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博士阶段,为毕业发愁更为毕业以后担忧,怎么办?

李蔷蔷

现在的博士大多处于焦虑状态,害怕没有文章,没法毕业,害怕找不到好工作,害怕没有对象,为毕业将来发愁,其实,想想,除了没有对象外,其余的都可以用一个标准来满足,那就是发文章。

只要发了高质量的文章,发的文章足够多,怎么可能没办法毕业,怎么可能找不到好工作?

先来看一下毕业要求,以吉大化学为例,考过来的博士,也就是读三年的博士,要求发两篇SCI,或者一篇IF>5的文章。对于一般的小组,影响因子大于5是很难发的,只能发两篇文章,3年发两篇,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要是能够认真勤奋,必定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这只是学院的要求,各个课题组可以制定自己的要求,但是肯定是比学院高的。


目前,你是博二,没有文章没有数据,此时,你就要向导师说明一下情况,不做项目,找个相近的课题做科学研究。横向项目是很难发文章的,主要解决的是实际困难,这个是有难度的,一旦涉及到实际应用,就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

举一个我老婆课题组的例子,他的一个师兄是硕博连读,硕士是化学,博士转到微电子,都是做材料,但想要了解机理还是要从头学起。博一基本就是边学习边做实验,博二前半年主要攻克第一篇文章,博二下半年才开始着手第二篇文章,现在马上毕业了,已经发表三篇了。所以着手攻克第一篇以后,就会觉得简单很多。

目前,你需要做的是,找导师好好聊聊,项目尤其是横向项目,让硕士做;寻找相关课题,做科学研究。祝你一切顺利。


科研界的小学生

实验室里有一个和我本科同班的直博生,个人觉得和题主处境类似。

在这里给点小弟我自己的想法,首先要知道搞科研作为一份职业来看一点也不比其他工作更优。日常中,大多数人认为科研是高大上的,但其实并没有,它的不同在于试错而不是简单重复已经足够成熟的东西。所以,题主可能自己也没用把科研当成平凡之事来对待也就很难有平常心了。当然,这里不排除题主本身对科研的梦想和现实的落差让人困苦,但是既然选了试错的路就要有相应的勇气。

其次,我觉得作为博士大多时候和导师其实总是在斗智斗勇。如果和老板志同道合,idea也吻合那么这个就真的太赞了。显然,题主并不是这个理想情况,而是老板在乎项目而相对轻视具体实验实施和学生培养。这里我觉得得从两方面来解决了,一,不但让他知道困难,也要让他看到你的努力,说白了得让他了解这事和他的想当然差很多,要秀一点。时不时和老板就主动报告一下遇到了问题,并且告知预期解决方案,哪怕其实现有方案都并不能解决问题,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方法他觉得可行但却因为资源问题不可承受。这个时候或许他就会让你从这个泥潭中撤出来了。二,明确一下自己毕业所需的内容和导师项目的工作的契合点和差异处。优先自己毕业内容的部分完成,之后再处理老板项目的硬骨头,这不会影响你个人发展的进程,毕竟老板为项目是个自私的做法,你就要用同样的自私来制衡项目和毕业两者之间的天平。

最后,说点个人观点,题主你要相信有比你还惨的博士,而且很多。个人的理想绝对不是要出人头地的偏执,而是不断的修正让人生更进一步,承认平凡安心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哪怕只有一粒沙子大小也应为此自豪。你的担忧是在想花了那么多时间还是到不了金字塔上部,但是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成功学洗脑,因为无论是分子还是做分母我们都需要一个欣然的态度去面对,如果是真的热爱科研就请不要把他功利化,当成让自己功成名就的工具。要知道,亿万人中能把自己的爱好作为事业经营一生的人是最幸福的那一小撮。


