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是怎麼釣魚的?

挑剔魚

本人5、6年釣齡、江河湖海均有涉足,這問題還是我來答比較合適!

魚鉤

願者上鉤”恐怕是對釣魚最好的詮釋,這個典故出自姜子牙,但事實上姜子牙當時不是沒有用魚鉤,而是姜子牙用的魚鉤與我們概念中的魚鉤有很大不同,是典型的古代傳統魚鉤之一。這種魚鉤在現在南方一些漁民仍然在用,這種魚鉤是將彈性極佳的竹節或細木條對彎成U形,而將餌料用竹節橫穿在U形開口端,魚一旦吞食,U形竹節會自然彈開卡住魚嘴。


還有種與姜子牙用鉤原理類似的一種鉤,將家用的縫衣針針鼻處打磨成針尖,用肉絲條由兩頭貫穿針身,而將釣線綁在針中間部位。這種特殊的釣鉤是釣甲魚、龜鱉類專用的傳統釣鉤,通常需要準備幾條甚至十數條這樣的釣線,時機選擇以傍晚為佳。釣時直接將鉤餌拋進近岸處水下,魚線另一頭固定在岸邊即可,等第二天早晨過來收線往往都有收穫。因為甲魚類進食特性是咬住後死不鬆口,兩頭有尖的針便會卡在魚嘴中使其不得掙脫。


古代魚鉤最常用的材質,一般以魚骨、雞骨等動物骨骼類材料最為常見,也有將縫衣針燒紅後彎成。簡易點的,用竹、木削成。當然,貴族的身份和資源遠非平民可比,他們用的魚鉤多為銅、或鐵質材料製成。


除了釣,古人還會採用“捕”的方法,常見的除漁網外,就是貝爺在野外製作的那種類似“魚簍”的捕魚機關,這種魚獲通常都是小魚小蝦之類。

魚漂魚線

魚漂以傳統的七星漂最實用常見,即用鵝毛、鳥類羽毛管或者蘆葦竿剪成1公分左右若干小節穿在釣線上,起到魚漂作用。這種魚漂具有很強的適用性,無論是釣半水、還是釣底,都能運用自如,這也許就是“調四釣二”理論最早的實踐來源吧。


魚線,古人的取材較為廣泛,馬尾鬃、麻線、甚至蠶絲都可以用作魚線。

魚餌魚竿

魚餌,通常以昆蟲類為主,如蚱蜢、蟋蟀、蚯蚓、以及岸邊的兩棲爬蟲都是不錯的餌料,直到今天人們依然在採用。若是釣草魚,直接用嫩玉米粒、甚至岸邊水草,效果也十分不錯。


魚竿,《詩經》裡“籊籊竹竿,以釣於淇”,古人很早就明白了利用魚竿弓彎後的自然竿力來控魚,因此魚竿基本以竹竿類有彈性的材質為主。

以上介紹的是古人關於淡水釣的一些常見釣組、釣具及方法,至於海釣一般是漁網捕撈為主,手杆海釣的文物記載極為少見,暫時無法細述。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關於釣魚,讓我們最熟知的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子牙的在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還不一定能釣上魚,更別說是直鉤了,但是姜子牙就是直鉤還不用魚餌就釣到了很多魚,這就很名垂千古了。


關於釣魚,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釣”作了精闢的闡釋:“鉤魚也。鉤者曲金也,以曲金取魚謂之釣。”


魚竿

魚竿原料多半是選擇易於獲取且韌性強的竹子,稍稍處理即可製成一把簡易的魚竿。


魚鉤

根據史料的記載,古代釣魚的魚鉤最初是由竹條和木塊製成,後來人們學會了用動物的骨頭磨製的魚鉤,再後來有了就鐵製的魚鉤。


魚線

再談談魚線,古人把蠶體內的絲漿取出拉成單股粗絲,晾乾後作魚線使用,這種魚線強度大。


有關釣魚的詩詞

  1. 《詩經》的《國風·衛風·竹竿》一篇中寫道:“籊籊竹竿,以釣於淇。”

2. 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中“八月湖水平,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高冷的蘭氏度

提到這個問題,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直以為這只是神話故事,在網上查了一些歷史資料,發現直鉤釣魚不只是神話傳說,大致總結一下。

在遠古時代,祖先們通過長期的勞作發現,魚類喜愛啄食漂浮在水面的雜物,利用這一特性,聰明的古人將食物繫於藤枝之上,待魚咬住食物後,再迅速拉出水面,從而將其捕獲。最初魚鉤是用竹條、木條等削尖兩頭製作而成的,包在魚餌中,待魚吞食後卡住魚喉釣起,後來人們學會了磨製骨質的魚鉤。\r再後來祖先們薪火相傳並不斷總結經驗,一些專用的捕魚工具也孕育而生……例如一種叫做“魚卡”的小型工具,使捕魚的成功率大大提升,這之前魚鉤都是所謂的直鉤,只是直鉤是橫穿在魚餌裡的。後來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發現,鳥類在捕魚時,它們的鉤型爪子能夠很輕鬆地將魚拽出水面,從而發明了魚鉤,也就是跟現在使用的查不多的形狀,直到商代和西周,青銅器的出現,才有了金屬製的魚鉤。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釣”作了精闢的闡釋:“鉤魚也。鉤者曲金也,以曲金取魚謂之釣。”\r

再談談魚線,古人把蠶體內的絲漿取出拉成單股粗絲,晾乾後作魚線使用,這種魚線強度大。而多用細長的竹子來製作魚竿。


晴天4429863685817


秋雨夜思3

華夏古人進入文明後釣魚幾乎與現代沒有區別,現代主要休閒釣法如手竿、輪(車)竿、路亞至少在漢以後都有了稚形,非為謀生的休閒釣也至少有了三千年之久,宋代甚至有了休閒買票釣魚的營業活動。釣魚行為本身作為漁獵手段之一更有了上萬年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