熵」字的本義是「薪火相傳」,古廟香火不斷為「熵」:

第一,我不知道這種說法從哪裡來的?

我查了《中華字海》、《漢語大字典》均沒有查到這個解釋,都認為是科學術語:

中國古籍文獻浩瀚,我不排除有些文獻我沒有見到,我並不是這種說法一定錯了,關鍵是你要指明信息來源,不然你是怎麼知道?



第二,我們要搞清楚:1923年才出現科學術語「熵」和古代的漢字「熵」,並不是一個字,只是【同形字】:字形相同,但是意義和讀音全不一樣,或者意義不一樣。

比如:簡化字「櫃」。古代有一個同形字「櫃」,表示一種樹木,也就是「櫸木」。《說文》收錄了這個字:

《說文》:櫃,木也。從木巨聲。


我看到「熵」的古代同形字,只有遼代的《龍龕手鏡》有這個字,但沒有解釋。

「熵」部首是「火」,「商」是十一劃,我在《康熙字典》中尋找,沒有收錄這個字:

《中文大辭典》也沒有收錄這個字詞:

我查閱了臺灣教育部編纂的《異體字大字典》,這是目前收錄漢字最多的一個字典:

查到收錄這個字的古代文獻是明代的字書《四聲篇海》,但顯然也是引的《龍龕手鏡》:

《異體字大字典》的也是當科學術語解釋:

------------------------------------------------------------------

所以,「熵」確實有一個古同形字,但是什麼意義,字典都沒有給出準確的解釋。我查了兩天資料,沒有發現。

我只發現從「火」從「高」的「熇」和「熵」電腦竟然不區分,二者的二進制編碼是一樣?我不懂這些,懂的人留言指教。


我在谷歌上搜索發現《黃帝內經》中有一句:


刺法日:無刺熵熵之熱,無刺渡渡之汗,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病與脈相逆者


但其實,「無刺熵熵之熱」的「熵熵」原典是「熇熇」:

郭靄春. (2010). 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 貴州教育出版社,頁379

所以,很多電子古籍可能都搞錯了,就沒有辦法從文獻例句分析,因此,考證了一圈,真不知道「熵」是什麼意思?


-------------------------------------------------------------------------------


因此,我就想問一下那位網友【漢字泰亞】,你聲稱:

「今人不知其義,只有個物理學定義,所有字典也不會解,悲也!」

你說「熵」的本義是「古廟不斷香火」,你是怎麼知道的?真的想請教一下,真不是說你錯了,我就是想知道這個說法在那個文獻上有記載?


---------------------------------------------------

我們知道一門學科中某些屬性能進行【量化】,並能訴諸【定量化】邏輯推理分析,才能叫【科學】。學理工的人,定量求解、定量決策是基本功。

比如:時間(秒、分、時)、質量(g、kg)、速度(km/h、m/s),都是量綱,它們反映特定物理量或物理現象的度量。

今天我們所說的【熵(entropy)】正是這樣一個科學術語,它是熱力學和信息學中衡量系統有序度的一個量綱:

(引自: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第2389頁)

「熵」這個科學概念,是人類最天才的洞見之一,【信息熵】和【熱力熵】其實就是同一個物理現象的一體兩面。

比如網上看到一個理工男和女朋友分手:

(來源不詳,若侵,則刪。)


其實,「人必有一死」,這句話就能很好的詮釋「熵」的概念,說的就是「熵增原理」。同理,一輛汽車不可能越開越新,最有一天會報廢,杯子打破不可能復原。

所以,熵值由低變高,就是系統從有序變為無序,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二戰以後,信息學的祖師爺美國學者香濃,引入【熱力熵】,創造了一個【信息熵】的概念,用數學語言闡明瞭概率與信息冗餘度的關係。

其實,【信息熵】和【熱力熵】可以看做是同一物理現象的一體兩面,因為傳遞信息需要消耗能量。

那怎麼理解【信息熵】這個概念呢?