0oLimito0

作为一个毕业的博士我现身说法了。我是做实验的理工男。我博士的方向和硕士还很不同,所以我用了很长时间进入到这个领域内部,并且尽力头脑风暴挖掘到好的idea,这就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没数据没文章只有一顶罩着失眠的我的破蚊帐。按时间点来算应该就是楼主这个时候。那么也就是说我比你更被动。过了博一的那个夏天,那个假期里整层楼就我一个人的夏天,我进入博二并打算把自己的idea付之行动,导师也同意开题并且对我的实验计划点了头,可你猜怎样,试验设备开始不给力了,也就是实验条件飞走了找不回来,折腾了2个月数据质量一直很差,而刚好我博士依托的课题在这一年也进入到关键时刻,导师决定剑走偏锋,扔出来一个雷。重新买一台新的实验设备。这意味什么?当时我还傻傻分不清楚,但隐约知道博二的前半年将未可知,因为我们这个方向的设备往往像卤肉店里的老汤,实验条件是前辈们积累成型的,是很多参数试错之后优化出来的,这个过程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时间,但是对于博二来说,时间简直太宝贵。博二就是要必须拿到数据,博三上学期就要动笔写论文了,即使做实验也是补充一下已有数据,而且博三也意味着你的学弟要接管设备,做实验要看档期了。而我当时就是面对这种鬼魅的局面。于是从9月到11月我一直在拧螺丝拆螺丝里度过,这个设备还算成型了,数据依然没有文章依然没有,我就天天穿着灰色工服,我多么想穿那件做实验的白色大褂。以至于设备厂的驻在我们实验室的工程师一直喊我张工。到了12月,好歹设备通了电,那个显示设备正常的绿灯亮起来的时候我确信我两眼放了绿光,那是希望的光。那个时候我甚至很自豪,感觉是我单枪匹马把陷在淤泥里的拖拉机给抬了出来。第一个样品做出来的时候刚好到了春节,导师破天荒的给我放了假。尽管时间宝贵到都不敢睡觉,但我还是回家待了几天,两年都没回去了。不过欣慰的是家人没有过问我的学业,就是唠家常闲散聊天让我觉得家是如此温暖。等再回到学校的时候,是初三早上。我是那个楼层第一个到的人,也是实验室第一个到的人。看门的大爷还在吃着除夕包的饺子,而我又点亮了那个显示设备正常的绿灯。我把整个实验室的白织灯都关了,就留着那盏绿灯,很有仪式感。第二次第三次的样品质量依然不好,等到第五个的时候竟然和之前那台设备的结果非常接近了。我tm当时竟然抱着测试的电脑显示器哭了,就像玩斗地主抓了一把烂牌眼看要被农民ko了没想到底牌翻出来一对大小王和四个2。我于是就着那盏绿灯,做了几组实验,初八的时候竟然数据够发一篇文章了,我就白天继续做实验,然后后半夜用半包烟提神写文章。1月底投出第一篇,有时候时运来了,凤姐都会为你整容,2月中旬被要求小修,2月低就接受了,这期间做的新数据接力准备了文章,继续投,从1月到5月,这样车轮战竟然发了3篇,学校毕业要求是两篇,我达到了毕业的要求。到了博二收尾的那个夏天,然后是那顶破蚊帐罩着我,只是我不失眠了。导师点头让我着手组织论文结构,这意味着镣铐的锁被打开了,博三一切很顺利,论文修改提交答辩毕业,春风得意。发毕业证那天,实验室一起合影,师妹按下快门闪光灯亮起的时候,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盏绿灯,幽幽的发着光。手机打字有点手酸,给楼主再说一句:当前面的路看的不是太清楚的时候,那就好好低头拉车。你的努力会被看到,人看不到老天会看到,会给你一盏绿灯


神探狄仁姐夫

呦,哥们,怎么碰上你这么困惑一个人了?

读博士确实也是很多人非常羡慕的事情。毕竟首先能够考上一个博士点也不是很容易的是不是?

不过,我觉得,你真运气好,那个博士读出来以后,真能改变你的命运,但是,可能也改变不了多少。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楚:读博士的为了荣誉还是为了求学?这是有着巨大不同的。

我们先从博士的社会价值来说说读博士的意义。

首先,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读博士。博士文凭一旦在手,社会对你的期待会比较高,这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你说你想发表什么论文,没错,如果是国际有影响的刊物发表的,老百姓不懂也行,毕竟老百姓也知道国际学术期刊不是摆设,没有国际一流的学术思想,那也发不了啊。

但是,你拿什么科研成果为社会直接服务?

