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三十六佳人之香道师李凡佳驿专访

美学三十六佳人之香道师李凡佳驿专访

一袭布衣,自成芳华。

她说,做香追溯于汉武帝时期。那个朝代,始终有着海纳山川的气魄。

月明,一轮圆月高挂,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沿着时间之河逆流而上,我们寻找到的除了自己的那点小纠结,小痛苦,还保留一点傲骨。

隔着千年,我们和香隔空对话。

她虔诚的对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在香的世界里,她体会到了美,也体悟到了生命万物的包容。

她就是今天采访的主人公——李佳驿。

采访|赵帆 李晶

撰写|李小兔

01

◇◆◇

美学三十六佳人之香道师李凡佳驿专访

自古以来,香和人类的精神世界就是息息相关的。

上古时期,人们熏烧带有香气的植物,以上升的香烟,来沟通天地神明和祖先,期望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护佑。世界各大宗教,也以烧香来供养各自的教主或者神祇。

香确实很神奇,介于有形无形之间,依据大量的记载发现,香确实可以起到一种沟通的作用。

两千多年前,一缕沉香的香气,飘过了一个人的鼻端,这个人缘着闻见的这缕香气,顿然开启了心性的大门,怔入了自在无碍的内心境界。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那个盛世的开创者,强汉的引领者——汉武帝刘彻。

而传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会断裂。

香亦如此。

刚进门,一排博古架里放满了各类的香料,散发出浓厚的香味。使人顿觉内心十分的清静。主人起身相迎,礼数完结之后落座。她思索片刻挑选了一根香点燃,开始专注的煮茶。

茶和香让心刹那间放松和宁静下来了,就像一面如镜的不起波澜的湖水,自然的就能映照出天空的圆月。

而我们的探香美学之旅就此展开。

02

◇◆◇

美学三十六佳人之香道师李凡佳驿专访

2015年,佳驿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城市,离开了熟悉的朋友和自己的家,来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启了她与香结伴同行的历程。她选择西安这座古城,真正是印证了那句古诗,“我生本无乡,心安即归处”。

而这一切,源于香。

初来时,饮食的不适和水土的不服,一度让她很崩溃。来到西安后,她不断努力尝试香道文化的推广,在创业的路上,她不断的摔跤,然后爬起总结经验。为求取真经,她不断的在经济上投入,一度让她陷入到窘境,家人也异常反对,觉得她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但人们总会因为一种热爱,而选择努力坚持。她热爱香。

不同于其他女性创业时的焦虑和压力,佳驿说她热爱现在的工作,除了可以带来物质上的盈余,还能让她在这个阶段不断地审视自己,发现生活里更多的其它面。

一天之后,时晚身累,熏一炉自制的香;净手、安坐,一首禅乐,或铺开宣纸,提笔临帖一张,又诸般澄明。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回馈,日复一日,逐升美好。

这是属于她自己的节奏。只是在更多点上,是香。

美学三十六佳人之香道师李凡佳驿专访

香燃起,脑海里就会开始有画面和记忆。这个体验,很多人都经历过。譬如闻见栀子花的香气,很可能想起那时的少年,放学后骑着单车,风把他白色衬衫吹的鼓了起来,秋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少女的羞涩,就像是一阵清香,一直萦绕在青春最美好的时光里。


这源于她为我们所泡的茶名为“初恋的味道”。

而更多的时候,香味与心境的联系,是影像的直接感知。人类的情感因为感官而产生诸念,也会因为感官回应,放下诸念。静思之间,香尤懂得。

佳驿知道如何放松自己,更好的将香融入到生活里。

有香友问她,生活和工作焦虑、混乱,最容易解决的方案看似是出逃或者远行,可是问题真的能被解决吗?闻香识女人的智慧如何运用到生活里?

她说:该真正思考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里到底应该有什么,独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又是什么?譬如,懂得张开五感,形、声、闻、味、触,向外看,向内省,方知什么样的香是自己的香,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的生活。

她以安静淡雅的姿态绽放着芬芳。

她说:对女人而言,放下焦虑,常怀初心,能为热爱的事物始终保持着山河一般的宽容,专注做好一件事,是幸福的。香道文化历经百年,如何入香,如何做香,都是生活智慧的凝结。虽然做香辛苦但也是她的乐趣所在。佳驿认为,

香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将它很好的归置进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去执着于那些高深莫测的意义。

