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当皇帝,你会选择秦二世、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帝、光绪帝中的谁?

张紫炜zz


秦二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的智商跟二百五似得,其次才是赵高。

汉献帝最大的对手是一代枭雄曹操,也曾衣带诏密谋除掉曹操,可惜失败了,生不逢时。

宋钦宗最大的对手来自内部父亲宋徽宗的误国,造就金军南下,有一种躺着也中枪的悲催。

崇祯帝最大的对手是下面东林误国,自己也没有中兴之才,爱瞎指挥,造成了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还有关外的满清做大。

光绪帝最大对手是慈禧太后。

要是能重来,秦二世或者光绪都可以。


秦二世是一手好牌打烂了,二百五的智商被赵高架空,其实秦始皇留下的江山还是可以的,虽然六国残余势力蠢蠢欲动,但是书同文,车同轨,最起码文化上绝了分裂意图,秦二世勤政一些,仁化一些,渡过开国的危险期,两三代以后,原来六国的贵族都死完了,后代对六国认同感不大,没有群众基础,掀不起什么风浪,要知道秦末秦国势力还是很大的,因为秦二世不得民心,南方最大一股势力,赵佗自立门户,建立南越武国都抗衡了强汉数十年,大好局面被猪一样的秦二世败坏了,换做我以仁治天下,让百姓吃饱饭,让六国贵族对调地方,小心翼翼一些,秦国何至于如此之快亡国。


光绪帝终究还是太年轻太急躁,戊戌变法中的“围园杀后”,不管是不是他的主意,既然知道了就要想办法万全一些,结果被袁世凯出卖,他可以参考汉宣帝之霍光,利用自己年轻的优势,耗死慈禧,然后亲政,也可以参考北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骗其入宫,只有心腹一二人即可完成,最终成功,光绪身为一国之君,诛杀慈禧又何妨,慈禧一死,没有大臣再发难的,可惜光绪太着急了,太过情绪化,被慈禧囚禁后,没有韬光养晦故意示弱,最终被慈禧死前毒死,遗恨万年,如若耗死慈禧,自己大权在握,好了中兴清朝,不好了顺应世界潮流,建立君主立宪制,成就自己圣君之名,保住爱新觉罗家族的荣华富贵,真是可惜。


宋安之

老实说,这几个倒霉皇帝咱家都不想当。你还问为啥?题主你出的这个问题就是让俺们来遭罪的,因为这几个家伙都太苦逼了。

秦始皇给儿子们留下的江山是铁打的,可是愣是让胡亥给弄成了个纸糊的。他在位的时候,信赖赵高。听从赵高的建议,逼死扶苏、杀死蒙恬、车裂李斯、实行暴政,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最后却被弄权的赵高逼着自尽了。这小子肯定是脑残粉,想想都替秦始皇屈得慌,这么伟大的始皇帝,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混账东西?还有扶苏,虽然后来的起义军借助扶苏的旗号造反,但是扶苏怎么也不想想明白就自杀了,让你死你就死呀?想来也是个脑瓜不够灵光的糊涂蛋。胡亥死的时候才只有24岁,啥都没享受着呢这年纪,我不会选择当这个短命鬼。

光绪皇帝还是个吃屎的孩子就离开父母进了宫里,在一帮严重心理扭曲的太监宫女的照管中慢慢长大,有的时候还吃不饱,身体也自然就经常生病。当了皇上以后还没有实权。啥事自己也做不了主,三个媳妇里一个驼背一个吃货,就剩一个长得挺不错也听合得来的珍妃,后来还让大姨妈慈禧给扔井里去了。一辈子没有掌权的机会,还得跟着出去逃难,拿着个玉玺总是在赔钱赔地的不平等条约上盖章,把祖宗和大清国的脸都丢尽了。最后还死在瀛台那个海子中的小岛上。妈的,要是再撑一天就能当上真皇帝了,慈禧这老娘们心也忒狠了点,还整了点砒霜把我给药死了。算了,这光绪皇帝咱家也不当了。

