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P2P 卻不相信借錢的熟人!

這是我的三段借錢往事。

10年前,我在讀大學。

當年的國米如日中天,如今卻要和拉齊奧爭奪最後一個歐冠席位,令人不勝唏噓。我的室友痴迷足球,和我同為內拉祖里(國米擁躉)。那時我身披薩內蒂的球衣,室友身著阿德里亞諾球衣,在球場肆意奔跑。因為足球我認他是最好的兄弟,因為足球我們待在一起的時間比女友還多,因為足球他染上了賭博。

關於賭球,他有一套理論,假設所有賭注的歐賠盤口都是2(猜對了獲得2倍賭注)。

第一次賭博時,下注500元。贏了最好,賺了500元;輸了的話,虧損500元。

如果第一次賭輸了,第二次下注600元。賭對的話,將獲取600元,減去第一次虧損的500元,合計獲利100元。

如果繼續輸,第三次下注1200元。賭對的話,將獲取1200元,減去第一次虧損的500元和第二次虧損的600元,仍可獲利100元。

只要一直賭下去,不斷增加賭資,就有可能回本。

這個理論的漏洞在於,如果他只有2300元,前三次全部賭錯,根本不存在第四次下賭注的機會。

我數次勸說其戒掉賭博,擔憂他把生活費全部虧光後,無錢回本。但涉賭早期他的手氣頗佳,不以為意。贏了錢,他也不胡吃海喝,肆意揮霍,倒是瘋狂地購買球鞋、球衣和國米周邊產品,我還記得他買了一對手柄,供我倆踢實況(一款足球遊戲)。

好運沒持續多久,他虧光了所有,回家的車票都買不起了。江湖救急,我借給他500元。

不想,他返校後捲土重來,再次虧光生活費。我苦口婆心地勸他迷途知返,屢次規勸無果。

前前後後一共借給他1200元,最後不再借錢,只接濟他吃飯。他無力還款,執意送我羅納爾多的簽名球衣等來抵債。

幸而當時校園貸不太發達,否則網貸之家得發佈一篇《大四男子痴迷賭球,借貸數十萬無力償還》的文章了。即使沒有校園貸,他還能向其他人借錢。最終欠下了3萬多元(可能還不止),是他的父母幫忙還的。

因為賭球我對他心生芥蒂,因為賭球我倆漸漸疏遠,因為賭球當年的“薩內蒂”和“阿德”無緣同場競技。

如今,年近35歲的我腆著肚腩,回溯自己的校園足球生涯,總會想起那個跑位風騷的他。

他現在戒賭了嗎?

是不是和我一樣,身材走形了?

下週一凌晨,國米的歐冠資格爭奪戰,他還會守在屏幕前嗎?

無論如何,FORZA INTER。

3年前,一位離職同事向我借1000元,約定3個月後返還。

他說,短期內缺錢,找到工作後一定還錢。

共事期間,相處還算融洽。礙於臉面,我借了,保險起見,只借了500元。

借錢後的數天裡,我得知所有同事全被他借了一個遍。他向工作年限較久的、身居管理崗、關係較好的同事借3000元,向我這樣的中年人、基層員工借1000元。可惡的是,他連實習生都沒有放過,直接開口500元。實習生到手工資不過4000元,扣去房租、伙食費用所剩無幾。一位善良的實習生竟然轉給了他500元,自己還在用借唄還款。

在3個月中,他的朋友圈精彩紛呈,有阿勒泰的峰巒疊嶂,有穿樓而過的重慶地鐵,有人頭攢動的夫子廟。他在新疆烤著全羊,在重慶燙著火鍋,在南京喝著老鴨粉絲湯。送給女友的是一籮筐巧克力,出遊乘坐的是飛機,情人節發的是520元紅包截圖。

敢情他拿著我們的錢,和女友遊山玩水去了。

三個月後,他果然不肯還錢。公司人事意圖將欠錢不還的事發到各大群人事交流群裡,以此相要挾。他不為所動,換了手機號,刪了聯繫方式。不知又去那個城市,和女友逍遙度日了。

他總算良心未泯,把實習生的錢全還了,只是其他人的錢再無著落。

我相信P2P 卻不相信借錢的熟人!

大學室友和離職同事只是借錢不還的兩個典型,我曾經借出不少錢,至今仍未拿回錢款。即便如此,我還在借錢,借更多的錢,給更多的人。

粗略地統計一下,有數百人、甚至上千人欠我的錢,總欠款在30萬左右。

為什麼我仍然願意借錢?

因為我相信P2P。

人很奇怪,我相信P2P,卻不再相信借錢的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