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快递网点涌现新模式,增效增收值得借鉴!

一线城市快递网点涌现新模式,增效增收值得借鉴!

自去年以来,圆通速递“操作前置+门店”模式在上海、北京的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模式在超级城市的进化转型中为加盟制快递网点的生存找到了落脚点,为其破茧重生提供了更优化的路径。

大城市、快递末端,当这两个场景叠加,租金贵、房子少、员工食宿成 本高、管理成本高、没地方停车等瓶颈首先跃出。在产品同质化、价格低、对电商平台依赖严重的情况下,京沪等大城市如何在新时代谋求转型,实现“另类突围”?上期实验室,我们一起探访了中通快递在陕西西安的同城配送网点。本期实验室,将带您走近圆通速递的“店+仓”,看看京沪黄金之地的网点如何另辟新意。

实证地点

圆通速递上海浦东新区博兴公司

圆通速递上海黄浦区二级转运中心

圆通速递北京和平里公司

圆通速递北京杨镇转运中心

1、开店秘籍

时间:4月27日

地点:圆通速递上海浦东新区博兴公司

缘起

紧邻黄浦江有一条博兴路,所在区域是浦东新区较为繁华的地段,圆通速递在此的加盟网点是名为博兴公司。在现任负责人接手之前,博兴公司已数度易主,几任加盟商都在这里失意。如今,博兴公司已经成为圆通推行新模式的前沿阵地。

圆通速递上海区域相关负责人以博兴公司过去的运营模式为例,分析了这里“不好做”的几点原因——

派送距离远。博兴区域日派件量近万件,需要一块不小的分拣场地,但是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畔场地并不好找。所以,加盟网点的中心就移到了距离黄浦江更远的派送区域外。

行驶时间长。

网点不在派送区域内,快递员的很多时间都耗在了路上。之前网点快递员的派送距离,最远的约12千米,近的约4千米。如果一位快递员骑电动自行车一天跑三个来回,最远要行驶72千米,耗时3小时。路上多消耗3小时,派送时间和休息时间就被大幅压缩。

收派时间短。近万件快件从分拨中心运到网点,集中分拣一般需要2~3个小时。为保证更充足的派送时间,快递员往往早上6:00就要上班,9:00之前出发派送。扣除往返取件时间,快递员休息的时间都很少,更别说收件时间了。

以上原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快递员早出晚归、精神状态不佳、不能很好地维护客户关系的结果,进而引发服务质量上不去、收件量不断减少、客户投诉逐渐增多、快递员流失率高、网点经营不善等深层次问题。

改革

博兴公司的派送区域现在被划分为6块,每块区域都设立了圆通的形象店,统一装修,统一管理,统一操作。

“化整为零,把原有的集中分拣改为各店分拣。”该负责人说,“这样,每个店分拣的快件只有1000多件,派送半径缩短在1千米左右,实现了轻松操作。”如此规划之下,博兴公司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变化一:门店

一线城市快递网点涌现新模式,增效增收值得借鉴!

博兴公司旗下的东陆路分部、菏泽路分部和胶东路分部,3家门店的装修风格相同,面积接近,租用场地均为底层商铺,位置十分便利。据3个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快递员的派送距离从最远的12千米左右缩短到了1千米左右。

圆通博兴公司分部的选址条件要求较高。首先,需要在半径1千米以内的派送区域内,越靠中心越好;其次,须为底商,不能太小,约60平方米左右,也不能太大,否则租金太高;最后,门店形象要好,店内装修整洁有序。

该负责人表示,每个门店都设立管理者,负责门店的选址、装修、快递员招聘及日常运营等工作。

变化二:分拣

一线城市快递网点涌现新模式,增效增收值得借鉴!

摒弃原有的网点集中分拣模式,化整为零,快件直接拉到门店分拣,这就要求每个门店都必须配有支线运输车。博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分部都配有1辆支线运输车,负责门店与圆通浦东分拣中心之间快件的转运。“两个到达频次,7:30和13:30各到达一趟。”该负责人说。

快件到达分部后,快递员按照自己所属派送区域的编号进行分拣,半小时左右即可分拣完。与过去集中分拣动辄2小时相比,分拣时间大幅缩短,快递员外出派送的时间则大幅增加。

快件直接到店分拣的模式与以往网点集中分拣不同,城市的转运中心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道分拣操作,以便与门店直接对接,圆通称之为“操作前置”。

一线城市快递网点涌现新模式,增效增收值得借鉴!

