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钉”属于什么年代的瓷器?

Jun1250631

真知堂鉴古

所谓三支钉,是指瓷器采用支烧的方式烧制。一般采用这种方式烧制的,都属于宋代瓷器里的汝官哥等名窑。

何谓支烧,就是采用支钉这种窑具,垫在器物底部。以免釉水高温下黏连。

与之对应的还有垫烧。就是用垫饼这种窑具垫在器物底部,以免釉水高温黏连。

一般而言,支烧器多为满釉,垫烧器一般多为圈足无釉,也有圈足内无釉的。


支烧器,属于瓷器烧制的精制工艺,目前所见,属于官窑的北宋汝窑,南宋官窑,哥窑

都有不少器物属于支烧。南宋龙泉窑以前没有发现支烧传世品,近年科学考古发掘,证明

龙泉亦有支烧器。北宋临汝窑属于民窑,也有部分产品采用支烧。

至于支钉多少,三枚还是五枚,六枚,甚至更多,这个不重要。一般而言,小器使用三支钉足矣,大旗一般都是五支钉,六支钉甚至更多。以符合力学原理。

分享点干货:

据本人研究考证,汝窑支钉芝麻花形成,是由于汝窑支钉采用当地特有的高铝瓷土制成,可以高温不变形。而南宋官窑支钉痕均较大,原因在于无法找到和汝窑支钉一样的瓷土来烧制支钉。制作支钉的瓷土,含三氧化二铝成分比较低,不做得粗一点,高温下很容易变软。支钉一变软,那瓷器就毁了。


瓷器鉴定真知堂

早在五代时期,北方的耀州窑,四川的霍州窑等就已出现了支烧。但支烧最出名的非汝窑莫属,估计是宋代皇帝追求极致,忍受不了底足无釉的瓷器,汝窑瓷工才想出这种极致的烧法。汝窑的支钉非常特殊,精细如芝麻,后世称为“芝麻挣钉”,芝麻钉也成为汝窑瓷器的一大特色。




汲氏陶艺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支钉是一种窑具,用来支烧瓷器,这种瓷器烧造方式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都普遍流行,有重复利用的支钉,还有一次性使用的支丸,支具形制各异,支烧留痕数量各异,大小不一。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的钧窑汝窑都有极细小的支钉痕,这已成为鉴定瓷器的一个重要方面。

您的图片中的瓷器烧造工艺是支烧,关键瓷器是新的,没有年份的,不是古董,是仿古工艺品。

汝窑支烧痕


大桃树古物鉴定

支钉其实不分太明确时代,,从五代开始到宋元都有,,单数较多,,,带支钉痕迹的器物烧造明清,民国时期都有复烧品,,

还有楼上的朋友说霍窑四川的,确切地说霍窑是山西的,,,霍窑藏品就和宋定窑几乎一样的,白瓷,黑瓷,酱釉瓷,也有很多盲口镶嵌金银边的,,,


李建3552

支钉是为了使窑粘面积缩小,瓷器更完整、美观。支钉伴随着釉瓷器的产生就开始使用,大的有垫饼,小的有芝麻钉,垫饼是底足整体放在一块饼状支钉上,芝麻钉是敲去支钉,瓷器上留下芝麻粒大小的支烧痕。一般高足杯、小盏等小件瓷器用三个支钉,碗、盘以及大件瓷器为了烧造时候不变形会用五个支钉,更大件的使用垫饼支烧。


野云收藏

支烧存在于从宋到以前的朝代.主要为底部满釉瓷器.至于支钉大小还得看上釉的厚度.至于支钉架放置在瓷器下.其实也没那么规矩.只要不倒就行.我有一件汝窑瓷器上曾有白支钉.黄支釘.黄支钉是土沁没除净.支钉大小深浅与釉的流动和拆支架有关.所以一个瓷器底有不同的大小支釘及颜色.干万不能执一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