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央美美術:兒童美術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

兒童來到這個世界,最先接觸到的是圖形和聲音,當兒童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就會想辦法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情感,繪畫成為兒童表述自己內心世界和對世界認識的最好的媒介,有了這樣一個心靈的渴求,美術活動自然而然的成為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

在美術創作中,兒童不僅能得到精神上的昇華,而且能獲得人生難以言語的快樂、幸福和滿足感。

以創意美術的形式引導兒童對事物主動探索、發現、思考和表現的過程中成為培養兒童創造力的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現代兒童美術教育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同時也是對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審美力的培養,是人格塑造的培養。

從幼兒繪畫心理的角度來看,幼兒繪畫痕跡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其中有他們的智慧、有他們的幻想、有他們的性格特質和內心氣質等,他們的繪畫是最純淨的無意識藝術形態,他們大膽的畫線,率性的著色,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創造力,他們有著獨特的思維和視角。

兒童美術的重要性

小央美美術:兒童美術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

兒童美術教育不僅僅是傳播和繼承人類文化藝術、進行審美教育、健全心理教育、完善人格教育,它也被認為是一種以開發大腦潛能,培養兒童創新精神為重要目標的綜合教育課。

它是培養各類人才全面發展的基礎。首先,美術教育能健全兒童的大腦。

它能讓人的兩個半球都轉起來。腦的左半球具有語言、計算、邏輯、理念分析能力,腦的右半球具有繪畫、音樂、想象、知覺空間鑑別能力,即左腦善於抽象思維,右腦善於形象思維,即藝術思維。

過去大家總是將具有語言優勢的左半腦稱為優勢腦,而將不具備語言功能優勢的右半腦稱為劣勢腦。為此一切教學設計都圍繞左腦訓練,藝術只是作為一種點綴而已。每逢考試或智力測試都是以左腦能力發展作為標準,把教育看成是培養左腦的教育,即語言、數學推理分析能力的教育。因此重科學、輕藝術;重求同、輕求異;重因循、輕創新佔據了整個教育陣地。於是,當我們抽象邏輯能力增強的時候,我們的右腦因缺少鍛鍊而退化了,形象思維的能力漸漸減退了。

而美術教育不僅能使沉睡的右腦得到開發,而且有利於全腦發育,即大腦潛能的全面開發。加強美術教育、藝術教育,讓每個兒童的兩個腦半球全轉起來,這種人類自身資源的開發,將不是一加一等於二來計算的,而是以五倍、十倍或是更多的倍數來遞增的。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蔡元培先生也曾談了這一問題,他說:“常常看見專治科學,不兼涉美術的人,難免有蕭索無聊的狀態。因為專治科學,太偏於概念,太偏於分析,太偏於機械的作用了……就是對於所治的科學,也不過依樣畫葫蘆,絕沒有創造精神。”

由此可見,忽視了藝術教育,就會導致大腦偏廢,使心理正常的人變成精神失調的人。美術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成長,保護大腦的健康。

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個時期正是兒童智慧潛能開發的黃金年華,也是大腦的“突發生長期”。

大腦發育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信息源”或者說是“營養素”,就是反覆而適宜的教育環境刺激。這種適宜的刺激,將從根本上白邊大腦的微觀結構和整個大腦的性能。

大腦發育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如果信息源刺激是僵死的、重複的、凝固的,如公式、數字、語言,並且這種信息頻繁刺激大腦,就會造成大腦疲勞和思維定勢,產生學習厭煩情緒。而美術教育就恰好兼二者之長,既能刺激大腦迅速成長、發育,又不會造成大腦疲勞,保護大腦健康。

因為美術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它的形象性、直觀性、形式的新穎性、色彩的鮮明性,特別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為兒童喜聞樂見。因此美術作品最忌雷同,最重創造,好的作品會使兒童學習時產生歡樂愉快的情緒。

美術教育不應以培養藝術家為其唯一的目的,而是要面對全體學生,挖掘每個人的創造性資源,把它作為完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繪畫和製作的本質是一個創造性過程,是一種腦力鍛鍊,同時也是一種提議成功或挫折的過程。孩子們期待著畫出精彩的畫面,他們變換著不同的顏色,變換著表現的方式。每一種繪畫形式都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永遠都有更好的表現方式,應用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這就是美術的魅力。通過繪畫,幼兒的智力思維能力不斷提高,想象力得到了發揮,潛在能力得到激發,最終使人格趨向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