崇祯皇帝受命于危难之间,也是个很勤政的皇帝。刚登基的那天晚上就开始睡不好觉,拿着一把宝剑围着个被子守了半夜,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合了一会眼,光怕有人来刺杀。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兢兢业业地努力当好一个皇帝,可是国内咋就这么不让人省心。钱粮收不上来不说,还连年遇到天灾人祸。寻思裁撤驿站省点钱好用于赈灾吧,没想到把他妈李自成的饭碗子砸了,这老小子造反起义后来还真成了气候,早知道说啥我也不能想到裁撤驿站这个幺蛾子呀。长城外满鞑子也不让人省心,成天上边关来劫掠粮食和人口,后来还要夺朕的江山。我一着急杀了魏忠贤,没想到朝廷也乱套了。没办法我就开始玩命地杀,杀袁崇焕、杀王洽、杀杨镐、杀刘策、杀杨一鹏、杀孙元化、杀熊文灿、杀郑崇俭、杀......等等,什么?李自成攻进北京城了,妈妈地,怎么这么快,我还没杀完大将呢。只好杀公主了,算了,城破了。我也没地方去,还是自杀吧。

宋钦宗一定是太沉迷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了,总觉得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人,不至于刀兵相见吧。没想到老爹把皇位传给自己一年多好日子就到头了,还给整到死冷寒天的北国五国城去遭洋罪。家里的兄弟姐妹亲属都给金人当了奴才,老爹死了还被做了灯油。自己在北国当了三十年的贱民,好像最后还被金人骑马给踩死了,妈的,真不知道这五十七年是咋活过来的,不当这个破皇帝。

汉献帝刘协虽然没有老爹汉灵帝刘宏命好,成了末世之君。不过最后也得到了曹魏的优待,皇上没当成,成了山阳公也算不错,享一万户供养。好吃好喝自然有的是,还能干自己喜欢的看病营生。比早死的哥哥汉少帝刘辩强太多了。还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当老婆,皇后曹节对自己也是忠心耿耿。虽然只活了五十四岁,总算是无灾无难地度过了一生。如果真要选的话,我还是选当这个没有野心,随遇而安、幸福到老的汉献帝刘协吧。

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期待您的关注,请在评论区发表您的高见。


徒步说史

我不奢望穿越后我能改变历史走向,所以我只能挑一个生活相对“幸福”的皇帝来当了,只求安稳。

先看秦二世。胡亥只做了三年皇帝,二十四岁就死了,而且是为赵高所逼自杀。在以上五位皇帝中是活得是最短的一个,而且死得很不体面,我肯定不会选。

再看宋钦宗。赵桓只当了一年零几个月皇帝就做了女真人俘虏,虽然活得挺长(57岁),但大半辈子都是在东北苦寒之地,当了三十年金人囚犯。有一种说法是,赵桓是活活被一群马踩死的。大半辈子做俘虏,还是被踩死的,我肯定也不会选。

接着是崇祯。崇祯做了十七年皇帝,活了三十三岁,但几乎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他与大明朝整天生活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没享过福,而且是上吊而死的,我肯定也不会选。

然后是光绪。光绪活了三十七岁,当了三十四年皇帝,是以上五位皇帝中当皇帝最久的。光绪的命运倒是比秦二世宋钦宗和崇祯要好一些,也做过几年不是傀儡的皇帝,但很可能也并非善终,据说死于砒霜中毒,所以我也不会选。

我会选汉献帝。

事实上,刘协也是这五位皇帝中唯一得到善终,寿终正寝之人。从做皇帝的角度而言,刘协当然远远说不上幸福,做了三十二年皇帝,每一天都是傀儡,也算是活得战战兢兢。但是,刘协的后半生很幸福,准确说就是,他自从不当皇帝之后,生活就幸福了起来。刘协于220年被迫禅位给曹丕,之后又做了十四年的“山阳公”,无权无势但却衣食无忧的生活,基本实践了曹丕之前的许诺,“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刘协五十四岁去世的时候,享受的是天子礼仪,魏明帝曹叡还率群臣亲自哭祭,也算是极尽哀荣了。

所以,你应该也会选汉献帝吧。


张明扬不说话

这几个末代帝王,人生就是特大号杯具。

投胎是一门艺术,要是投胎投错了,生在帝王家的不幸要远超平民百姓的不幸,这几个末代皇帝在有生之年,都遭遇残酷的人伦杯具,稍微列举一下,大家就清楚了:

↑嬴胡亥蠢得无可救药↑

1、嬴胡亥,虽然当上了秦二世,但他低下的能力,软弱的性格,成了被赵高玩弄股掌之间的玩偶——杀人的玩偶,杀的还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生哥哥和姐姐妹妹们(嬴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根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嬴胡亥这些哥哥姐姐们死的都很惨,“公子十二人僇死于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也就是说,十二个哥哥在闹市处死,十个姐姐妹妹被肢解处死。

