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凶残的作战——CQB

最凶残的作战——CQB

随着经济发展,大片乡郊变城市,而恐怖活动、犯罪以及特种作战也逐渐在城市中愈发活跃。所以各国军警及特种部队、反恐部队、缉毒大队等特勤单位都按照当今环境的需要发展出各自的室内近距离作战技巧。

CQB英文全称CLOSE QUARTER BATTLE,即室内近距离战斗。城市中发生的战斗通常是近距离短兵相接,跟以往丛林、山地、滩头等完全不一样,而CQB战斗将这个距离进一步拉近了,一个拐角一扇门都可能遭遇不测,敌人往往与我们只有一墙之隔。这就涉及到战场容量的问题,由于空间狭小,交战距离太近,CQB战斗就必然是以小队的形式进行的,所以CQB对队员的单兵素质和团队配合有着更苛刻的要求。

CQB其实并不复杂,但是任何一种技巧或战术,从“知道”到“精通”再到“实际运用”这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CQB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各国甚至各个小队的作战技巧都有些许差异。不过不论技巧上的差异如何,速度、火力、出其不意和全方位警戒都是CQB战术运用上始终不变的几大原则。

首先,在阵型上。每个小组都要对各个方向保持警戒,没个人负责不同的方向。特别是要随时留意队伍后方,当其他方向发生交火时,沉迷输出的队员们的正后方就成了绝对的视觉盲区,此时必须有人负责警戒这一方向,要相信自己的战友,不论其他人打得多火热,也不要放弃监视后方,一旦出现敌人立即火力压制,并告知其他队员。

最凶残的作战——CQB

在移动上,整个队伍要看做是一个整体,不能一人冒进,也不能有一人掉队。我们在影视作品上经常看到特战队员们把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一个接一个的移动,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团队信心,也能防止有人掉队。如果当中有队员出现状况,可以捏一下前一个人的肩膀,以此传递信息。那么队伍最前面的人,作为整个团队的先锋,决定着整个团队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该进攻还是该后撤,而后面的队员也一定要相信第一个人的判断紧跟其后。如果在1号先锋队员在发现敌人后,告知队员全军出击,然后就上了,而2号队员此时怂了,或者哪怕是犹豫了一下,导致队伍脱节,后面的人无法上前输出,这种情况就叫“卖队友”。

这里要强调一下走火的问题,我们在打游戏或WARGAME的时候经常遇到现队友太紧张或是一不小心走火的现象,有些玩家还喜欢开局胡乱突突几枪助兴。而在现实中,如果在接敌之前有人走火了,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训练还是实战,不管子弹射到了哪里,有没有射到队友,这名队员一定会受到严厉的责罚。特别是在CQB战斗中,走火意味着行动暴露,失去了作战的突然性,一人的失误让全队陷入被动。所以在一些特种部队中,走火的队员可能会被团队开除。

在走廊中移动时,可以两人并列站贴近两面墙,通过交叉火力控制整条走廊。也可以依旧排成一字,不过为了保持强大的正面火力,通常第一个人要保持低姿,以免妨碍2号队员射击。

最凶残的作战——CQB

许多突然爆发的遭遇战都是在楼道拐角处发生的,当遇到拐角时,队员需要以墙角为轴进行移动轨迹为弧线的切角运动,此时枪口始终瞄准墙角后方的区域,通过这种一点点压缩盲区的方法完成转角。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敌人要立即开火。而如果行动已经被察觉,敌人也在瞄准墙角这一区域,此时已经丧失了出其不意的优势,只能比谁枪准命硬反应快了。

通过“T”形角相对要复杂些,但只要遵循全方位警戒的原则,其实也不难。首先,1号和2号队员同时向左右拐角进行切角,直到完全控制了整条走廊,然后1号队员总出拐角继续前进,3号队员跟随,4号队员继续警戒之前那条走廊的后方,此时2号队员已转换为队尾的位置了。(文字叙述有些繁琐,具体看下图)

