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被無比絕望的抑鬱籠罩時

當你被憂鬱,悲傷等負面的情緒所裹挾的時候,你會感覺自己的整個世界都陷入了無可救藥的痛苦。


這種絕望不僅籠罩了你整個世界,而且這種絕望還成為了你本身。令你根本不可能接受任何希望,任何美好,任何任何脫離這個無限黑暗的泥潭的可能性。


絕望和抑鬱的想法先是侵染了你的整個世界,你本能的感到害怕,想要逃離。但問題是,你的想法就是你自己的,你根本不可能逃離。你越是想逃離,就越是深陷其中。你越是不想承受痛苦,就越是痛苦。


於是絕望和抑鬱就從侵染了你的整個世界蔓延到了整個你自己的身上。


這個時候,你本身就已經成為了絕望和抑鬱了。


當你成為絕望和抑鬱的時候,所有負面的東西就像潮水一樣全部灌入了你。

如此強烈而巨大的痛苦,令你感覺自己隨時要崩潰,隨時承受不住。持續的,彷彿永遠沒有盡頭的痛苦不斷的湧向你,你苦苦支撐,但總覺得這痛苦彷彿沒有盡頭。

你不斷努力對抗,努力的想讓自己堅持住,但這看不到頭的努力終究會壓垮你,令你不由得想到,彷彿只有自我終結才能結束這無盡的苦痛。


有些人的抑鬱,是被抑鬱的思想病毒入侵蔓延造成的。而有些人的抑鬱,則是生理上的腦器官病變,令你整個人本身就變成了絕望和抑鬱。


人的自救,本質上是源於信念上對美好的追求。


但是當你自己本身已經全部變成絕望的時候,你根本就不會想到要自救。在邏輯上不成立,在邏輯上你根本沒有自救的理由。


但是你其實根本不需要在邏輯上說服自己。


你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嘗試去對抗和逃避抑鬱。


任何嘗試從邏輯上說服,從思想上改變的努力不僅只會是徒勞,反而只會令你的痛苦越來越強烈。


其實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在反覆強調:不要對抗,而是面對和接受。


當你被絕望籠罩的時候,你想要爬出絕望的本能只是一種看起來是積極的嘗試,但這種嘗試並不是有效的。


因為你不可能打敗你自己。


抑鬱本身就是你的思想,是你自己。它並不是你的一部分,而是就是你。


你不能把抑鬱理解為是一種負面的,不應該存在的東西,而是要真正的接受——它就是你。


只有當你接受了它之後你才能真正有效的應對它。

如果用一個對處於強烈抑鬱狀態中的人比較有誘惑力的說法是:你接受了它你就不再痛苦了。


擺脫痛苦的方法從來都不是逃避,從來都不是離開人世一了百了,而是接受。


抑鬱的人其實骨子裡都對這個世界有著很多美好的幻想,所以才會如此強烈的絕望。


當你被抑鬱籠罩的時候,你既不能接受自己承受這些痛苦,也不能接受你的世界變成了這樣的糟糕。


正是因為你沒有辦法接受這麼痛苦,在痛苦中無所事事毫無成就,在痛苦中浪費時間的自己,所以你才會那麼強烈的想要拼命爬出這泥潭,然後儘快進入那個你想像中的沒有痛苦的,完美的世界。


當你深陷抑鬱泥潭的時候,你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還有50年的壽命,並且在接下來50年的時間了,我每分每秒都會是這麼痛苦的,那麼我會去做些什麼?”


問自己這個問題,一定要問自己這個問題。問自己很多遍,問自己無數遍。


這絕對不是一個能讓你沒有痛苦的問題,但這個問題能從本質上打破你的幻想。


這個問題能讓你看到你最核心,最根本的一個思維傾向:逃避。


你不僅僅只是在逃避痛苦,明白嗎?


你其實是在逃避你生活中的一切。


所有的東西你都在逃避,逃避問題,逃避工作,逃避責任,逃避快樂,逃避幸福,逃避孤獨,逃避智慧。


你心底有個聲音一直在不斷的吶喊,這種吶喊無比憤怒:這是他媽了個X的什麼雞eight世界!這是他孃的什麼狗屁生活!這是我不想要的!這是我強烈的唾棄的!這是我他媽甚至想全部毀掉的!


但是你的這種憤怒永遠無法解決,你的理想永遠無法實現,因為客觀世界從不會以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


當然,這並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你其實自己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你只是強烈的、憤怒的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但是你想要的東西,你自己並不知道。


你知道自己有慾望,有時候想吃,想和別人交流,想要性愛,想要獨處,想要讀一本好書,想要挽弓把月亮射下來。


但是你並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你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慾望,你知道的只是這個由碳水化合物構成的肉身被激素刺激產生的衝動,你知道的只是偶然的、一時的事件聚集所令你要去做的事。


但是你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你會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為什麼別的很多人卻好像知道他們自己想做的事?為什麼他們就能夠很充實,很幸福,很快樂?