↑汉献帝刘协一辈子活的窝囊↑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汉献帝的皇后伏寿的政治图谋被曹操察觉,事发的缘由是十四年前的建安五年,曹操诛杀已有身孕的汉献帝妃子董贵人,让伏皇后感到异常恐惧,于是伏皇后写信给自己老爹伏完,请求伏完密谋杀死曹操,但伏完不敢这么做。

到了建安十九年,此事泄露,曹操得知了此事,因此大怒,要处置伏皇后,派郗虑和华歆带兵到宫中抓捕伏皇后,伏皇后躲在房间里被找到,牵出外殿的时候,汉献帝刘协恰好坐在外殿里,伏皇后光着脚(估计拖拽过程比较粗暴,鞋子掉了),哭着问刘协:“不能复相活邪?(不能再救救我吗?)”,刘协长叹一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当时刘协内心的痛苦无奈,用心如刀绞都不足以形容。

↑伏皇后之死多少有点自作自受↑

后来伏皇后结局凄惨,一说幽禁而死,一说是当场处死,伏皇后所生的两个皇子,也全部被毒酒鸩杀。

可见,刘协既不能保护妻子(包括有身孕的董贵人和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伏皇后),又不能保护儿子,不只是没有帝王的尊严,就连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尊严都没有,试问谁愿意选择当这种末代帝王呢?

3、宋钦宗赵桓,一辈子活的没有尊严。

首先,赵桓被他的艺术细胞过分旺盛的老爹宋徽宗赵佶给坑了,自己老爹应付不了局面了,就让赵桓上台理政,在一共一年零两个多月的在位时期内,宋钦宗赵桓朝令夕改,先是贬斥蔡京童贯等人,重用李纲抗金,然后翻脸无情,把李纲赶走,向金国求和。

赵桓无智商,无骨气,换来了堪称中华民族最大政治笑话之一的靖康之耻。

↑宋钦宗赵桓死的无比窝囊↑

宋钦宗赵桓在金国被软禁的岁月,堪称可怜,但最可怜的是南宋不要他了,公元1142年,金国和南宋的《绍兴合议》生效,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贤妃和宋徽宗的棺木被送还给南宋,这些可怜的皇廷宗室,在外已经流浪飘零了十六年,这是最好的回到家乡的机会,然而,宋高宗赵构始终没有孩子(唯一的儿子已经早夭),所以坚决不肯把宋钦宗赵桓迎回南宋,以免让宋钦宗或宋钦宗的子孙重新夺取皇权,于是可怜的宋钦宗赵桓,就这样孤零零被留在了五国城。

赵桓曾拉住韦贤妃的手,请她帮忙求求宋高宗,回去后他哪怕只当一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韦贤妃哭着说:“如果你不回来,我宁愿眼睛瞎掉算了”,结果赵桓至死都没有回去,而韦贤妃晚年由于眼疾真的瞎了一只眼睛,命运的捉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最可怜的,还是宋钦宗赵桓的死。公元1156年,当时的金国皇帝完颜亮叫57岁的宋钦宗赵桓和81岁的天祚帝耶律延禧比赛打马球,这简直就是当众在取消羞辱他们,但赵桓哪敢不从呢?只得拖着老迈的身躯上马,当然,对手天祚帝恐怕得被人扶上马,两个老头白发须髯,手持球杆,身躯颤抖,画面竟然有点喜感……

然而宋钦宗赵桓再一次抢镜头了,他从马上跌了下来,被马群乱踏致死,结束了自己可悲的一生。

4、崇祯帝朱由检。

其实朱由检此人虽然有严重的性格缺陷,但他并不是昏庸帝王,也有强烈的事业心,并为之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可是明朝二百多年弊病已经深入骨髓,纵使朱元璋复活,恐怕也回天乏术。

↑崇祯帝很有骨气和帝王尊严↑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部队攻入北京城,朱由检在宫中喝了人生最后一场酒,人生终于该有个了结了,他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送到信得过的亲戚家,安排他们逃走,然后逼周皇后自杀,手刃袁妃,以及两个女儿,应该说,这样的举动虽然疯狂,但崇祯帝深知自己的女眷亲属落到李自成民军手中,必然是生不如死的下场,于是狠心下了杀手。

然后,在尝试逃跑失败后,带着一个太监,走到景山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死时头发披面,以示没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堪称悲壮!