博士是国际前沿的优秀学者科学家。如果世界有什么大前沿的创造,博士是基本的主体。

现在,我们国内的博士有点烂,许多博士并没有达到应该具备的学术水准,国际上有不同看法,我们老百姓也不满意。

但是,中国要的强大,没有许许多多高质量的献身科学学术事业的人,那是一句空话。

今天,尽管博士读出来以后,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会令人难以平衡心理的各种压力,这也会影响我们对博士的看法的。例如,学历高工资不高,博士多,就业的岗位不是很多。有些非常优秀的博士,工作收入还不如本科生或硕士生的收入高。

这些现在存在的问题,会影响我们读博士的自豪感的自尊感的。

但是,假如你就是为了求学,为了在学术上有成果,那么,学术一定要做到底。

从古至今,做学术历来是清贫的,因为学术本身不是生意,不是买包子,早上投入三百元,晚上就会成为七百元的事情。科学研究的周期很长,成本很高。现在都是国家投资,如果个人研究学术,一辈子没饭吃还能活着就很不错了,谈富贵荣华,那是天方夜谭!

当然,今天真进入科研体制内,也没有那样严重。

既然在读博士,还是踏踏实实读出来。如果准备去读博士,千万要想好了,我是不是适合做学术,我有这个信心和资质吗?

每一个人的出身背景都不一样,如果你考察一下,就会发现,读博士的人,大部分是希望改变命运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希望改变学术的。

如果自己先搞清楚了,那么,你就不会有什么纠结的。

去年,儿子的女朋友说,她想读博士,但是爸爸不允许。我说,你知道读了博士该干嘛吗?你现在已经是研究生都不能确定自己干什么,你还想读个博士,你不是为了拿个博士给你们家光宗耀祖吧?


千千千里马

还有两年毕业的你不用慌!给这位博士盟友讲几个身边的故事。

博士期间换导师:

我身边有同学,因为和老师志不同道不合,和老师硬生生的持久战了一年半,甚至都考虑过找工作是最后的结果,我强调一下,这个同学科研能力很强,硕士的时候就有几个SCI论文。但是硕士的成果是不能计算到博士中的。

博士毕竟和硕士还是有区别的,大多数高校,对硕士并没有论文的硬性要求,但是对于博士的我们就不一样了,似乎衡量一个博士的水准就只能用论文的数量说话

对了,回到那个同学的故事,他最后在另一个老师的建议下,推荐到了其他导师门下,也就是所谓的“换老师了”

一个全新的课题,和之前做的完全不相关,但是,你想一下,我的这位同学,他已经耗去了一年多要重新开始。所以,这位同学一定要坚强,给自己鼓劲!


博士五年,四年在搭建试验台:

有一个师兄,他用四年的时间一直在搭建试验台,整整四年!这时身边同届的一些博士有的开始准备毕业答辩了,试想一下,这是什么心情啊!四年时间很长,很多时候已经让很多博士生绝望。

但是,故事的结尾是绝地反击这位师兄用四年搭建的试验台后,很快的做完实验,出了很多优秀的成果。最后有了一个很好的去处!

所以,“绝地反击,相信自己,相信导师,多去沟通”,加油!祝早日毕业!


博士生的幸福生活

曾经有个笑话,说如果你看见一个快快乐乐的博士生,那么就问他三个问题:文章发了么?准备什么时候毕业?工作找好了么?他脸上八成会阴云密布,如果你想再补一刀,那就问他准备什么时候结婚?房子买了么?可怜的人说不定就抱头痛哭了。

作为在读的博士生,可能题主看到这个笑话,只能苦笑不已,因为很多时候,它反映的就是现实。读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统计表明博士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有问题不妨跟同学、学长、老师、或者其他任何愿意帮助你的人交流,也可以找心理专业人士求助。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情,其实很难开上帝的视角的。处在题主的阶段,可能会想,要是发了文章,毕业肯定就不愁了,那该有多好啊。那么假设找来一个发了文章毕业不愁的博士生,你问他,工作定了么?房子买了么?他是不是也只能苦笑作答呢?