变化三:收派

菏泽路分部快递员小郑是干快递的一把好手,不到13:00,他已经骑着车回到了网点。“上午的件派完了,午饭也吃过了。”他这样说到。

小郑现在每天平均派送150件,13:00左右就能送完,而以前派送100来件就得到15:00左右。“上班不用那么早了,而且收件人都离得很近,很快就派完了,空闲的时间去收收件,休息一下,18:00就能下班。”小郑说现在的派送模式对快递员来说太轻松了。13:38,中班件到达分部,小郑开始去分拣,因为中班件件量不多,他一般14:00左右出发派送。

一线城市快递网点涌现新模式,增效增收值得借鉴!

变化四:运营

以快递员小郑为代表,在“门店模式”下快递员得到了“解放”。“谁不想像现在这样轻松啊?”小郑说。他说出了很多奋斗在收派一线的快递小哥的心声。

菏泽路分部陈经理表示,采取新模式使门店的收入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快递员有了充足的时间,可实现15分钟上门取件,所以同样区域内收件量也从以前的不足200件增加到了现在的400件,且多为散件,利润较高。在所有收件中,寄件人上门寄递的就有30多件。“这都是门店的功劳。”陈经理说。而且,因为有了门店,圆通“妈妈驿站”的功能便直接嫁接过来了。“妈妈驿站”是圆通速递旗下为快递末端“最后一公里”派送难题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为社区居民提供快递收寄服务的开放平台。现在,菏泽路门店不但每天有170多件圆通自己的快件实现了附近收件人自提,其他快递品牌的快件也有200多件放入门店,不仅节省了人工,还额外增加了收入。

在“门店模式”下,散件揽收数量增多,派件延误率和投诉率降低,增加了快递员的收入和快递公司的营收,经营进入良性循环。此外,博兴公司还在门店附近租下高层住宅免费作为快递员的公寓,周围便民服务设施齐全,大大改善了快递员的住宿和生活条件。

一线城市快递网点涌现新模式,增效增收值得借鉴!

效益

圆通速递上海区域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大城市快递企业发展都存在房租高、人工成本高、派送难度大、服务质量上不去等通病,要用新的模式去打破旧的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推行新的模式又遇到了阻力。首先是很多网点在经营上认知不够,比如在‘门店模式’下房租成本要高出一倍,他们一下子还接受不了;其次是接受不了新的运营模式,他们看不到快件在眼皮底下分拣心里不踏实。新模式带来的好处都是长远的。”该负责人一边说一边随手拿起纸和笔,以博兴公司为例算了一笔账。

表面看来,租下7个门店每年需要多支付80万元的成本,但仅靠“门店模式”下增长的快件就能比过去多收入55万元,代收快件亦能带来18万元的额外收入,节省的人工成本每年也有50万元,新模式下的增收远超多付出的租金成本。“当然,博兴公司刚成立半年,开始各环节没有捋顺的时候还是比较艰难的,但现在整个公司已经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中。”该负责人说,“我们正尝试把这种模式向全上海甚至全国推广。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总部会对前期门店的租金以及装修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

该负责人认为,当快递员的劳动强度降下来,效率提上去,个人以及公司的精神面貌自然会发生改变。所以,“门店模式”的核心就是解决人的问题。

一线城市快递网点涌现新模式,增效增收值得借鉴!

2、分拣秘籍

在“门店模式”下,因为没有较大规模的分拣场地,所以门店直接与转运中心对接,而后者就必须细化分拣,以满足门店的需求,此为“操作前置”。

“操作前置”不但可以以门店为单位分拣,也可以以快递员为单位分拣。在北京,走访了圆通速递杨镇转运中心,看到了新模式下转运中心做出的变革。

划区

圆通速递在北京最大的转运中心坐落在顺义杨镇。该中心占地4.6万平方米。转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圆通速递在北京有100多个加盟网点,为了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网点需要操作前置。操作前置不但能够解决加盟网点找场地难、分拣难的问题,还能提高收派效率、增加网点和人员收入。2017年10月,为了更好地服务北京各网点,杨镇转运中心在B区和C区对流水线进行了调整和改造,缩短了流水线,为网点前置操作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可同时满足北京市内41家加盟网点的操作前置需求。