最凶残的作战——CQB

在进行切角运动或是进入掩体射击时我们会发现,有时候用左手射击能使自己暴露在掩体外的面积更小,例如在向右侧转角时,切换成左手射击可以使自己在不暴露躯干和大面积头部的情况下先敌开火。所以每名特战队员都要练习左手射击,并且掌握左右手快速切换的技能。但是大部分枪械的抛壳窗都设计在枪的右侧,换成左手射击时很容易遭到滚烫弹壳的“袭击”(感觉跟被烟头烫一下差不多),特别是无托步枪,抛壳窗比较靠后,很容易被打脸,尽管有些步枪设计成可以调整为左侧抛壳,比如AUG,但是在CQB战斗的情况下,是来不及做这种调整的。为了防止因被弹壳烫伤影响战场发挥,可以佩戴面罩和方巾等,另外一些军服的领口设计的很紧,虽然没有传统的大翻领那么好看,但是可以防止弹壳掉到衣服里。不过这仍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被弹壳烫,所以与战场上的生死相比,应对弹壳烫伤这种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忍着!

最凶残的作战——CQB

在进行左右手切换时,以右手换左手为例,先将枪的前握把(或是护木)交接给右手,再用左手握住后握把,左手食指自然贴近扳机护圈,然后将枪托从右肩换至左肩。这一动作看似很简单,但是要把它练习得即快速又灵活,并且能在紧张的交战过程中习惯性的运用出来,也是要花些功夫的。许多国外游戏中也把左右手切换这一战术动作加入其中,比如《彩虹6号》,虽然从第一人称视角来看,按“Q”和“E”仅仅是让视角左倾右倾,但如果以队友的第三人称视角来看的话,实际上角色模型是有一个麻利的换手动作的。另外《全境封锁》中,玩家在进行掩体后的左右移动时也有一个快速换手的过程。(不知道国产游戏啥时候能做得这么考究)

最凶残的作战——CQB

每个人在进行一轮射击后都会经历一个火力空白期,这个空白期就是换弹匣。快速换弹是每个士兵必须掌握的技能,以AR系列步枪为例,在打光一个弹匣后,先将枪逆时针旋转,查看抛壳窗处是否空仓挂机,然后再顺时针旋转,同时按住弹匣释放按钮使空弹匣甩出。不过并不是说不甩一下弹匣就不会脱落,实际上大部分枪支的弹匣在设计上都有一个标准,就是按住释放按钮后弹匣能爽快顺滑地自动脱落。这样顺时针旋转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看清机匣底部,使新弹匣能更快速准确的一次性插入。左手在将新弹匣插入后,拇指顺势按下机匣左侧的枪机释放按钮,然后迅速调整姿势把枪转回射击位置。(注意,有空仓挂机功能的武器,换弹后是不需要拉动拉机柄的。)而AK系列步枪的快速换弹,是用新弹匣敲击扳机扳机护圈前方的弹匣卡榫后,再换上新弹匣,不过AK系列没有空仓挂机功能,所以换完弹匣后需要重新拉动拉机柄进行上膛。这样一来在换弹速度上AK会逊色那么一点点,不过战场之上这一点点的快慢往往决定了生死。

最凶残的作战——CQB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技术,名为“战术换弹匣”,就是在不丢弃旧弹匣的情况下换上新弹匣。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接下来的战斗需要持续的火力输出,依靠全自动射击压制对手,完成掩体的转换或是掩护其他队友换弹、后撤、进攻、救人......但是此时枪里的子弹所剩不多,无法进行长达几秒的火力压制!但是旧弹匣里的这几颗子弹也不能跟弹匣一起就这么丢掉,接下来的战斗可能还用的上。另一个原因是,弹匣需要回收,不管是里面有无子弹,因为很多时候补给里只补充子弹,不补充弹匣,美军也是如此。当然也有例外,比如AUG的弹匣就是一次性的,补充弹药时,子弹都是提前压好在弹匣里的。当然,战场上换弹最好是在掩体后或是有友军掩护的情况下进行。

