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从“催泪”好评到被批判“已婚出轨渣男”经历了啥

刚看完《后来的我们》的时候,从个人角度来讲确实是情感波动很大,很应景的在电影院留下了自己的金豆豆。观影结束后,情绪上依旧悲伤,内心却在问自己:我在哭什么?很奇怪,在有情绪的时候竟质问自己。想来,片中击中情绪点片段只有田壮壮老师的那封“家书”,所以在观影后我写了一段短评《后来方知家中最有情》,大意为感动我的不是片中的爱情故事而是用亲情的角度去看待爱情故事以及用已经失去后的心态和眼光看待曾经的人事。包括现在我仍旧认为感动我的就是这些片段和情绪点。

《后来的我们》从“催泪”好评到被批判“已婚出轨渣男”经历了啥

《后来的我们》从“催泪”好评到被批判“已婚出轨渣男”经历了啥

每个普通人在诱惑面前都会摇摆不定。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归根到底不过也只是动物而已,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大脑、有复杂的思考能力、能分辨是非的动物。在饥荒的1942年,为了生存人可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活人吃死人?没有具体的答案告诉我们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是否真实存在。在衣食无忧的2018年,一个年龄在30+已婚的男人,他有两感情经历算不算情感经历丰富?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之间摇摆一下算不算出轨?更何况片中方、林二人并无实际的越轨行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后来的我们》从“催泪”好评到被批判“已婚出轨渣男”经历了啥

就《后来的我们》的故事而言,我也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值得回味推敲的爱情故事,很多台词场景,如周冬雨与井柏然在林家餐馆门口的相见;在车里周冬雨梨花带雨的说“I Miss You”,给我的感觉是很“文艺”、非常超级“文艺”。

《后来的我们》从“催泪”好评到被批判“已婚出轨渣男”经历了啥

后来看《后来的我们》周边文章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对刘若英的采访。其中提到刘若英和李宗盛在交流本片时,李宗盛老师说“你不觉得他们在哪里都是异乡人吗”。“异乡人”这一个词点亮了我很多想法。刚看完电影时的感动原来还来自于这个词。不管是那个时间过得慢到像是停住了的东北小镇还是年轻时蜗居的筒子楼,方小晓和林见清都回不去了。

《后来的我们》从“催泪”好评到被批判“已婚出轨渣男”经历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