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考研二百多万,但是中途放弃的就业三十多万,考研有那么难吗?

考研字D

当前,大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其出发点无外乎三个方面:

一是追求学术。为了科学研究而读研究生甚至读博士,这类人其实并不多,很多优秀学生都已经保研了,留下考研的并不多。

二是刷学历刷学校。这是很多二本三本甚至一般211学生的主流,考个985学校,提高自己的层次,掩盖下自己曾经的毕业学校。

三是工作不好找。考研为了推迟找工作,这是很多人无奈的选择。但他们的初衷还是要找工作的,如果有好工作来了,他们会分分钟放弃考研的。

所以说,考研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内心的选择,如果是前两种选择,就算考不上,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而题主说的那30万人,多半都是第三种人。


高校人才真经

有句话说:有100个人决定考研,真正报名的只有75个,能坚持下来复习的只有50个,能走上考场把题目答完的只有35个,最后能考上的人19个,所以如果你能走上考上认真把题目答完,你就已经击败了65个竞争对手。放弃考研一方面是因为难,还有很大的原因是毕业后的出路不止考研一条。考研这件事,千万不要因为别人说难你就望而却步,也不要因为别人说简单而轻敌。

1.考研真的那么难吗?——一场没有参照系的持久战

高考的时候大家经过高中三年的排名和规律性复习,比较清楚自己在同学之间的位置,也大概知道自己能考上什么层次的大学。

而考研则不同,考研没有参照系,你不知道自己复习的怎么样,甚至不知道跟你竞争的人有多少,自己又有多大胜算,心智不坚定的人,复习到越往后就会越心慌,越忐忑。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不像大学的期末考试一样一周的临时抱佛脚就能搞定,考研至少要经过半年甚至更久时间的高强度复习,很多二本三本的同学甚至从大一就开始备考研究生。这期间很多人会坚持不下去,因为很累,又看不到自己的提升。


2.为什么那么多人放弃?——毕业后不止考研一条路

大学四年毕业,我们班同学,读研的大概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去了企业工作,剩下三分之一出国或者考公务员、当老师,所以对于大四学生来说,并非只有考研这一条路。

A.好学校有保研机会,我们当年就有同学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保研了,然后当然就从考研大军退出了。还有支援西部一年然后拿到保研机会或者在学校留校做两年兼职辅导员可以保研本校的机会。

B.在备考期间会有一些不错的工作机会,比如公务员单位来校免笔试招聘、大公司来校招聘或者在招聘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等等,都是不错的工作机会,自然也就很多人放弃考研。

C.有一些创业的同学放弃考研机会。


3.情侣一起备考的失败的几率很大——考研有一些干扰项

之前我有情侣的同学一起考研的,复习一个小时,女孩子说有点累,男孩子就说我们看个电影、吃个好吃的吧;男孩子说累,女孩子说那我们出去逛街吧……然后久而久之两个人越来越没有斗志。

还有人放弃考研是因为好的实习机会。


4.虽然考研难,但是认真复习的人基本都能考上——毅力很重要

考研是很难,但是我身边认真复习的同学,基本不是单科特别差的,都能考上,对于考研来说,真的是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其实考研考察的内容就那些,只要你能咬着牙全部拿下,单科又不是差到离谱,考上的几率非常大。

所以考研这件事,千万不要因为别人说难你就望而却步,也不要因为别人说简单而轻敌。考研不易,希望每位认真备考的同学都能考上心仪的院校。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每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确实中途有很多学生弃考,但是弃考并不是因为考研的难度比较大。

根据历年考研人数与录取统计来看,研究生的报录比每年大约维持在3:1左右,也就是说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是很大,和高考的难度相比,考研的难度要小一些。

虽然每年报名的人数很多,比如在2017年的时候报考人数是201万,2018报考人数是238万。但是,庞大的报名人数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职考研。

并且在2017年之后,在职研究生纳入到1月份的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之中,在职考研的比例进一步的提高,根据2018年统计的结果,在职考研的人数占到考研报名人数比例的25%左右。

对于很多在职考研的考生来说,除了要准备考试之外,还要应付平时的工作,因此很多人对于研究生考试就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如果能够考上就上,考不上就继续工作。

另外,还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只是把考研当做众多选项之中的一个选项。很多考生,在大三或者大四这一年,除了准备研究生复习之外,还会去参加一些公务员考试,或者是参加一些招聘会。如果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是考上公务员,一般都会直接放弃考研。