不要埋怨我为何换个弹匣都要磨叽半天,毕竟战场上不像射击游戏里,弹匣不满,直接换个新的,哪怕只开了一枪,余下的29发子弹还是会自动补充在总弹药数里,现实里丢掉一个弹匣同时也浪费了弹匣里其余的子弹,这点有些游戏里也有体现,比如《红色管弦乐》和《武装突袭3》。

通常,战术换弹匣是要先将旧弹匣卸下放入收纳包袋里,再从弹匣包里抽出新弹匣换上。这样的操作左手运动的路径比较长,枪中无弹匣的空白期也较长。所以还有一种先掏新弹匣,一只手需要同时握住新旧弹匣的战术换弹方式。(具体操作看下图)

最凶残的作战——CQB

所有玩过射击游戏的人(不管是FPS还是TPS)都知道,主武器子弹打没后如果突然出现敌人,最快的方式就是切手枪。没错,现实中也是如此,当枪械需要换弹,或是出现故障时遇敌,最快的方式就是换手枪。除此之外,在室内作战时,队员经常要通过狭窄的通道、楼梯、窗户等,或是另一只手需要操作其他器具,这个时候手枪才是他们的主武器。但是,传统的手枪射击模式在CQB这种近距离交战的环境下完全不适用。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标准”的手枪射击的训练方式,先将枪从枪套中拔出,然后提肘(如果事先没上膛可能还得先上一下膛),双手握枪,眼睛看准目标,将手枪向前推出,眼睛与照门准星形成三点一线,最后开枪射击。扣扳机时还要讲究“两快一慢”预压快,手指会弹快,击发慢。如果是在某些竞技比赛中或是歹徒逃跑的情况下,这样射击准确性确实很高。但如果在近距离交战的情况下,假设歹徒与你距离只有5米,从你拔枪到射击的时间足够歹徒冲到你面前捅你一刀,更何况人家可能还有枪。

最凶残的作战——CQB

所以CQB的手枪训练则完全注重指向性射击训练。所谓“指向性射击”就是利用人手指的指向性的本能......就是在泼妇骂街的时候,往往能又快又准的指向对方的鼻子头破口大骂,指向性射击就是利用这一原理。不过这就要求手枪的人机功效较好(现在的手枪设计上都比较看中这点),如果你握枪时食指自然伸直,食指指向与枪管几乎平行,那么这就是一把指向性很好的手枪。在射击时,只要枪口指向了目标,就可以开始开火射击,在将手枪推向瞄准基线的过程中就可以开枪了,目标是瞄准对方的躯干位置,因为躯干比瞄头更容易射中。在射击中调整自己的持枪姿势,可以下意识地完成一发精确的爆头射击。在将枪拉回至胸前,准备换弹或是换回主武器的过程中依然可以继续射击或压制其他目标,将火力空白的时间压缩到最小。

最凶残的作战——CQB

还有一种适合CQB的手枪射击法,名为CAR射击法,(CAR是一套包含长短枪支据枪姿势和射击法在内的完整系统)它的核心要领是通过双臂环抱与肩膀形成一个稳定结构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很适合在狭窄空间和近距离情况下的战斗,经典游戏《细胞分裂5》中的主人公就是用的CAR射击法。

而手枪的射速是无法与自动步枪冲锋枪比拟的(格洛克除外),毕竟手指肌肉扣动扳机的速度会达到一个瓶颈,必要时,为了使手枪也能在近距离战斗中形成极具震慑的压制效果,还有另一种速射方式,就是右手将枪固定在腰间,左手食指深入扳机护圈前后快速捣动。这种射击姿势的确很怪异,但是严格来讲CQB的射击姿势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和方法,能完成任务的就是好方法。