可以说,崇祯帝朱由检比宋钦宗赵桓更有骨气,比汉献帝刘协更有勇气,比秦二世嬴胡亥更有主见和头脑,算得上一个不错的末代帝王了。

5、至于光绪皇帝,载湉。也是一个苦命的皇帝,他曾经想有所作为,而如果他能够成功推动变法,或许能够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根据英国日本等国的政治实际来看,君主立宪是唯一能够保存皇室待遇和尊严的方式,只要把统治权力交还给民众,就能够保持待遇的情况下,成为一国之精神象征,这是可以想见的清王室最好的结局,此处不展开讨论。


可惜的是,光绪帝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慈禧太后。

↑光绪帝与珍妃,一对苦命鸳鸯↑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遭受长期监禁,他最爱的女人珍妃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而他也在珍妃死后八年,被行将就木的慈禧太后用砒霜毒杀。

毫无反抗之力,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自己,好一场人生春秋大梦,落得个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我见青史多妩媚

当然选秦二世啊,这几位皇帝当中,只有秦二世是自己作死,其他人都已经无力回天。

汉献帝:汉献帝登基之后,朝廷的实际大权都掌握在董卓手中,而且在东汉末年,在与黄巾军的战争当中,各路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大,曹操,袁绍,孙坚等诸侯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广阔的土地,成为一方霸权,即使汉献帝能够灭掉董卓,并接收其全部军队,也很难改变诸侯林立的局面。


没有实权,只有帝位的汉献帝对于诸侯没有丝毫约束力,混乱的局面无法改变,即使汉献帝拥有军队,削弱诸侯也必然遭到强烈抵抗,后果危险。

宋钦宗:宋钦宗比较倒霉,他能够提前当皇帝,是源于他那无能的父亲宋徽宗,金兵南下入侵北宋之际,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宋徽宗选择了苟且,排斥主战派,为了逃避责任,把皇位让给儿子宋钦宗。


和谈之后,金国退兵,宋徽宗宋钦宗把前来勤王的军队撤走,没想到杀了个回马枪,一举攻破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以及大量的皇室成员,汴梁被洗劫一空,这便是有名的“靖康耻”。

尽管北宋的主战派李纲、宗泽等人在抵抗金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双方实力的差距明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崇祯、光绪:两位皇帝面临的都是危机四伏的王朝,社会面临的巨大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必须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革,但是改革会不会让朝廷绝处逢生也很难说。

秦二世的失败完全在于个人,秦始皇已经统一全国,并且收缴了民间的武器,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乱之后,百姓想要的是安居乐业,但是秦二世却加重劳役赋税,这才导致农民大起义。


如果秦二世能够与民休息,相信秦朝绝不会二世而亡。


绿色落日

如果我想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那么必须大权在握,无论军权还是政权。

汉献帝上位时,大权已在董卓之手,无论是后来的吕布,郭汜,曹操,或者其他如袁绍,他都没有任何翻盘机会,但是在曹操手里虽然当傀儡,但是却生命无忧,衣食不愁,跟曹操的女儿白头偕老,当自在的山阳公,而且还悬壶济世,留下千古善名。是亡国君里面结局最好的几位。所以如果无野心,穿越汉献帝是几位中最好的人选。

宋钦宗就不要想了,女真人过于强大,别说什么看过历史知道如何破金太子的大杀器铁浮屠连环马,可以实行什么坚壁清野,南迁之后休养生息以图东山再起。文治可以纸上谈兵,但是军事不行。战争,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其次才是主将的军事才能。那么,先排除万难南迁再依仗宗泽韩世忠张俊东山再起,尤其是重用岳飞呢?别扯了,自唐以来的武人祸国还少吗。别说什么岳飞等人精忠报国,要知道,别用权利检验一个人的忠诚,别用利益试探一个人的底线,最终会死的很惨,赵匡胤还同柴荣亲如兄弟呢。唐太宗昔日为秦王时,其父政治手段过于圣母,让秦王身居高位还自设小朝廷,最终坐大了秦王的野心,而且秦王手下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力劝政变,最终发生流血事件。岳飞等人或许忠诚,可是一旦做大,他自己本人是否变心不好说,手下也有可能变心,万一被迫来一次黄袍加身呢。可别忘了赵构南渡后发生过苗刘兵变,他们还只是小势力呢,南迁后靠武人北伐根本不是什么好选择。至于历史上后来成为阶下囚更不是好选择。这个皇帝可以pass。

