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從“催淚”好評到被批判“已婚出軌渣男”經歷了啥

剛看完《後來的我們》的時候,從個人角度來講確實是情感波動很大,很應景的在電影院留下了自己的金豆豆。觀影結束後,情緒上依舊悲傷,內心卻在問自己:我在哭什麼?很奇怪,在有情緒的時候竟質問自己。想來,片中擊中情緒點片段只有田壯壯老師的那封“家書”,所以在觀影后我寫了一段短評《後來方知家中最有情》,大意為感動我的不是片中的愛情故事而是用親情的角度去看待愛情故事以及用已經失去後的心態和眼光看待曾經的人事。包括現在我仍舊認為感動我的就是這些片段和情緒點。

《後來的我們》從“催淚”好評到被批判“已婚出軌渣男”經歷了啥

《後來的我們》從“催淚”好評到被批判“已婚出軌渣男”經歷了啥

每個普通人在誘惑面前都會搖擺不定。人是一種高級動物,歸根到底不過也只是動物而已,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大腦、有複雜的思考能力、能分辨是非的動物。在饑荒的1942年,為了生存人可以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活人吃死人?沒有具體的答案告訴我們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是否真實存在。在衣食無憂的2018年,一個年齡在30+已婚的男人,他有兩感情經歷算不算情感經歷豐富?在紅玫瑰和白玫瑰之間搖擺一下算不算出軌?更何況片中方、林二人並無實際的越軌行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後來的我們》從“催淚”好評到被批判“已婚出軌渣男”經歷了啥

就《後來的我們》的故事而言,我也認為它並不是一個值得回味推敲的愛情故事,很多臺詞場景,如周冬雨與井柏然在林家餐館門口的相見;在車裡周冬雨梨花帶雨的說“I Miss You”,給我的感覺是很“文藝”、非常超級“文藝”。

《後來的我們》從“催淚”好評到被批判“已婚出軌渣男”經歷了啥

後來看《後來的我們》周邊文章的時候,看到了一篇對劉若英的採訪。其中提到劉若英和李宗盛在交流本片時,李宗盛老師說“你不覺得他們在哪裡都是異鄉人嗎”。“異鄉人”這一個詞點亮了我很多想法。剛看完電影時的感動原來還來自於這個詞。不管是那個時間過得慢到像是停住了的東北小鎮還是年輕時蝸居的筒子樓,方小曉和林見清都回不去了。

《後來的我們》從“催淚”好評到被批判“已婚出軌渣男”經歷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