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考研二百多萬,但是中途放棄的就業三十多萬,考研有那麼難嗎?

考研字D

當前,大部分選擇考研的學生,其出發點無外乎三個方面:

一是追求學術。為了科學研究而讀研究生甚至讀博士,這類人其實並不多,很多優秀學生都已經保研了,留下考研的並不多。

二是刷學歷刷學校。這是很多二本三本甚至一般211學生的主流,考個985學校,提高自己的層次,掩蓋下自己曾經的畢業學校。

三是工作不好找。考研為了推遲找工作,這是很多人無奈的選擇。但他們的初衷還是要找工作的,如果有好工作來了,他們會分分鐘放棄考研的。

所以說,考研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內心的選擇,如果是前兩種選擇,就算考不上,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而題主說的那30萬人,多半都是第三種人。


高校人才真經

有句話說:有100個人決定考研,真正報名的只有75個,能堅持下來複習的只有50個,能走上考場把題目答完的只有35個,最後能考上的人19個,所以如果你能走上考上認真把題目答完,你就已經擊敗了65個競爭對手。放棄考研一方面是因為難,還有很大的原因是畢業後的出路不止考研一條。考研這件事,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說難你就望而卻步,也不要因為別人說簡單而輕敵。

1.考研真的那麼難嗎?——一場沒有參照系的持久戰

高考的時候大家經過高中三年的排名和規律性複習,比較清楚自己在同學之間的位置,也大概知道自己能考上什麼層次的大學。

而考研則不同,考研沒有參照系,你不知道自己複習的怎麼樣,甚至不知道跟你競爭的人有多少,自己又有多大勝算,心智不堅定的人,複習到越往後就會越心慌,越忐忑。

考研是一場持久戰,不像大學的期末考試一樣一週的臨時抱佛腳就能搞定,考研至少要經過半年甚至更久時間的高強度複習,很多二本三本的同學甚至從大一就開始備考研究生。這期間很多人會堅持不下去,因為很累,又看不到自己的提升。


2.為什麼那麼多人放棄?——畢業後不止考研一條路

大學四年畢業,我們班同學,讀研的大概佔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去了企業工作,剩下三分之一出國或者考公務員、當老師,所以對於大四學生來說,並非只有考研這一條路。

A.好學校有保研機會,我們當年就有同學準備考研的過程中保研了,然後當然就從考研大軍退出了。還有支援西部一年然後拿到保研機會或者在學校留校做兩年兼職輔導員可以保研本校的機會。

B.在備考期間會有一些不錯的工作機會,比如公務員單位來校免筆試招聘、大公司來校招聘或者在招聘會上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等等,都是不錯的工作機會,自然也就很多人放棄考研。

C.有一些創業的同學放棄考研機會。


3.情侶一起備考的失敗的幾率很大——考研有一些干擾項

之前我有情侶的同學一起考研的,複習一個小時,女孩子說有點累,男孩子就說我們看個電影、吃個好吃的吧;男孩子說累,女孩子說那我們出去逛街吧……然後久而久之兩個人越來越沒有鬥志。

還有人放棄考研是因為好的實習機會。


4.雖然考研難,但是認真複習的人基本都能考上——毅力很重要

考研是很難,但是我身邊認真複習的同學,基本不是單科特別差的,都能考上,對於考研來說,真的是你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其實考研考察的內容就那些,只要你能咬著牙全部拿下,單科又不是差到離譜,考上的幾率非常大。

所以考研這件事,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說難你就望而卻步,也不要因為別人說簡單而輕敵。考研不易,希望每位認真備考的同學都能考上心儀的院校。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每年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確實中途有很多學生棄考,但是棄考並不是因為考研的難度比較大。

根據歷年考研人數與錄取統計來看,研究生的報錄比每年大約維持在3:1左右,也就是說考研的難度其實並不是很大,和高考的難度相比,考研的難度要小一些。

雖然每年報名的人數很多,比如在2017年的時候報考人數是201萬,2018報考人數是238萬。但是,龐大的報名人數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職考研。

並且在2017年之後,在職研究生納入到1月份的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之中,在職考研的比例進一步的提高,根據2018年統計的結果,在職考研的人數佔到考研報名人數比例的25%左右。

對於很多在職考研的考生來說,除了要準備考試之外,還要應付平時的工作,因此很多人對於研究生考試就是抱著試一下的心態,如果能夠考上就上,考不上就繼續工作。

另外,還有不少應屆畢業生,只是把考研當做眾多選項之中的一個選項。很多考生,在大三或者大四這一年,除了準備研究生複習之外,還會去參加一些公務員考試,或者是參加一些招聘會。如果找到滿意的工作,或者是考上公務員,一般都會直接放棄考研。