最凶残的作战——CQB

为了保持持续的火力输出,小队还会采用一种名为“地狱火”的战术。通常,第一个人为跪姿全自动压制射击,第二个人为站姿半自动射击,当第一个人打完一个弹匣后迅速后撤至队尾换弹、待命、掩护后方,第二个人切换成全自动射击,依次交替循环,没有火力间断,此战术可以用于进攻也可以用于撤退。在狭小的走廊里,这种持续火力还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敌人也不会一直被压着打,一时的被打蒙B不代表丧失战斗力,一颗手雷或是闪光弹可能就会扭转战局,所以“地狱火”的应用上一定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持续输出的前提下迅速消灭敌人、撤退、或移动到更有利的地形处。电影《太阳之泪》中就有对这一战术的体现。绿色贝雷帽的士兵对这种战术的形容:“前30秒内,就像是被耶稣大哥罩着一样,世界上没有任何部队能够挡得住这种火力与震撼力;在30秒后,酥哥会庇佑人多枪多的一方。”至于电影里那种乱枪齐射的场景,其实并不适用于CQB中,同时开枪只是电影里为了增加火爆看点的刻意为之,在现实里很容易出现队友们同时换子弹的局面,十分尴尬。

最凶残的作战——CQB

破门也是CQB中重要的一步,我们经常在影视及游戏作品中看到特种部队踹门的动作,十分暴力。不过并不是所有门都能一脚踹开,毕竟装修时不会有人把家里大门和洗手间门用成同一种材料。应对不同场合和不同的门要选用不同的破门工具,比如常见的破门槌和无火花锤是通过撞击损坏门锁和合页。液压破门器则是直接撑开门框,这些都属于冷破门。优点是成本低,训练和操作简单,缺点是速度慢。如果不能一次就将门破开,就丧失了行动的突然性,可能你正在用大锤八十八十的敲,里面的人一梭子子弹就透过门打过来了。所以有时候需要用热破门的方式,即利用特殊弹药和爆炸物。比如霰弹枪破门,可以直接打飞门锁和铰链。而面对那些坚固难拆不一定防盗但是防弹的防盗门,则可以采用爆破的方式。通常爆破采用C4塑胶炸药,它的形态就像生面团,可以随意揉搓,粘度优点类似嚼过的口香糖。C4的最大好处是使用起来十分安全,只能用雷管引爆,即使用枪射击也打不爆它。还有一种特制的“窗框炸药”,使用的是压成扁平状的TNT。也有人比较倾向使用“水压炸药”,它是将一个盛水的容器与导爆索结合在一起,然后挂在门上或墙上,水压弹的优势是爆炸冲击面均匀,不容易产生碎屑,不易伤及人质,也能让突击队员在爆炸后迅速跟进。爆破作业特然性强,威力大,所以有时候避开门窗,在墙上开辟新的进攻通道也是不错的选择。爆破的缺点是训练复杂和使用成本高,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操作,不然装药少了炸不开,装药多了又会误伤。

最凶残的作战——CQB

CQB种最危险的一步要数登堂入室,在进屋后很有可能遇到数名全副武装的歹徒,这个时候就是考验队员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时候了。在遇敌的一瞬,要迅速划分目标的优先级,并先将威胁系数最大的目标击毙。优先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是按照敌人使用的武器杀伤力和武器的指向来划分的。如果无法快速区分,那就先攻击离你最近的目标,因为目标大小和距离是影响射击速度的关键因素,射击距离最近的目标需要的反应时间最短,同样,对方向你射击的速度也最快,所以离你近的就是危险的。

最凶残的作战——CQB

而削弱防守方反应速度和射击精度的最好方式就是丢震撼弹。震撼弹能制造强烈的闪光和巨大噪声的非杀伤性手榴弹,是反恐行动和特种作战的重要武器之一。以美国M84震撼弹为例,强烈的闪光能让人5到10秒内无法恢复视力,并让看到的东西出现重影的现象。同时伴随闪光发出的声响也十分巨大,相当于有人在你耳边开了一枪。M84的外壳上有许多孔洞,这是为了让强光和声音能充分释放出来,但是它的装药量并不多,只有拇指粗细的装药室,这就注定他不可能成为CF中的高爆手雷。不过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杀伤力,如果握在手里仍然可以将手烧烂,如果周围有易燃品,还有可能引发火灾。电影《会计刺客》中,男主把震撼弹丢尽了雇佣兵的衣服里,估计这个雇佣兵胸口被烧了个大洞。