除了工作的原因之外,还有和一部分学生考研院校选择比

较盲目有很大关系

其实,考研的难度和高考相比要小很多,因为很多名校的毕业生如果没有做科研的打算,毕业的时候就会直接找工作,还有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会选择出国读研。因此,整体上来看考研的竞争肯定是没有高考激烈。

但是,竞争不激烈只是整体上来说的。如果是想要过国家线,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想考上名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可是,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或者是对于考研的难度估计不足,然后盲目的选择名校。选择名校以后,复习一段时间觉得难度太大了,要么是中途就停止继续复习,要么放弃参加考试。

从2018年北京大学公布的研究生考试信息来看,研究生的弃考比例还是挺高的。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弃考的比例甚至达到了30%以上。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报考777人,弃考169人,弃考比例21.7%

法律硕士(法学):报考727人,弃考258人,弃考比例35.5%

/法律硕士(非法学):报考2022人,弃考499人,弃考比例24.7%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十点深谈

考研可能没那么难。难的是战胜自己。

玄装取经,路经千难万险,但只要战胜自己,持之以恒无所畏惧,就能到达理想之彼岸。长征两万五千里,最难的不是自然环境条件和敌人的追击,而是自己的意志能不能坚守,能不能战胜自己。考研之路与以上相比,并算不得什么。但是,每个学生承受的痛苦也很大,没有战胜自己的魄力和勇气,半途而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为什么会有30万人中途放弃?

据有关方面总结归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跟风盲从,缺乏长远规划。看到别人考自己就考,没有设想长远的职业规划,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考研,只是跟风,这样一遇到困难,自然坚持不下来。

二是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在考研过程中,由于条件、环境、机遇等原因,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或者同时考取了公务员、选调生,而放弃考研之路。有些难以找到的好的工作岗位,一旦放弃,就算考研之后,也许仍然会后悔的。因此放弃考研。

三是考研周期漫长,难以坚持。每年考研考生要集中所有精力,全力备战,时间长达一年甚至两年时间,的确非常煎熬。难以忍受的,退出也是正常选择。

四是丧失信心,临阵退缩。临考试,发现自己复习很没有多少进展,有的课程无法达到预计水平,考了也白考,于是考前直接退出。

给考研党的建议:

Ⅰ.拒绝三心二意。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就要一心一意。

Ⅱ.考研其实并不难。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总体录取率一般在3:1,千万不要丧失信心。

Ⅲ.行百里者半九十。最让人惋惜的是每年将近30万临阵弃考的同学,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就算觉得复习效果不理想,也不要随便放弃。


跟我学公文

的的确确是存在那么多的考生中途放弃,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考研本身的难度性。并不是说考研试题本身的难度,一方面是竞争,另一方面是考研这件事比较难!

经历过考研的都知道,考研不像高考那样,任何事情都不需要你来操心,有家长老师的陪伴呵护,但是考研就是一件完完全全的你自己付出的事情了。从头到尾都需要你自己去计划复习、选择学校,应对一系列事情。

就拿我考研的时候来说吧,因为正值大四上学期,学校安排的课程比较多。一方面在紧张的复习备考当中,另一方面还需要去上课,当然这样仅仅是一个因素!

还有就是,考研大部分都是需要自学的,没有老师辅导,很容易走弯路,耽误时间的。我记得最清楚的事情是刚准备考研的第一月几乎做的都是无用功,没办法,没有指导全靠自己悟。很多考生之所以放弃就是因为自己也好好努力了,但是就是学的不太好,没办法,很无奈!

考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每年也都30万左右中途放弃的学生。也庆幸自己当初坚持了下来,考研不易且行且珍惜,也希望2019年考研的学子能够认认真真坚持到最后,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好好加油吧!


考研在大学

首先从全国来看,每年考研录取率要保证在三分之一,也就是说

三个人只有一个人可以上研究生。接下来我就以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分析一下考研的难度。首先可以看看国家线,这个线分数之低大家可以看下这几张图,

但是这个线是根据大家的分数来定的,所以意味着还有很多人根本达不到这个线,不要说你没复习,上去猜也能得这个分数,那你可以去试试

初试

先来谈谈数学吧,考过研的,或者说学过高数的应该知道,这门课程并没有那么简单,甚至有些女孩子就是不开窍,所以我室友女朋友一个寝室的复习了半年,也没及格。所以数学有时候对有些人真的是难以逾越的大山。接下来英语,这个国家线大家也可以看到不高,但就是这样,有的同学依然过不了线,我有好多同学考名校,就是因为英语不过线而折戟。政治一般还好,反正我感觉自己都快背吐了,选择题也做了几十套题,最后还是考了60。

复试

到了复试,一般都是按照一比一点二再一次进行筛选,所以如果你能经过这两层选拔,你才能成为一名研究生,普通一点的还好,名校的研究生报录比更是高的吓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所以考研不易,当然只要你坚持,认真,努力,那你一定会成功的!