在杨镇转运中心C区一侧,10余家加盟网点的操作前置场地一字排开,以分拣筐为界,面积大的有四五十平方米,面积小的有十几平方米。“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划分操作前置区域时最小会设置15平方米的空间,最大设置50平方米的空间。” 杨镇转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现在转运中心在保证其他业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已经最大限度地为操作前置留出空间。目前还有很多加盟网点有需求,但是实在是没有地方了。现在设置的41个操作前置区域,都是优先满足最困难的网点。”

分拣

和平里网点拥有这里最大的一块操作前置区域,约50平方米的面积可同时满足4辆货车停靠。场地内摆放着一条几米长的流水线,流水线两侧整齐排列着70多个分拣筐,其中53个与和平里网点揽投员一一对应。网点派来的6名操作人员在场地内分工合作,有的补写三段码,有的扫码,有的分拣。

和平里网点分拣员许朋表示:“我们的分拣员一共12人,分白班和晚班,对网点的进港快件24小时不间断操作,将快件按照“三段码”进行细分,对应每一位业务员分拣、建包、装车,最后直接送到网点的每一位快递员手中。这样既减少了装车卸车等操作环节,又节省了操作时间,操作效率至少提高了30%。”

据了解,和平里网点的操作前置模式从去年4月就开始筹划,直到11月开始全面实行。实行操作前置之前,网点首先对电子面单“三段码”与业务员派送区域进行了调整和明确,规划了车辆接驳线路和区域。如今,网点“三段码”准确率已达98%以上,为操作前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建包

之前只听说过给网点建包,却没听说过给快递员建包。在杨镇转运中心的操作前置区域,各家网点的分拣筐只要装满一个就建包一个。不少网点在圆通“三段码”的基础上自己设计了“二段码”,比如“1-10”,“1”代表网点下设的1号门店,“10”代表编号10的快递员。建好的包上贴上对应的快递员“二段码”,扫描装车即可。“二段码”还有一大便捷之处,在于其还对应了网点设计研发的App,建包扫描后,快递员可通过App提前了解第二天派件的详细信息。

派送

与上海模式几乎相同,和平里网点在派送区域内设置了12个门店。每个门店配备4~5名快递员,辐射半径1千米的派送区域。平均2~3个门店共用一辆支线货车,货车往返于门店与杨镇转运中心之间,负责运输进出港快件。

“网点平均每天进港8000多件快件。早班件有6000多件,6:00运到门店;中班件有2000多件,12:30运到门店。”和平里网点相关负责人说,“实行操作前置前,早班件从转运中心运回到网点后,还需要重新分拣,耗费近2小时的操作时间,快递员一般9:00才能出去派送。

实现操作前置后,车辆到达门店或者接驳点后,快递员只需要将自己的包裹装到快递车上即可出发派送,操作时间仅需要10~15分钟,签收率比以前提高了50%,同时也降低了快件的遗失率和破损率”。

“现在揽投员每天不到8:00就能出发送件,下午的快件不到14:00就可以进行派送,一般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送完,比以前轻松多了。”许朋说,“他们对操作前置的模式特别欢迎。”

据进一步了解,和平里网点实行“操作前置+门店”模式的近一年来,散件揽收率大幅提高,从之前的不到2000件增长到现在的近4000件。“收入也提高了,关键是不累。去年‘双11’各个门店都没有加人,只在转运中心加了4名分拣员,加了1辆货车。” 和平里网点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去年以来,圆通速递“操作前置+门店”模式在上海、北京的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模式在超级城市的进化转型中为加盟制快递网点的生存找到了落脚点,为其破茧重生提供了更优化的路径。

而且,从上海、北京的改革力度来看,圆通速递总部对新模式也十分认可,对改革过程中网点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扶持,比如补贴一部分门店的租金等。

“总部付出的代价很大。”采访中,圆通速递北京区域相关负责人说,“但方向应该是基本确定的,不尝试永远改变不了现状。”在圆通推行新模式的路径下,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将迎来一场行业的变革。

(文章为双壹精编,来源快递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