除了工作的原因之外,還有和一部分學生考研院校選擇比

較盲目有很大關係

其實,考研的難度和高考相比要小很多,因為很多名校的畢業生如果沒有做科研的打算,畢業的時候就會直接找工作,還有一部分比較優秀的學生會選擇出國讀研。因此,整體上來看考研的競爭肯定是沒有高考激烈。

但是,競爭不激烈只是整體上來說的。如果是想要過國家線,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要想考上名校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可是,每年都有不少學生過高的估計自己的實力,或者是對於考研的難度估計不足,然後盲目的選擇名校。選擇名校以後,複習一段時間覺得難度太大了,要麼是中途就停止繼續複習,要麼放棄參加考試。

從2018年北京大學公佈的研究生考試信息來看,研究生的棄考比例還是挺高的。特別是一些熱門專業,棄考的比例甚至達到了30%以上。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報考777人,棄考169人,棄考比例21.7%

法律碩士(法學):報考727人,棄考258人,棄考比例35.5%

/法律碩士(非法學):報考2022人,棄考499人,棄考比例24.7%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十點深談

考研可能沒那麼難。難的是戰勝自己。

玄裝取經,路經千難萬險,但只要戰勝自己,持之以恆無所畏懼,就能到達理想之彼岸。長征兩萬五千裡,最難的不是自然環境條件和敵人的追擊,而是自己的意志能不能堅守,能不能戰勝自己。考研之路與以上相比,並算不得什麼。但是,每個學生承受的痛苦也很大,沒有戰勝自己的魄力和勇氣,半途而廢是很正常的事情。

為什麼會有30萬人中途放棄?

據有關方面總結歸納,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跟風盲從,缺乏長遠規劃。看到別人考自己就考,沒有設想長遠的職業規劃,沒有認真思考為什麼要考研,只是跟風,這樣一遇到困難,自然堅持不下來。

二是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在考研過程中,由於條件、環境、機遇等原因,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或者同時考取了公務員、選調生,而放棄考研之路。有些難以找到的好的工作崗位,一旦放棄,就算考研之後,也許仍然會後悔的。因此放棄考研。

三是考研週期漫長,難以堅持。每年考研考生要集中所有精力,全力備戰,時間長達一年甚至兩年時間,的確非常煎熬。難以忍受的,退出也是正常選擇。

四是喪失信心,臨陣退縮。臨考試,發現自己複習很沒有多少進展,有的課程無法達到預計水平,考了也白考,於是考前直接退出。

給考研黨的建議:

Ⅰ.拒絕三心二意。如果你下定決心考研,就要一心一意。

Ⅱ.考研其實並不難。從這兩年的數據來看,總體錄取率一般在3:1,千萬不要喪失信心。

Ⅲ.行百里者半九十。最讓人惋惜的是每年將近30萬臨陣棄考的同學,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就算覺得複習效果不理想,也不要隨便放棄。


跟我學公文

的的確確是存在那麼多的考生中途放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考研本身的難度性。並不是說考研試題本身的難度,一方面是競爭,另一方面是考研這件事比較難!

經歷過考研的都知道,考研不像高考那樣,任何事情都不需要你來操心,有家長老師的陪伴呵護,但是考研就是一件完完全全的你自己付出的事情了。從頭到尾都需要你自己去計劃複習、選擇學校,應對一系列事情。

就拿我考研的時候來說吧,因為正值大四上學期,學校安排的課程比較多。一方面在緊張的複習備考當中,另一方面還需要去上課,當然這樣僅僅是一個因素!

還有就是,考研大部分都是需要自學的,沒有老師輔導,很容易走彎路,耽誤時間的。我記得最清楚的事情是剛準備考研的第一月幾乎做的都是無用功,沒辦法,沒有指導全靠自己悟。很多考生之所以放棄就是因為自己也好好努力了,但是就是學的不太好,沒辦法,很無奈!

考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每年也都30萬左右中途放棄的學生。也慶幸自己當初堅持了下來,考研不易且行且珍惜,也希望2019年考研的學子能夠認認真真堅持到最後,相信堅持就是勝利,好好加油吧!


考研在大學

首先從全國來看,每年考研錄取率要保證在三分之一,也就是說

三個人只有一個人可以上研究生。接下來我就以初試和複試兩部分分析一下考研的難度。首先可以看看國家線,這個線分數之低大家可以看下這幾張圖,

但是這個線是根據大家的分數來定的,所以意味著還有很多人根本達不到這個線,不要說你沒複習,上去猜也能得這個分數,那你可以去試試

初試

先來談談數學吧,考過研的,或者說學過高數的應該知道,這門課程並沒有那麼簡單,甚至有些女孩子就是不開竅,所以我室友女朋友一個寢室的複習了半年,也沒及格。所以數學有時候對有些人真的是難以逾越的大山。接下來英語,這個國家線大家也可以看到不高,但就是這樣,有的同學依然過不了線,我有好多同學考名校,就是因為英語不過線而折戟。政治一般還好,反正我感覺自己都快背吐了,選擇題也做了幾十套題,最後還是考了60。

複試

到了複試,一般都是按照一比一點二再一次進行篩選,所以如果你能經過這兩層選拔,你才能成為一名研究生,普通一點的還好,名校的研究生報錄比更是高的嚇人。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勞而獲的,所以考研不易,當然只要你堅持,認真,努力,那你一定會成功的!