认真的泽

有志者事竟成!考研人数逐年再增加,因此考研的竞争压力和难度系数无形中都有所增大,考研目前大概分两种形式: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

总得说来,还是由于就业压力导致考研人数增加,一部分人是不满足于自己的工作现状,想有进一步的改善,更多得是为了求职加薪,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纳入全国统考,国家线和全日制也是一样的,而这类人群与应届毕业的大学生相比,难度无形增加,学习时间的分配上,有工作的人必须在保证完成工作之余,去进行学习,再有就是精力和注意力都不同于刚毕业大学生,因此,考研难度可想而知.

全日制研究生,总得来说多数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有很多甚至是为了博士等进一步的深造或者学术研究,应届大学毕业生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对于双一流(985.211)这样的名校,可以说是更是竞争激烈,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因此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考研人考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还有坚持不懈的耐力,毅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还有良好的面貌精神,毕竟除了初试(笔试)还有复试(面试)因此,考察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最后祝愿所有考研人成功上岸!!!


点点精彩人生

如果你非要知道考研有多难的话,完全可以和高考比较一下:

1.高考的时候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考友,还有一群主动为你解惑的各科老师们管着你,考研的时候完全靠自觉,你爱学就学,就是每天都不去自习室复习也没人去管你;

2.高考准备时间相当充分,三年学习时间及规划都是老师给拟定好的,你只须照着那条千千万万人走过的路上坚持走下去就可以了,而考研的时候一开始你是一脸懵逼,啥是马列?思修?数一、数二、数三有啥区别?这些都需要你自己抽时间去慢慢摸索……

3.高考的时候想的比较简单就一个目标:考上好大学,基本再无其他杂念,而考研你可不止闷头复习那么简单,那时候你已经大四了,学院班级会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邀你参加,不考研的同学要么找到一份好工作要么在海投简历,你当然还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就默默安慰自己“反正考研考不上我还可以出去找工作”……

4.年龄的忧虑,高中时你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哪会想生活(生存)上的事,可是你大学毕业后就二十三四岁了,这就意味着你应该独立挣钱养活自己了,所以心理负担肯定很大。

综上所述,考研其实还是蛮难的,心理负担是一大障碍,我们要学会客服心理负担,仔细斟酌,然后再一往无前的努力下去,即便结局不是你想要的,你也会得到额外的收获!亲身经历,加油^0^~


中原小城故事

诚邀!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考研难不难,最主要要看下面两方面。


1、考研难易要看你报考的院校。你报考的像211、985这类的学校,竞争压力大,自然考试难度就大。如果你报考的是一般的综合类大学,专业也一般,那难度就降低了很多,考上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2、考研最重要的贵在坚持。每年大三有多少大学生信誓旦旦的表示要考研,要读硕士。到真正到该学习的时候又有多少在认真学习,又有多少在学习到中途的时候聊聊天、听听歌、打打球,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又有很多同学在刚学习初期认真的很,但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心里放松了也好,放弃了也罢,总之没有坚持下去的大有人在。

总之,考研不简单,能考上的不代表你以后就一定发展的更好,到最起码你的平台要更广,起点要更高。既然决定了考研,那就好好选择好院校专业,然后直到录取名单出来那一刻再放松自己吧。


冰粉喜乐汇

你说其实考研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胜者为王不是说胜利的胜,就说你剩着剩着你就赢了。你就完胜很多人了。说考研但是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其实没有那么多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人去放弃所以说考研或许没有那么想象中那么难但是你说考研容易吗这个东西很难说因为你如果真的要去考一个名校的一个九八五的高校一个热门的专业报的人多竞争比较激烈但是一般学校都是一个班的文凭文凭或许没有那么多考研难不难相对而言的综合实力如果你报那个学校没有那么热门然后就是学校专业不那么热门而,姐,跟你自己的能力相符的话,我自己觉得其实没有那么困难,自己这次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容易跟就是不简单,这其实是跟自己的能力已经报考院校的一个难度有关你考名校肯定很难啊,但是如果考一个一般学校的话,或许是没有那么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