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四二蔣鼎文在河南遇到了什麼事情!

42年1月新官上任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駐守河南的蔣鼎文,很快就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河南遭遇了大旱災。先是有些地方一春不下雨,麥收平均只有一二成,搞的人心惶惶。繼而整個夏天又未下雨,早秋幾乎全部枯死,晚秋即使有些地方勉強種上,也因缺乏雨水和播種太晚,不能結實生籽。偏偏禍不單行,夏秋之交,又鬧起了蝗災。蝗蟲滿山遍野,遮天蔽日,落在高粱地或穀子地裡,翅膀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瞬間就可以就把禾苗齧光。

在一九四二蔣鼎文在河南遇到了什麼事情!

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在紀念抗戰五週年講話時指出“今年若干縣份二麥復欠收成,秋旱可慮。至於勘災請賑更當努力辦理,總期於‘軍事第一,勝利第一’,‘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之原則下,並與儘可能範圍內,力求民眾負擔之減輕,精神之安慰。”

李培基對河南災情有些輕描淡寫,沒有重視,沒有調查實際情況。在他看來各縣為了避免多出軍糧,難免有誇大災情之嫌,因此他認為沒有必要第一時間把河南遇到的困難上報中央。由於他的失誤彙報,就給中央政府造成錯誤的判斷。

6月上旬,日軍向林縣、陵川、淇縣等地發起進攻。國軍抵擋不住,紛紛根據總部指示轉移太行山區,採取“敵來我走,敵退我追”的方式和日軍進行周旋。但是第40軍106師師長李振清決定不按總部指示,聯合39師痛擊來犯之敵。6月12日將近拂曉的時候,106師成功聚殲林縣合澗鎮附近的一股日軍,繳獲戰馬200餘匹。接著又在火燒莊與敵人廝殺兩晝夜,有力阻止了日軍的進一步掃蕩。

由於河南大旱,冀察戰區太行山遊擊根據地的給養十分匱乏,官兵主食為玉米。當地老百姓的日常飲食也非常拮据,除極少數人家還有餘糧外,大多數人家只能依靠米糠、紅薯幹、野菜之類果腹。李振清師長為了減輕地方負擔,派人到山西設法蒐購軍糧,再由民夫搬運下來,以供軍民食用。起初官兵還能每日吃上兩餐,後來逐漸供應不上,不得已只好把米糠觀音土滲在小米內,維持官兵生計。

在一九四二蔣鼎文在河南遇到了什麼事情!

河南省政府沒有如實報告災情,駐軍擔心影響軍糧供應,將可預見的嚴重情況,通過各種管道向重慶傳遞。據後來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劉茂恩回憶,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在重慶晉見蔣介石時,曾經報告過河南災情,蔣介石聽後要他趕快向何應欽反映。未料何說“災情是不能隨便報的,鄂西有災,因為地方政府有報告,河南方面未見地方政府報告,何來的災情?”

蔣鼎文將河南旱災、蝗災實情上報,因為與省府所報不同,不僅未受到重視,反而遭到批評。河南軍政雙方為此引發極大利害衝突,蔣鼎文憤怒之下一度扣留河南財政廳長和糧政局長。

蔣鼎文說:“本來我只管軍事,徵糧是河南省政府的事,但明知道河南缺糧,李培基卻報告說河南的收穫還好,這使我不能向他處求糧,為了軍糧,現在你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辭職,二是拿出糧來。”為了糧食,河南駐軍與當地政府無法達成共識,矛盾開始激化。

此時,全國的抗戰形勢及國際局勢是什麼樣的呢?

從1942年上半年的蔣介石日記中,絲毫看不出愈演愈烈的河南災情。在此期間,他記下了出訪印度、指導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權衡浙贛會戰衢州守與不守、引導“新疆王”盛世才歸附中央等事件的點點滴滴。

當戴安瀾師長緬甸殉國的消息傳來後,他在日記裡不禁感嘆萬千說“杜聿明處置不當,如當時能遵令由河膀向景東轉進,則絕無此事。痛哉!”

5月日軍為摧毀中國東南一帶的航空基地,調集重兵進攻浙贛鐵路沿線,圍繞是否保守衢州的問題,蔣介石陷入苦思,最終痛下決心棄守,他在日記裡說“我為政略計,應放棄衢州,萬不可以無關緊要一地之得失,爭一日之榮辱,而忘最後成敗之大計也”。

此時,長期與中央政府若即若離,全面控制新疆地區的“新疆王”盛世才,有意歸附重慶。蘇聯大使卻釋放出“中央接防河西,為新疆之不利”的政治空氣,企圖阻撓此事。印度國大黨領袖甘地一直尋求民族獨立,他要求英國退出印度,為此特別寫信給蔣介石徵求意見,蔣介石覺得不是時候,但又感到一時難以作答。山西地方實力派與日軍暗通款曲眉來眼去,蔣介石憂心忡忡在日記裡痛責起閻錫山“廉恥掃地”。

從這段時期蔣介石的日記裡就可以看出,1942年國內國際形勢異常複雜,作為政府首腦的蔣介石也面臨著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

在一九四二蔣鼎文在河南遇到了什麼事情!

9月初,到西安召集軍事會議,蔣鼎文再次呈報災情,希望河南軍糧問題能夠引起中央足夠重視。蔣介石高度重視,但由於對事實情況的認知不清,他認定所謂軍糧問題,完全是由於糧政人員辦事不努力,並不是因為糧食缺乏所致。

蔣介石因此規定,以後縣長的考績,軍糧和兵役各佔百分之三十五。第一、第六戰區可以設立戰區糧食調查處,凡是百石以上的大戶人家,調查清楚之後,即轉交省政府管理統制,以備不得已時就地徵購,接濟軍食。考慮到河南遭災的特殊情況,蔣介石同意河南的軍糧配額減為250萬石,並把西安方面的部分儲糧迅速運往河南,以解燃眉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