認真的澤

有志者事竟成!考研人數逐年再增加,因此考研的競爭壓力和難度係數無形中都有所增大,考研目前大概分兩種形式: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

總得說來,還是由於就業壓力導致考研人數增加,一部分人是不滿足於自己的工作現狀,想有進一步的改善,更多得是為了求職加薪,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經納入全國統考,國家線和全日制也是一樣的,而這類人群與應屆畢業的大學生相比,難度無形增加,學習時間的分配上,有工作的人必須在保證完成工作之餘,去進行學習,再有就是精力和注意力都不同於剛畢業大學生,因此,考研難度可想而知.

全日制研究生,總得來說多數是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有很多甚至是為了博士等進一步的深造或者學術研究,應屆大學畢業生是考研的主力軍,但是對於雙一流(985.211)這樣的名校,可以說是更是競爭激烈,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因此考研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考研人考的不僅僅是知識儲備,還有堅持不懈的耐力,毅力和強大的心理素質還有良好的面貌精神,畢竟除了初試(筆試)還有複試(面試)因此,考察更多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最後祝願所有考研人成功上岸!!!


點點精彩人生

如果你非要知道考研有多難的話,完全可以和高考比較一下:

1.高考的時候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考友,還有一群主動為你解惑的各科老師們管著你,考研的時候完全靠自覺,你愛學就學,就是每天都不去自習室複習也沒人去管你;

2.高考準備時間相當充分,三年學習時間及規劃都是老師給擬定好的,你只須照著那條千千萬萬人走過的路上堅持走下去就可以了,而考研的時候一開始你是一臉懵逼,啥是馬列?思修?數一、數二、數三有啥區別?這些都需要你自己抽時間去慢慢摸索……

3.高考的時候想的比較簡單就一個目標:考上好大學,基本再無其他雜念,而考研你可不止悶頭複習那麼簡單,那時候你已經大四了,學院班級會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邀你參加,不考研的同學要麼找到一份好工作要麼在海投簡歷,你當然還想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就默默安慰自己“反正考研考不上我還可以出去找工作”……

4.年齡的憂慮,高中時你不過是個十七八歲的毛頭小夥子,哪會想生活(生存)上的事,可是你大學畢業後就二十三四歲了,這就意味著你應該獨立掙錢養活自己了,所以心理負擔肯定很大。

綜上所述,考研其實還是蠻難的,心理負擔是一大障礙,我們要學會客服心理負擔,仔細斟酌,然後再一往無前的努力下去,即便結局不是你想要的,你也會得到額外的收穫!親身經歷,加油^0^~


中原小城故事

誠邀!從我個人角度來看,考研難不難,最主要要看下面兩方面。


1、考研難易要看你報考的院校。你報考的像211、985這類的學校,競爭壓力大,自然考試難度就大。如果你報考的是一般的綜合類大學,專業也一般,那難度就降低了很多,考上的幾率也大大增加。

2、考研最重要的貴在堅持。每年大三有多少大學生信誓旦旦的表示要考研,要讀碩士。到真正到該學習的時候又有多少在認真學習,又有多少在學習到中途的時候聊聊天、聽聽歌、打打球,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又有很多同學在剛學習初期認真的很,但到了最後衝刺階段,心裡放鬆了也好,放棄了也罷,總之沒有堅持下去的大有人在。

總之,考研不簡單,能考上的不代表你以後就一定發展的更好,到最起碼你的平臺要更廣,起點要更高。既然決定了考研,那就好好選擇好院校專業,然後直到錄取名單出來那一刻再放鬆自己吧。


冰粉喜樂匯

你說其實考研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勝者為王不是說勝利的勝,就說你剩著剩著你就贏了。你就完勝很多人了。說考研但是真正堅持下來的人其實沒有那麼多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人去放棄所以說考研或許沒有那麼想象中那麼難但是你說考研容易嗎這個東西很難說因為你如果真的要去考一個名校的一個九八五的高校一個熱門的專業報的人多競爭比較激烈但是一般學校都是一個班的文憑文憑或許沒有那麼多考研難不難相對而言的綜合實力如果你報那個學校沒有那麼熱門然後就是學校專業不那麼熱門而,姐,跟你自己的能力相符的話,我自己覺得其實沒有那麼困難,自己這次是一個相對的過程,容易跟就是不簡單,這其實是跟自己的能力已經報考院校的一個難度有關你考名校肯定很難啊,但是如果考一個一般學校的話,或許是沒有那麼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