崇祯上位时确实大权在握,可是明末弊端重重。朝廷里党争严重,贪腐横行。军队中要么各种养兵自重(尤其是废物贺人龙刘泽清左良玉),要么吃空饷严重,战斗力低下。又时逢天灾不断,他这个皇帝当的是没有一点省心。活了30多岁估计看上去50多岁。至于逆袭,几乎无望,主要是对手太强。清朝这个势力如同刚升起的太阳,军力强大,最关键的是领导人牛逼。公平的说,后金第二代领导人皇太极,政治手段高明,尤其是否定其父的民族高压政策,改为满蒙汉并重,重视文教,而且各种推行汉族文化跟制度,让后金政权充满了潜力跟吸引力。军事方面也是天才般出众,可以说皇太极的能力并不输唐太宗多少,即使是接班人多尔衮是军事政治高手,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手我不认为自己可以逆袭。

光绪帝生活不好,虽然慈禧是他姨母,但是权利欲望太重,活的很憋屈,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还被各种宫人欺辱,做皇帝干成这样子干脆不要干好了。至于逆袭,大权者如奕訢,荣禄等根本是慈禧的好伙伴,至于朝廷大臣如李鸿章左宗棠等,都是慈禧嫡系,唯一的帮手是帝师翁同稣,不过这是一个猪队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他唯一的机会是通过康有为等人为纽带,跟日本人搭上线,通过出卖国家,当日本人的代理人或傀儡才有可能扭转乾坤。不过那样子会成为石敬瑭第二,背上千古骂名,应该没人想遗臭万年。

秦二世的话,如果是在赵高指鹿为马之后,毫无翻盘机会。只有在刚上位不久,才有一定概率逆袭。

首先要为蒙氏兄弟平反,追封自己的哥哥扶苏,可以邀买大部分长城守备军。绝不能滥杀自己兄弟姐妹以及旧秦官员,这样子会寒了秦国旧贵族的心,赵高此人不能留,但不能杀。毕竟其曾为胡亥老师,杀之如欺师灭祖,容易被天下人戳脊梁骨。让赵高退休专心担任文职,如文化传承累的,比如史官。逐步瓦解李斯一党势力,李斯说到底是法家,而天下苦秦久矣,要休养生息就得待民以宽,只有否定法家,重用儒生。有必要的话下《罪己诏》,昭告天下自己准备休养生息,修改一部分秦律,尤其是连坐之法废除。解除大部分徭役,停止修建骊山以及阿房宫。其实以后来者的眼界,在秦二世时期效仿西汉孝文皇帝,大力休养生息,秦国很有可能成为封建王朝中最伟大的朝代。


小哇是个读书人

作为一项终身职业,皇帝不仅要敬业、自律、辛苦,还要期待天时地利人和,不然求善终都难。这几位皇帝当中我准备选崇祯,为什么呢?

秦二世胡亥首先得位不正,和李斯、赵高合谋上台之后,杀扶苏、逼死蒙恬、杀李斯、杀自己的兄弟姐妹,手段极其残忍。始于权谋就会陷于权谋,所以才有赵高的指鹿为马,所以才会当政三年就被逼自杀,不选。

汉献帝刘协,四岁被立为帝,当了三十多年傀儡皇帝,先被董卓立,又被李傕挟持,再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被曹丕逼着禅让。虽名为皇帝,可处处受人挟制,唯一可以称道的是五十三岁时善终,这种窝囊的善终不选。

宋钦宗赵恒,大厦将倾之际被老爹送上宝座,在位只1年零2个月,却在苦寒之地受辱三十载,这皇帝当的实在命苦,绝对不选。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空有壮志却无兴邦富国之力,被慈禧压抑三十多年,身心皆苦,连后宫爱妃亦无法保全;作为爱新觉罗子孙,想以生命熬过叶赫那拉氏的希望都被无情扼杀,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不选。

崇祯帝朱由检,十七岁继位,先雷厉风行地打击阉党,除掉魏忠贤,起用了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生活节俭,勤于政务,隐有中兴之像。虽说连自然都在作对,大旱、蝗灾、鼠疫接连发生,在深宫下罪己诏也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要把手中的牌打好,看能不能博出个柳暗花明。

一要稳定内阁,决定任用礼部尚书刘鸿训为首辅,不能再干在位17年间换50位“宰相”的事。刘鸿训为人正义,敢于驳斥阉党余孽,用他来整肃朝廷吏治,信任他,不能因为逆耳忠言而罢黜他。