这是一种生活状态既定之中的美学。这种美学思维源于她对所爱事物,所历之程的感知,并自然的体现出来。在一切行为中,思想传递中,如水入万物,晨光触身。

03

◇◆◇

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苏东坡《翻香令》

美学三十六佳人之香道师李凡佳驿专访

热爱之人,必有匠心;匠心之处,必有传承。

佳驿说我们这行很多人将苏东坡敬为“祖师爷”。这是因为香文化传承到宋朝时到达鼎峰,无论是制作还是人们与香的关联,都是如此。苏东坡、黄庭坚、陆游、范成等名人雅士也都是个中高手,尤其以苏东坡最为厉害。明代文学家屠龙就曾对苏东坡的和香、品香的境界作结:和香者,知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可见苏东坡对于香的境界到了极致之高。

她说:我要做好这种传承,并尽力去探索那些历史大家对香的美学感知和运用。这种文化遗留,我们宝贵的财富。

关于香的历史记忆,总是离不开文学经典。红楼梦往浅了读,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深了读,这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红楼梦中记录香品至少有20多种,佳驿说,红楼梦里宝玉闻见了宝钗的冷香丸,也想跟她讨来吃。嗅到了黛玉的幽香,就编了一个耗子偷香芋的故事跟她玩,秦可卿则是洋溢了一股的甜香,那感觉就好像进入了花蕊芬芳的深处.......金陵十二钗的香各不相同,却都暗合了性格迥异的“十二金钗”之特征。

那么,我们亦是如此,不论男女。那是精神力的吸引,是物者的统一融合。

画家老树画画曾经在一次演讲时劝慰过台下的年轻人:“要懂得像投资房子一样投资一种爱好,用来对抗百无聊赖的中年和老年。这个爱好,你要喜欢,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让它能拿得出手,这样才能立得住,才能真正的愉悦到自己。”

例如她独创纯手工香牌,佳驿说这是一款带有信仰的香。颜色稳重暗沉,初看时,并不会透彻的认识,只是觉得好看精致。把它拿起来放在鼻尖,是一股香中带着清冷却又让人无比清醒的味道。闭目,仿佛高高隆起的穹下穿着袈裟的僧人,带着宗教的庄重,在萦绕的雾中缓缓走来。

聊起行香的礼仪,她说通过香可以内省,能够提起我们的恭敬心。行香过程需时时觉知自己的动作,会发现自己的妄念纷飞,难以安住,以及无意识的粗浮的动作,思维和行为上的一些模式。行香,就好像我们心的镜子,暴露我们的心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所有的问题。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行香,来和自己的心相处。

而行香的力量,我一路跟随汉武帝而来。这种力量,使我的生命充满张力与华彩。

04

◇◆◇

佳驿对传统的制香有着天然的喜爱,除了香,还喜欢茶,给朋友泡杯茶,点根香,这是一种生活态度。那一刻,人世间所有的喧嚣都退场了,她的视野里,只剩下了香和茶,还有三五知己。借助香这个外缘,关联一切,最终能够听到我们自己的心香。

对香,对茶,都是欢喜生缘。自从有了半月涧,出于对自己的严苛要求,佳驿不断学习、深造、分享,授课。

她讲,我从事商业,是为了更好回归初心。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带女儿一起来半月涧学香,妈妈总是在教孩子如何制香,佳驿给这位妈妈建议可以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后来发现,同样的配料,妈妈和女儿做出来的香却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佳驿从中领悟到,因为香如其人,各人有各人的香。

任何香道文化,如果不能够与生活相连,没有实际的用途,就很难有真正的生命力。

她说,我知道香能给我什么。“我们必须把香放在中国古人养生智慧大的语境和视野里,才能领略香是多么的美妙。我是因为这个香方,拿到了一把解读中国香的钥匙。”

在这个时代,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施展,而所有香文化的传承和思变,都在佳驿的身上汇拢交织。在商业旋涡里挣扎沉浮的佳驿,虽然在商业上并无野心勃勃的构想,却在无意间成为了小部分人的精神领袖。

佳驿认为香的作用在于,让人闻到沁入心脾的美好气味,在心悸动的瞬间,留住美的感受。而香道是为了唤醒美的灵魂,而进行的一场艺术表演。

她是如此笃定而淡然的确定着脚下的路。

写在采访完的感想:

而对于香最终的美学,我想就是香终成灰,捻灰指尖的瞬悟。是珍惜存在,也是深切思念;是爱众生,也是爱己;是香一物,亦人一生。

不管是已去的苏东坡对已去的妻子之思念所作的词,还是当下正在矢志不移前行的从事香文化工作的李佳驿,还有更多的关乎香的人们,都在将这种关联不断的自我缩小,为众扩大。

庙堂之内,餐饮之中,茅厕之内,卧榻之侧,我们随处可见,亦愿我们共享此美学之赐。

李佳驿简介

半月涧品牌创始人

中国香道师

太贞香养师

中华高级和香师

国家高级评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