小队突入房间的方法,通常是1号队员进屋后迅速搜索墙角(看有没有藏人),然后边向这一侧移动边向屋内敌人射击。2号队员则是向反方向的墙角搜索、移动和射击。以此类推,最终所有队员沿墙并列展开。整个过程切记不能不能在门口停留,不能犹豫不决,不能拥挤踩踏,不能前后脱节,不能卖队友......此外,还有一种不进门,而是两名队员以门框为轴,向屋内快速进行左右切角的突入方法,以色列军警将其命名为“有限突入法”。特战队员通常使用手枪或可以单手操作的冲锋枪,发起攻击时并不真正踏进房间,最多只将持枪手和半个脑袋探进屋来。形成这种战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当地的房屋结构大都以砖墙混凝土为主,不容易被子弹穿透;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对手通常装备有手榴弹。

最凶残的作战——CQB

虽然每个特战队员都经过大量的训练,拥有一流的装备,但是作为进攻方还是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劣势,那就是敌人要比你更熟悉这座建筑物。即便在突入前可能掌握了这个建筑的平面图,或是用类似的建筑物进行了模拟演练,但是实际情况往往跟想象的不大一样。而敌人则对战场的环境了如指掌,哪里有掩体,哪里容易被攻破,哪里适合守株待兔,可能还会在房屋外围设置好陷阱诡雷等等。所以,CQB战术格外强调进攻时机要出其不意,每个队员在发起进攻前要做到安静无声,多余的话不说,没用的动作不做,与任务无关的东西不碰。在敌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发起迅速猛烈地进攻,以最快速度消灭对手。因为一旦发生交火,就意味着行动已经暴露,敌人已经察觉,要在敌人来不及反应的间歇将其消灭。

最凶残的作战——CQB

虽然很多时候,特战队员的武器上都安装有消音器,但是不要被影视游戏中的“消音器”所误导。从电影《007》系列开始,能杀人于无形的消音器就被刻画得神乎其神,其实严格上来说根本就没有消音器(英文silencer)这种玩意,它的正确叫法是抑制器(英文suppressor)。小沈阳的电影《我说的都是真的》中,警察有句台词“就算是有消音器,那也不会绝对没有声音”。

枪产生的噪音主要分三部分:

1.金属机械的摩擦声,指的是枪上膛时发出的声音,世界上目前没有任何一把制式枪支能消除这个声音,大约30-50分贝(人在室内正常说话是40-60分贝)

2.子弹在枪内发出的声音,包括触发底火点燃火药产生2000+帕斯卡的压强后推动弹头经过枪膛并与膛线产生摩擦,声音达到120以上保持一分钟就能使人短暂致聋,枪声虽然只是一瞬间,但是声音可以达到160分贝以上(相当于客机发动机的噪声,可严重影响人的听力)

3.子弹离开枪后在空气中产生摩擦,绝大部分弹药都是超音速的,超音速飞机还有音爆呢,所以子弹离开枪管后仍然会产生激波声响,这个声音也是靠消音器无法消除的。(通过特殊的亚音速子弹才能消除)

那么抑制器(所谓的消音器)能消除的声音只有第二种,作为子弹出膛时的一个缓冲,装上消音器后枪声可以降低至120-130分贝左右(噪音相当于电锯~电钻~气锤)。这个声音如果在野外还有一定作用,可以避免较远的人听见,但是在室内声响仍然很大。所以不要太被影视和游戏里为了增加视觉效果和游戏性而神化了的消音枪蒙骗了,你家邻居拆房子你会听不见?