打個比喻,我依次分別對你發出四個短信息:

1、大XXX

2、大同XX

3、大同小X

4、大同小異

這依次發出的四個信息,慢慢由不確定(無序)變為確定(有序),也就是從不知道,變為知道的過程。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到第三個信息,就能確定我說的是成語【大同小異】,第四個信息的「異」,可以說是一個「冗餘碼」。

如果我想圖簡便,我只需要對你傳遞三個字「大同小X」,你就知道我想說什麼,這就是【信息壓縮】。

那你會問,這個信息熵有什麼用?

非常有用,比如設計漢字字體、傳輸信息的編碼都要用到香濃的信息熵方程。

還是打一個簡單的比喻:

我們知道,一個漢字兩個字節,如果我在電腦上向你傳輸【大同小異】這個成語信息,完整傳輸就是4*2*16=128個二進制數字.

但是,我根本不需要傳送這麼多,我只需要六個字節,也就是6*16個二進制數字,如果還有不確定性,我就加一個「冗餘碼」0,這樣只需要6*16+1=97個二進制數。也就是傳輸【大同小0】

將信息編碼的冗餘度,也就是信息熵,設置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就能讓信息傳輸的準確性和效率性兼顧。

我水平有限,不用數學公式,只能講到這個水平,不知道好不好懂?

------------------------------------------------------------

那麼,如題主所問:「熵」字的源流是什麼?誰造的?

我看到網絡上的說法是是我國的物理學家胡剛復教授靈機一動創造的一個字:

有多篇論文證明核實了這種說法:

1923年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M·Planck)來我國南京東南大學講學,在講敘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一個極重要的概念Entropie時,當時擔任翻譯的胡剛復教授將這個既複雜又深邃的概念譯為「熵」。
王森. (1991). “熵” 與《 熱力學史》. 中國圖書評論, (4), 98-99.


學者劉娜和李豔萍的考證文章《普蘭克1923年在華學術活動》也完全一致:

劉娜, & 李豔平. (2010). 普蘭克1923年在華學術活動. 物理, 39(8), 572-577.
曹則賢. (2009). 物理學咬文嚼字之二十七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 38(9), 675-680.


普蘭克演講和譯文文章《熱 力 學 第 二 定 律 及 熵(Entropie)之 觀 念》登載於1923年學術雜誌《科學》上:

濮郎克講,胡剛復譯.熱 力 學 第 二 定 律 及 熵(Entropie)之 觀 念.科學,1923,8(5):515—527[Plank,HuG Ftranslated. ScienceMagazine,1923,8(5):515-527(inChinese)]

(文章的原始文獻我找不到,太早了)

所以,基本可以確定,「熵」字是胡剛復先生在1923年所造,這個字造的非常智慧,「形、音、義」都包含在這個小小的漢字中。

「熵」,從火,因為這個字表達的是一個熱力學量綱概念,但是,這個量綱又是從一個除式的推導所以為「商」,故得名「熵」。

但是其實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同形字。遼代的《龍龕手鏡》就收錄了這個字形:


「二俗」,也就是兩個字形,「忝、商,適」三個讀音音。具體表示什麼意思不是很清楚。我沒有看多更多的文獻記載。


小漢字見大歷史

“熵"字,查了好多資料,均無結果。有人說"熵"字與香火有關,沒有查到相關依據。

“熵"字是一種外來引進的,由中國的胡剛復教授譯為“熵"。根據意思由中國的象形字,"火"十“商"組成了“熵"。譯成“熵"字。表示“熱"轉變為“功"的能力。.“熵”是糸統熱量變化與系統溫度的“商"。

這是熱力學的詞彙。對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來講。確實解釋不清。我查閱了“辭海",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一閱。


謝閱讀!


健康快樂

熵屬於近代造的字,在熱力學上非常重要,具體可以參考熱力學方面的書。

據查,1923年,德國科學家普朗克來中國講學用到entropy這個詞,胡剛復教授翻譯時靈機一動,把“商”字加火旁來意譯“entropy”這個字,創造了“熵”字,因為熵變dS是dQ除以T(溫度)的商數。

感覺有點類似於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