这就好比我们高中的时候想着考上大学就好了,人生从此就不愁了。一切就都光明了;可上了大学才发现,原来还要发愁考研、找工作的事情;等考上了研,又担心毕业,毕业了担心工作,工作了担心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等这些全都有了,搞不好又中年危机了,等危机刚缓过来,人生就到夕阳红状态了。

所以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想要通过拿到学位、找个好工作就从此人生不愁,永不迷茫,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学位和工作本来就不是做这个的。

好消息是:想要人生不愁,永不迷茫,并不需要一个特定时刻,比如等到明年新年、等到拿到学位、等到神仙显灵,只需要对现在的自己有那么一点点信心,相信自己今天可以少点担忧和恐惧,可以

把更多时间花在做事而不是想道理上

有句话叫做“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所以大道理其实并不是人人都懂的,只有能做到才是真的懂。那么怎么做到呢,不妨从模仿开始,就像小时候学走路、学说话、长大以后学骑车、学开车、学外语一样,都是先看着会的人怎么做,向他们讨教,模仿他们,不断练习,逐渐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专家。

宇宙浩瀚无垠,个人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请多指教。


乔小海

博士文凭这两年越来越值钱了,在企业博士毕业工资比硕士的高50%(高校我不清楚),这是十年前没法想象的事,所以不管怎样,科研水不水,无所谓,读下去并拿到文凭。

题主目前既担心无法毕业,又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同时也对自己未来定位找不到方向,所以就出现焦虑心态。这种焦虑心态我也经历过,根源其实并不是上面所讲的各种担心,而是看到已经工作的老朋友老同学一个个都买房买车,有些甚至还有了自己公司,担心自己辛苦读书那么多年反而比不上那些曾经不如我的人,会丢面子。老实说,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每一个人都有成为有钱人或者大人物的可能性,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别人读书不如你不代表其他地方不如你,所以,想开点,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

如果做不到想开点,那就屏蔽外界信息,少关注别人,少了解和讨论别人,安心读博。少了外界的干扰,容易集中精力做科研,自然容易做出成绩。


梅来宝出

两个愁还不算多,若是女博士没有男友的话还得多一个愁事。但无论两个还是三个难事让你忧愁,都可以做一个易解决问题的优选。显然,现在就为毕业以后找工作发愁,是自找烦心事。不能顺利毕业,即使你联系到了单位要你,你也去不了。更何况哪个单位要人都是有时间段限制的。所以,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完成论文,尽快毕业。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办?小论文一个都没发,即使博士论文写完了,也无法申请论文外审(送教育部盲审,各校条件不一致)。所以,先得发表小论文。建议,小论文可以将你博士论文的主要章节(比如,3章,4章)的核心内容整理发表(这也正是你论文的创新点)。

发表小论文估计要等半年左右(看你的运气如何了)甚至更多时间,这期间,将大论文反复改写(相信论文是改出来的)完善,等待小论文来了录用通知,就不用愁了!祝你顺利!


西横头子

还有两年毕业发什么愁?有什么事是可以用发愁,发怒使问题得到解决的?知道发愁,发怒都不能解决问题就别用那种犯傻的方式来惩罚自己才是上策!保护好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健康才能有后图的机会!人要在任何处境状态下都不绝望而想方设法寻找出路才有生路出现!这不是大道理而是人生历程的感悟。人呐?只有在保住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基本的基础上才有努力奋斗的本钱去开创自己的未来而不会被短时间的不如意击倒!没有倒下就有未来的机会!既然还在读博我们之间的年龄差异就很大,我呢?什么士都不是!如若非要弄个什么士说说那就只有寒士一说了。我们还不是活得很自在?75年他们给安排读了个工农兵大学来阻止我遁入深山后来却遭到歧视我们如果是发怒发愁生闷气能活到现在还保持健康吗?自己感觉不如意时同比自己还不如意的人比较比较气就消了。既然已经在读博了以前必定有相当的知识积累,那就是属于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关键是会不会用内求法将其整闔出体系来用(注意我用的是闔),如若能将内求与外求相互融闔成相辅相乘的推动两年的时间何愁几篇毕业论文不成的理?


公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