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铜器为什么要“错金”呢?

文物雷磊

很多小伙伴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在刚接触到青铜器知识时,一定会有人和我们说:

古人将青铜器称为金或吉金,刚刚锻造出来的青铜器具有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这就有问题了,既然和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再用金子做装饰,是不是一点都不明显?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错金银工艺?错金银是将金、银镶嵌于金属器上的工艺,属于镶嵌工艺也可以称为“金银错工艺”。它是先秦和秦汉时期主要用于青铜器装饰的工艺,是青铜器制作工艺与金银工艺完美的结合,这种华丽的装饰风格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它的普通做法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锤打结实,再用厝石将其打磨润滑,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

我们所熟悉的青铜器是铜锡合金或者铜锡铅三元合金,根据各种金属配比的不同,锻造出来的青铜器会呈现出略有差距的颜色,但都具有耀眼的金属光泽。只不过这些颜色和金属金相比,颜色会相对暗淡一些,所以将金子装饰在青铜器表面,不论是纹饰还是铭文都是比较清晰的。

目前,我们在博物馆可以看到的一些使用错金银工艺装饰的青铜器中,比较著名的有:安徽博物院珍藏的鄂君启金节,国家博物馆珍藏的“栾书”青铜缶、错金银云纹犀尊、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越王勾践剑,在错金银工艺装饰之下,使得整件器物更显华丽和尊贵。


爱玩的想公子

青铜器上错金,其实就是在青铜器上装饰一下,毕竟金要比铜的黄颜色纯度比较高。


今人管青铜器叫青铜,但古人却称之为“吉金”,因为许多青铜器刚做出来的时候,都是美丽闪耀的金黄色。汉以前的文献中所说的“金”,往往也指的都是青铜。当然,根据铜、锡比例的不同,青铜也会有银白色、淡黄色的。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从春秋时期错金银工艺兴起后,人们在铜器上用黄金错成铭文,这样,铭文就熠熠生辉,人们一见到青铜器,金光闪动的铭文,就抢先进入你的眼睛,尤其是,青铜器经过地下千年埋藏,其表面已变成深颜色的“绿漆古”或“黑漆古”,而金错铭文,则数千年光辉丝毫不减。


目前我们能见到最早的错金银青铜器,就是一件错金铭文的栾书罐,是春秋中期的,器高四八.四公分,素面,颈至肩下,有金错铭文五行共四十字。铭文大意是:在正月季春,栾书作此器,用以祭祀祖先,希望长寿,子孙永宝用。栾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卒于公元前五七三年。我们尚未见到过比此更早的错金青铜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