二要裁撤国家对明皇室宗亲的供养,与其任由他们成为国家负累,明灭时被闯王、张献忠、清军屠杀,不如先散了,兴也由己,衰也由己。

三是重用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信任他们是心系国家的栋梁之材,在军事指挥上不掣肘,不听信宵小对他们的陷害、污蔑,尽全力保证军队的粮草供应,有他们在,闯王和清军都难大有作为。

四是连年旱灾、蝗灾、水灾,活不下去才要造反,对农民一定要减负再减负,可向富豪加倍征收。一方面赈灾,一方面充实国库。反正都要破费,是主动捐款捐物、留名留德,还是将来被暴民抢走,人财两空,让富豪们自己选择。

五是国家鼓励陕西等地向沿海地区移民,一是增加灾民活下去的可能,减少未来造反的流民;二是为发展沿海地区的造船业提供大量劳动力。发展航海业,向海洋要食物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将流民变成可以安居乐业的平民是解决内乱的根本之道,剩下的任务就是对阵虎视眈眈的清军,有人有枪有粮草,边关不是那么好破的。

做出这么多努力,希望可以不负勤政之名,换来中兴之世。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恩,其实还是有的选择的,就是要把握好时间节点。

如果是秦二世,我希望穿越过去的时候,是他刚刚继位的时候。那时候还是大有可为的。首先我们要保证不犯以下几点错误。


1-不能杀李斯,让赵高一人独大。有制衡的权力斗争,皇位才会稳定。

2-停止部分劳民伤财的大型工程,可以降低部分民怨。但是起义应该还是会发生。不可避免'

3-和秦国旧贵族修好关系,获得老秦人的。这个必须要做,秦国灭亡,老秦人置身事外不理不睬也是主要原因。

4-整顿军务,安抚北地原来蒙恬军团。获得他们的效忠。并派人唤回去百越远征的南粤军团回归本土。不毛之地,不需要也罢。

如果做到以上五点,秦国还有救,秦二世还是可以做的。

如果是汉献帝,我希望穿越过去时候是王允杀掉董卓控制朝政的时候。如果不犯下面的错误,还有一线希望安定汉室。

1-获得表面上的忠臣王司徒的效忠,不让他发出处罚董卓西凉军的诏书。当时西凉军已经准备投诚,就是诏书让他们造反的。

2-安抚好吕布,并赐婚貂蝉和吕布,获得吕布的感激。做好这二点,就没有文臣外有武将。

3-安排使者去各个地方势力处彰显存在感,并给他们加官进爵,分化瓦解。重点攻关刘氏宗族。比如刘表等人。他们内心还是忠于汉室的。

4-整顿内政,培训新军发展自己的领土和武装力量。

做好以上几点,汉献帝还是大有可为的。

如果穿越成宋钦宗,很有难度,好吧,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当时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其实最好的选择是,1-内部固守开封,等待勤王大军到来,派主战派负责守城。

2-外部调动各种细作去金军后方,联络河北义士起事。

3-皇帝御驾亲征,激励守城将士士气,鼓舞全城人民抗敌热情。

4-派出使者以合谈之名拖延时间。

做到以上几点也许可以改变危局。如果改变不了,城破身死,也比死在五国城强,不会丢人到家。骂名满身。



如果穿越成崇祯皇帝,那我希望穿越到继位那天,不犯以下错误,明朝定可回天。

1-绝对不能杀魏忠贤,那是唯一可以克制东林党还有各种利益集团的武器。魏忠贤如果还在,东林党不会一家独大。也不会有后面无止境的党争。不会有没钱给军费的事情发生。

2-全力支持孙承宗的关宁锦防线计划,构建吴御敌与国门之外的战略要冲。

3-委派魏忠贤,去南方各个省份处理贪官污吏,并且开海禁国家主导海外贸易,解决钱粮问题。

4-用魏忠贤罚没,还有海外贸易的钱,安抚流民,整顿军备。人民起义不会越演越烈。

做好以上几点,崇祯帝还是可以翻身的。关键的关键点就是,不能杀魏忠贤。要不一切都完蛋啦。。

如果穿越成光绪帝,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和慈禧太后搞好关系然后等待就可以。等待慈禧去世。自己真正能够掌握权力,在加上几个主张革新的大臣支持。还是有可能安稳过度到君主立宪。如日本英国一样的。等待慈禧太后去世并和她搞好关系是关键。