最凶残的作战——CQB

想要降低子弹出膛后的噪音就只能换用特制的亚音速弹药,可以将声音缩小到100分贝以下,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损失了部分DPS,射程变近了,威力也减小了。所以我们玩游戏时的感受,武器装了消音装置后威力都降低了,其实原因不是消音器造成的,而是更换了威力较小的亚音速子弹。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抑制器”不能消音,那装这玩意儿有毛用?其实降低的得那几十分贝还是对声音的传播距离有一定减小的作用的(至少在室外是这样)。还有一定改变枪声特征的功效,但是有点经验的士兵都会听得出装了“消音器”的枪声。更主要的作用还是保护射手的听力和消除枪口火焰。配合拾音降噪耳机,可以让你的耳朵不被连续的爆炸声震聋。而在有烟雾的环境下,抑制器又可以通过消除枪口火焰来隐藏自己。所以,这才是所谓“消音器”的正确用法。

世界上有几款性能不错的微声武器,比如俄罗斯的AS Val特种突击步枪(Val意为“巨浪”)AS采用整体式双室型消声器,通过发射特制的9X39mm亚音速重型子弹,比起有效射程相当的微声武器具有更低的噪音,但弹头的终点效能更大。这把枪被俄罗斯的侦察部队和特种部队广泛采用,比如在“别斯兰人质事件”中,就曾频频出镜。不过在室内环境下,这把抢的噪声仍然很容易被人察觉。它的狙击版本,就是吃鸡中饱受质疑的VSS,不过现实中这把枪的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定位就是用于较近距离的交火)。此外俄罗斯还有一把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量产的微声狙击枪—VSK94狙击步枪。

最凶残的作战——CQB

微声冲锋枪中,以MP5SD(MP5的消音版本)系列为代表,和其他MP5所用的外接式消声器不同,MP5SD的消声器无法拆卸, HK公司的解释是,积存在消声器内的碳残渣会随着继续发射的火药燃气从前端喷出,因而无需缷下清洗。当然,它的消音器也不能完全消除枪声。配合亚音速子弹,它的声响最低可降到70分贝,不过有效射程仅为135米。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在城市反恐作战中的价值,在1977年的“摩加迪加劫机事件中”,德国第九边防大队就曾使用MP5SD,1980年,英国SAS在营救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中也有使用。我国也有较优秀的微声冲锋枪,比如JS9冲锋枪,2012年,该枪通过了外贸定型,正式命名为CS/LS2型冲锋枪。

手枪中比较有名的是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OSS(CIA的前身)住持研制的OSS高标无声手枪,采用.22 LR弹,这把枪从美国二战到冷战再到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都一直在使用,它是当时美帝特工突击队特种部队等部门使用最多的微声手枪,上海公安博物馆里就陈列着一把当年收(jiao)藏(huo)的OSS手枪,从外观上来看就一个字,真TM磕碜。

而现代手枪中降噪做的比较好的要数本人比较偏爱的德国瓦尔特P22手枪(长得就是那么好看),它仍然采用了.22英寸LR口径枪弹,由于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小,射击精度也在同类枪支中遥遥领先,所以这款枪除了抑制器也可以加装激光指示器和低倍率光学瞄准镜。但由于此枪小巧玲珑便于隐藏,也成为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凶器之一。

最凶残的作战——CQB

说了这么多CQB的作战时的单兵技能、团队战术、武器装备,但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讲到,那就是勇气。就是在不知道下一步会遭遇什么的情况下,仍然敢继续前进;就是在明知道房间里有敌人的情况下,仍然有踏进去的胆量;就是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冷静默契配合。室内作战风险极大,就算扔了闪光弹,仍然有可能被盲射的子弹击中。所以, 如果建筑内没有人质、没有抓捕对象、建筑本身也没有太大价值,只是为了消灭室内敌人的话,那最好的战术就是炸平它!

最凶残的作战——CQ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