我來告訴你,有兩種原因。


一種人的快樂,是因為他們從沒想過,也從沒深入的觸及到對自身的反思,他們一直在社會所構建的意義中生活。

所以他們可以通過追求社會構建的地位,物品,形象,權力等這些東西中獲得快樂。

如果我們讓這一類人也天天開始自我反思,自我探索,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他們也一定會陷入和你我一樣絕望的抑鬱中。


而另一種人的快樂,則是源自於對世界真相的看破和接受。

他們從我們這種在抑鬱和無意義的掙扎中走了出來,他們洞見了存在的真相,他們超脫了社會的建構,也超越了邏輯和自身的束縛,從而獲得了自在。


但是對於這一類人來說,快樂並不重要。


因為快樂和痛苦不過是我們自身的一種主觀感受,他們不需要追求這種虛幻的感覺。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完全可以給自己構建一個無比幸福的思維方式,他們的生活可以充滿各種快樂,但是這對他們這種覺悟者來說,這沒什麼意思,也毫無必要。


我可以無比肯定的說,每一個抑鬱的人,都離最基礎的覺悟只差臨門一腳。


患了各類神經症的人,實際上都是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的幸運兒。

這份禮物,就是思想上的痛苦和折磨能夠讓我們超越人類社會所建構的意義,讓我們能夠跳脫出來從“存在”的這個最根本的視角上來審視自身。


我最近放棄了對心理諮詢技術的學習。是因為,我覺得那些對我來說還不夠究竟。

我是可以幫助來訪者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類社會的成員”,可以告訴他們去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通過訓練擁有積極的思維,就能很幸福。


幸福的感受會是真實的,但這種幸福的來源在我看來卻是虛假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無論是吃藥還是心理諮詢都沒有辦法真正的幫到抑鬱症的患者。


因為抑鬱的本質是對社會構建意義中的自身的懷疑,是對社會意義的懷疑,他已經超越社會構建的對世界的理解了,你想再把他硬拉下來,讓他獲得混沌的、矇昧的幸福,這在我看來並不現實。


所以抑鬱者的出路在哪裡?


只有一條。那就是通達“覺悟”。


這也是為什麼我最近一直對佛學很感興趣——我指的不是佛教,而是佛學。


也許釋迦牟尼本人也是一個抑鬱症患者,所以他才會在極大的痛苦中尋求存在的真相。


那他最後找到答案了嗎?


找到了。


答案是八個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在前面問的那個問題你還記得嗎,就是“為什麼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為什麼?


因為你本身就什麼都不想要。


所有想要的慾望本來就是虛假的,無意義的。


你本來就什麼都不想要。因為你本來就什麼都不需要。


你要理解這句話:“你本來就什麼都不想要。”


我們每個人都默認的、理所當然的覺得我們要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擁有,不斷的得到。

覺得我們總需要“做”些什麼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如果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比如沒有痛苦”,那就是答案了。


但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什麼想要的呢?


如果你能意識到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想要,你能意識到“慾望”不等同於自己想要的,你就會理解,你並沒有什麼痛苦,你也並沒有被什麼束縛。


“覺悟”就是理解並接受存在本身的無意義。


存在的真相就是無意義。如果你非要否認這個真相,非要製造意義,並覺得自己一定要做些什麼,一定要改變些什麼才能擁有幸福,才能不再痛苦,那你就只會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那這就是說,“覺悟”了就什麼都不用做了嗎?


不是的。


“覺悟”只是對真相的清醒認識。你還是你,你還是隻是一個人,你有著這個肉身的種種限制,你在宇宙中,在地球上只是一個再微不足道的存在。


覺悟不是說你就永遠自由了,你就再也沒有痛苦了,也不是說你會有什麼超能力,會成為佛菩薩就高人一等。


你還是要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在茫茫人海中微不足道的生靈之一,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下去。


你也還是有痛苦,你也還是會感受到快樂,但你會知道那只是你的感受。你的生命中不只有“感受”這一種東西,你要做的也不僅僅只有“趨樂避苦”這一件事。

你是降生在地球上的一個旅行者,地球對你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充滿很多你不瞭解的事物的“大景區”。


你的確沒有什麼想要的。就像你去旅遊不會想把景區裡的好東西都搬回你家裡。但是你會去“體驗”,就像看風景時,走走看看的樂趣。


如果看到現在你還會問:“我覺得這風景很無聊,我體驗不到什麼樂趣,我就是想遠離這個世界。”


那說明你還是沒有放下。


你想要的那些你“原本不想要的東西”太多,而沒有理解到自己只是個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