以上都是随口一说,作为过来人的看客,我们只能说,用自己的理解去改变已经不能改变的历史,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不知道各位如果回到当时会如何做。都可以说说哦。

一部24史多少血泪故事。说不清道不明。


阿斗不傻

这几个皇帝首先排除光绪,光绪从进宫之前命运就被打上了悲剧的烙印,母后过于强势,自己生父为了保住他的位子还跟着受尽委屈,之后亲弟弟的儿子也跟他命运一样,可以说他的整个家族都因为他成为最悲催的皇族。

再说献帝刘协,刘协最早是陈留王,董卓废帝,立他为皇帝,本来就根基不稳,结果董卓还一命呜呼了,接着被自保的贾诩一条毒计,搞得颠沛流离,等遇到曹操的时候,曹操羽翼已丰,根本动弹不得,任人摆布,虽然后世来看他结果最好,但是其能力远远低于自己的野心,当然如果能抓住荀氏的忠心也许能中兴汉室,但是借助门阀,无异于饮鸩止渴,汉室最多再撑一代,这不是能力问题,历史车轮滚到这里了,不是人力可以扭转。

宋钦宗,这哥们接手的时候国家已经完全不行了,各地官员已经把腐败当成了潜规则,欺上瞒下,当了他的位置还不如献帝,满朝文武阳奉阴违,最后怎么亡国都不知道,能力再强也没屌用,尤其宋朝没有宦官当权,接手之后只能跟朝中党派勾心斗角,肿么搞都是死。改革?王安石这等能力都是身败名裂,更别说钦宗接手的时候还不如王安石时期。




再就是最后两个选项了,先说崇祯,翻盘机会很大,最少当时满朝文武面面对外敌能短暂的把党争放一放,至于人才也不少,要知道康熙盛世离不开崇祯留下的一大批人才为大清做的贡献,借着上帝视角,不难挖掘人才,而且国力还在,很多人说不该杀魏忠贤,其实是错的,要我接手,可以从杀魏忠贤开始,先撤了袁崇焕,再跟皇太极联姻拖时间,要毛文龙稳住阵脚,集中国力先灭了李自成,要知道夸李自成无非现在红军是跟李自成一样方式起家才夸的,实际上李自成不懂治理,起义没有章程,又不纳税,军队吃什么,可以联想除了烧杀掳掠还能干啥,其巨大的破坏性可以算是当时大明灭亡的主要一根稻草,绞杀李自成是第一要务,只要稳住这一波,说实话,什么瓦剌,后金。。真不是整合之后的大明对手。然后重开海上丝绸,重金挖掘海外技术,注重养生活到80岁,让中国先一步进入工业革命还是很有可能的。

最后就是秦二世了,说实话最好的选择就是秦二世,因为当时的大秦处于一个真正意义上文化百废待兴,国力空前的局面,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可以让中国直接跨过两千年的封建历史,直接步入现代社会意识的萌芽,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胡亥完全有机会成为一个地球之神。



穿越自然是从胡亥出世开始,前面十几年到秦王挂都不用太努力,只要注意保养身体,讨好秦王,开发新的食物,是的食物,要是是农业专业简直完美 因为限制当时人口的主要原因还是食物,而且自己吃的好点怎么都能活的久些。

要是有点野心,能力,知道事件发展,能讨好秦王最好名正言顺继位,要是学渣也无所畏惧,跟着主线任务做就行,等赵高弄死扶苏,那就开始第一步计划了,先就假装广纳良言,最早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弹劾赵高,这时候就放出一个信号,很信任这些臣子,我是个明君,顺便提拔几个人,引起赵高与臣子的矛盾,注意不要去动那些名将,总之第一要务就是,保住武将,文官都去死,要知道,什么萧何,陈平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迟早跟着你混,这些老东西不死怎么给他们腾位置。借着赵高杀文官,文官在那个时代其实都不一般,看看英雄,放竹简的地方就不是一般人家有的,等两边斗得你死我活,找个借口杀了赵高,文官集团这时候实力大损,自然对你感恩戴德,赵高余孽就交给他们了。

然后就是顺手废了儒家,立九品中正制,不懂就按现代官职对着九品弄下来就成,分六部,借着名目给大家伙升官,实则开始了改革第一步,没了儒家那学什么,就按现代小学课本分个语文,数学,物理就行了,要是是农业专业就再加个农业。

思想就照搬小学思想政治,要是高端点走走宗教路线,简直不要太容易,注意这些不要等你平定起义再弄,先弄这些,多搞官位,这样文官出于利益会答应部分条件,改革起步才是最难。

之后就是平定内乱了,这个简单,毕竟上帝视角,很多人才知道在哪,比方骊山囚徒英布,韩信,加上手下还有龙且,蒙恬。。平定个农民起义简直不要太简单,难就难在怎么推广自己的思想,一边平定农民起义,一边学邓爷爷的分田到户,这时候触犯了大部分地主的利益,那就要取舍了,蒙恬,龙且这些大家族要不要留要考虑清楚,因为这时候英布,韩信这些还没出头,杀了不好搞,但这些人迟早是改革的绊脚石,但是文官有反对的直接安一个勾结乱民杀就是,这时候国家运作主要还是考吏不是靠官不用太怕乱,新的人才在等着那些文职。

记住几次大战,先就要弄死项羽,刘邦这种其实只要赦免他全部手下的罪名,基本可以在最早就瓦解他的第一代班子,不用太怕,就算不能,只要在最早时候把萧何从沛县调到咸阳基本就废了他。

之后就是推广农业与一些简单的现代机械技术,二十年扭转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提高商人与奇淫技巧的地位,这时候胡亥也就四十几岁。壮年时期,有手腕的话可以提前开启大航海时代,不是为了统治,主要是把几种作物早点引进中国,这样因为饥荒造成以后乱世的机会大大减少,之后只要开化民智,注重自家选拔与教育继承制度,统一世界有个五代人足矣。。


一壶萍水

这几个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不是在自己手里亡国就是一生懦弱无为,或者是受人制肘。

秦二世,假如继位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宽怀济世,善待民众,励精图治,至少可以保证秦朝延续几世。然而这个败家仔上台后,昏庸无道,亲信赵高,然后采用严刑酷法,导致民怨沸腾。自己最后也落了个身首异处。所以,秦二世不值得同情,纯属咎由自取。

汉献帝刘协一生命运多舛,到时值得同情之人。原本汉灵帝就有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只是碍于形势所迫,只能立嫡长子刘辨为太子。最后因为董卓才把刘协提溜出来,拥立为皇帝。自刘协为帝后,先是董卓,后有李傕郭汜,接着又是曹操。虽说衣食无忧,但却沦为提线木偶,任人摆布。包括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虽然最后禅位于曹丕,一来汉室衰微,新旧更替成为大势所趋,非他能够改变。二来曹氏父子苦心经营多年,也是水到渠成。尽管在他手里终结了刘汉天下,但他也落了个寿终正寝,结局算是不错。

宋钦宗让人觉得最窝囊的一个败家仔。和其父宋徽宗只知享乐,却无家国情怀。虽说金人乃虎狼之师,但人数不多,如果提携忠勇之臣,再调配周边军队勤王,可解东京之围,可免大宋之危。然而,关键时刻,老子禅位儿子,跑到扬州避难,儿子也是个软蛋,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取胜后就立马求和,而不乘胜追击,结果造成靖康之耻,父子二帝同时被俘,被押解到东北苦寒之地,受尽屈辱。就这样,还苟且偷生多年,全无宋人之气节,可怜可叹。

明崇祯帝的倒霉全是自己性格造成。客观因素是明朝国库匮乏,既有内乱,也有外患,加上遭遇天灾人祸,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然而他却刚愎自用,加上性格多疑,诛杀袁崇焕就是一大失策。另外,李自成逼近帝都,完全可以迁都南京,以图东山再起。大丈夫能屈能伸,结果这个瓜蛋却自己跑去上吊自杀,大明江山拱手让人。像李自成这种流寇本来就不能安抚天下,本来关外鞑虏不足为患,结果让这帮人白捡个便宜,入主中原,祸害汉族二三百年。所以,明崇祯之死不值得同情,只是莽夫罢了。

清光绪帝一生也像个提线木偶,什么都不能做主。一个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民众福祉,还谈什么国家和民族利益。可惜了谭嗣同等6君子,为了变法而白白牺牲生命,让人觉得很是可惜。

纵观这五位倒霉皇帝,其实他们都有翻盘的机会,可惜要么误用奸人,要么就优柔寡断,要么就是只会享受而没有济世胸怀。所以,历史上也落个被后人数落的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